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

第7章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第7章

小说: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衙役道:就算你是丧门神,那也要办理暂住证的……

我呸!白衣女人狠狠的唾了衙役一口,放声大哭着,扬长而去。

衙役好生没趣,临天明下班,回到捕房,一头栽倒在地上,竟尔是化成了一具僵尸。别的衙役被吓呆了,惊问:出什么事了?

这时候,已经化为僵尸的衙役,却突然开了口,那声音不阴不阳,充满了阴森森的鬼气,把昨天夜里的怪事说了一遍,语毕,僵尸再次栽倒,化为一滩腥臭的脓水,那脓水腥臭不堪,熏人作呕,惊得众人发出连声惨叫,不由得掩鼻而逃。

这桩事,虽然奇怪,但却称不上最怪。

山东曲阜,孔子庙的泥像,无缘无故的突然流下泪来。

黄梅县天降石雨,打伤人蓄无数。

黄梅县孔龙镇的地藏王菩萨像,不仅是流下了泪,还嚎淘大哭。

陕西风翔,数万只奇怪的鸟儿布地列阵,整整齐齐的排列在大校场。

最可怕的是河南符祥县,飞蝗蔽日,密密麻麻,连城门都被蝗虫硬生生的堵死,不得不拿大炮轰击,这才打开一条通道。可是蝗虫刚刚飞上天,就见城外黑压压密麻麻,小猪般大小的巨型老鼠无计其数,兴冲冲的奔着县城涌了进来,见人就咬,逮物就啃,居民惊骇之极,奔走争避,跑得慢的,都被巨鼠们逮住,啃得光秃秃只剩下一具骨架。

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黄州城头的四门,突然出现了四个一模一样的白衣女人,一样的望着城门放声嚎淘,嚎淘声中,四个女人皆化青烟而去。

至于发生在南京大明孝陵陵园的怪事,就连祟祯皇帝都被吓到了。

(20)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却说祟祯皇帝接报宁武关被打破,周遇吉被杀的消息之后,就急急传令,命各路兵马,速速入京勤王。

此时距离京师最近的,是刘泽清部,所以按理来说,理应是刘泽清最先抵达京师才对。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檄令发出,未及三五日,就收到了刘泽清部的来电:

启奏陛下,臣近日身体不适,正居家调养,待臣恢复健康,一定奉诏入京,钦此,谢恩。

祟祯看了刘泽清的回报,差一点没当场疯掉。

祟祯之所以没有疯,那是因为由唐通所率领的另一部人马,接到圣旨之后,立即马不停蹄的赶来了。这节骨眼上来这么一支人马,祟祯心里的压力顿减,立即赐宴,慰劳唐通。

吃御菜,喝御酒,唐通倍感荣幸,由不住胸中豪气勃发,曰:陛下你就放心吧,谅一区区李自成,虽有百万之众,何所惧哉?等我为陛下摘下他的脑袋,陛下你就情好吧!

祟祯大悦:唐将军果然是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啊,来人啊,赏唐将军四千……四百……四十两银子。

唐通傻眼了,呆呆的看着祟祯,原来这忠君爱国之心,只值四十两银子?

这未免也太便宜了吧?

当下唐通强忍着气,道:陛下,臣谢主隆恩,可是臣的士兵们,也希望能够淋浴到浩荡皇恩。

士兵……祟祯一狠心,我出血本,我不过了我还不行吗?来人,唐通所部士兵,每人赏……五钱银子。

完了,每个士兵的一条命,才卖到五钱银子,实在是有点太低了。

就连祟祯自己也知道,这个价码,确实有点低得不象话。

实际上也不是祟祯没钱,在他的私人的库府里,金银无以计数,超过三千五百万两。但是他舍不得拿出来,赚点钱多难啊,这年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赏这么一点银子,明摆着是逗唐通玩,也知道唐通心里必然会有想法,于是祟祯就考虑,要不给唐通派个政治委员吧,就派个太监过去,看着唐通点,也好让他安心的替朕工作。

实际上正是祟祯这个性格,处处跟别人过不去,存心找所有人的麻烦,这才弄得大明天下分崩离析。但江山易改,祟祯皇帝一辈子也没个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给别人添堵,这谁也拿他没办法。

新任命的太监去唐通部报到,很快就回来了,还拿回了康通的一书上奏:

启奏陛下,臣不陪你玩了,拜拜。

唐通悲愤之下,拉起队伍走人了。

都到了这节骨眼上了,祟祯还迫得勤王军马背叛而走,可见这个人是多么的难相处,大明王朝摊上这么一个怪皇帝,也是活该。

唐通跑掉了,祟祯皇帝正坐在那里流泪,这时候又有奏报上来:

南京大明孝陵陵园之内,这段时间每至深夜,都有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嚎之声突兀响起,那声音好不凄惨,好不碜人,直传出数十里地,听得人无不是毛骨悚然,负责守护陵园的士兵们被这哭声吓得魂飞胆破,一个个都腿脚麻软,逃之夭夭了。

这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地下哭。

朱元璋哭个啥劲呢?

