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木乃伊的诅咒 >

第2章

木乃伊的诅咒-第2章

小说: 木乃伊的诅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与人之间的相识必须通过适当的引荐——长久以来,这就是被受教育之人视为世俗规范而谨守(当必要时)的礼仪。为了弥补我在上一章未能遵守这项礼仪的过错,在此章我将马上作出补充,何况下面叙述的事情已是两年后发生的了。
  自我介绍一下:我叫保罗·拜克里——前不久刚毕业的医学博士,这一天正穿着整洁的长礼服,戴着高帽子,小心翼翼地穿行在装满煤炭的布袋与高高堆着马铃薯大托盘间的窄道上。
  这是我在百花巷的一家商店时的情形。我之所以会在那里,是为了打听一位出诊病人的地址。这位病人是我这天早上最后要出诊的对象,住在奈维尔巷49号——老天才知道这地方究竟在哪儿,所以我打算向煤炭店老板娘问问路。
  “请问——奈维尔巷怎么走?”
  这位贾柏雷太太知道路,而且十分热情地为我指引。她死死地抓着我的手臂——此后的几周,我衣袖上的褶子一直都没有消失——用颤抖的食指指向前方的一条小巷。
  “就是那条小巷子。”贾柏雷太太微笑着说,“穿过一道拱门就是了。从菲特巷往右转,再往前就是布尔姆住宅区。”
  我向这位好心的太太道了谢,庆幸这天的出诊任务终于要结束了,可以早点回去美美地泡个热水澡。
  实际上这天我是替别人出诊的——可怜的迪克·巴纳老医师,他是圣玛格莉特医院里出了名的老顽童,前一天刚搭上一艘红醋栗货船到地中海旅行去了。虽然已不是第一次在早晨出诊,但我仍觉得这好似一次地理探险。
  我穿过菲特巷,很快就看到刻有“奈维尔巷”字样的一道狭长的拱门,随后,就像许多在伦敦小巷中穿梭的游客那样,我也同样经历了一连串惊奇的事情。原本以为这只是伦敦常见的那种阴暗的小巷,可等我穿过那道拱门后,一排整洁热闹、色彩明快的小店铺顿时映入了眼帘——暖色调的旧式屋顶和墙面,它们在鲜绿嫩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市中心,偶然看到一棵绿树便会令人窃喜万分,而这里不仅绿树成荫,还有成片的灌木丛,甚至还有花丛。巷道的两边分布着花圃、老旧的木篱笆与修剪一新的矮树丛,为这块小地方平添了几分雅致。随后我与一群女工“狭路相逢”了,她们穿着颜色鲜艳的工作服,微卷的发丝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犹如一簇摇曳在树篱间的野花,为这宁静的角落增添了几分活力。
  一个花圃的甬道上铺着环状的砖块,我仔细一瞧,原来那是由很多造型古朴的石头墨水瓶底儿朝天埋在地里铺成的。当我瞥见大门上刻着的门牌号正是我苦苦找寻的,不禁想到这位病人也许是个文人,或是律师、作家,甚至是个诗人,要不怎么会有如此雅兴装饰宅院呢?因为没见有门铃和门环,所以我直接拉开了门闩,推开门径直走了进去。
  如若说巷子里的景象带给人惊喜的话,那么眼前的一切可以算是真正的奇观了,犹如梦境一般,这里距离喧嚣的舰队街仅几步之遥。我置身于一座高墙内的旧式花园中,一关上庭院的大门,一切属于城市的声光瞬时被挡在了外面。我被四周的景象怔住了:绿树镶着金边,花圃里百花绽放,羽扇豆、金鱼草、金莲花与塔尖状的毛地黄和茂密的蜀葵构成了前景;飞舞在花丛中的一对黄绿色的蝴蝶,随着花下一只毛色光洁、体态丰满的白猫追逐嬉戏,一起一伏。白猫忽地跃起,雪白的爪子在半空中一阵捞捕;后方的景致也同样赏心悦目:一幢老旧的古宅,浑厚的屋檐,颇具沧桑感。或许在那些纨绔子弟乘着马车驶过小巷去风流快活的时候,温雅的艾萨克·沃尔顿艾萨克·沃尔顿(Lzaak Walton),英国17世纪著名的传记作家,因《高明的垂钓者》而蜚声文坛。悄悄地离开了他位于舰队街的铺子,穿过菲特巷到神殿园去享受垂钓时光的时候,这栋宅子就已经存在于这世上了吧!
