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 >

第161章

重生小地主-第161章

小说: 重生小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牵扯到家庭,一个人的事往往就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它能牵扯出来的方方面面,有的时候,是难以想象的。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似乎有些不贴切,但是那情形,却也差不了多少。
  大家伙就都回了老宅来。
  “···趁着还没种上地,去山上先干俩月也行。”连老爷子道,看来他是赞同连守礼和二郎去山上干活的。
  连老爷子有他的考虑,家里的几个孩子眼看着都大了,三郎的亲事要张罗了,连秀儿也到了该定亲的时候,连继祖和二郎要为连家开枝散叶,小孩子出生,要养活也得用钱。能趁着这两个月挣些钱,也能减轻一些家里的负担。
  “老四,你跟山上监工的能说上话,你看让老二、老三、二郎、三郎他们都去,行不?”连老爷子就向连守信道。
  从连守礼一个人去上工,变成了四个人去上工。那么给连守礼找个轻省的,还能学到手艺的活,这事就可能有些变化。
  连蔓儿看了一眼连守礼,从他的表情上看,这事他也想到了。
  聪明与厚道,是两种极好的品质,却很难在同一个人身上同时发现这两种品质。聪明一些的人往往失于厚道,而厚道些的人,往往又不那么机灵。
  连守礼毫无疑问地属于后者。
  若是有些心机的人,遇到这么好的事情,肯定会严防死守。可连守礼就是缺乏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根弦。
  “我二哥”连守信看连守义并不在屋里,就问。
  “不知道他干啥去了,我让三郎去找他了。这事我说了算,让他去干活,也省得每天到处乱逛去。”连老爷子就道。
  “爹,山上招工是好几天前的事了,不知道现在还招不招人。明天我问问,这事我尽力,也不一定能找到满意的活干。”连守信没有将话说满,找活干容易,但是他怕连守义挑剔。
  “那行,咱不挑活计。”连老爷子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他也相信连守信说了尽力,就会真的去尽力办。
  说完了这件事,连老爷子没让连守信立刻走。
  “你大哥那,这几天我也找找人。好歹他念了那老些年的书,还是个秀才。不管哪个村子里,好赖给他找一个馆。继祖,”说到连继祖,连老爷子叹了口气,“这孩子书没念出来,地里的活他也干不惯。好歹他有点念书的底子,我打算,今年再让他念一年,····到时候要是再考不上,······也就死了心,让他回来跟我种地!”
  连老爷子这是将一家子的安排都想好了。
  “老四,你开了个铺子,人来人往的认识人多,帮着打听打听,哪里有馆,给你大哥介绍介绍。”连老爷子对连守信道。
  “行,这事我记着。”连守信点头。
  “还有一件事,”连老爷子又道,“三郎也到年纪了,该娶个媳妇。还有秀儿,也该找婆家了···”
  第二百二十四章 梯子
  “老四,你和你媳妇都帮着给留点心。三郎的媳妇,就要一般的庄户人家,孩子老实能干就行。三郎媳妇要大脚的。”连老爷子又继续说道。
  庄户人家的女人,是不能够遵循什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教条的。她们不仅要操持家里的事务,包括洗衣服做饭喂鸡养猪,还要能够下田劳动。三十里营子有些小脚的女人,是要跟着男人们下田干活的。因为是小脚的缘故,下田干活对于她们来说格外辛苦。而即便下田,她们也绝比不上大脚的女人能干活。
  连家现在有足够多的小脚女人操持家务,既然他们以后打算种田为业,那么娶媳妇自然优先考虑大脚的。
  不得不说,连老爷子给三郎找媳妇设置的标准,很实际。
  “秀儿的亲事,老四你和你媳妇也给操点心,托托人啥的,要老实本分的人家。有合适的就回来跟我和你娘说。要是离的不远,沾亲带故的,这样最好。”连老爷子又道。
  “行,爹,这些事,你不说,我也得给留着心。”连守信就道。
  “秀儿的婆家,可得用心找。”一直没说话的周氏这个时候开口了,却只说了这一句话,就没再说什么。
  一家人回到西厢房,就议论开了。
  “也怪不得他爷让他二伯几个都去山上干活,往后这两年,花钱的地方可真不少。”张氏就道。
  连守信没有接张氏的话,他有些发愁。
  “给三哥找个好活,这事咱使点劲,总能成。现在加上二哥,他们爷四个都要去,哪有那么多轻省拿钱多的好活等着咱!”
