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第253章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253章

小说: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他的话,她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是差点没跳起来。
        “日本人还有钱买船吗?”她想了想,问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也许有咱们不知道的外财也说不准。”孙纲说道,“也许有人背后撑腰,支援他们重整军备。”
        “英国人?或者是美国人?”马问道,
        “我一会儿就安排人暗中查一下。”孙纲说道。
        如果日本人的重建海军的行动是真的话,对中国来说,噩梦又要开始了!
        “别着急,他们想再在咱们眼皮子底下变一支舰队出来,不会象以前那么容易的。”马安慰他说道。
        孙纲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现在只是猜测,虽然可能性很大,但毕竟没有证据,先想办法弄清楚具体情形后再想对策。
        几天后,江穆齐和部分北洋军情处的情报人员加上其它一些人员到了北京。
        对于自己地这位“第一智囊”,孙纲一向是十分看重的,某种程度上,孙纲是把他当成了自己的朋友,而不是自己的部下。
        江穆齐年纪虽轻,但智慧和学识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和他一样的同龄人,这个时代也许象他一样地年轻才俊还有很多,只是自己没有发现,如果自己身边全都是江穆齐一样的人才,他就不愁中国强盛不起来!
        “孝乌怎么突然想起来要造船了?”孙纲见到他后,立刻就把自己心里的疑问向他问了出来。
        “孝乌知道敬茗会有此一问,”江穆齐笑道,“敬茗觉得突然是因为,孝乌从来没有和敬茗说起过这件事。”
        “那就是说,这件事你其实想了很久了?”孙纲问道,
        江穆齐笑了笑,没有回答。
        “那么,除了造船,这别的是不是你就不想管了?”孙纲问道,
        “共和已成,帝制已成过眼烟云,所以孝乌也想为国家建设做点实事,军情处的差使,孝乌其实并不是太擅长。”江穆齐说道,露出了一个他特有的纯洁而狡猾的笑容。
        “你不擅长地事都能做到这种程度,若是你擅长地事,那还让不让人活了?”孙纲有些哭笑不得地说道,
        “造船又不会死人的。”江穆齐笑道,“不瞒大人,孝乌和叶提督及魏总监谈过这西方船学炮说,叶提督和魏总监也希望孝乌能助我国造船工业一臂之力,就怕敬茗不肯放孝乌去,叶提督和魏总监给敬茗写了信,孝乌已经带来了。”
        “你还真没少下功夫哈,让他们俩帮你说话,至于这样吗?你自己说不也一样好使吗?”孙纲苦笑道,看样子他手下这个“第一智囊”想要在中国造船业发展史上“写下一笔”地决心还真是大啊。
        孙文要干农业,江穆齐要造船,孙纲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看样子自己对这些部下有的地方还是了解得不够。
        “这个孝乌知道,敬茗待我们象兄弟一般无二,只要于国家有利,我们有所请求,敬茗从未不允。”江穆齐说道,“孝乌保证,在孝乌手中,让中国的造船业同泰西诸国比肩,并立于世。”
        “你决心这么大,我看样子不答应还不行了。”孙纲笑了笑,说道,“光北洋船政局总办的职务就行了么?交通部部长不行吗?”
        “交通部下有海道司,负责外海航运事宜,如果可能,最好让孝乌在那里有一副职,再兼任北洋船政局总办,就可以了。”江穆齐说道,
        “你倒不贪。”孙纲笑道,“好吧,这事就这么定了,你手头的活儿怎么办?谁能替代?”