  我被这超然的景致所震惊,以至于手一直拉着门铃的拉绳都未能察觉。直到理智很不合时宜地苏醒,提醒我来访的目的时,我才注意到门铃下有一块刻着“奥蔓小姐”字样的铜牌。猛然间门被打开了,一位中年妇女射过两道锐利的目光,从头到脚打量着我。
  “难道我拉错门铃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真够蠢的。
  “我怎么知道?”她反问一句,“或许是吧,男人常做这种傻事,然后道歉个没完。”
  “我不是那种过分的人,”我辩解道,“不过现在看来,我的目的似乎达到了——你已经开始关注我了。”
  “你找谁?”她问。
  “伯林汉先生。”
  “你是医生?”
  “是的。”
  “快随我上楼去,”奥蔓小姐提醒道,“当心别踩着油漆。”
  在这位女向导的引领下,我穿过宽敞的大厅,登上雅致的橡木楼梯,谨慎地踏在阶梯中央铺的一张长条垫子上。到了二楼阶梯的平台,奥蔓小姐打开一扇门,指了指里间的屋子:“在那儿等着吧,我去告诉伯林汉小姐你来了。”
  “我说的是伯林汉先生——”我的话还没说完,门就在我面前“砰”的一声关上了,只听到门外奥蔓小姐迅速下楼的脚步声。
  我很快意识到自己正处于尴尬的境地。我所在的房间跟另外一间是相通的,尽管中间的门关着,可我还是能隐隐听到隔壁房间的谈话声。一开始很模糊,时断时续,但随后突然爆发出一阵异常愤怒的喊声:“是的!我是说过!而且我还要再说一遍:贿赂!狼狈为奸!你想收买我,不可能!”
  “冷静点,葛德菲尔,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另一个声音低沉地说道。我故意咳嗽了几声,还移动了椅子,隔壁的争吵声立即降了下去。
  00为了使自己不再去注意隔壁的动静,我好奇地打量着我所在的房间,依据房内的摆设猜测着主人的癖好。这个房间十分特别,既带着可叹的旧时尊荣与个性,又充满着错综的矛盾。就房间整体的基调而言它略显清贫,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即使有,也是最便宜的那种:一张小型餐桌与三把温莎摇椅,其中一个没有扶手;地板上铺的条纹毯子,已经洗得发白了;桌上铺着廉价的棉织桌布,此外再加上一组书柜——如果码起来的杂货箱也算是书柜的话——这些就是房内的所有家具。虽然略显贫寒,却充满一种居家的闲适感;虽然近乎清教徒式的简约风格,却不失其品位。黄褐色的桌布配上淡绿色的旧地毯,毫无俗气之感;温莎摇椅同餐桌漆成了低调的褐色,看得出桌腿都经过精细的打磨;摆在桌子中央的深褐色花瓶里,插满了新剪的花枝,这为素朴的房间增添了一抹鲜亮的色彩。
  但最令我感到困惑的还是刚才所提到的矛盾性。比如那个书柜,几乎是自家手工制作、上漆的产物,而上面却摆满了古代艺术品与稀有的考古精品,甚至连壁炉架也被利用上了,上面放着一块十分精美的青铜——绝不是塑胶的——希腊睡神头像的复制品,还有一对埃及陪葬俑乌沙伯替的塑像。除了墙上挂着的一些饰品外,还有几幅铜版画。这几幅珍贵的画作都有署名凭证,全都是东方的真迹,另外还有一张十分精致的埃及草纸画的高级仿真品。简陋普通的家具与昂贵稀少的精品、寒酸相与极致品位的结合所产生的矛盾,实在让人费解。我不禁想象:即将面对的会是一位怎样的病人呢?是隐居在秘密巷子里的守财奴?还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的学者、哲人?抑或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怪人?
  就在我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时,隔壁再一次传来了愤怒的争吵声:“你这是在诽谤我!你的意思分明就是在说是我把他弄走的!”
  “难道不是这样吗?”另一人反问道。
  “我只是认为由你去查出他的下落更合理,因为这是你的责任。”
  “什么?我的责任?”第一个声音惊讶地说,“那你呢?你的责任又是什么呢?如果真的追究起来,我想你的嫌疑最大!”
  “不要乱说!”另一人大声地吼着,“难道你在暗示约翰是被我亲手杀死的吗?”
