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 >

第378章

重生小地主-第378章

小说: 重生小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共是两千八百三十六斤的粮,不算连老爷子和周氏,上房人均可分配到的口粮是二百五十八到二百二十斤左右,其中花生为经济作物,卖掉能换的更多可糊口的粮食,再加上瓜菜,将将够糊口。

    连蔓儿粗略地算了一下,这样,也差不多就是原来没分家的时候,老宅的生活水平。

    肯定撑不着,油星很少,但也饿不死。

    只有老两口子有柴禾,那是里正等人给连守信、五郎做的人情。这些柴禾够老两口烧的,但肯定不够上房那么多人烧的。

    这似乎是个问题,但在庄户人家,也不算是大问题。很多庄户人家的地少,柴禾不够烧,那么就要去拾柴禾。这个活,连家上房除了二妞妞不能做,其他人都能做。

    这一冬天,也没活计可做,那十几口人正好每天去拾柴禾,有点活干,极好。

    三十亩地收回来,里正就和五郎商量,将南山旁边那十二亩拿出来,交给五郎。五郎当即就按照原来的地租,将这十二亩地租给了三十里营子一户叫王富田的人家。

    这期间,连老爷子曾几次反对,先是不同意分的那么清楚,后来又不同意将十二亩地佃给别人,说他能够带着上房的儿孙们自己耕种。这些不同的意见,都被里正、吴玉昌等人给劝了回去。

    连老爷子又找连守信和五郎。

    五郎只向连老爷子说了两个字

    溺杀




第五百三十一章 酱块子

    溺杀两个字,让连老爷子顿时消声,甚至都没有注意到连守信和五郎是什么时候离开的。

    而连蔓儿家这边早就备了几份礼,送到里正、吴玉昌等几个帮忙调解地租纠纷的人家去了。

    连蔓儿不知道连老爷子琢磨明白没有,他到底对连守仁和连守义这两股人,或者更确切地说,对连守仁这古人是否真的是溺杀,但是连老爷子对这件事再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连老爷子没话说,连守仁、连守义他们就是再不满,也没有发言的余地。

    这件事,就算是尘埃落定了。

    一家人闲暇时坐在一起,难免就又唠起这件事。

    “估计我爷这几天都吃不香、睡不熟,就琢磨这个事了。”连蔓儿说道,“我爷他心里,那是十个头的待我大伯一家。他对我大伯一家那期望多高啊,他肯定没那么容易想通,咋他真的就溺杀我大伯他们了?”

    连老爷子从不认为他是溺爱连守仁、连继祖,他只是将一家的前途都寄托在长子、长孙身上。为了让长子、长孙能够光耀门楣,他宁愿自己带头,并以身作则,集一家之力来供养长子、长孙。连老爷子应该也不会认为那是供养,他应该认为那些是为长子和长孙提供必要的条件,也就是为了整个家庭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五郎的话是晴天霹雳,是这些年从没有人跟连老爷子讲过的。要想明白这件事,对连老爷子非常不容易。而等连老爷子想明白了之后。剩下的就只有后悔了。

    不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即便是明白的有些晚。也比一辈子都这么糊涂着要强。

    “我爷现在是明着向着我大伯、二伯了。我奶好像也变了,这些事,我奶都没说话。”小七吃着香喷喷的烤地瓜片。说道。

    这烤地瓜片和烤整个的地瓜味道一样,只是将地瓜洗干净了,切成适宜厚度的大片,然后放在炉盖子上两面烤熟。张氏在吃食上,很是惯着几个孩子。有的时候还在大铁锅的锅底抹上油,放了地瓜片进去烙,也非常的好吃。

    另外。连蔓儿有的时候还会将地瓜切丝,就像炒土豆丝那么炒,只是不用泡水去淀粉。这样炒出来的地瓜丝,香甜软糯,也很美味。

    “我看老太太都有点魔怔了。就一个头儿的折腾大当家太太。”张氏就道。

    周氏折腾古氏,连家没有一个人出来阻拦。连蔓儿冷眼旁边,觉得连老爷子对此也隐隐持着支持的态度。而外边的人,就更没人说话了。只是跟媒婆合伙,骗了小姑子嫁给快八十岁的老翁这一条,就让正经的庄户人家无比唾弃古氏。

