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那些年我们喜欢的男孩 >

第98章

那些年我们喜欢的男孩-第98章

小说: 那些年我们喜欢的男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欣的体型本不丰满,孩子生下来,一连三天都没有奶水。护士拿着催奶仪忙活了整整三个上午,她又连喝了三天的猪脚汤,才勉强挤出一点奶水。之前夫妻二人早就在书上看过,刚刚分泌出来的初乳最能增强孩子的抵抗力。护士也让孩子立即停了奶粉吃母乳,但是婆婆坚持说刚分泌出来的乳汁不干净,不能给孩子吃。硬是抱着孩子不放,逼着儿媳妇把初乳挤掉了。

孩子一恋上母乳。便再也不肯吸奶嘴。婆婆说母乳没营养,偏偏要孩子母乳跟奶粉一起吃。婆媳两个在喂养孩子的问题上,第一次产生了分歧。

一星期以后,一家人出院,回到父母家中。

一个月后,孩子满月,外公外婆早早从北方过来看望。

孩子的降生,给家里带来了许多欢乐。欢乐的同时,也给初为人母的苏欣带来了一系列烦恼。

婆婆总是喜欢把孩子抱在怀里摇来摇去。妈妈说刚出生的孩子不能这样惯着。经常这样,他慢慢长大一点。只想让大人抱,大人会很累。婆婆的脸一下子就黑了。亲家两人因为孙子,心里暗生嫌隙。

抱上了重孙,七十多岁的奶奶也是分外开心。

奶奶耳背,嗓门一贯特别大。经常是苏欣和妈妈好不容易把小家伙哄睡着了,奶奶的大嗓门一喊,人从楼下窜到楼上,孩子一听到动静。一个激灵又醒过来了。

无论是婆婆还是奶奶。作为媳妇,苏欣都不好去说什么。她只能把程远当成和她们沟通的桥梁。

程远向婆婆说起奶奶吓到孩子的事,婆婆责怪奶奶。不知道是不是话没说清楚,后来奶奶上来看重孙,为了不闹出动静,竟然光着脚板上楼,但是她的大嗓门总也改不掉。

自从有了孩子以后,程远的姑姑也是隔三差五地往家里跑。姑姑的儿子跟苏欣的堂妹苏琳差不多大,也到了交女朋友的年龄,姑姑也是早盼着抱孙子了。她一来看孩子,孩子即便是睡着了,她也要把他弄醒。

苏欣眼看着自己刚刚出月的孩子,仿佛成了几位老人的玩具,心里说不出地烦恼。她感觉可能因为这个孩子,家里将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孩子满月过后没多久,爸爸妈妈又回了北方。

儿子两个月的时候,正是酷暑难当。可能是因为天热,孩子像大人一样胃口不佳。苏欣本来奶水就少,孩子不好好吃,竟然出现了回奶的征兆。她和程远急得不知所措。婆婆却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坚持说母乳没有营养,干脆断了直接吃奶粉。爱子心切,她正急得焦头烂额,婆婆这样一说,她也顾不得礼貌了,直接顶了一句:母乳是最天然最有营养的,不懂就不要说!

婆婆愣了一下,朝儿子抱怨,我没有文化,你媳妇现在就嫌弃我了。

虽然程远从来没有见过老婆对妈妈这样无理,但是刚刚做爸爸的他心里也急,气恼地回她,你该干什么就去忙吧!婆婆自讨没趣,气呼呼地出去了。

后来冲了奶粉孩子又不肯吃,苏欣又急又恼,不耐烦地把他往床上一放,一不小心手上的戒指磕到了孩子稚嫩的后脑勺,孩子痛得大声啼哭。程远抱起孩子一边揉着他的小脑袋,一边用怨怒的眼神看着她。她心疼孩子,心里又委屈,急得直掉眼泪。

孩子这样一连折腾了两天,因为急火攻心,苏欣喉咙里竟然肿了一大块。程远去药店买了西瓜霜回来给她吃,谁知第二天一点也没见好。

婆婆也是好心,见媳妇两天都没胃口,她知道媳妇喜欢吃素,这一天晚饭特意给所有的素菜里都放了辣椒。苏欣喉咙里有炎症,吃了辣椒痛得眼泪都出来了。她匆匆扒了两口白饭就默默地上楼了。

程远每天晚上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上楼回房,以前是看老婆,现在是看老婆孩子。这一天上楼,儿子在床上睡得正香,老婆却眼泪汪汪地捧着一桶泡面正艰难地吞咽。

“今天没人给你烧饭吗?谁让你吃泡面的?”

