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 >

第216章

重生小地主-第216章

小说: 重生小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兰花的花瓣仿佛是蝴蝶轻盈的翅膀,是清透水润,像晴朗的天空一样的碧蓝色。在满园翠绿的衬托下,美貌惊人。
  站在马兰旁边,连蔓儿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空气清新、湿润,带着草木的清香,瞬间简直让人如入仙境。连蔓儿很喜欢马兰,她一直认为,马兰是春天开的最早、并且是最貌美的花。
  马兰花,又名蝴蝶兰。她是盛开在乡村的兰花,有着不逊色于任何其它兰花的美貌和优雅。
  三个小姑娘就围着一丛马兰,摘下马兰花来,笑着往相互的头上戴。
  “这马兰是原来就有的,开荒的时候看见了,特意留下来的。”连蔓儿告诉吴家玉。马兰是多年生的植物,一般的庄户人家的园子里,都有这么一丛。马兰的叶子在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纤维非常柔韧,收割下来晒干,可以做绳子用。
  庄户人家用来夹帐子的绳子,就多用马兰的叶子。当然,马兰的叶子最大的用途,就是用来缠端午节的粽子。
  玩了一会,连蔓儿和连枝儿又带着吴家玉看自家菜园子里的菜。
  “这是油菜,我家今年新种的。”
  连蔓儿从新房子出来的时候,特意提了一个篮子,这个时候,她就和连枝儿走进菜畦,摘了半篮子的油菜,又摘了半篮子的小白菜。
  看着时辰差不多了,她们才回早点铺子里来。
  张氏和王氏坐在炕上,正笑着说话,见她们回来了,两个人的目光就一起落在连枝儿身上,然后交换了一个眼神,又都笑了起来。
  连蔓儿心想,看这个情形,这两位做娘的是谈成了连枝儿和吴家兴的婚事了。
  “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去了。”王氏就告辞道,然后又故意凑到张氏耳边,声音压的低低的不知说了什么。
  张氏就笑了,也不留王氏。
  送王氏和吴家玉往外走,连蔓儿就偷偷给连枝儿使了个眼色。
  “三婶,”连枝儿微微红着脸,将菜篮子递给王氏,“刚从园子里摘点新鲜菜,给三婶拿回家去尝尝。”
  一篮子翠绿的鲜菜上面,还插着几只鲜艳夺人的马兰花。
  第三百零一章 议亲
  “这花是送给家玉的。”连枝儿又指着篮子里的菜道,“这是油菜,素炒、炖汤都好吃。还有这小白菜也是。”
  王氏喜的眉花眼笑。她家也有个小菜园子,可这油菜和小白菜她家却没有。这个时节,除了韭菜和菠菜,庄户人家的菜园子里能吃的菜并不多。当然,这并不是她高兴的全部原因。她高兴,因为连枝儿想着她们。
  “今年咱们这园子的菜种的多,这离的又不远,要吃啥菜,尽管来摘。”张氏也笑道。说话里,已经将你们我们变成了咱们。
  “好。”王氏也没和张氏客气,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送走了王氏和吴家玉,娘三个回到早点铺子。
  “娘,你和吴三婶商量啥事了?”连蔓儿就笑着问。
  “去。”张氏就嗔了连蔓儿一眼,一手拉着连枝儿,坐到炕上。
  “刚才你吴三婶来,我们把话都说开了。”张氏轻声地道,“打算把你和家兴的婚事,趁早定下来。”
  果然如此,连蔓儿也坐到炕上,抿着嘴笑。
  “枝儿,你有啥想法没?愿意不?”张氏就问连枝儿。
  连枝儿羞的低下了头。
  “娘,你都和吴三婶定下来了,还问我姐?”连蔓儿故意道,“你看把我姐给臊的,嘻嘻。”
  张氏瞪了连蔓儿一眼。其实之前,张氏早就试探过连枝儿对这件亲事的态度。她知道,连枝儿是愿意的,现在要定下来了,她也就是再问一问。
  “我还说,你和家兴年纪都还小,也不忙着成亲,咱这事两家心里有谱就行,也不着忙就定下。你吴三婶就说。早早的定下来,她好放心。她说知道我想多留枝儿在家待两年,她说那没问题,她也有个闺女。明白我这做娘心里是咋想的。这么地,我也就答应了。”张氏将刚才和王氏商谈的大体内容说了出来。
  “吴三叔和吴三婶可都是精明人,我姐这年龄,说亲的还在后头那。他们不早点定下来,怕我姐让别人家抢走那。”连蔓儿就笑着道。
  连枝儿刚刚十五岁,样貌、性情和持家的本事都是一等的。这以后,她们家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连枝儿也会越长越好看,并且更加的能干。连家有女初长成,趁着现在别人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先把婚事定下,免得等以后来连家求亲的人多了,连家觉得有更合适连枝儿的人选了,再将连枝儿许给了别人。