    “依我看,她刚回来的时候是有点魔怔,这些天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咱过去说地租啥的,她都听的可仔细了。现在那边每顿做饭。要做啥饭菜,放多少米,还都是她把着,和从前没有两样。”连蔓儿就道,“不过,她不帮着大伯、二伯他们了。这是真的。”

    “寒了心了呗,有秀儿的事在那摆着,她这辈子都不大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向着那两股人了。”张氏就道。

    一家人都点头,觉得张氏说的对。

    周氏之所以逼着、哄着连秀儿救这一大家子人,还是听了连守仁、连守义这些人的鼓动,她也没想到会给连秀儿带来这样的厄运。现在,周氏明白了,她那大儿子、二儿子就是哄骗她,而她被哄骗了之后,又去哄骗了连秀儿。

    周氏后悔,但她不会恨自己。她那样的性格,总会为自己找借口开脱,那么就只有加倍的恨别人。连守仁、连守义毕竟是她的儿子,所以,她将所有的恨,都转嫁到了古氏的身上。而与此同时,对于连守仁和连守义,她也不复从前了。

    “我爷晕倒那天,后来不是我三伯也回来了吗。你们看见了吧,我奶看见我三伯可亲了,咱给找郎中,出药钱,还帮她们要租子啥的,你看她对咱,是不像从前那么骂了,可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她就拉着我三伯的手哭。”连蔓儿道。

    连守礼虽然不趁啥,但是在几个儿子中,说到周氏能控制住加上能靠得住的,也就只有连守礼一个了。

    连守仁和连守义,周氏既控制不住,也靠不住。而连守信倒是能靠得住,但是周氏却再也控制不住了。

    “你奶啊,那不是一般人。”张氏就道。

    

    张罗完了老宅的这一桩事,连蔓儿家就开始忙活自己的事。地里在种了麦子之后种的第二茬,也就是白菜和大豆是时候收了。

    白菜收回家,全部送到酸菜作坊去做酸菜。大豆,因为时间比较短,有一多半还是青毛豆的状态。这些,就由着连守信联络酒楼、饭店等出售。一时卖不完的,就都运到地窖里储存起来。储存的时候,是连着大豆秧子一起的,这样,能够保存更长时间。

    而在家里,酸菜作坊那边有稳妥的人照看着,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每天就过去看看,算算账目就可以了。

    这天是个大晴天,吃过了早饭,张氏就张罗着挑豆子,该准备酱块子了。

    庄户人家都是自己下酱,一般一次就下一缸的大酱,足够吃上两年。

    连蔓儿家如今人口多,再加上连记铺子也要用酱,她们每年都要下三缸的酱。下酱的第一步,就是秋末这个时候做酱块子。

    下酱,是庄户人家的一件大事。

    家里有仆佣,但是下酱这件事,张氏还是要亲自动手,连枝儿和连蔓儿也不能闲着。庄户人家的主妇,不会下酱怎么行,姐妹俩要好好跟着张氏把这门手艺给学到手。

    张氏、连枝儿、连蔓儿、韩忠媳妇,再加上一个小喜,主仆几个就忙活了起来。先是挑豆子,下酱的豆子要挑最好的,尤其是不能有虫眼的豆子。挑好了豆子,洗干净了,就放到大铁锅里加水去烀。

    将豆子烀的熟烂了,捞出来,控去水分,再放到小石磨上磨。将豆子磨的碎碎的,这样才好做酱块子。

    主仆几个都穿了围裙,头发用帕子严严实实地包起来,脸上也带了自家缝制的细布口罩。要想成功,并制作出好味道的大酱,首先一个就是要保证卫生。一切的用具都必须干净,而且不能有丝毫的油星。否则,那下出来的酱不是全部坏掉,就是味道古怪的难以入口。

    用同样的料,采取相同的步骤,不同的人制作出来的大酱也会有不同的味道。庄户人家都知道,一家的酱有一家的味,没有哪两家的大酱味道是完全相同的。

    而张氏做出来的大酱卖相好,味道香,这在村子里也是出名的。以前在老宅,有的人家请客要做些讲究的菜,需要用酱,就有的拿着碗上老连家来要上那么一碗半碗的。

    磨豆子的石磨是细磨,并不特别沉重,人站在一边不用动,就能推动石磨把手,磨碎的豆子就从磨盘地下的槽口慢慢流出来,流进下面放着的大盆里。

    接下来,就是将磨好的豆子用手整理成团,也就是酱块子。为了让酱块子组织紧密,用手按压还不够,还要进行摔打,最后将酱块子摔打、修整成一个个结实的长方体,这项工作才算完成。