  “爹,你不也跟我爷说了吗,咱尽力就成。
  到时候,让二伯他们上山去试试,能干就干,谁不能干就别干。咱也不是神仙,啥都能管。”连蔓儿就道。
  “就是这个理。”张氏道。
  连守信想想也确实是这样。
  “就是咱刚才答应三哥的事,怕有点不好办了。到时候二哥和三哥他们一起去,要只对三哥另眼看待,二哥肯定挑眼。”连守信又道,他最为难的是怕不能特别关照连守礼。
  “他三伯这人,有时候是老实过了头。让人不知道该说啥。”张氏叹气道。张氏自己就是老实人,还说连守礼老实,可见连守礼是多么的老实了。
  正这么说着话,连守礼、赵氏和连叶儿从外面走了进来。连叶儿的眼圈红红的,一进门,就走到连蔓儿跟前坐了。
  “老四,这事,哎,”连守礼还没说什么,先叹气,“到时候有啥活我就干啥活吧,这事怪我。”
  “蔓儿姐,你看能帮着想想法不,我爹没心眼。”连叶儿就向连蔓儿道。
  “肯定得给你想法。”连守信就道,“就是结果啥样,我现在不敢保证了。”
  “老四,有你这句话就够了。”连守礼感激地道。
  “我尽量给你想想办法”连蔓儿低声安慰连叶儿。原本连蔓儿还想,只有连守礼一个人去山上干活,到时候告诉连叶儿,让连守礼少往家交点工钱,自己存起来一些。
  可现在,连家有四个人打算去,攒私房钱是不行了。让连守礼学点手艺,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天,监工老黄还是像往常那样到早点铺子来吃饭。五个包子,一碗稀饭,两碟小咸菜,这是老黄的惯例。不过今天,连守信又多给他上了一碗蒸蛋、一碗烩丸子。
  “再来壶酒,就更美了。”老黄看了看,就道。
  “要酒啊,晚上喝行不”连守信就信以为真,他知道老黄爱喝两口,不过再爱喝,也没大早上就开始喝的,因此没有准备。
  “哈哈,我跟你说着玩的。”老黄就笑道,也不跟连守信客气,拿了筷子就开吃。“兄弟,有啥事你就说,老哥我能办的,肯定给你办。”
  来店里吃饭的人很多,但是连守信唯独跟老黄最熟,最说的来,就是因为老黄这个好爽的脾气。
  “就知道大哥你是个爽快人。”铺子里这个时候也没几个客人了,连守信就干脆请了老黄到里屋吃饭。老黄一边吃,连守信一边就将连守礼几个想去山上干活的事情和老黄说了。
  “离种庄稼还有两三个月,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能去山上干活,好挣俩钱贴补贴补。不瞒你手,我们那一大家子人口多,花钱的地方也多。”连守信道。
  “就这个事啊,好办。”老黄一口就答应了,他是监工的头,很有些权力,安排几个干活的人就是他一句话的事。“人都在哪,一会我就带上山去,今天就能让他们开工。”
  “老弟,要去的都是你家的兄弟和侄子?那都是庄稼把式,有力气,能干活吧?”老黄又问。
  “都能干活。”连守信就道,“不过,还得请黄大哥你照顾照顾。”
  “这个我心里有数。”老黄道。
  “老黄大叔,”连蔓儿赶忙插话,“我三伯,叫连守礼。他为人最本分,手可巧了。我们家里,还有村子里,有啥木匠活,盘炕、搭灶这些活,都请他去,干的可好了。老黄大叔,你看能不能安排他跟着干点啥手艺活?你放心,我三伯肯定能干好,肯定给你长脸。”
  连蔓儿说的略有些夸大,不过还是以事实为依据的。
  连叶儿也在铺子里帮忙,听连蔓儿这么说,也跟着点头。
  “我爹肯定行。”
  “孩子们说的不错,要是安排不开,跟着打个下手啥的也行。”连守义就道。
  “这个有点难,山上的手艺匠人请的都是特有名的,得看他能不能干。”老黄道,“我给他机会试试吧。其他的,就得靠他自己个了。”
  这边和老黄商量好了,连守信就忙打发连叶儿去将连守义、连守礼、二郎和三郎都叫了来。连老爷子不放心,也跟了来。
  少不得又是一番寒暄,老黄吃了饭,就领着四个人往山上去了。
