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国策[完本]作者:闪烁 >

第358章

国策[完本]作者:闪烁-第358章

小说: 国策[完本]作者:闪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夜间,杜奇威还没收拾完烂摊子,恶战再次爆发。

    中国海军航空兵全面参战,空中力量全体出动,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制空权,预示着一场规惊人的恶战即将爆发。

    26日凌晨,空降163旅攻占青鹤的消息打乱了杜奇威的节奏。

    第二轮进攻终于开始了!

    中国出动空降兵攻打青鹤,杜奇威既感到惊讶,又感到震惊。

    让他惊讶的是,青鹤距离驻扎着韩军第1集团军殿后部队(2个编制不完整的步兵师)的平山不到1米!即便韩军再不堪,一个反击都能将立足未稳的空降兵赶出青鹤。海军确实发动了反击,只是结果与杜奇威预料的完全相反。空降163旅的部队还在陆续着陆,韩军的2个步兵营发动了进攻。出发不久,韩军步兵在距离青鹤大约5千米处遭到中国空降兵“反冲击”,没有装甲力量掩护的韩军步兵迅速被由空降战车组成的“装甲力量”击溃。

    2个营近600韩军,仅仅只有不到1人逃回平山。

    让他震惊的是,中国陆军摆出了一口气吃掉西部战区数十万韩美联军的架势。夹在平壤与青鹤之间的所有韩美军队只有2南下线路,一是从青鹤经金川前往开城,二是经沙里院前往海州。除非韩美联军准备在海州上船,不然还是得经过青鹤才能到达开城。没有制空权,从海路撤退不但风险大,效率也不高。从海州撤走第1装甲师并不南,撤走数十万韩军却办不到。如果美军单独撤走,韩国第1集团军很可能在尽力抵抗之后向中**队投降。没有韩军,谁来守卫开城,谁来守卫三八线?

    危机当头,杜奇威首先想到手里唯一的预备队:第1空中突击师。

    从战场上撤下来后,第1空中突击师地剩余兵力大概相当于1个空中突击旅,直升机只剩下了不到1,一次能够投送大概1个空中突击营的全部兵力与装备。

    杜奇威并不担心第1空中突击旅地士气与斗志。作为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地诺曼底登陆、市场花园行动、突出部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又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地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与伊朗战争中屡建奇功地精锐部队。第1C11空中突击师从来不缺乏奋勇作战地士气与勇敢牺牲地斗志。如同该师地徽章一样。第1空中突击师就是一只从不惧怕敌人地雄鹰。

    问题是。杜奇威不得不考虑实际情况。

    中国空军已经掌握了三八线以北地区地制空权。别说低空突击部队。就算是地面部队。在没有制空权地情况下发动进攻。结果都难以设想。

    与托特纳姆商量后。杜奇威放弃了让第1空中突击师进攻青鹤地打算。

    杜奇威面临着一个非常艰难地抉择:要么抱着百分之十地希望与韩军一同突围。要么让第1装甲师迅速前往海州。

    作为一名称职地将军。杜奇威没有立即考虑后者。

    不是杜奇威怜悯韩军将士,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打算拯救韩军,甚至把战败的责任归咎于韩军地狂妄自大。杜奇威知道自己不是上帝,拯救不了韩国。在他看来,就算上帝降临,也拯救不了韩国。

    没有让第1装甲师撤退,主要还是从长远考虑。

    韩军第1集团军绝对不能迅速崩溃,至少要在黄州川防线上坚持几日。没有第1集团军,别说守不住开城,连首尔北面的三八线都守不住。

    打到这个地步,就算杜奇威不是政治家,也能猜出总统正在为撤军做准备。

    原因很简单,如果美国不打算撤军,就会立即将驻扎在关岛地第8集团军的3个师派过来,稳住岌岌可危的战局。

    撤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充足的时间。

    要将大量的物资设备、数以万计地军人家属、滞留在韩国的美国公民撤走,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不可能。因为韩美联军溃败地速度超过包括杜奇威在内的所有人地预料,所以很多撤退的准备工作都未准备到位。

