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执留清城只为君 >

第31章

执留清城只为君-第31章

小说: 执留清城只为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此刻要听音乐,应该放一张邓丽君的唱片,真是怀念她的声音,尤其是那首《夜来香》……

    独自一个人时,也会常常想起命理馆里的事,希望那画里的不好之意,能在我间或得来的喜悦中慢慢消融。现在想来,真是不该埋怨那个地方,自己的有这样的际遇,怎么能去怪那命理师呢?而且我能来到这里,不正是因为到了那里的缘故吗?”
65。…梦境
    他一面读,一面猜想其中某些句子的意思,因为里面有的字他的确说不上认识。但是他可以肯定的是,铃兰对自己有情。

    他一面读,一面猜想其中某些句子的意思,因为里面有的字他的确说不上认识。但是他可以肯定的是,铃兰对自己有情。

    他想像着她写这些话的语调、表情。一时之间,眉飞色舞的她,忧郁聚结的她,还有含羞低笑的她,娇嗔怒叱的她……都在这张写满文字的纸上一一闪现。

    把泪水化为笑容,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事情,他记不清楚了。就像身上这枚带着旧络子的玉佩一样,也已想不起是额娘什么时候戴在他身上的。当时他从来没有在意过,只当这些太过寻常,一切都天经地义,地久天长,可是在某一瞬间就永远消失不见了。来不及询问,来不及回忆,留下的全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空白,更不用提年龄比自己小的温琳和敦琳了……

    她这封信,不知是写给谁的,里面大量的陌生词语,充满了奇异、怪僻,有些是他所不能理解的。但是此刻,对他来说,欢喜压倒了一切……

    正要重新将这封信读上一遍,却忽然听到铃兰说话的声音。匆忙间忙把它塞入袖中,佯装是放一块手帕。所幸他面朝外,她此刻即使走来,也不会有事。

    谁知等他转过身子,后面竟空无一人。待他走到床边俯首一看,这才松了一口气,原来刚才是她忽发梦呓。想起“做贼心虚”的字眼,不禁莞尔而笑。

    转眼复看铃兰,见她睡的极不安稳,梦中似乎遇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睡着的脸上也露出焦急悲苦的神色来。

    看到她额头上急出一层密密的汗珠,他正要拿手帕替她拭去,却又忽听她用悲苦的声调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幽怨无比地说道:“早知道现在如此难过,倒不如那天死去的人是我!少君,你放心,我欠你的,有一天自会还你……”

    说完这些话,她便又翻过身子,脸部朝向了里面去……

    铃兰在恍恍惚惚中,好像听得一阵琴声,接着就是一阵男声伴唱:

    “浮涨湖兮莽迢遥,川后礼兮扈予桡。

    横增沃兮蓬仙延,川后福兮易予舷。

    月澄凝兮明空波,星磊落兮耿秋河。

    夜既良兮酒且多,乐方作兮奈别何。”

    听这歌声,仿佛是从河面上的一艘舫船上飘洒来的。她便又觉得自己是站在河岸上的,不自觉目光也朝那舫船上移去。

    这是铃兰第一次听古人唱曲,平日里听敦琳公主唱曲,竟不曾见她哼过小曲儿。如今忽然听别人唱古曲,虽然只听了一遍,但调子却仍然记得很清楚。不由跟着轻轻哼唱。

    也不知唱没唱完,就听得一个女声叫道:“铃兰,是你吗?好久不见了!”

    那艘船不知在什么时候竟忽然靠岸了。铃兰朝船上望去,从白色的纱账里真的走出一名面目模糊的女子。正在疑惑间,却又发现那女子的面容甚是熟悉,但就是叫不出名字出来,想不起她是谁。

    “对了,你是飞烟!”铃兰想,天下不就只有她和自己长的相似么?

    没想到那女子轻笑着摇头:“我就是你,哪里会是飞烟!”

    铃兰一看她和自己一模一样,也觉得她说的在理,一时之间更是懵懵懂懂,不能判断,便在心中不停地问:“她是谁?她会是谁?为什么会这么熟悉呢?”

    “你想不起来了吗?我是铃兰啊!”

    “铃兰?不对,我才是铃兰啊……”

    那女子听了也不反驳,但笑不语。铃兰心里更是疑惑,她是铃兰了,那我自己又是谁呢?突然间又想起凌兰来,可不就是她了,只有她和自己一模一样!

    刚明白过来,就又听到船里面传出一个男子的声音:“铃兰,你在和谁说话,怎么还不进来?”