她的眼泪吧嗒落下来:“是我自己要吃的。”

他二话不说,匆匆下楼,到厨房里查看一番,结果一怒之下把餐桌上的盘子统统推到地上。

苏欣听到盘子乒乒乓乓打碎的声音匆匆下楼的时候,他嘴里叼着一支烟,已经在厨房里重新洗菜准备烧菜了。

她认识的老公,一直是个温文尔雅,谦逊有礼的男人。从来没有发过这样大的脾气,这突然的举动。她惊得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上去看孩子吧,没事的。等会烧好我给你拿上去。”他平静地把她推到楼梯口。

这一天晚上,程远和妈妈大吵一架,说要立即搬家。婆婆哭着说,孩子现在这么小,新家对孩子不好。虽然我伺候不好她,但是好歹能让她吃上现成的。搬了家,中午你在单位,她带着孩子连饭都吃不到嘴里!

本来因为菜里放了辣椒。晚饭没吃饱,为了保持体力照顾孩子。苏欣只是想用泡面充饥,没想到却让程远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程远和婆婆一个要走,一个要挽留,母子二人吵闹不休。苏欣拉着程远,爷爷奶奶劝说着婆婆,最终母子二人都憋着一肚子气散了。

吃西瓜霜不见好,程远又特地去买了纯天热的金银花给她泡茶喝。谁知三天以后。喉咙不但没好。痛得连水都咽不下去了。二人不得不把孩子丢给婆婆,急忙上医院去看医生。

经过检查,医生说喉咙已经化脓。需要马上住院。据说这个病当时死亡率很高。苏欣听得当下就哭了。她拉着医生的胳膊哀求道,我不住院,不能住院,我的孩子才刚刚两个月。。。看着她声泪俱下的样子,四十多岁的男医师也为之动容。无奈,他说最快最直接的办法是穿刺,但是要吃一些苦头。

喉咙穿刺,是用一支极粗的针管直接扎进化脓部位把脓抽出来,当然不打麻药。为了孩子,她硬是忍受着疼痛接受穿刺,一声也没吭。程远在旁边看得揪心,把她的肩膀都捏痛了。

脓伤有一个特点,就是容易反复。因为脓血不能一次抽完,苏欣就这样连续接受了三次穿刺抽脓,喉咙的肿块才逐渐消失。

最后一次做完穿刺回到家里,还没进家门就远远听见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声。

孩子饿了,但是婆婆用开水冲的奶粉还没有凉。她就那样把孩子抱在怀里使劲摇晃着,一会横着摇一摇,一会竖起来摇一摇,左手换到右手,右手再换到左手,嘴里不知道用上海话念叨着什么。孩子的纸尿裤已经胀起来了,她不知道换,只是一个劲地把孩子抱在怀里摇晃,孩子不停地啼哭,她自己也累得满头大汗。

两人一回来,婆婆立即畏畏缩缩地把孩子递到程远手里,然后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站在一旁等着二人发落。

程远把孩子放到床上换尿布,看着孩子的红屁股,怒斥婆婆没把孩子照看好。苏欣握着奶壶,说现在的婴儿奶粉都是配方奶,用温水冲就可以了,用开水把营养都冲走了,责怪她不该用开水冲奶粉。

婆婆莫名其妙地嘟囔了一句“就你有孩子,就你老婆会生孩子,你还是我生的呢!”掩面头也不回地奔楼下去了。

回到批发部,婆婆越想越气愤,越想越难过。他觉得儿子有了老婆孩子全变了。以前她反对他交外地女朋友,他虽然不高兴,还是听话地分手了。现在他对自己发脾气,动不动就摔盘子摔碗,跟自己吵架,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这一切变化都是受了媳妇的教唆!

她怒气冲冲地用店里的座机给公公打电话,哭哭啼啼地揭露儿子和媳妇的种种罪行,让公公马上回来处理家事,否则她就要打热线给老娘舅(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上海老娘舅是上海电视台的一个节目,专门处理家庭内部纠纷。不过本人很久没看电视了,不知道这个节目现在还有没有,或者改编成什么样子了。),把儿子媳妇的所作所为曝光于天下。

本来两星期才回家一次的公公,接到婆婆的‘投诉’电话,连夜赶回家里。

晚上八点多,孩子已经哭闹着要瞌睡了。苏欣在床上给他喂奶,程远正在调试着空调的温度,公公却在这时进来跟儿子谈心。。。

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已经鸡犬不宁,再也不能平静地生活下去了。

养儿方知父母恩。

苏欣这时候给妈妈打电话,听到妈妈的声音,眼泪就不争气地落下来。

“妈。我想你和爸爸。”

“傻孩子,哭什么?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孩子都这么大了。好好过日子,我们慢慢都能习惯,你也要学着习惯。”

她说婆婆不会带孩子,想让妈妈过来帮她带。妈妈立即斥责她,你瞎说!你婆婆怎么不会带孩子?人家不会带孩子,你老公怎么长这么大的?家里没有婆婆的人让老妈带孩子是没办法。家里有婆婆你不让人家带,这放到哪都说不过去!孩子是人家的亲孙子,隔代人更亲!她比你还要疼孩子!以后这种话不要在我面前说!