  吴家这么急着要将亲事定下来。是自家的闺女好,被中意。
  张氏心里是很认同连蔓儿的这句话的。
  她相信以后会有很多来给连枝儿说媒的,这么早定下婚事。就不能在更多的人选中进行挑拣。这似乎是有一点遗憾。但张氏是个踏实的性子,她心里,也是中意这门婚事的。
  “家兴也不错,早点定下就早点定下,咱两家都放心。”张氏就道,“先不说家兴这孩子踏实,我因为啥中意他们家啊?这第一个,吴家就在镇上,离咱们家近,一出门。不说几步路就到了,那也差不多。以后有个啥事,这都好照应。咱这庄稼人,一年就没个啥闲时侯。想想要是枝儿嫁的远,一年就能回来一趟,我去看她也不方便。我这心里就舍不下。”
  连蔓儿重重地点头,连枝儿轻轻地点头。
  “第二那,吴家人口简单。”张氏掰着手指头,又说道,“等家玉出了门子,就你吴三叔和吴三婶两口子,还有你们小夫妻俩。没有姑嫂妯娌的这些搅拌,也不用伺候几层公公婆婆。这就是一股心思的日子,过的省心。这比啥穿金戴银、吃香的喝辣的,那都强百倍。枝儿的性子像我,绵软,待人实诚,没啥心眼,嫁到这样的人家,我才能放心。”
  连蔓儿点头,说起来,像吴家这样人口简单的家庭,在这个年代还真是不多。
  “娘,那第三第四那?”连蔓儿笑着问。
  “也不说啥第三第四的了,人家现在的日子过的比咱娘,以后枝儿嫁过去,受不了罪,连地都不用下了。你吴三婶这个人吧,我这些日子好好品了品,是个体面和气的人,讲道理。人精明,以后她们是一股心思的日子,这不是啥坏事。”
  张氏又絮絮地说了许多的话,连蔓儿和连枝儿都笑着听着。
  看张氏的态度,还有吴家的心急劲,双方对这门亲事都是十分的满意的。连蔓儿也觉得,吴家和吴家兴,对于连枝儿来说,算得上是极好的归宿。
  说吴家心急,吴家果然心急,转天,吴家就请了媒人上门了。
  来的是镇上有名的王媒婆,她是来求连枝儿的生辰八字的。
  这是双方私底下已经商量好的亲事,媒婆不过是跑个腿,就拿现成的谢媒银子,王媒婆自然是乐意的。
  五郎和小七都去上学了,张氏就找了一张红纸,让连蔓儿来写。
  “我这大闺女也会写,算盘记账啥的都会。”张氏告诉王媒婆,“不过这帖子,不好让她自己个写。”
  连蔓儿坐在桌子旁,听张氏念连枝儿的生辰八字,就工工整整地写了下来,一边心中暗笑,张氏也会在外人面前抬举自家的闺女了。
  庄户人家的女孩子,能认识一两个字,都是极难得的。连枝儿能写会算,王媒婆自是口灿莲花地夸赞了一番。
  王媒婆喝了茶,拿了张氏封的一个红包,就拿着连枝儿的生辰八字走了。
  如同张氏早就知道了吴家兴的生辰,私下里合过命,吴家也早将连枝儿的生辰打听好了,这问八字合婚,也就是走一个过场。之后,就是选个好日子,给连枝儿和吴家兴定亲。就是他们这边俗语说的下小定,书上所说的文定,又称送定、纳吉。
  经过了文定,双方的婚事就是板上钉钉,不可更改了。
  人逢喜事,这些天,张氏脸上的笑容就没下去过,走路的步子都迈得格外轻快。前个集上,她带着连枝儿和连蔓儿赶集,买了几个尺头回来,这天吃过晌午饭,张氏就将尺头在炕上铺开,裁剪起来。
  天渐渐热了,本来就打算给一家人添置新衣裳的。连枝儿要定亲,定亲当天,得穿的漂漂亮亮的。张氏特意买了两个鲜亮的尺头,打算给连枝儿做两件褙子。
  “蔓儿,先给你姐做两件褙子、两条裙子,给你就先做一套。等忙完了这阵,娘再给你添一套。”张氏一边忙,一边跟连蔓儿商量道。
  “娘,先紧着我姐的做吧。我的不着急。”连蔓儿就道。
  赵氏和连叶儿在铺子里吃的晌午饭,这个时候也没回去,而是帮着张氏给连枝儿做衣裳。
  “她四婶,你这算是熬出来了。”赵氏有些羡慕地道。
  “别急,叶儿也有这一天。”张氏就笑道。
  赵氏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连叶儿是会有出嫁的那一天,只是到时候,她能做主给连叶儿添置新衣裙吗?能为连叶儿找到好婆家吗?连家这些事都是周氏当家,她根本就说不上话。
  “到叶儿那时候,还得又三四年。那时候是啥情形,现在也不好说。你和他三伯都正当年,他三伯的手艺再学成了,到时候只有更好的。”张氏看出了赵氏的惆怅,安慰道。
  “我们家要能早点分出来过,就好了。”连叶儿道。
  没人接连叶儿的话茬,分家这个话题在连家是个敏感的话题。三房要分家,只有连守义自己去提。不过,自那次提过一回之后,连守义就再也没敢提了。
  “下定那天,得留吴家的人和媒人吃顿饭,这少说也得办一两桌的席”张氏又道。
  “这钱我都留出来了,娘,咱商量商量,把做啥菜给定下来吧。”连蔓儿说着,又问,“娘,咱是请厨子,还是自己做?”