    听到这声音,铃兰又觉得这声音也很耳熟,看了那个出舱来的男人一眼,竟然是胤祥。原来刚刚唱古曲的人竟然是他!不由又惊又喜,便唤了他的名字问道:“胤祥,你怎么也在这儿呀?”

    令她着急的是,他竟然对自己不加理会,像是没看到她似的,携了那个铃兰就要走进船舱:“铃兰,来,我们走吧……”

    此时铃兰又急又气,眼见他就要不见,不由对着他的后背大声喊道:“胤祥,别走,我是铃兰,我才是铃兰啊……”一边喊,一边迈着步子往前追去,哪想到前面的一池湖水,就这样掉了下去……

    眼见自己就要没命,又忽然有人大叫道:“铃兰,别怕,我就在这儿呢!”

    等她猛地睁开双目,十三阿哥却真是在自己面前呢。哪里还有什么别的铃兰,湖水和船!

    他见铃兰翻过身子,不一会儿却又在梦里哼起曲子来。一听调子,才知道是唐苏源明《秋夜小洞庭离宴诗》,心里更是诧异,没想到她连这首曲子也会唱。这曲子虽原是男声哼唱,但现在由她梦中唱出,竟然有说不尽的缠绵柔媚……

    正在呆滞间,忽听铃兰大叫自己的名字:“胤祥,别走,我是铃兰,我才是铃兰啊……”

    见她忽然间做了噩梦,他忙俯身把她叫醒,练习地紧紧抱在怀里,忙不迭地轻声说道:“铃兰,别怕,我在这儿呢……”

    铃兰现在已经苏醒,虽然在梦里受了惊吓,但经过他好一阵的安慰,不由把那梦里的不爽之事忘了个大半……

    但想起梦中十三阿哥离开自己的情形,就觉得有些心惊。但现在见他紧紧地抱着自己,她一时也分不清自己脸上的是汗水还是泪水。不过她想,此生即使只拥有这一刻,也就够了……
66。…见康熙
    过了七月初一,紫禁城里仍是一片大热。约近申末时刻,内总管太监翟林带着一个小太监,在近似冒火的红墙下往澄心斋走来。也许是因为要传皇上口谕的缘故,即使太阳当头,他们一路上也不敢停歇。

    刚入澄心斋,只觉得前面敦琳公主所住的院子内一片寂静。除了那两个在大树下乘凉的当值小太监,竟然没看到一个侍候主子的宫女在院内或廊下走动。

    那两个小太监见翟林进了斋门,慌忙搁下手中的茶碗,亲热地叫着“公公”过来来问安。

    翟林不失威严地说话:“公主呢?我们可是来传旨的!”

    那两个小太监一听,忙领着他进了后院宫女们所住的地方。一面说,一面赔笑:“四爷、十三爷也都在这里呢!”

    翟林一听,忙停住了脚步。接着掉过头来,向自己随身带着的小太监三喜使了个眼色。

    三喜一见,忙快步走向那院内,在里面人说话的间隙中大声叫道:“皇上有旨”

    看见四阿哥、十三阿哥的随从进里面通传,这才弯着腰打开竹帘子让翟林入内。

    四阿哥听皇阿玛叫敦琳前去觐见,知道是为了准备让她搬到温琳那里的事情,倒一点也不介怀。但是一听说让铃兰也跟着前去,这才觉得事情有些蹊跷。转头看十三阿哥,却见他一脸淡然,这才也放下心来。

    敦琳公主见十三哥欠了欠身子,忙笑着问:“翟公公,皇阿玛此刻是独自一人在吗?”

    翟林看了看屋内诸位的脸色,忙陪笑:“公主,这可说不清楚。不过老奴来的时候,德主子和宜主子两位娘娘都在跟前儿呢!”

    铃兰之前曾见过这位公公两次,一次是因婉容中毒受了牵连,另一次是在暗室受审。而这一次又是他来传旨,心里下意识便有点不舒服……

    现在听他说宜妃娘娘也在,这才稍稍松了一口。

    等她们到荫琴斋时,远远就听见里面有德妃、宜妃那隐隐约约的说笑声。

    铃兰一面往里走,一面在心里暗暗发着感慨,“这古代女子果然有涵养,特别是皇上的女人,几个人围在一起也能这般泰然自若地说笑……”

    忽然间想起婉容来,她的绝代容姿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满满的自信,反而成了几个女人之间嫉妒、争宠的垂败者,生前在康熙面前也未必有此等融乐之景……

