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 >

第351章

重生小地主-第351章

小说: 重生小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七很期待。

    连蔓儿也很期待。她平时也就是赶一赶青阳镇的大集,县城只去了一次,这次五郎去府城,她特意给五郎多带了一些银钱,嘱咐五郎,若在府城看见什么稀罕的好东西,就买回来。

    五郎这次带回来的东西还真不少。

    他去拜了沈府,沈府自然有回礼。然后就是考试录取之后,还拜了知府,知府也有回礼。

    知府的回礼很简单,就是一套笔墨。

    沈府的回礼则是用两个大盒子装着。其中一个盒子里面包括一个石青色的尺头,两锭银子,一套笔墨砚台,一把纸扇。这份礼,中规中矩,一看就知道,大约是沈府管事的预备的标准规格的“万金油”型回礼。而另一个盒子里面则是五花八门,包括两匣子精致的小点心,两套无锡泥人、两个万花筒、一个银镶玉髓的小圆镜子,一小匣子莹莹润润红的、绿的、白的珠子,另外也有两套笔墨砚台。

    除此之外,还有一封没有封口的信。

    连蔓儿拿起信来,疑惑地看着五郎。

    “是小九写给你和小七的。”五郎就道,“这盒子里的东西,也是他送给你们俩的。”

    听五郎这样说,小七就凑了过来。

    “小九哥真够意思,送了这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给我和姐写信了?!”小七就要看信。

    连蔓儿却没急着打开信封,只是拿着,问五郎。

    “哥你看过了没?”

    “看过了。”五郎就点头道。

    连蔓儿这才将信纸从信封里抽出,打开。小七就将脑袋凑过来,和连蔓儿一起看信。

    “蔓儿贤妹并继贤贤弟惠鉴”

    “噗”



第四百九十三章 道贺

    一看这开头,连蔓儿就不由得莞尔了。没办法,只要想想沈小胖用如此正经的书面语气称呼她为贤妹的样子,她就忍不住笑。

    小七却很高兴。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有人给他写信,这让他感觉非常好。那是种被当做大人看待、重视的感觉。

    “小九哥的字写的挺好看的。”小七端详着信,就道。

    对此,连蔓儿也不由得点头表示赞同。就像鲁先生说的,五郎的字规正有余,而灵气略显不足。而小七的字,则还没有定型。按照鲁先生的标准,沈小胖这个字便是笔锋圆润,而又内藏风骨。

    五郎心性是爱读书的,但是因为以前的家庭条件限制,没有得到正规的启蒙,只是他自己有心,识了字,写字却只能拿树枝在地上比划。这个情况一直持续道他们分家出来。分家后,五郎才得到了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五郎很珍视这个机会,又因为早熟、懂事,自觉地背上了担子。那就是走科举的道路,而且一定要成功。

    这样的客观环境,激励了五郎发奋读书,同时也制约了他个性的发展。好在科举,主要考的八股文,本来就是最规矩板正,容不得个性的,要取的就是端正的人才,五郎这样,正合了科举之道。

    小七则是因为年龄还小,身上也没有五郎身为长子那样的压力,虽然也懂事。但是他的字还需要慢慢的磨练。

    而沈小胖,是很早就启蒙了的。世家弟,哪怕学问并不好,但是那一笔字怎么着都要见人。所以就算是被家里长辈特别的宠爱,沈小胖在书法方面,应该是下了很多功夫的。沈小胖所处的环境优越。以前也没有科举的压力,再加上世家大族,耳濡目染,才会有那样的笔迹。

    所谓字如其人,就是如此。

    看过了信的抬头,连蔓儿才继续往下看。

    沈小胖这封信写的并不长,不过是些平常的想念、问候之语。并告诉连蔓儿和小七他也考取了童生资格,今年秋天就要和五郎一起参加院试。还问连蔓儿和小七什么时候去府城,一定要到他家看他云云。

    很中规中矩的一封信,连蔓儿很快看完了。

    小七见连蔓儿看完了,就捧了信过去。反复地看了起来,笑的眉眼弯弯。

    “这孩子,性子可真实在。”张氏看着沈小胖送的那一盒子东西,就感叹地道。

    对于沈六和沈九这两兄弟,要说心里稀罕,连家的人都更稀罕沈九。小孩子,长的招人喜欢,又没架子,不挑食吃什么都香。很容易让人喜欢、亲近。

    将沈家和知府的回礼都收了,大家伙又看五郎从府城给大家伙带回来的东西。

    府城时新的各色尺头,老字号的点心、酱货,从成都府新进的仕女刺绣纨扇、绢扇、还有给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每人一件府城最时新样式的首饰,象牙梳、双层竹篦子,另外还有从书局淘来的书册若干。林林总总地,一家人归置了半天,才归置清楚了。

