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 >

第444章

重生小地主-第444章

小说: 重生小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连守信吃完了面,连蔓儿又端了茶上来,看着连守信喝茶,连蔓儿才开口向连守信询问,这次出门的收获。

    “地方都看好了,就在小垦屯,有三百来亩的大草甸子,两百来亩的荒地。”连守信高兴地道。

    “小垦屯,那离他姥爷家还挺近。”张氏就道。

    小垦屯在三十里营子往西,离张氏娘家的烧锅屯大约有二十几里地的样子,离三十里营子,则有四十里地。之所以叫做小垦屯,是当初垦荒的时候留下来的名字。有小垦屯,自然就有大垦屯。大垦屯还要往西边走,挨着连绵的群山,群山另一侧一般被这边的人称作“西边外”,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回民内迁,多聚居在大垦屯和小垦屯。

    小垦屯确实是建设牧场的合适地方。

    “那三百来亩的草甸子,就能放牛放养,还有那二百来亩的荒地,我找回民看了,说是能种咱蔓儿说的那个牧草。”连守信又道。

    “苜蓿。”连蔓儿就道。

    “对,就是苜蓿。那草籽我也打听了,能买到,不值啥钱,说是遍地都是,还有别的草,也都挺好的。”连守信,“到时候咱这派些人,再在当地雇些人,就能把这草给种起来,牛羊给养起来。我这次就看好了两个回民,养牛养羊都是把好手,到时候签个契,就行了。”

    连守信这样说,连蔓儿也很高兴。连守信这个人有个优点,就是处事稳当,而且还有为人精明的陈掌柜跟着,也不怕出什么差错。

    “蔓儿,这养牛养羊,真的能赚大钱?”


第六百二十三章 书信

    “能。”连蔓儿肯定地点头。

    养牛和养羊,首先从成本上来说,一只羊羔的成本和一只小猪羔子的成本是差不多的,而养成之后,虽然一只羊的重量远远比不上一只成猪的重量,但是羊肉的价格更贵,羊皮也很值钱,这两样加起来,养一只羊的获利,绝不会比养一只猪来的少。

    养猪还多少需要粮食,但是羊却是只吃草就可以的。

    庄户人家养猪能赚钱,那么她们办牧场养羊,肯定也能赚钱。

    至于牛,养牛的成本要比养羊和养猪高很多,但同样的一头牛的价值也是猪和羊都无法相比的。而且在连蔓儿的规划中,她的牧场不仅产肉牛、肉羊,同时还有副产品牛和羊。

    开办牧场养牛养羊,是肯定能赚钱的。连蔓儿仔细地做过成本和利润分析,很确信这一点。而连守信,即便是不计算这些东西,他也知道这是能够获利的。

    连守信所担心的,是销路的问题。

    “那就更不用担心。”连蔓儿告诉连守信,“爹,你只要想想,前两年,咱想买牛羊肉,有多困难。那时候咱家的条件可远远不如现在,咱这青阳镇、锦阳县,还有辽东府,有咱家那个时候条件的人家有多少?”

    “这哪能算过来,肯定不少就是了。”连守信就道。

    “这就是了。再说就算是平常的人家,这过年过节,平常办事情,要不就是来客人吃个饭啥的,那不也得买点肉。猪肉不用说了,稍微讲究点,还不得买点牛羊肉换换口味。”连蔓儿又道。

    就是现在,三十里营子的庄户人家要是打牙祭包饺子,第一个想买的就是牛肉,羊肉其次。因为这两种肉馅的饺子,比起猪肉馅的饺子来说,那可是别样的滋味。

    “还有牛、羊,现在也就是那些极富有的人家才吃的上。还不就是因为少,不好淘换吗?等咱的牧场办起来,供应的多了,那稍微有点钱的人家,也能吃的上。”连蔓儿就又道。

    说到底,就是有需求,而且供不应求。连蔓儿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打算办牧场的。

    连蔓儿的话,说的连守信连连的点头。其实,连守信是打心眼里信服连蔓儿的。这两年,家里要做什么,大都是连蔓儿出的主意,结果也是样样赚钱。不仅如此,还带动了其他人跟在他们身后,亦步亦趋。

    比如说他们种植了小麦,很快,周围的人也开始学着种小麦。他们挖荷塘、鱼塘,种藕养鱼养虾养蟹,这周围的荷塘和鱼塘的数量几乎就翻了一番。他们现在不只自己种藕、养鱼虾蟹,同时还经营起了藕种、鱼苗、虾苗、蟹苗。

