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军阀治世 >

第139章

军阀治世-第139章

小说: 军阀治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前,有两只老虎,它们本是兄弟,各自占着一块领地,时刻提防着对方会侵犯自己的领地,却对外面那猎物遍地跑的世界视而不见,最终斗得两败俱伤。还有两只狮子,他们也是亲兄弟,他们长大后就被狮群赶了出去,但他们团结一致,不出些许时间便打败了一个大狮群的头领,两兄弟当了头领,统御着繁荣的猎场。”文邦良说了一个简单的故事,郑芝龙听完沉思片刻,叹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就算我肯,大将军恐怕也不肯吧?”
    “一官既然挑明了说,那为兄也不藏掖着。”文邦良一改委婉的态度,直接说道:“大将军曾说,身为臣子,便当尊听朝廷号令,山东、福建皆乃大明治下,我山东商船来福建此乃名正言顺之举,福建商船到山东,亦是如此。谁若违背朝廷法,我家将军必挥兵讨伐。”
    “大将军若来,一官自当恭候。”郑芝龙阴沉着脸,心中勃然大怒,但却还是克制着没有爆发出来。
    “既如此,为兄亦无他言。”文邦良起身说道:“告辞。”
    文邦良说着便转身离去,郑一官脸色阴沉,当文邦良走后怒气勃勃的将一个唐代的花瓶掷于地上,乓的一声摔得粉碎。
    “他赵岩是个什么东西,不过是一个后辈,在海上不过混了几年,便敢对我指手画脚,实在可恨。那文邦良,更不是个玩意,当年不过是一个酸秀才,今天竟敢在我面前狐假虎威。”郑芝龙咆哮着,府里的下人被吓得心惊胆颤,走路说话都轻了几分。
    等郑芝龙怒气平息下来之后,又心中感觉不妥,连忙让人将郑彩召来,郑芝龙手下的各个心腹中,唯独郑彩一人最被郑芝龙看中,更是委以重任,让其镇守金门。
    郑彩到了石井,郑芝龙将事情说了一番,只见郑彩沉吟了片刻说道:“大哥无需担忧,这赵岩不过是一个愣头青罢了,此时还在辽东和建虏打得你死我活,就敢来招惹我们。小弟若是所料不差,赵岩就算是在辽东大胜,也会惹得皇帝猜忌,到时候皇帝必然会想方设法对付他,到时候大哥只要配合一番,他便没有攻打福建的借口?”
    “借口?”郑芝龙不解的问道:“这与借口有何干系?”
    “大哥您想,他赵岩若要攻打我们福建,必然需要借口,否则就是谋反,会引得天下之人群起而攻之。他所依仗之借口,无法是朝廷的船匠之事,以及开放口岸之事。只要皇帝对他起了猜忌,船匠之事只是皇帝一句话便能解决的问题。至于开放口岸之事,我大明各省海禁未开,凭借这点,他便没有动武的理由,也就无法从陆路派兵攻打福建。”郑彩解释道。
    “如此说来,他是在吓唬我们?”郑芝龙问道。
    “自然,不过这赵岩也把我们想得太过简单了,大哥您在海上打拼的时候,他还在吃奶呢怎是他一句话便能吓到的。”郑彩冷哼道,“只要陆路无法进兵,以我们的十万水军,岂是他能够动摇的。”
    郑芝龙听了后大感有理,这时突然问道:“造砲之事筹办如何?”
    “小弟已经派人去找弗朗机人,弗朗机人答应帮我们造红夷砲,同时还会派人帮我训练砲手。”郑彩自信的说道:“虽然他赵岩的火砲甚是犀利,但相较红夷炮定然也好不到太多,只要我们的水军皆配备此炮,定然战而胜之。”
    “嗯”郑芝龙满意的点了点头,自从感觉到来自登莱的威胁后,郑芝龙便已经开始命令船厂加紧建造五十艘西洋大舰,又让郑彩派人去找葡萄牙人求助。
    葡萄牙是一个天主教国家,日本不允许他们到日本进行贸易,因此葡萄牙人的货物多由郑芝龙转运,在这过程中,双方产生了不错的交情。
    郑芝龙在这个时期毕竟未老,虽然有些贪图安逸,但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屈服放弃之辈。从各个方面上看,他掌握的海上资源都比赵岩来得多。
    最明显的优势便是造船方面,福建拥有大明最先进的造船技术与最繁荣的造船基础,各地船厂的船匠不下七八万,只要有足够的银子,便能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一支强大的舰队。
    银子方面郑芝龙自然不缺,技术方面更是不缺,东方的造船技术在一些地方并不比西方的差,而有所差距的地方,差距也不是太大,更何况有葡萄牙人的帮助,建造西洋战舰的技术完全不是问题。
    因此建造五十艘西洋大舰的计划直接上马,只要舰队组建完毕,用数量都能堆死山东水军那五六艘西洋大舰。
    同时若是在海上与赵岩开战,他完全可以联结红夷人和佛朗机人,最多出让一些利益罢了。
    从各方面上看,在海上完全不可能被山东压倒。
    陆路上的问题,一直是郑芝龙心中的隐忧,不过被郑彩那么一说,还真是那么回事,只要他在朝廷上占上便宜,赵岩便无法从陆路动手。
    这样扬长避短一番,赵岩不过是纸老虎罢了,根本无需怕他。
    “老爷,刚才从福州传来消息,熊军门官进五省总督,估计过些时日就要启程赴任了。”这时候下人突然来报告道。
    “熊文灿怎么突然成了五省总督?”郑芝龙半响没回过身来,郑彩这时说道:“大哥,这正是好事啊那家伙平日收了我们不少好处,他成了五省总督,以后在朝廷说话也有分量,到时候大哥在朝堂之上就多了一个强援。”
    “嗯不错。”郑芝龙点了点头,对下人说道:“立即备车,一会便往福州庆贺。”
    