    还有安嫔娘娘,身在皇宫,但心却早如槁木死灰,无子无女,每天除了在记忆中寻求过往的甜蜜外,对生活没有了半点的指望和奢求……

    心中胡乱想着,就随翟林、敦琳公主进了康熙所在的屋子。

    德妃一见敦琳,就拉了她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身边。康熙正向坐,宜妃和德妃面向而坐,而铃兰行过礼后,就站在靠右的末座旁,没敢抬头四处乱看,只是低着细听屋里其他人说话。

    康熙叫敦琳过来,果然是为了让她搬到温琳那里的事。听着他嘱咐敦琳的话,铃兰才知道她们这两位娘娘竟然都不同去避暑。

    德妃平日里就对敦琳姐妹疼爱有加,现在见她对皇上的嘱托一一应允,不由想起她早逝的额娘,对她更是心生怜惜。

    宜妃在这里坐着,除了偶尔喝口水,吃点水果外,几乎都很少说话,有时听到德妃和敦琳如母女般说话,也只轻轻地笑了笑。

    突然间又说道敦琳练琴的事情,康熙笑着说:“敦琳啊,朕听说你这一年来琴艺大进。今天既然来到这荫琴斋,那就弹一首曲子也让皇阿玛听听吧!”

    敦琳来到琴桌旁,一时之间也不知弹哪首曲子好,突然看到铃兰,想起她曾抚过的一首曲子,这便伸手调好琴弦,把它流畅地拨弄了出来。

    这首曲子的乐调,用古琴弹奏出来,即使是不懂音律的人,听起来也会觉得舒服。康熙、德妃和宜妃听那音韵和谐,高低有致,让人心情舒畅,都不由开口说:“果然是进益了!”

    但铃兰听到此曲,心里想的却是回京路上的那个吹箫人。这首曲子她曾在石榴树下弹给婉容听过,现在听敦琳公主将它奏了出来,想到当日的情景,不由悲从中来。痛惜过往憾事,恍惚如在梦中……

    忽然间听得一个中年男声问:“你就是钱佳铃兰?这曲子是你自个儿谱的吗?”

    铃兰这才知道是康熙的声音。听他问,她即刻回转心思 ,定了定神儿,把头又略略低了低,轻声笑着回话:“回皇上,这是奴婢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调子。”

    德妃听了,笑着对宜妃说:“虽然如此,可也真难为了这孩子,听来的调子竟也能记得这么清楚!”

    宜妃还是没说话,只是对着她回了一笑 ,随后这才问铃兰:“这么说,这曲子竟是没有名字可寻了?”

    铃兰笑,“回娘娘,这曲子名叫《红霞石榴石》。”

    宜妃怔了怔,笑,“噢?‘石榴石’?可是我们平日里用来驱病的那个‘石榴石’?”

    “正是,但是这儿‘石榴石’的意思不同于平日所用的石榴石……”

    康熙见铃兰一直这般低着头说话,这便开口说:“你还是抬起头来说话吧,朕也想听听这石榴石在曲子里是什么意思。”

    铃兰这才泰然自若地抬起头来。第一个见到的就是康熙的面容,没什么特别的,也就是现代社会中年成功人士的形象,没有让她很是激动。

    接着是德妃、敦琳和宜妃。不知为什么,她们这三个女人看起来都有些紧张。尤其是宜妃,右手紧紧地攥着手心里的帕子,似乎要把自己所有的力气都输之入内。

    铃兰不清楚康熙平日的行事作风,所以一直在想该怎么回话。现见她们的紧张劲儿,但觉得没什么了。于是转移视线,露出以前和父亲出席谈判会场的神情,双眼正对康熙,轻声解释道:“这里说的是一棵长在西北荒漠里的石榴树,原本它只长叶子的,但有天早上,突然在枝条上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人们原想着这石榴树也能,不想那些石榴花却在正红正颜时全部都变成了石头。因它们是被人寄予企盼的红光,所以才有‘红霞石榴石’之称……”
67。…跳槽
    康熙好像有点兴趣,紧跟着问她,“哦?这是谱曲的人这样告诉你的?”

    看着康熙,铃兰轻轻摇头:“这是奴婢听人讲来的故事。至于谱曲的那个人,他什么也没有说。依奴婢看来,应该也是一段有关希望、失望和绝望的回忆吧?”

    “希望、失望和绝望的回忆?”在重复这句话时,康熙从他的座位上移步到地面上,直直地看了铃兰一眼后,这才又转身将视线投在宜妃那儿:“宜妃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