    沈家和知府的回礼,连蔓儿都登记造册,五郎又将在府城的花销,大致和连蔓儿说了,连蔓儿也记了下来,其中大部分走的公帐,还有一部分,是五郎。连枝儿、连蔓儿三个出的私房钱。

    都理清楚了,连蔓儿就抱着自己的那一份回了西屋,小七拿着沈小胖的书信屁颠屁颠地也跟了过来。

    姐弟俩上炕坐了,小七就将书信递给连蔓儿。

    “姐,这信还是你收着呗。”

    “舍得放下了,不看了?这信都让你看出花来了。”连蔓儿就笑道。

    “第一次有人给我写信吗。”小七嘻嘻地笑,“姐,你不高兴吗?小九哥真够朋友。”

    “嗯。”连蔓儿就打开盒子,将书信放了回去。

    小七凑过来,姐弟两个拿了盒子里的东西玩。

    连蔓儿就让小七挑了一套泥人,一个万花筒。

    “这些你拿前院书房玩去,就只别光顾着好玩的,把该做的功课给耽误了。”连蔓儿就道,“笔墨我先帮你收着,等你现在用的那个用完了,你再找我来拿。”

    小七就点头,抓了一把那红的、绿的、白的珠子在手里把玩。

    “这珠子真好看。”小七就道。

    连蔓儿也拿起几个珠子仔细地查看,刚才她就在怀疑这珠子的质地,现在仔细看了,证实了她的猜测。能不好看吗,这珠子莹莹润润的,都是质地极好的玉和蜜蜡。

    连蔓儿心中一动,又将那笔墨仔细地看了看,才小心地放下了。

    这些东西,想来都是沈小胖平时珍藏、把玩的。

    “这珠子不要拿出去玩了,收着吧。”连蔓儿就对小七道。

    小七就将手里的珠子放回匣子里。

    连蔓儿刚将东西收好,吴王氏就带着吴家玉来了。她是得到了消息,来道喜的。

    三十里营子,只有王举人父子,一个是举人,一个是秀才,然后就是连家,连守仁是秀才,连继祖是童生。现在五郎考上了童生,这个消息就跟长了翅膀似的,这一会的工夫,大家伙都知道了。

    “我刚听说,立刻就来了。一会家兴和他爹也过来。这么大的喜事,可得好好庆祝庆祝。咱们五郎这么年纪小的童生,别说是三十里营子,就是咱们青阳镇也是独一份。”吴王氏春风满面地给张氏和连守信道喜。

    “婶子,就是童生,考过了也不是大事。婶子的好意我心领了,就别兴师动众的了。”五郎就忙道。

    “五郎这孩子懂事、稳重。”吴王氏就道,“不过啊,我们又不是外人,咱自家人庆贺庆贺,有啥兴师动众的。”

    很快,吴玉贵和吴家兴也到了,爷俩个还大包小包地拎了酒、烧鸡、酱肘子、酱猪蹄等。

    本来一家人晚上也准备要做一桌丰盛的饭菜给五郎接风洗尘,并做庆祝,吴家的人来了,正好大家热闹,因此略推让了一番,张氏、吴王氏、连枝儿、连蔓儿和吴家玉就去厨房准备饭菜,连守信、五郎、小七,吴玉贵和吴家兴则是在前厅坐了说话,另外连守信又打发了一个长工上山去,请鲁先生早点回来。

    鲁先生很快回来了,老黄因得了信也来了,还让人挑了两大坛子的酒,给五郎做贺。

    晚饭的丰盛自不必说,又请了王举人父子、里正、吴玉昌并给五郎担保的几位村老,还有连守礼、赵氏和连叶儿也来了,一直到电灯时分,才散了。

    第二天,张青山就得了信,和李氏带了张庆年、张王氏和张采云来给五郎道喜。

    张家送的礼非常的实惠,有小半扇猪肉,四条大鱼,另外还有两篮子刚下来的黄杏,一篮子新摘的樱桃。

    说起来,张家对连守信和张氏这一家真是没的说,四季的鲜果,采摘的各类山货包括蘑菇、木耳、核桃等都是论篮子、论筐、论麻袋地送来。连蔓儿家几乎不用去买,只张家送的,就够她们吃的。连蔓儿尤其感激在张氏养身子的那段时间,李氏送来的老母鸡。