        “军情处在京的负责人,由他来接替孝乌好了。”江穆齐说道,“此人姓任,名厚泽,敬茗应该记得,军情处在京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他负总责的,己亥之变的一切真相,只有他和孝乌加上敬茗知道。”
        “是这样,明白了。”孙纲点了点头,说道,“我好象还没见过这个人呢。”
        “这个人不总在军情处驻京办事处内,”江穆齐说道,“但敬茗如有所用,只要知会办事处的人,他不管身在何处,都能够很快知道并完成交待的事,这一点,就不是孝乌能够做到的,所以孝乌想要让贤,也是因为自知才疏学浅,这类工作,还是这位任兄较为胜任。”
        “你是说任兄,那是不是我可以这样认为,你们见过面,而且他的岁数比你大?”孙纲问道,
        “敬茗其实也很有这方面的天赋。”江穆齐笑着点点头,“正如敬茗所言,此人年岁和敬茗相仿,行事亦有相近之处。”
        本站强烈推荐:最好的小说搜索网





    网友上传章节 (三百九十九)“三联装”和“背负式”
    就要读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0…2…2 5:11:58 本章字数:4488

        “过奖。”孙纲没想到江穆齐会来这么一句,“你不用奉承我,只要不出岔子就行。”
        “放心好了。”江穆齐说道,“多谢敬茗成全。”
        “这些信我是不是不用看了?”孙纲看着手里那两封由北洋水师提督叶祖圭和北洋船政局总监魏瀚写的信,问道,
        “敬茗还是看看吧,里面不光是说孝乌的事,还有关于新舰建造当中发现的问题,他们想请示一下敬茗,”江穆齐说道,“这件事得敬茗拿主意才行。”
        孙纲听他这么一说,立刻打开信看了起来,这才明白江穆齐为什么这么说。
        叶祖圭和魏瀚说的,是关于新式战列舰建造的事。
        上次关于采取“三联装主炮”的设计方案,现在又出岔子了。
        魏瀚等人在开始建造新式战列舰的论证模型时发现,“三联装主炮”的设计方案虽然可以解决增加火力的问题,但随之而来的其它问题又给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魏瀚等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发现,“三联装主炮”存在炮塔体积过大,炮塔过于沉重,旋转不易的问题,而且由于一座炮塔内有三门主炮,炮塔内空间过于狭小,非常不利于炮手的操作,而且由于三联装炮塔需要在战舰的多层甲板上开出来更大地开口。等于间接的破坏了主船体骨架式结构的最佳分布,不利于船体的坚固和稳定。
        而叶祖圭在信里也表示三联装主炮地设计“欠妥”,是在实战中得出的结论。
        在北洋舰队从海上攻击海参崴的战斗中,“龙扬”号战列舰的侧舷被俄军打来的一发152毫米炮弹击中。一个副炮炮位和两个机关炮炮位被当场废掉,这件事给叶祖圭提了一个醒,就是由于“龙扬”号的大小副炮炮位布置过密,在战斗中只要被敌人打中一炮,很可能会导致多个炮位受损。他也知道中国的第三级战列舰“龙昶”号的设计方案,叶祖圭在信中指出,如果新战列舰地主炮采用三联装设计的话,主炮的布置过于密集。一旦有一门主炮被敌人打中,很可能会导致三门主炮全都无法使用,从而使整个战舰的战斗力大减,如果前后主炮塔都被敌人击中的话,就意味着整个战舰丧失了战斗力,只有挨打的份儿了。
        而且从智利来地“黑猫船长”余波尔也指出。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他在指挥炮舰“卡塔利娜”号奇袭“布宜诺斯艾利斯”号巡洋舰时。两炮就让“布宜诺斯艾利斯”号一舷地火力掉了三分之二,道理是一样的。
        余波尔在参观了北洋舰队后还说,中国自制的第二级装甲巡洋舰“海陵”号存在着一舷火炮布置过于密集的问题,如果在战斗中被敌人击中哪怕一炮,最少也会被人敲掉两座副炮塔,火力会马上减弱很多,他建议中国在设计新式的装甲巡洋舰时。也一定要考虑这个火炮布置过于密集的问题。
        看完信后,孙纲还真有些傻眼的感觉。
        看样子采用三联装炮塔,在这个时代目前地技术条件下,也还是有些超前。
        魏瀚在信中向孙纲说,对比“三联装炮塔”和孙纲以前提出来的那个“背负式炮塔”的设想,“背负式炮塔”的难度相比之下还要小一些,因为现在英国和中国又重新开始了海军方面的合作,不妨适当增加新战列舰的排水量,从国外获得新技术解决技术瓶颈,采用“背负式炮塔”的设计方案。造出中国的全新式战列舰出来。
        看样子魏瀚和叶祖圭他们是经过了仔细研究和讨论。综合了各方面的意见之后,才最后让他来决定的。
        中国地科技人员和海军将士们。已经学会了“独立思考”了。
        孙纲想了想,决定“从善如流”,立刻回信表示同意大家地方案,把中国的第三级战列舰地主炮布置方式,由“三联装”变回“背负式”设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排水量,让他们“集思广益,妥善筹划”,争取建造出更大更好的战列舰出来。
        “所需要什么技术和机器设备,你可以想办法从外国引进,争取让我们的船厂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新技术。”孙纲对江穆齐说道,
        “孝乌明白,大人放心。”江穆齐说道,
        从新战列舰“一波三折”的设计上,孙纲又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尽快建立中国自己的科研团队,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不然的话,总跟在人家的**后面是不行的。
        孙纲想起来了北洋军情处的那个“科学怪人”赵春泽和他的那些古朋怪友,脸上不由得现出一丝苦笑。
        中国的科研团队,就要从他们开始了!
