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 >

第152章

重生小地主-第152章

小说: 重生小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记当铺的,他家有个儿子在县城里做捕头,他们家跟你嫂子家特别好。坐这马车进县城,都不用交钱。”二郎道。
  周家,捕头?连蔓儿去抱柴禾的手停在了半空中。
  第二百一十一章 浆洗
  二郎和赵秀娥在老宅了吃了晚饭,才回镇上去了。明天是赵秀娥的三日回门,回门的礼是周氏按照老礼给预备的。连守义和何氏这次没有跟去镇上,因为快过年了,家里要忙活的事情也多,连守义和何氏都被周氏分派了活计。
  至于二郎和赵秀娥两口子,连老爷子和周氏的初步打算,是让他们白天在村上,晚上再回镇上的大宅子里去住。起码,明年开春之前,就照着这个来。
  连老爷子已经跟好人一样,药也不吃了,每天还是天不亮就起来,挎着个粪箕子出去捡粪。在家里的时候,没事就在院子里溜达。这些天,连老爷子尤其喜欢到东厢房南面的菜园子里,用步子来回的丈量,走几步,就停下来寻思一会。
  “我爷这是打算干啥?”连蔓儿就问连守信。
  “二郎这事有点糟心。”连守信没有直接回答,“不知道他媳妇能答应不。”
  “我看有点悬。”张氏一边拆被子,并没有抬头,“依我看,二郎媳妇不像是能下地干活的,她怕是不愿意到村里来住。”
  连蔓儿听了一会,才听明白。
  原来连老爷子打算卖掉镇上的那所宅子,在东厢房下面再盖两间房子出来,让二郎和赵秀娥两口子回来住。
  “镇上那房子卖了,再盖上三间房,让二郎两口子先住着,等三郎娶了媳妇,也住的下。”连守信转述着连老爷子的规划,“卖房子的钱还能有富余,再买上几亩地,一家人好好干几年,没啥大的花销,还能再置下几亩地。这日子就慢慢过起来了。”
  当然,是在省吃俭用的前提下。
  “老爷子把这意思跟二郎露了,二郎支支吾吾地。没吭气。”连守信又道,“老爷子说,这肯定是二郎媳妇早和二郎说了,不愿意往村子里来住。问二郎啥打算,二郎也不说。老爷子就说慢慢来,二郎点头了。”
  赵秀娥不是普通乡下粗手大脚的媳妇,连老爷子早就看出来了。若是连守仁能得个官,把全家的身份都抬高。娶这样的媳妇倒也算合适。等连老爷子放弃让连守仁做官后,这门亲事,就有点尴尬。
  但是亲事已经定下来了,二郎又喜欢。他也就妥协了。
  连老爷子的打算,是温水煮青蛙。女人嫁入夫家,不管以前她在娘家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都要慢慢的融入夫家的生活,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等赵秀娥和二郎过的日子长了,最好是怀上孩子了,就把他们叫回来住,也方便照顾。
  “也没分家。这两下住着,吃饭、干活啥的都咋办,时间长了也是个事。过完年,估计老爷子就该正式和他们谈这个事了。”连守信最后道。
  娶媳妇,添人进口,是大喜事,同时也会带来诸多的问题。不过。这是连老爷子那一大家子要操心的。
  年关将近,早点铺子还要再开些天才歇业,家里的事情又多,连蔓儿一家人比往常更忙碌了。
  过了小年,就开始了大扫除,准备迎接新年。先是扫房,屋里、屋外、每一个犄角旮旯都要清扫一遍,然后一家人的衣服、被褥。也都要拆洗。
  衣服倒是没什么好洗的,张氏早把一家大小的新衣裳都做好了,准备过年的时候穿。
  然后就是拆洗被褥,这次是大拆洗,就是把棉絮上的被里、被面、还有被头都拆下来,褥子也是一样。锅里烧热水,娘三个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把该洗的都洗干净了,就拿出去晾晒。
  上房周氏,带着几个儿媳妇、孙子媳妇和孙女们也是这两天拆洗被褥,结果一个院子都晾满了。
  赵秀娥没有来,说是病了。当然也没回来吃饭。