    却说熊文灿,此刻心情恶劣到了极点,前些个月,崇祯身边的一个太监来福建,熊文灿深谙官场升迁要诀,自然是好酒好菜备上,奇珍异宝献上。他身为福建巡抚,郑芝龙没少给他送什么海外珍奇,手头自然阔绰,直把那太监伺候得舒坦万分。
    席间太监说起流贼之事,熊文灿随口对崇祯派来的太监吹了几句牛,没想成,那太监回了京城向崇祯给熊文灿说了几句美言,说熊文灿此人擅抚,若派他去招抚流贼,那必然能够如何如何。
    崇祯顿时眼前一亮,找杨嗣昌来商谈了一番,杨嗣昌自然看出崇祯心中的意思,于是也保举熊文灿。
    就这么的,熊文灿成了五省总督。
    不过熊文灿一想到要去面对流贼,更好丢了这坐得舒坦的福建巡抚,顿时肠子都霉青了,别人纷纷赶来庆贺,不过熊文灿却是一点心情也没有。
    郑芝龙到了福州,熊文灿面对这个大金主,却是强打精神接见。郑芝龙见熊文灿面有难色,好似并不高兴,不由诧异问道:“军门大人官进五省总督,应当高兴才是,为何闷闷不乐?”
    “这五省总督哪是如此好当的,本大人手中无兵,此次恐怕”熊文灿心中并不乐观,不过也不似嘴上这般绝望,只是感觉那五省总督不好当罢了。
    “军门大人若是担忧这个,那大可不必。属下手中好歹有些兵马,大人尽可带些前往中原,所需钱粮一律由属下来出,若是大人到了中原有什么不便之处,可尽管向属下开口,属下也好为剿贼出些力气。”郑芝龙这时说道。
    “飞黄此言当真?”熊文灿双眼冒出精光,看着郑芝龙问道。
    “当真。”郑芝龙郑重的点头道,若不是赵岩这个潜在的威胁,郑芝龙才不会鸟这个调离福建的熊文灿。
    不过为了在朝堂上能够压过赵岩一头,郑芝龙也不介意出些钱财,反正他家有的是金银珠宝。
    本章节由16k书友上传
第三卷:聚敛天下 第一百二十二章:崇祯出招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崇祯出招了
    文邦良前往福建,的确是在赵岩的授意下,向郑芝龙下发最后通牒,赵岩被郑芝龙拖得十分火大。
    使团一月就到了福建,都快三月了还在拖,行不行就一句话,赵岩也不想去弄得那么复杂。
    郑芝龙既然不买账,赵岩虽然一时半会对付不了他,不过机会总是有的,他若真想干掉郑芝龙,还是有办法的,只不过是代价问题。
    所以赵岩一时半会不会去考虑拿郑氏集团动刀子,但这也是迟早的事情,把郑氏集团洗劫了,那银子可是一大把一大把的。
    文邦良当天离开了石井,到了海登后便带领着十艘护卫舰组成的舰队南下,这次他们的目标是苏门答腊岛,到那里开辟一个据点。
    只要在苏门答腊岛站稳脚跟,向西可以劫掠马六甲海峡的商船,向东南可以劫掠巽他海峡。
    西方人的商船都走这两条通道,马六甲海峡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走的地方,目前被葡萄牙人占据。
    巽他海峡则是荷兰人占据的地方,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的总部就在不远的巴达维亚(雅加达)。
    西班牙人很显然也抱着不合作态度,文邦良此次下南洋,便是要狠狠的劫掠一番,不管他什么西班牙人,统统是他的劫掠目标。
    因此出了海登,文邦良就让人撤了日月旗,换上了私掠船的海盗旗。虽然此次文邦良带领的十艘护卫舰不大,排水量也都只有五百吨,不过文邦良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
    护卫舰采用纵帆船的设计,操帆率非常高,又因为与飞剪船的设计有相似之处,速度比那些大军舰还快,更能在浅滩行驶,可谓是理想无比的海盗船,用作劫掠再合适不过了。
    这种护卫舰绝对是商船的梦魇,而且有了绝佳的速度和强悍的火炮,甚至能挑战那些大军舰。
    