        江穆齐走后,孙纲又向李鸿章等人提出来了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研究机构的建议,李鸿章等人都表示同意,于是,在“政务院”的批准下,在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设立“中国理工研究会”,以原先北洋军情处“军械司”的那些以“找存折”为首的科技人员为骨干,同时向各个机器局及各省新式堂搜罗人才,并从英美两国招募各方面的专家来中国,成立了这么一个带有“实验室”性质的科研机构,一开始主要为中国的军事工业提供技术服务,至于后来演变成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技术后盾,是孙纲这时候还没有想到的。
        而李鸿章等政务院大佬则要求孙纲尽可能的快些想办法把中国新式陆军的底子搭建起来,因为,他们现在已经看到了中国面临着的潜在的危险。
        由于北洋军情处“升级”为全**情总处,权限和工作范围大为扩展,各种情报和信息源源不断的汇总到了北京,其中关于“英布战争”的消息引起了中国上层人士的高度关注。
        英军在南非虽然首战失利,但“日不落”帝国的军事力量的巨大优越性必然要显示出来。1900年2月,英军开始重新恢复向布尔人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在1900年1月底,英国从印度、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调动大批援军,总兵力增加到了25万人,大大超过布尔人的兵力。英军重新部署兵力后,调整军事将领,加强骑兵部队,大量装备新式武器,整顿运输组织。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不知是不是受了中**队在哈尔滨和吉林以及海参崴等地战胜俄军的影响,英军开始在部队里大量装备用海军舰炮改装的长射程火炮,用于支援步兵的作战,而且居然也开始大量使用装甲列车,一度给布尔军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英军首先决定解除“钻石之都”金伯利城之围。1900年2月,英军开始反攻。英军利用优势兵力和有利地形,发动钳形攻势,从东西两侧同时向布尔军队发动进攻,把战斗的重心从纳塔尔转向奥兰治河流域易于攻击的地区。2月15日,5000名英军骑兵从后面迂回绕过布尔军队防守的坚固阵地。经过激烈战斗后,英军解除了金伯利城之围。
        英军的另一个战役目标是,突破图盖拉防线。英军这一回采用了新的战术,于2月12日开始发动连续4次进攻。英军集中使用50门重炮和野战炮对布尔军队进行了猛烈轰击,一举摧毁了布尔军队的防线。19日,赫朗瓦尼被英军占领。21日,英军渡过科伦索东面的浮桥,打通了沿着介于博塔防线和图盖拉河之间的铁路走廊向东北方向前进的道路。22日前半夜,英军拔除了建立在绿色山头的两个布尔军队防守的坚固阵地,23日,英军攻占了哈特山。27日,图盖拉河防线最终被突破。
        英军在这次向布尔人发动的反攻中,可以说大量借鉴了中**队攻击俄军时使用的战法,利用快速机动的战术,集中火力给了布尔军队以沉重打击。
        这场战役是“英布战争”的重要转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