她只好把苦水往肚子里吞,从此再也没有在父母面前说过婆婆一个不字。

公公跟儿子谈话的意思。也是劝二人再在家里住一段时间,等孩子再大一点再搬出去。

本来夫妻两个已经听了公公的话。但是后来发生的事又使二人改变了主意。

婆婆是上海郊区出身的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她帮着带孩子的时候,总是习惯讲上海土话。苏欣是外来媳妇,在这里除了老公,儿子是她最亲的人。她听不懂上海话,程远跟她在一起从来都是普通话交流。夫妻两个给孩子说话,也一直只说普通话。也许是刚刚做了母亲,对孩子有一种独占心理。她当时就想。如果儿子跟着婆婆学习上海话,这就意味着自己将来跟唯一的儿子也不能在语言上毫无障碍地沟通。她心里很不甘心。

她多次让婆婆给孩子讲普通话,在这个问题上。婆媳两个互不相让。在她的再三要求下,婆婆竟被她激怒了:“我儿子是上海人,孩子一出生就是上海户口,他当然要学上海话!你没资格管!”

资格?

她恼羞成怒:“孩子是我生的,我这个做妈妈的比任何人都有资格!”

妈妈每天从自己一进家门就开始唠叨,老婆整天郁郁寡欢,夜里常常背对着自己无声地抽泣。程远夹在二人中间,再也忍受不了妈妈的唠叨,再也不想面对老婆的泪眼。

2010年11月,上海的冬天刚刚来临。程远开车带着老婆和刚刚半岁的儿子,一家三口搬离了父母家,住进了市区的新居。

脱离了老人,程远一个人上班,苏欣不得不辞职在家专门照顾孩子,从此开始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这一年春节前,已经消失很久的周化楠通过同学找到苏欣,要了她的银行账号,把一万五千元打进了她的账户。

原来当时黄家辉生意不顺,一直接不到单子,外边欠了一屁股债,周化楠又恰在那个当口成功怀孕,两个人便趁机把物流公司转手,逃回了老家。

“怎么多了一千?”

“欠了你们这么久,我都不好意思,就当是利息吧!”

这一年春节,因为孩子还小,程远的假期又短,一家三口没有回北方老家。妈妈不堪长途劳累,跟爸爸也没有来上海过年。大年三十一家三口回公婆家吃完团圆饭,然后又回到自己家。

距离产生美,婆媳之间也是如此。

苏欣和婆婆一起生活的时候,因为生活习惯不同以及语言文化的差异,总是互相感到别扭。分开以后,婆婆又惦记孙子。后来每隔十天半个月,婆婆便带着煮熟的三黄鸡、或是烧得熟透的酱鸭上门来看望他们。苏欣迎她进门,给她端茶倒水,婆婆对她嘘寒问暖,婆媳两个尽释前嫌,一家人又是一种其乐融融的场面。

有人说,夫妻两个离得越远,生的孩子越聪明。小光的确是个聪明伶俐,活泼好动的小家伙。他十个月能脱离学步车走路,十一个月开始叫爸爸妈妈,走起路来脚步稳健,吐字也不像同龄的小孩那样含糊不清。

2012年春节,两人带着孩子再次回北方过年。

这一年,苏琳带着男朋友进了家门。

其实这个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她要介绍给堂姐苏欣的那个人。

苏琳的男朋友叫许向阳,中等身高,身材微微有些发福,挺着圆圆的啤酒肚,跟未来的老丈人有的一拼。许向阳虽然不丑陋,顶上微秃的头发却有些骇人。

当初苏琳向苏欣介绍许向阳的时候告诉她,许向阳的年龄比她大两三岁。实际上。许向阳比程远还要年长一岁,算起来他比苏琳整整大了九岁。但是在辈分上。他不得不跟着苏琳一起叫苏欣和程远姐姐姐夫,程远为此得意了好一段时间。

叔叔婶婶知道了许向阳的年龄,立即一脸黑线地不作声了,连待客最起码的客套都没有了。情急之下,苏琳毫不隐瞒地告诉他们,自己一到济南就跟许向阳在一起了,如今就差领一张结婚证了!

苏琳和苏欣俩姐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