  在这场精彩、激烈的谈话过程中,我只能悄悄地站在那儿,吃惊地听着。后来,我好像突然清醒过来似的,找了一张椅子坐了下来,双手捂着耳朵,静静地待了一分钟,接着我的背后传来了很大的关门声。
  我顿时跳起身来,难为情地转身——我知道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可笑。我发现门口站着一个身材修长、十分迷人的女孩。她的手正放在门钮上。见到我则向我恭谨地鞠了一躬。我虽然只是稍稍地一瞥,但却发现她和周遭的环境非常契合。她穿着一件黑色的长袍,头发乌黑,象牙白的脸上嵌着两颗灰黑色的眼珠。她站在那儿,就像特波赫——十七世纪荷兰巴洛克时期的一位画家——所描绘的人物画中的形象,整体的色调是那么低沉,只有黑、白两种颜色。虽然她穿着朴拙的旧衣服,但是仍然不乏为一个淑女,而且眉宇间透出一股在逆境中越挫越勇的气势。
  “很抱歉,让你等了这么久。”她不好意思地说。在她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她严肃的嘴角变得柔和了起来,不禁使我想到自己刚刚被她撞见时的窘态。
  “迟到一会儿没有关系的。”我喃喃地说,事实上我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喘口气;可就在我言不达意时,隔壁房间的争吵又开始了。
  “我不是已经说过了,根本就没有这回事!该死,你为什么要这样说,你这是指控我跟人串通!”
  伯林汉小姐——我猜想她就是——急匆匆地穿过房间,涨红着脸。其实也难为她了,就在她快走到房门口时,门突然被撞开了,一个矮胖的中年男子冲了出来。
  “露丝,快跑,你父亲疯了!”这位男子大叫着,“他真的是彻头彻尾地疯了!我拒绝和他进行任何沟通。”
  “可是,这次会面并不是他主动提出来的啊!”伯林汉小姐冷冷地说。
  “你说得没错,”对方明显已经恼羞成怒了,但他继续辩驳道,“好吧,是我自作多情了。但是结果呢,我又有什么好处呢?我真的是已经尽力了,而且现在我已经无法再为你做什么了。你可以留步了,我自己出去。再见了。”他硬生生地鞠了一躬后,向我瞥了一眼就快步走出了房间,狠狠地把门关上了。
  “实在抱歉,让你看了笑话,”伯林汉小姐不好意思地说,“但是,我想你不会被吓到,是吧?请随我来,我带你看一下病人。”说着,伯林汉小姐把那扇门打开了,带我走进了隔壁的房间,接着说道,“亲爱的父亲,你有客人。这位是——”
  “哦,见到你很高兴,我是拜克里医生,”我急忙说,“是替我的朋友巴纳医生来出诊的。”
  这位病人是一个大约五十五岁的英俊男人。当时他正靠着枕头坐在床上,一只手颤抖着,但我仍然热情地握住了它,内心不禁产生一阵悸动。
  “哦,你好,拜克里医生。”伯林汉先生缓缓地说,“但愿巴纳医生此刻很健康。”
  “哦,是的,他没有生病,”我回答,“他只是坐着商船到地中海旅行去了。因为机会难得,所以我敦促他还是把握机会赶紧出发,不然他又会改变心意。对于我的冒昧,还请你们原谅。”
  “你这样说真是太客气了,”对方诚恳地说,“说实在的,我很感谢你把他赶走了。他真的需要请假好好休息一阵子,这个可怜的家伙。当然我也很高兴认识你。”
  “你真好。”我高兴地说。然后,这位中年男人以在病床上所能展现的最大优雅向我颌首致意。在我们互换了必要的礼节之后,我便开始问诊了。
  我谨慎地问了第一个问题:“你不舒服多长时间了?”我这样问,就是为了避免让他看出我的委托人在临走前没有向我交代他的病情。
  “差不多一星期了,”他痛苦地回答,“那个邮车是一辆漠孙双轮马车,我就是在法院对面被它撞倒在路中央的。当然,这起事故是我不对,因为车夫这样说的——我想他一定不会弄错。”
  “伤势严重吗?”我急切地问。
  “还好,只是我的膝盖有一块很大的淤青,当时我吓出了一身冷汗。你也知道,我现在年纪大了,禁不起这种撞击。”
  “换了谁都受不了的。”我安慰他说。
  “是的,但是我想二十岁的人应该比五十五岁的人耐摔。总之,现在膝盖好多了,你一会儿检查的时候就知道了;而且你也能看出来,我已经尽量不移动它了。但这并不是最麻烦、最糟糕的事情,关键是我的脾气因此变得十分暴躁,很容易发怒,有时还像猫一样敏感,所以晚上也休息不好。”
  这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