    山东龙口,朝廷专门派来查验战功的太监到了,从这个举动上可以看出,崇祯对山东的按察使都已经不信任了。
    赵岩心中了然,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在龙口招待了那名太监,又按照官场程序,送了些银子,虽然不是太多,不过那太监也不敢太放肆,毕竟赵岩威名在外,送他银子已是很给面子了。
    “赵将军,这豪格、代善尸身皆已验明,明日我便送回京畿,不过这多尔衮,大将军也应解压到京,给圣上处置。”那名太监对赵岩说道。
    “现在辽东多铎篡位,这多尔衮本将军留着是有用处的,其中干系本将军会上书一封禀明圣上。”赵岩留着多尔衮的狗命,自然是要留着用的,如何能交给崇祯。这事情在赵岩看来,交与不交没什么意义,本身就不是什么大事。
    “如此,赵将军自己看着办吧”那太监也未坚持,翌日,这太监便启程返京。
    崇祯得知捷报属实,看完赵岩的奏章后,召来杨嗣昌。
    “杨爱卿,你如何看?”崇祯将赵岩的奏章递给杨嗣昌,杨嗣昌沉吟着问道:“陛下指的是?”
    “多尔衮之事。”崇祯说道。
    “多尔衮之事并无什么大碍,只是赵岩的上报恐怕有些不实。”杨嗣昌道。
    “有何不实之处?”崇祯疑惑不解的问。
    “辽东时局诡变,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多铎竟然篡位自立,而黄台吉也不知为何弥留朝鲜,其中必有原因。”杨嗣昌推断道,“否则多铎岂能自立?”
    “那杨爱卿以为,辽东战局会如何收场?”崇祯问道。
    “赵岩手中兵强马壮,又有火器之利,若不出意外,必能胜之,再则就算败了几场,他随时可以拉起十多万兵马,再投入战场,辽东战事三年内必然可定。”杨嗣昌说道。
    “建虏不过手足之患,但赵岩若是处理不好,便是心腹大患。”崇祯对杨嗣昌问道:“那此番辽东大捷,该如何赏赐?”
    “陛下,赵岩已是建威大将军,已是赏无可赏,再赏那便要封爵了,陛下不如赏些银钱、牌坊。”杨嗣昌说道。
    “嗯再赏下去是要封爵了,那就只赏银钱吧再让人在他的赵家堡建个功德碑。”崇祯点头同意了下来。
    明代的爵位只有公侯伯三等,子、男二爵并不受重视,若是要封爵,必然要封个伯爵,但崇祯并不想封赵岩为伯爵。
    一旦封了爵位,赵岩的声望便会更加如日中天,这并不是崇祯愿意看到的现象。
    赵岩此时不过是在关内打了个大胜仗,又在辽东打了个胜仗,崇祯便已无法容忍了,因为赵岩不似戚继光那样有一干文臣死保,就算是有文臣死保的戚继光,最后也落了个凄凉的晚年。
    这就是封建制度的劣根,所以封建制度还没到达巅峰的汉唐,中国能威仪四方,大肆开疆扩土,然而到了封建制度逐渐完善的宋明,就一个比一个挫。
    “陛下,在这三年内,朝廷必须练出一支能够与山东军抗衡的兵马,臣上次提议之策,是该施行的时候了。”杨嗣昌说道。
    崇祯沉思了许久,方才点了点头,说道:“那就给他下旨吧”
    
    “赵岩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建威将军功勋卓越,特命立功德碑一座,赏银一万两,另建威将军治军有方,朕欲命各军奉以为式,习山东练兵之法,火器之利。特调匠人五百,山东军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