  冬天外面的气温很低,这些被里、被面晾了一会,就动冻硬了,地下的水来不及落地,就结成了冰碴。只有在晌午太阳光最足的时候,冰化作水,水蒸发成汽,才能晾干一些。
  还有这两天天气好,气温略有升高,总算有**分干了。
  这是完成了洗晒的步骤,浆洗浆洗,接下来还要进行浆的步骤。
  要先准备一大盆的米浆,米浆的稠度要掌握好。太稠或者太稀,浆出来的布都不好看。准备好了米浆,就将晾晒的**成干的布匹收进来,一点点的放入盆里,让这些布匹完全被米浆劲头,再拧掉多余的米浆,这布匹拿出去再进行晾晒。
  这次要晾到九成干,然后收进来,仔细地叠好,全都摞在一起,放在一块平坦的大青石板上。接下来,要进行的是捶打。
  就是用棒槌,也就是捶衣棒在布匹上捶打。这些被里、被面、褥子里、褥子面用的都是棉布,捶打就是将这些棉布捶打平整,同时也是将缩水尺寸变小的棉布,捶打回原来的大小。
  张氏有力气,一手拿着一只捶衣棒,一上一下,捶打的飞快,映入连蔓儿眼里的,几乎成了一道道残影。
  “娘,你歇一会,我替你捶。”连蔓儿道。
  “行。”张氏停下手,将棒槌交给连蔓儿,把凳子也让出来,让连蔓儿坐下。
  “光力气大也不行,得匀着点劲儿,要不这一捶下去,一个坑一个包地,这布捶不平整。”张氏在旁边指导连蔓儿,“对,手得这么拿,不能让棒槌尖先落下”
  原来捶布还是件技术活,练习了一会,连蔓儿已经捶打的很有模有样了。等连蔓儿捶累了,就换连枝儿。娘三个轮换着,直到张氏说行了,才住手。
  捶打过后,还不算完成,为了然布匹立立正正,也就是挺括,还要进行最后一道工序:用重物压。
  连蔓儿有幸变成了重物之一。坐在炕上写字的时候,屁股底下就坐了一摞被里被面。
  这样经过了几道工序的布匹,挺括非常,终于可以缝回棉絮上了。
  张氏缝被,连枝儿缝褥子,连蔓儿被分派了最简单的活计。缝被头。
  张氏缝好了一条棉被,就交给连蔓儿。连蔓儿负责在被子的一头,也就是盖被的时候人脑袋的那一头,缝上白色的棉布被头。因为被子的这一头最容易脏,要是每次都拆洗整条被子,不仅麻烦,而且被子洗的次数多了,布就容易坏。只拆洗被头。就方便和节省许多。
  张氏和连枝儿都是飞针走线,连蔓儿的动作就显得缓慢了很多。好在这活计简单,她还能做的来。感觉到针钝了的时候,连蔓儿也会学张氏那样。抬起手将针放入头发中蹭一蹭,这样再次下针,就会顺畅许多。
  也许是因为这个动作的缘故,不去洗看针脚,从远处看,单论姿势,连蔓儿也是一个会女红的姑娘了。
  “看这被子让你们盖的,是成天在泥里打滚了?我不让你洗,你自己就想不起来是咋的。”院子里传来周氏的斥骂声。
  “又在骂二伯娘了。每年都这样。”连枝儿没抬头,就笑着说道。
  “这咋这么多窟窿,你们身上都长牙了?败家的玩意儿,一年就能糟蹋一套被褥。别惦记着好事,今年没钱给你换,你好好洗干净了,把坏的都缝上。”周氏的斥骂声更高了。显然很生气。
  “这不都是他们几个半大小子盖的吗,哪年不这样,俺有啥法子。”何氏嘟嘟囔囔地道,似乎也有怨气,“养活这几个小子有啥用,啥也不能帮着干。俺也是当婆婆的人了,还指着她帮俺干点,她可好。不是病就是灾的。”
  “秀娥嫂子刚进门那两天,看把我二伯娘给乐的。现在就乐不出来了。”连蔓儿很没同情心地道。何氏指望着有了儿媳妇,能把洗衣服做饭这些活计替她扛下来。哪成想,赵秀娥也就新婚那天,回老宅子里做了一顿饭,之后就是回来了。也很少干活,不是这疼,就是那疼。有的时候干脆就说病了,只让二郎回来,也不知道她吃饭是咋解决的。
  “我听说,她让二郎回来,她就回她娘家吃。”张氏道。
  “可也不能总这样啊。”连枝儿道。
  “谁知道那。”
  
  年一天一天的临近,一家人开始商量采办年货的事。
  连蔓儿准备好纸笔,将一张大红纸在桌子上铺开。采办年货,大家都有发言权,连蔓儿负责记录。
  “肉还用买不?”张氏首先道,“咱分了八斤多的肉,我看差不多了。”
  “看孩子们的,八斤肉够吃不?”连守信道。手里有了钱,就想多宠爱孩子们一些。
  连蔓儿几个相互看了看。
  “我看也差不多,要不,咱就再买点排骨,再买两只鸡?过年总的有鸡啊,鸡蛋也得买点”连蔓儿就道。