    那些增加的荷塘和鱼塘不仅没有分薄了他们的利润,反而让他们的收益又增加了不少。

    而这些,都与连蔓儿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连蔓儿总是想在别人的前头。

    现在这个牧场,也是如此。

    “事情这么顺当,还得多亏老陈。”说完了今天去看地的情况,连守信就夸起了陈掌柜,“这人,是个人才啊。这在外面说话办事,那叫一个八面玲珑。而且吧,人家这眼睛也毒,做事还稳当。老陈这人,做人也相当的厚道,难得啊。”

    连家的几处店铺的掌柜,都很不错,陈掌柜又是其中的佼佼者。连蔓儿心里正打算着,如果陈掌柜将牧场这件事办的妥当,就要更加重用他,比如说提他做个各店铺的总管事什么的。

    对于人才,自然是要重加笼络了,所谓赏罚分明。

    “爹,那晚上请陈掌柜来吃顿饭呗。”连蔓儿就道,“让厨房准备一桌上等的酒席。”

    “对,我陪着老陈喝几盅。”连守信就道。

    当晚,连蔓儿就在前厅安排了一桌酒席,请了陈掌柜来,连守信亲自作陪吃了一顿饭。第二天,连守信又带上陈掌柜,还叫了吴玉贵和吴家兴父子俩再次去小垦屯,就将那一大块地给买了下来。

    三百亩的草甸子,加二百亩的荒地,都是按照荒地的价格,且又因为越往西去,地价越便宜,只用了七百两银子就买了下来。

    连蔓儿没有去小垦屯,当连守信将红契交给她的时候,还给了她一张图。

    “陈掌柜找人画的,就是咱的那个牧场的图。”连守信告诉连蔓儿。

    陈掌柜留在了小垦屯,正在着手买小牛、小羊,买草籽,雇佣人手等事。没想到他还让人画了图回来,这就是想的非常周到了。

    连蔓儿家这些店铺的掌柜们都知道,东家家里连蔓儿虽然是个小姑娘,却能当得起家,很多重大的决策,都是她做出来的。这张图,自然也是考虑到连蔓儿没到现场,才特意找人画了给她看的。

    连蔓儿就叫人放了桌子,将图和红契都打开来对照着看,那图上边界分明,哪里是现成的草场,哪里要种植苜蓿,哪里将要做牛栏、养栏,哪里要起房舍,供牧场的人居住,都标的清清楚楚,让连蔓儿非常满意。

    “这是陈掌柜照你吩咐写的单子,蔓儿你看看。”等连蔓儿看完了红契和图纸,连守信又将一个字帖递了过来。

    连蔓儿接过帖子,仔细看了起来。这个帖子,是连蔓儿让陈掌柜写的。要办那许多事情,自然都是要钱的,这个清单,其实就是一份预算单。说明要做那些事,每一项需要银钱多少,大概什么时候需要支领多少等。这些都要连蔓儿看过,认可了,才能够去账房支钱。

    连蔓儿就将小七叫了过来,和连守信三个人一起,将单子一项一项地商量了一遍,微微做了些修改。等陈掌柜回来,面禀过之后,连蔓儿就会知会账房,按照清单的数量给陈掌柜支取银钱。

    “小七,咱办了牧场的事,一会你写封信,跟咱哥说说。”看完了预算的单子,连蔓儿就对小七道。

    “嗯。”小七点头应承,“咱哥知道了,肯定高兴。”

    小七这么说着,就在桌上铺开了信纸,开始给五郎写信。

    五郎这次随同鲁先生出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往家里送一封信。首先是报平安,其次就说告诉家里他和鲁先生已经走到了哪里,遇到了哪些人、那些事。五郎的每一封信都相当的厚实,他将大量的笔墨用在描述他的所见所闻。

    这使得一家人即便足不出户,也好像跟着五郎一起游历一样。五郎的目的也在于此,这些所见所闻,更多的是写给连蔓儿和小七看的,就是让这两个盼望出门,却不能出门的弟弟妹妹,和他一样增广见闻。

    这一份深情厚谊,几乎浸透在五郎的每一个端正的字里。连蔓儿完全可以想象,五郎在一天的旅途劳乏之后,如何深夜秉烛而书。每一封书信里的字迹,都不是一次写就的,而是五郎每天旅途的记录,积攒到一起,送回来的。