    一时半会撤不了,只能坚守阵地。

    杜奇威不得不让第1装甲师留下,只是对第1装甲师地部署做了调整。除了继续守住韩军第1集团军的左翼之外,第1装甲师连夜抽调1个旅的兵力南下、协助韩军殿后部队攻打青鹤、争取尽快打通前往开城的道路;派遣至少2个营前往海州,无比在26日天亮前到达海州,从韩军手里接过港区的防务工作。

    这次调整证明,杜奇威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随后,E…12A的发现让杜奇威暗自庆幸。

    不得不承认,E…12“战场联合监视机”的性能非常出色,比属于同一机种的KZ…199先进很多。在11

    盘旋的E…12能够发现千米范围内的地面装甲集认350千米内各种车辆的性质。也就是说,第611军刚刚从顺川出发,还未到达平壤北面的平城,就被正在朝鲜半岛东南孟骨群岛上空盘旋的E12发现了。其他两支南下部队的一举一动也落入E…112A~眼中。

    准确及时的战场信息为指挥官做出决策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

    根据E…12提供的战场情报,杜奇威得出了一个非常不愿意承认的结论:正在向西前进的第7步兵师不可能赶在中**队之前越过半岛中央山脉,很有可能在行军途中与中**队遭遇。

    没等杜奇威回过神来,另外一条消息让他彻底“绝望”。

    中**队不但在西部战场上发动大规模进攻,还在西部战场上发动了进攻。驻扎在定坪的装甲部队沿海岸公路南下,随同进攻地两股装甲集群沿着中央山脉东面的公路线向南挺进,目标直指元山与三八线北面的金化。

    这不是战役级别的进攻,而是战略级别的进攻!

    如果中**队攻占了金化,东部战场上的数十万韩美联军将“归国无路”。

    杜奇威非常震惊。

    要想一口气吞下三八线以北的所有韩美联军,中国陆军至少要出动8到9个军,总共30万军队。不得不承认,杜奇威的判断非常准确,当时共和国陆军确实投入了7个整编军与7个旅的兵力,总规模相当于9个整编军,作战兵力接近30万。

    有多大投入,就有多大回报要求。

    如果真能一口气吃掉三八线以北80多万韩美联军,中国陆军将创造战争史上的奇迹与纪录,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歼敌规模最大地基辅战役中,德军只歼灭了不到70万苏军。

    中国陆军有没有这个能耐,杜奇威不敢做任何假设。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中国陆军已经创造了很多让人无法相信地奇迹,再多一个,也不会让人感到惊讶。

    摆在杜奇威面前的现实很残酷:第7步兵师留下来等死,还是单独突围?

    与调整第1装甲师的部署不同,杜奇威没有让第7步兵师留下来,而是立即命令第7步兵师转向前往金化,务必赶在中国陆军之前占领金化。

    按照杜奇威的估计,第7步兵师的先头部队将在26日中午到达金化。

    中国陆军地突击速度再快,也只能在27日上午赶到金化,此时第7步兵师已经控制了金化,修建好了防御阵地。

    韩军第2集团军迅速做出反应,没有坚持北上。

    第7步兵师转向后,韩军第2集团军跟着转向。因为韩军的行军速度赶不上第7步兵师,转向时已经北上了数十千米,所以在韩军第2集团军与第7步兵师之间出现了宽度近1C0千米地空隙。

    这条缝隙一度让杜奇威非常担心,因为这是留给中**队的破绽。

    想到中国陆军刚刚向青鹤空投了一个空降旅,很难立即空投第二个空降旅;韩美联军撤退时破坏了大部分基础设施,朝鲜北部被中国陆军控制的基地还未完全投入使用,中国陆军的低空突击部队很难深入到元山以南地区;杜奇威稍微放心了一点。

    26日天亮前,杜奇威一直在等待第1装甲师的消息。

    在杜奇威看来,第1装甲师的处境比第7步兵师艰难得多。只要第7步兵师准时到达金化,随时可以撤到三八线以南,利用韩国苦心经营了数十年地防御阵地抵挡住快速南下的中国陆军。