    制作好的酱块子要在太阳底下晒,等水分都晒干了,就收到屋里,将一个个的酱块子放到房梁上去存放起来,让它自然的发酵。

    这些酱块子,要等到第二年发酵完全了,才能用来下酱。

    娘儿几个在家里做酱块子,连守信已经带着长工们将地里的白菜、大豆都采收完毕,接下来,连守信又开始招人,要在入冬上冻之前,再挖出几个荷塘和鱼塘来。

    他们家给的工钱公道,供的饭菜也实在,很多人愿意来应征做工。

    二郎也来了,他直接找到了连守信。

    赵秀娥不知去向,二妞妞本来还在吃奶,现在没有奶吃,每天只能喝些米汤。高粱米汤不行,还得是小米汤才可以。二妞妞生来就有些瘦弱,现在因为照顾的不精心,吃食上又不行,更是弱的跟个小猫似的。

    二郎想来做工,为家里省下一顿口粮,同时他自己也能吃上一顿饱饭。

    “四叔,我、我吃的多,不过,我、我也干的多。工、工钱啥的,就给我点小米就行,二妞妞”二郎有些哽咽。

    因为赵秀娥的缘故,再加上二妞妞是女娃,在连家是不被重视的。

    看着这么大个的小伙子在自己面前落泪,连守信不落忍。

    “你四婶那天就和你蔓儿妹子、枝儿妹子说道来着,就是这几天忙,还没顾得上。你要小米给孩子,这还用啥干活,我给你拿米去。”连守信就道。

    连蔓儿一家对二郎的印象并不坏,二郎少言寡语,木讷了些,不会来事,但是他是真没坏心眼,干活不耍滑。赵秀娥不知去了哪里,把个没满周岁的婴儿丢给了二郎。上房那边没人肯帮着带,何氏惫懒,连芽儿又小,也不怎么会带孩子。一家人都觉得二郎可怜。

    她们也仔细打听了,在太仓那边的时候,二郎本身并没有恶行。

    对于二郎和二妞妞,连蔓儿她们愿意伸出援手。




第五百三十二章 劳役

    连守信要给二郎拿米,被二郎拦住了,说还是愿意跟其他人一样,干活、吃饭、拿工钱。

    “二郎,你来这,跟你爷说了没?”连守信就问二郎。

    “说了,我爷也同意我来。”二郎就道。

    二郎不会撒谎,他既然这么说,那就是连老爷子真的同意他来这里干活。现在老宅那边的情形,连守信也知道。在家里面,是周氏给一家人安排活计。另外,连老爷子虽然还吃着药,但是已经能起来干活了。连老爷子每天会带着几个儿孙出门拾柴禾。

    村里的人遇到了,都会劝连老爷子,让他不要再干活,只待在家里享儿孙的福就行了。毕竟,大家伙都知道,有连守信这一股人的安排,连老爷子和周氏啥也不缺。

    连老爷子每次都是笑笑,说他只是出门散一散,顺便看着儿孙们干活。

    连老爷子这么一说,大家伙就都不说话了。众所周知,连家老宅,连守义这一股人干活还行,毕竟曾经做惯了地里的活计,但是连守仁这一股人,却都是没干过活的。连老爷子要带着、并看着他们,这是情有可原。

    老宅每天轮流出门拾柴禾的队伍里有连守仁、连守义、连继祖、何氏,四郎、六郎,就连古氏、蒋氏、连朵儿和连芽儿这几个小脚的每天也要往家里拾上一箩筐的柴禾才行。

    连蔓儿一家人知道了这件事,也都没说什么。她们心里都赞同连老爷子这么做,用张氏的话来说。连老爷子是个“会过日子,有算计”的人。三十里营子的冬天,别的可以没有,但是柴禾不能没有。现在不抓紧拾够柴禾。那么冬天连守仁、连守义那两家子人就要受罪。

    连守信就将二郎安排去挖鱼塘,又回家将这件事情跟一家人说了。

    “我就照着咱们商量的,先说不用他干活。给他粮。二郎没答应,还是去干活了。”连守信道,“我又跟大力说了,让他留心点,看二郎干活咋样,到时候告诉我。”

    关于老宅那些人,将田地和地租安排好了。连蔓儿这一家人可没有就认为这样就能万事大吉。

    何氏要来干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