    连蔓儿和小七每次接了信,都会回信,让五郎放心,家里一切都好,她们也会将家里发生的事告诉五郎。像开办了牧场这样的大事,那自然是要跟五郎详细说说的。

    听说要给五郎写信,张氏和连枝儿也来了。小七执笔,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一会工夫,就写满了几张信纸。

    正因为有这样的来回传书,让五郎虽然离家,却不会因此孤寂,也让一家人有了某种错觉,似乎五郎并不是去遥远的江南,而是在离他们并不远的地方,甚至是触手可及。

    

    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起来,樱桃树上叶子越来越茂盛,只余下并不多的樱桃了,而青杏却一天天的长起来,从青中泛黄到整个金灿灿的。

    熟透了的杏子的香气随着微风,淡淡的,却能飘出老远。

    早上吃过早饭,连蔓儿在屋里陪着张氏和连枝儿做了一会针线,又吃了一回茶,就提了个小篮子出来,她打算摘些杏子回去吃。

    连蔓儿带着小庆正在摘杏子,就看见连叶儿从远处走了过来。连叶儿的胳膊上挎着一个篮子,里面是刚挖的野菜。

    “蔓儿姐。”连叶儿这是刚挖了野菜回来,看见连蔓儿在外头,就过来打个招呼。

    连蔓儿见连叶儿走近,就从凳子上跳下来,让小庆继续摘杏子。

    “叶儿,又去挖菜了?来的正好,刚下来的杏子,正好要给你们送去些。”连蔓儿拉着连叶儿到树下,笑着说道。

    “蔓儿姐,我们总偏得你的东西。”连叶儿就道。

    “说啥那,这也不是啥金贵物,就是自家种的。要像你那么说,三伯娘还把今年新鸡下的蛋,都给了我们那。”

    新鸡下的第一个蛋,个头虽然小,但却是极补身子的。那些鸡蛋,连蔓儿都给了小七,做读夜书的夜宵吃了。

    连叶儿听连蔓儿这样说,就也笑了。

    “对了,蔓儿姐,我来是想告诉你一声。”连叶儿对连蔓儿道,“刚才我从官道那边回来,看到好多车马,往山上去了,应该是沈家的人。”


第六百二十四章 浣花笺

    “沈家又来人了?”连蔓儿随口就问了一句。她这样问,其实也并不期望连叶儿有所回答。山上有沈皇后的庙,沈家自然每季都要来人供奉。另外,那座园林是皇帝赐给沈家的,是极好的消暑之所。现在虽然还没到盛夏,但是气候宜人,山上环境又优美、安静,称得上是神仙居所。

    从山上工程完工的时候,大家就都知道,沈家的人必定会时不时地来住一住的。

    就是不知道,这次来的是谁?

    “都坐着马车,我数了数,光是坐人的马车,就有十好几辆。后面还有骑马的。”连叶儿又告诉连蔓儿,“对了,还有兵丁,有一个还有点眼熟。”

    “好像就是那次来帮着收苞米的那个千户。”连叶儿歪着头想了想,说道。

    “个子不高,年纪也不大,长的挺精神的那个?”连蔓儿就问。

    “对。”连叶儿点头。

    “那应该是张千户。”连蔓儿就道。张千户来了几回,正巧连叶儿都看见了。连叶儿这个小姑娘,眼睛好使,认人比较准。

    有兵丁护卫,而且张千户也来了。那么就是说,十有,这次沈家来人中有沈六。沈六从京城回来了?那么小胖应该也回来了。这不年不节的,似乎也没听说有什么大事,难得沈六竟然有时间往这边来。

    沈六来了,那小胖有没有跟来那。

    连蔓儿这么想着小庆已经摘了多半篮子的黄杏,从凳子上下来,提了篮子来给连蔓儿看。

    “够了,先摘这些吧。”连蔓儿就道。

    这杏子虽然好吃,但是一次却不可以多吃。摘多了一时吃不完,即便是放进地窖里冷藏,那也不如现摘的新鲜。何况这杏子树就在家门口,现摘现吃,是极方便的。

    “叶儿上家里坐坐去不?”连蔓儿就邀请连叶儿去家里坐。

    “不了,蔓儿姐,我这回去还得喂鸡喂鸭。我娘这两天给我和我爹做新衣裳那。”连叶儿笑嘻嘻地道。

    “那好吧。”连蔓儿也没勉强连叶儿。两家现在住的近,常来常往,并不在这一时。

    连叶儿要回家,连蔓儿就抓了些黄杏放进连叶儿的篮子里。

    “拿回去给三伯和三伯娘都尝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