  晌午的时候,连守义、连守礼、二郎和三郎就都回来了,并且带回了好消息。他们四个人,明天就可以正式去山上干活了。
  老黄给连守义和三郎安排的是挖土的活计,连守礼则得偿所愿,在木工队打下手。
  原来老黄记得连守信的嘱托,将他们四个带到山上去之后,先就让他们去木工队试了一下,结果只有连守礼手巧,被留了下来。
  连守礼每天的工钱是六文钱加上一顿晌午饭,连守义和三郎则是要按照挖土的数量算工钱,也有一顿晌午饭。
  出乎众人的意料,二郎选择了最苦最累的活:砸石头。当然,这个活的工钱也最多,按方数算工钱,每方要比挖土多一文钱,也包一顿晌午饭。
  连老爷子很高兴,让连守信和老黄定了时间,要请老黄喝酒。
  只有连守义不太高兴。
  “不是说老四跟那个姓黄的监工熟吗,老四你没跟他说,给咱安排个轻省的活?”连守义向连守信抱怨“老三那个木工打杂的活还凑合,我和二郎、三郎这挖土、砸石头的,都能累死人,钱也多不到哪去。”
  连守信早就想到连守义会有这样的不满。
  “二哥,事先我都跟咱爹说了,我本事有限。我是认识老黄,可咱就是平头百姓,可不就得靠力气吃饭吗?别的活,人家让咱干,咱也得干的来啊?再说,木工那边活轻省些,老黄不是先安排你们去那试的吗?二哥,你试了没过,那谁还有啥法子。”
  “老二,你瞎咧咧啥,有个活干,能挣俩钱就不错了,还有你挑拣的?啥话你都别说了,明天开始,都老老实实给我上工去。”连老爷子一锤定音,就是连守义也不敢再说什么。
  就这样,虽然还是在正月里,连家这一大家子的人,都忙碌了起来。
  十二这天,送走最后一个吃早饭的客人,早点铺子正打算关门,一辆马车嘎吱一声就停在了铺子的门口。赵文才、赵文才的老婆吴氏,赵秀娥和赵秀娥的嫂子蔡氏,四个人从马车上下来,一边招呼着,一边往铺子里走。
  连蔓儿抚额,真想当做看不见,把门就这么关上。可是斜对面的杂货铺子,还有官道上的行人都在看着。连蔓儿无法,只得将几个人让进了铺子里。
  张氏和连守信也已经闻声迎了出来,赵文才几个也不用人让,自己个就在桌子旁坐了。
  “连四兄弟,你这铺子好啊,财源广进,一个月这钱不能少挣啊,老哥我那个杂货铺不能和你比啊”赵文才满脸是笑,对连守信道。
  这几个人这样的架势,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她们是做什么来了。连守信和张氏这次也学从命了,只得应付着,远远地避开某个话题。
  这次的事,连家拿的稳稳的,赵家的人终于沉不住气了。赵文才已经找过和连家走的近的吴玉昌和吴玉贵兄弟,想请他们来说和。不过连老爷子早就放出了话,吴家兄弟当然不会来触这个霉头,都拒绝了。
  赵家这是没了别的法子,只能自己送赵秀娥回来。
  至于先找到他们,当然不是因为顺路那么简单,不过还是想为自己留些颜面,要借他们做个梯子。
  只是,在知道了赵家的为人之后,连蔓儿一家已经达成了一致。
  要他们做梯子,没门。
  第二百二十五章 连老爷子的条件
  赵文才坐了一会,见连守信一杯茶水也没送上来,对他说的话也不招揽,只得自己开了口。
  “四弟啊,我这次来,是为了你二侄子和侄媳妇的事。····咱是正经的亲戚。秀娥这孩子嫁进你们连家,就跟你们亲闺女似的。这也没多大的事,咋就把秀娥放在镇上,不理不睬的那。哎,这些我就不说了。”赵文才摆出一副大度的样子,“都是为了孩子们好。这不,你们不去接,我们自己个把秀娥给送回来了。我们这做的够意思吧。”
  赵文才说完,就看着连守信。只要连守信说他做的够意思,那么自然要礼尚往来,比如说客气地陪他们去连家,再站在他们这一方说和说和,让连家重新接受赵秀娥,也好歹让他们把丢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