  “自己做。”张氏想了想,就道,“最多就两桌,咱自己做的过来。”而且,到时候还可以让连枝儿显显身手,于连家和吴家,都是很长面子的事。
  连叶儿从屋里出去,一会工夫,就又急匆匆的进来。
  “我看见四叔在园子那边,让四郎给叫走了。”连叶儿道。
  “啊,四郎找我爹?他们上哪去了?”连蔓儿忙问。
  “进村了,我看是回家了。”连叶儿就道。
  “这时候,不早不晚的,肯定是你爷要不就是你奶叫你爹,是你奶的面儿大。”张氏道。连家,周氏轻易不出门,最喜欢指使孙儿孙女们给跑腿、传话。
  “我回去看看去。”连蔓儿就道。不管是连老爷子还是周氏,叫连守信回去,肯定是有事。而且肯定不是有东西要给连守信。她们现在每天晚饭都回老宅吃,等不到那个时候,非要让人来叫,显然还是急事、大事。
  连蔓儿匆匆忙忙地从炕上下来,穿上鞋子,就往老宅跑。
  “蔓儿姐,我也跟你去。”连叶儿也追了出来。
  进了老宅的大门,连蔓儿就看见赵秀娥侧着耳朵站在上房的窗根底下。
  赵秀娥看见了连蔓儿,顿时摆出一脸的笑,冲连蔓儿嘘了一声,又用手指往上房屋里指了指。
  连蔓儿也没理她,径直走进了上房。
  第三百零二章 一反常态
  连蔓儿走到东屋门口,就听见了屋里传出来周氏的说话声。与一贯的疾声厉色不同,今天,周氏的语气竟然是格外的温和、柔缓。
  这可把连蔓儿吓了一跳,就在门口停住了脚步。
  “老四啊,听说枝儿要定亲了?”屋里面,周氏坐在炕上,慢慢地向连守信问道。
  连枝儿和吴家兴在议亲这件事,知道的人多,不知道的人少。连守信也曾在连老爷子跟前说过,只是还没正式定下来,所以暂时没有和周氏说。现在周氏这样问起来,连守信也不好隐瞒。
  “是有这个打算,吴家打发媒人来过,先看看两个孩子的生辰八字啥的合不合,要是合的话,就把亲事定下来。”连守信就道,“那天种地,我跟爹说过一回。我想等定下来,再跟你老说。”
  连枝儿的亲事,自然是亲爹娘做主。何况现在他们分家出去过,连枝儿定亲的事,真的是只需要和连老爷子、周氏知会一声就可以了。
  连守信提前曾和连老爷子说过,这是他敬重连老爷子,也相信连老爷子的眼光和经验,因此向连老爷子征询意见,看吴家是不是能联姻的人家。
  连老爷子对吴家吴玉贵和吴家兴的印象都很好,当时很赞成这门婚事。
  征询了连老爷子的意见,就等于征询了周氏的意见。而且周氏虽然在家里当家,却对外面的事情知道的很少。
  这些就是为什么在连枝儿的婚事上。连守信没有提前问过周氏的原因。
  “老四啊,你现在眼睛里也没有我。”周氏冷笑了两声,“啥事也不跟我说,你这是防着我那。我都知道,你就是把我当仇人了。”
  周氏说着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