    “娘,咋买这老些东西啊,那鱼,家里就有现成的,还有那猪肉,那老些,这也吃不了,这个时候又放不住。”张氏就对李氏道。

    “有啥吃不了的,放开了吃。我外孙中了童生,眼瞅着和秀才老爷就差一步,我高兴。”张青山听见了,就道。

    “有啥放不住的,你把那肉都切了,油熬一熬,撒上盐,放坛子里腌上,一个月也坏不了。一会让采云她娘帮着你弄好了。”李氏就道。

    张氏的主要意思是说李氏送的礼太多,那个放不住不过是自家人的实在话,现在被李氏这样一说,她也不好说什么了。

    “外孙,加把劲,考个秀才回来。给你娘争一口气,姥爷都跟着你脸上有光。”张青山又对五郎道。

    “你别给孩子添压力,孩子懂事,自己知道使劲。”李氏就对张青山摆手道,又扭头告诉张氏,“你们不知道,听说五郎考中了童生,把你爹给高兴的,这酒量和饭量都见长。”

    众人就都笑。

    五郎陪着众人说了一会话,就独自回了书房,念书去了。

    连蔓儿想了想,就跟了过去。

    “哥,你歇一歇吧,不在这一时半晌。”连蔓儿进了书房,见五郎正捧着书卷,就坐到了五郎对面的椅子上,说道。五郎中了童生,使得众人对他的期望值都高了起来。连蔓儿也喜欢五郎高中,但是却不想五郎太过辛苦,心里有太大的压力。

    “蔓儿,我知道,我不会勉强自己。”五郎猜到了连蔓儿的心意,就缓缓地放下书卷,说道。

    五郎正要继续说话,就听见院门口两只小奶狗叫了起来。兄妹俩忙起身出来看,就见连叶儿急匆匆地跑进来。

    “外面花儿姐两口子来了,还有大姑。”连叶儿跑到连蔓儿身边,说道。




第四百九十四章 心照不宣

    宋海龙和连花儿两口子,还有连兰儿来了。连蔓儿眼珠转了转,就低声跟连叶儿说了几句话,让她去后院通知张氏等人。然后,她才和五郎一起往大门走去。

    大胖和二胖都站在门口,四只小爪子牢牢地抓着地,摆出一副要进攻的姿势,仰着头冲着前面叫。连蔓儿走过去,轻轻呵斥了一声,两只小奶狗就安静了下来,摇着小尾巴颠着胖乎乎的小身子跑过来,围在连蔓儿的脚跟前打转,嘴里还发出呜呜的叫声。

    两只小奶狗来到连蔓儿家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足足长大了一圈,只是还没有去掉婴儿肥,依旧是圆滚滚的可爱模样。因为照料的精心,吃的又好,两只小奶狗长的强壮,同时也很聪明。连蔓儿也并不圈着它们,每天都放了她们出来,或是在院子里,或是带它们出去到庄园上溜达,让它们熟悉自己的领地。

    两只小奶狗对自家人非常亲热,对陌生人则是充满警惕。熟悉这两只的人,可以通过它们不同的叫声,来判断发生了什么事。

    比如说刚才那种高调的汪汪声,是家里来了陌生人。而现在这种低低的呜呜声,则是对着自家的主人亲热、撒娇。

    又比如说看见了认识的、但却不是自家人的时候,饿了的时候等不同的情况,两只小奶狗的叫声都不一样。

    大门外,停着两辆马车,宋海龙、连花儿和连兰儿都已经从马车上下来了,连花儿的身后还跟着两个人伺候,一个是孙大娘,另一个是丫头小红。

    略作寒暄,连蔓儿就让长工带着车夫去跨院歇息,她和五郎就将宋海龙几个人往院子里让。这个时候连守信、张氏、李氏等人已经接到连叶儿的通知。也都来到了前院,大家见面,就都往前厅来。

    连兰儿就朝着穿堂望了一眼。依着她的想法,她和连花儿对连蔓儿家来说。可都不是外人,就该被请到后院去招待,就如同上次来给燎锅底那次一样。可是,看张氏、连蔓儿等人的模样,这次似乎并没有请她们去后院的意思。

    连兰儿就偷偷地朝连花儿低了一个眼色。

    连花儿就微微皱了皱眉,做如无其事状。那跟在后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