朱元璋哭,那是因为祟祯皇帝这兄弟实在是太差劲,他的本事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不行,但就是做人处世的性格,太过于变态,史书上说他猜忌心重,好端端的,他猜忌个什么?

他就是有着一种明显的反社会人格,不管碰到谁,潜意识中就会有意无意的要把对方推进火坑里,文臣被他推来推去,没得法子,可这时候的武将就不跟祟祯客气了。

悲伤之下,祟祯默默的擦干眼泪,传吴襄进见。

吴襄来了,祟祯劈头就问:吴老头,如果把你儿子从山海关调回来,能不能对付得了李自成?

吴襄笑曰:陛下别逗了,量李自成不过是一伙不成气候的草寇,如何是我儿子的对手?只要我儿来到,那李自成定然是灰飞烟灭。

祟祯顿时精神一顿:传令下去,山海关咱们不要了,就留给清兵好了,调三关总兵吴三桂入京勤王!

罪犯的天堂

那吴三桂究竟是何等人物?

祟祯皇帝何以会相信他就能够对付得了李自成?

还有,这吴襄吴老头,口气如此之大,声称能以三千精兵击破李自成百万雄师,这话是不是有点吹牛?

这个事,真要是说起来,那可就是耐人寻味了。

说起这吴家父子,在历史上也是疑窦重重,吴家人原系安徽徽州人氏,却不明缘故的举家搬迁,搬到了江苏的高邮州,再后来吴家人不解何故,竟尔举家迁到了东北塞外。

在当时,只有三种人,才会有资格去塞外的。

这第一种人,是涉及到杀人放火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因为东北地处蛮荒,生活艰苦,把罪犯们流放到塞外,就等于拿这苦寒之地当个天然的大监狱,对于犯人们的劳动改造,极有益处。

这第二种人,同样是犯下滔天罪行的刑事犯罪分子。但与第一种人的区别就是,第一种人是官方押送来的,而第二种人却是自己跑过来的,如果他们不快点跑到东北深山老林里躲起来,被官府逮到,免不了要咔嚓一刀。

这第三种人,是未来的刑事犯罪份子,清一色犯罪界的知名人士,但却从未失过风。

既然没有失风,为何要跑到这种地方呢?

这是因为,这第三种人最是大手笔,他们大多是一些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士,就象水浒传中的托塔天王晁盖,往往在地方上还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可是说不定哪一天,被他们逮到一个机会,突然干上一票,抢上个百八十万两银子,然后找个地方一躲。宋朝的时候大家是上梁山,可是到了明朝,大家就转移到了东北。

那么吴家人,究竟是哪一种呢?

最大的可能,吴家人是第三种人。

那么,吴家的老祖宗,都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劫案呢?

没人晓得这些事,到了人们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一家姓吴的时候,吴襄已经娶了老婆,并一口气生下了两个儿子。

老大叫吴三凤,老二叫吴三桂。

吴三凤是个实在人,天天跟在爹后面,打小最听爹的话,只是二儿子吴三桂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怪异。

这孩子自打生下来开始,就哇呜哇呜的哭,而且一哭就没完了没了,从天黑哭到天亮,再从天亮哭到天黑,日夜不停的嚎个没完没了。

当时吴襄就火了:这他妈的叫什么孩子?没黑没白的吱吱歪歪,还让不让人安生了,老子他妈的宰了他。

盛怒之下,吴襄呛啷啷一声,拨出了钢刀,正要砍下,却忽觉耳根子一阵清静,原来是吴三桂的哭声已经止息了。

不唯是哭声止息了,而且吴三桂眼瞅着父亲手中的钢刀,手舞足蹈,发出了咯咯的笑声。

哼,算你聪明了,这就对了吗。吴襄悻悻的把刀收起来。

却不料钢刀收起,那破孩子就跟死了亲爹一样,再度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嚎哭之声,气得吴襄再次拨出了刀。