  “行。”张氏和连守信都点头。
  “还得买鞭炮。”小七生怕一会忘了似地,抢着说道。
  “那就买一挂鞭吧。”连守信道。庄户人家过年,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外,总要听点响,但一般的人家是舍不得买整挂的鞭炮。一挂鞭,算得上是小小的奢侈。
  小七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还是不满足。
  “姐,再买一挂鞭,用我自己个的钱。”小七和连蔓儿商量。
  “行啊。”连蔓儿答应,一边打开账本查看,“哎呀,不行。小七,你的工钱都支完了。”
  小七立刻睁大了眼睛。
  “咋能那,我记得”小七还没说完,就感觉到胳膊上被掐了一下。
  小七看着连蔓儿,连蔓儿看着小七,用眼角往连守信那边瞟了瞟。
  “爹啊,”小七立刻扑过去,抱连守信的大腿。“爹,给我点钱买鞭炮呗。”
  第二百一十二章 买年货
  “哎呦,”连守信被小儿子抱住,觉得心肠都软酥酥的了。“咱小七要,那就再买一挂吧。”
  小七乐。
  “不行。”连蔓儿板起了脸,“还有好多东西要买那,咱家这个月钱可花的不少。就一挂鞭,多了没有。”
  “爹,”小七不去求连蔓儿还是抱连守信的大腿,“爹,我要鞭炮,我要鞭炮。”
  “那就不用公中的钱,从我的工钱里扣吧。”连守信没办法,摸摸小儿子的头,笑道。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连蔓儿心里偷笑,不过表面上却撅起了嘴。
  “爹,你总给小七花钱。那我那?”连蔓儿道,“爹,你偏心。你就疼小七一个。”
  “哪能那。”连守信对小闺女的抱怨的撒娇和对小儿子的抱大腿撒娇同样没啥抵抗力。“蔓儿,你想买啥,爹也给你掏钱。”
  “真的?那爹你不可不能反悔。”连蔓儿的嘴角立刻翘了起来。
  “不反悔,肯定不反悔。”连守信道。
  张氏、五郎和连枝儿在旁边看的直笑,连蔓儿和小七挖连守信的荷包,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我要买点啥那”连蔓儿自言自语,“不能多花爹的钱,十几个钱的东西就行了。”
  连蔓儿将给小七增加的鞭炮钱和自己要买东西的钱算了一下,就在账本上写下了两笔,递给连守信。
  连守信接过账本,用笔在新添的两项下面画了圈。这是表示他支领了这两笔钱。
  “有鸡、有肉,过年还得有鱼吧。”话题又重新回到置办年货上面。
  庄户人家,不论平时生活多么俭省,在过年那一顿饭菜里,总的有一条鱼,取的是年年有余的意思。
  “这肯定得有,就买条鲤鱼吧。买大点的。”张氏道。
  “大米、白面再买点,过年多吃几顿细粮。”连守信道。
  “花生、毛嗑这咱家里有,红糖和白糖也还有,那就再买点糖块吧。”连枝儿道。
  “红糖和白糖也再买点,剩下那些我怕过年的时候不够吃。”连蔓儿道。
  “那就都买点。”张氏道。
  “哥,你咋不说话?”连蔓儿问五郎。
  “我想说的,你们都说了。”五郎道。
  “哥,你就没想自己买点啥?”连蔓儿问。
  “我好像没啥可买的。”五郎道,想了想,又道,“也不是,我得再买点纸。”
  五郎学习用功,纸用的比连蔓儿她们都多。
  “这个我自己掏钱,”五郎道,“蔓儿,一会你给我支点儿钱。”
  “爹,你都给我和小七买东西了,你不能不给我哥买吧?这纸的钱,爹你帮我哥出了呗。”连蔓儿立刻笑着对连守信道。
  连守信能说啥,他只能点头。
  “你们仨的东西都有了,也不能就苦着我大闺女。”连守信就道,“枝儿,你想买啥,爹也给你掏钱。”
  连枝儿就笑。
  “我知道我姐想买啥。”连蔓儿就在年货单子上和账本上各记下来两笔,账本上那两笔依旧是让连守信画了圈。
  “谢谢爹。”连枝儿和五郎就对连守信道。
  连守信很感慨,还是大儿子和大闺女懂事,不要东西,收到东西还会说谢谢。小儿子、小闺女两个就不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