    一次突击上百千米,就算中国陆军能够到达三八线,也是强弩之末。

    天没亮,杜奇威收到了“好消息”,第1装甲师派往海州地部队从韩军手里接管了港区的房屋工作。

    吃早饭地时候,皮布鲁克发来消息,第栖舰队正在赶往西太平洋的途中。

    心情好,胃口就好,杜奇威还多吃了几片面包。

    到了肚皮里地食物还未消化,一条“噩耗”彻底打乱了杜奇威的部署。

    中国陆军在金化空投空降部队,守卫金化的韩军步兵营被迅速击溃。

    未等杜奇威做出反应,其他消息接踵而至。

    兔山与伊布里遭到中国陆军空降部队的突然袭击,守卫的韩军勉强抵抗后仓皇撤退。

    杜奇威根本不敢相信,立即让E…12A重新判断金化、兔山与伊布里的情况。

    消息确凿无,东部战场上3处南下的通道均被中国陆军占领,韩军没能做出任何有效的反击。

    第7步兵师南下的通道被堵死了!





    卷七 半岛硝烟 第七十八章 少壮派

    小说巴士 更新时间:2010…8…28 3:19:18 本章字数:4971

    杜奇威一样,裴承毅同样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作为共和国陆军少壮派的代表人物,裴承毅既是命运之神眷顾的幸运儿,又经历了很多常人无法想像的考验与磨难。

    所谓“少壮派”,狭义上指1990年后出生、在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军人,广义上指年纪在岁以下、思想开放、积极进取的军人。

    与对应的“老成派”相比,幼年的成长环境让“少壮派”军人更加清楚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对整个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更熟悉信息化时代的“游戏规则”,更加擅长将信息化技术用于战争。

    对仍然在追赶美军的共和国陆军来说,思想观念的飞跃比物质基础的进步更加重要。

    从建立共和国的元勋算起,以20年为一代划分,共和国军队要在短短代人的时间内从“小米加步枪”到信息化时代,不可能像西方国家的军队那样,逐步实现机械化、电子化与信息化,最终进入网络化时代,必须飞跃式发展。即便从机械化时代算起,西方国家的军队也用了足足90年才进入网络化时代。共和国陆军要在211世纪的短短20多年内实现信息网络化,难度可想而知。

    没有足够高的思想认识,不可能加快军队的发展速度。

    虽然彭茂邦一向重视技术,在纪佑国执政期间(当时总参谋部在分配军费时的决策权超过了国防部)大约15%的军费用于新技术与新装备的研制开发,美军同期投入军事科研的资金仅占军费地9%,但是从根本上讲,因为彭茂邦对信息化与网络化的了解并不多,所以更加注重某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先进武器装备,而不是对军队整体作战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军事系统。

    直到项铤辉担任作战处处长,情况才有所改观。

    东海战争中,共和国军事系统存在的欠缺暴露无遗。虽然绝大部分陆军将领(陆军仍然在共和国军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愿意承认东海战争对共和国国防军事力量建设产生的长远影响,但是没人能够否认这场战争地“警示”意义。

    以往。共和国奉行“本土防御”与“防御反击”战略。陆军地重要性不用多说。

    随着国家实力提高。共和国不可能永远奉行“本土防御”与“防御反击”战略。战争在国土上燃烧。打烂地是自家地家当。即便打赢了入侵地敌人。损失也无法承受。共和国军队迟早要走出国门。在境外与敌人决战。

    问题就在这里。走出国门。需要更加强大地进攻能力。需要更加强有力地军事系统!

    东海战争。一览无余地暴露出了共和国军队进攻能力不足地缺陷。

    战后。共和国加快了海军与空军地建设步伐。表明国家领导人已经认识到问题地严峻性。决心打造一支具有强大进攻能力地军队。

    思想观念转变不过来。拥有再好地武器装备都是白搭。

    彭茂邦在离任前保荐项铤辉出任总参谋长,正是因为项铤辉出身特种部队,而特种部队既是共和国实战经验最丰富的部队,又是最先接触信息化技术、与“外军”打交道最多的部队。在打击恐怖组织与分裂组织地“持久战”中,共和国的特种部队多次在中亚与以美国为首地西方国家的特种部队交手,非常清楚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对提高军队战斗力起到地重大作用。

    独木难支,项铤辉要想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