吴三桂却又不哭了,只是望着雪亮的刀刃,咯咯乐个不停。

连续这么折腾几次,吴襄终于醒过神来了,感情这破孩子最爱听刀枪之声,听到刀枪之声就乐,听不到就嚎个不停。那就这么办,让人把这破孩子抱到演校场上去,让他听着士兵操练。

就这么着,眨眼工夫,吴三桂就在军队的演校场上,听着士兵的粗野的打斗声,足足听了八年整。

八年了,别提他了。

不行,这事非要提不可。

因为八年之后,吴三桂突然失踪了。

在当时的关东,社会关系比较单纯,满大街的行人,清一色的杀人犯,偶尔有几个另类的,也多是杀人在逃犯,在这种地方丢个孩子,那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不丢孩子那才叫怪事。

丢了就丢了吧,大不了咱们再接着生。吴襄想。

眨眼工夫,吴三桂就已经丢失一年了,吴襄每天不停的打熬筋骨,琢磨着能够一刀一枪,搏个荫妻封子,也没个时间和老婆乱搞。这天他打熬过筋骨,正要回房,突见已经失踪的吴三桂的房间里,有灯光透射出来。吴襄心里诧异,走过去向门里一看,顿时大吃一惊。

(2)家有怪人初长成

只见房间里边,坐着一个身材高大的少年人,正抱着一块生了锈的铁疙瘩,皱着眉头,不知道在琢磨什么。虽然事隔一年,但自己生的儿子,吴襄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这少年,就是失踪整整一年的吴三桂。

当时吴襄极是吃惊,走过去问:儿子,这么长时间你跑哪儿去了?

吴三桂抬了抬眼皮:跟师傅学武艺去了。

学武艺……你个小屁孩子,知道什么叫武艺?吴襄火气上来:你师傅是谁?叫他来见我。

吴三桂抬了抬眼皮:我师傅乃世外高人,神龙见首不见尾,岂是你想见就见的?

你他妈的……吴襄火气上来,上前一掐儿子的脖领子,却被吴三桂反手一扭,这孩子才只不过九岁,力气大得如头牛,象提一团破布一样把当爹的提吊起来,往门外一丢:爹,你就别丢人现眼了,就你那两手,哼!

这下子吴襄火气大了,鬼头刀一操:他妈的,你要是老子亲生的,就给老子滚出来,让老子教训教训你……

你可真烦……吴三桂满脸不乐意的走出门来,顺手从武器架上抓起一柄刀,虚晃一招,迎头一磕,吴襄顿觉手脚麻软,手中的钢刀已经飞到了天空。

吴襄顿时傻了眼,原来儿子说的跟师傅学武艺一事,是真的,这小混蛋才刚刚九岁,就学得了惊人的艺业。当下吴襄连滚带爬的冲进屋子里,抱着儿子苦苦哀求:好儿子,乖宝宝,爹求求你了,快教你爹两招吧……

吴三桂却不答应:师门绝艺,不传外人,就是亲爹也不成。

求你了宝宝,吴襄泪如雨下:实不相瞒,乖儿子,过几天你爹我就要参加朝廷举办的武举,你当儿子的,不可能不知道你爹这两把刷子,凭你爹的本事,放翻你娘易如反掌,可要是放翻别人,那可就看看祖上是不是烧高香了。儿子呀,当爹的这么个做法,也是为你着想啊,你想爹要是出息了,还能亏待了你吗?

吴三桂道:那干脆我去参加武举,不就得了吗?

吴襄笑道:傻儿子,这是大明天下,还没有少年班啊,你还不到高考年龄,就在家里安心吃奶吧,快来教教爹。

好说歹说,总是说动吴三桂,点拨了他亲爹几手。

还不到一年的工夫,吴襄参加了朝廷举办的武举科考,到了考场上,吴襄露出他从儿子那里偷学的几招,就见噼哩啪啦,嘁哩咔嚓,看得考官们目不暇接,堪称技惊四座。

轻松考取功名,获得武举人的资格。

这就算有了功名了。

于是吴家在关东的势力,顿时水涨船高,等闲江湖人物,轻易不敢看吴家人一眼。

接下来吴襄跟二儿子商量:二宝啊,爹琢磨着,光有功名也不济事,还必须要立军功,这样才有得混,你再教教爹,让爹去投效李成梁,你意下如何?

吴三桂道:别理我,烦着呢!

吴襄笑曰:二宝所言,甚合爹意。

于是吴襄便去了关东名将李成梁处,报名投效。

(3)这个孩子不是人

吴襄要去投奔李成梁,然则李成梁又是何许人也?

李成梁,是在朝廷亲切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将领,他的祖上是朝鲜人,而他本人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