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封神天下 >

第98章

封神天下-第98章

小说: 封神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闻仲点点头。

“这鼎如何铸造,太师可否教我?”纣王兴致勃勃地问道。

正文 水晶卷一(23)

闻仲微笑点头。“先将铜汁熔化,再添入天烁金,以及丹砂水银等物,待它们一同化为汁液之后,就把阴阳土加入调和,混合均匀。之后灌入范之中。”他向眼前的三组范一指。“鼎耳、鼎身、鼎足分别成形后,再以铜汁合范,把三部分接合,这粗胚就算铸造完毕。最后便是打磨、涂蜡,把鼎面精磨上光,要半个月才能完成,不过这道工序虽然费时费力,却远不如今天这成形工序重要。”

“嗯,浇铸成形确是不好掌握。不知这些工匠能否应付得来?”

“并非如此。”闻仲摇摇头。“他们都是国中最出色的工匠,铸鼎虽是艰难,他们也能做得顺当。但这九方奇物能否与铜汁溶合,却是关键。若非如此,这九鼎又和普通青铜鼎有何区别?”

“太师说得是。”纣王略一皱眉,“但太师如何让九方奇物与铜汁溶合?”

“奇物为珍,九鼎也是天下之珍。此事我要亲自主持。”

“那么烦劳太师了。”纣王点点头,又问道:“鼎上祭文,太师可曾审看过?”

“定范时已检视过两次,昨晚我又特意连夜再看了一遍。祭文、花纹以及方卦排布,并无差错。”

纣王见闻仲双眼布满血丝,神色略显疲态,不禁叹道:“太师一心为国,我真是不知何以为报。”

闻仲肃然并手,答道:“闻仲奉先帝遗意,又得王上看重,此生辅佐商朝,忠心不二,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这铸鼎之事关乎天下气运,自然应该尽心而为。”

纣王感叹道:“唉,只希望这九鼎铸成,天下安宁,咱们也好过几天安生日子。这些年来四方战乱不停,征讨不休,我也累了……”

停了片刻,他忽然哈哈大笑。“罢了,不说这个。太师,我到旁边歇息一会儿,你自去主持铸鼎,不必照顾我。”

闻仲目送纣王走向一旁的锦席,随即提起袍服,沿土阶走下鼎坑。站在熔铜坑边,见石板坩锅中的铜已化为汁水,于是吩咐匠师把几案上的奇物取来。

这匠师是工匠之长,也是铸鼎的指导者。不过用九方奇物铸鼎,他倒没有干过。因此当他捧着木盘铜樽来到坑边时,神色有些紧张。闻仲见状微微一笑,说道:“我来添料,你只管搅溶,就像平日铸鼎一样。”

匠师答应一声,把手中东西交给闻仲,自己从旁边工匠手中接过一丈长的木柄铜勺,伸到坩锅中搅动。这搅器十分沉重,要两个人才能运动得开。铜勺入锅,顿时响起刺耳的“嘶嘶”声,勺头结上一层厚厚的铜壳,接着便开始变红、融化。

此时闻仲已把天烁金取在手中。这块黄白交错的东西,金光闪闪,像是由金银条扭成,入手却很轻。这是在西北的土原上取来。土原之中很少有铜矿,偶尔出现铜脉,却是浮出地表。若是在土山高处有铜矿脉出现,久经天雷轰击,颜色渐渐由黄转白,铜质变化,杂质褪去,只剩下雷火炼过的铜石精华,这就是天烁金了。

天烁金比一般的铜却要轻得多,因为它质地松脆,内部全是细孔。但是只要往一般铜料里加入一丝半毫,铸成的铜器就会坚硬无比,更兼有种种奇妙的功能,不过,只有懂得术法的人才能驱出其内在的力量。

闻仲看着坩锅熔铜,等到搅勺已换过三次,便取过一根长柄夹钳,把天烁金抛进坩锅中。之后,他珍而重之地打开那两个小铜樽的盖子,蓦然伸手,动作极快地从两樽中各捏了一撮土,洒向坩锅。

正文 水晶卷一(24)

土尘离手,立刻四下飞散。闻仲轻喝一声,右手并成勾形,一展一缩,接着向下一按。只见空中突然出现一团淡淡的黄光,包住那两团飞舞的尘屑,倏然向下落去,阴阳土全部没入坩锅之中,竟没有散失半点。

一旁的工匠们看到这一幕,不禁呆了,隔了半天才低声喝采,匠师更是怀着崇敬的目光望着闻仲,甚至忘了搅动手中的铜勺。

闻仲微微一笑,吩咐工匠们继续工作,便沿土阶上了地面,又走向北方的鼎坑。这边的铜料也已经熔化。闻仲来到坩锅前,先把陶罐打开,又将樽中阴阳土各捏一撮,倒进陶罐中,摇动均匀,之后取火钳夹住陶罐伸到坩锅上方,手腕一翻,把罐中的蛇涎泉水倒进铜汁里。

等到闻仲回到纣王身边时,已是满头大汗,身上袍服被火焰烧灼,处处是灰黑的碎屑和孔洞,脸上也布满了一道道汗水泥痕。

“太师辛苦了。”纣王起身迎接。闻仲急忙并手回礼,便随着侍从来到旁边的锦席上,端起一盃清水,咕咚咕咚喝了个底朝天,这才喘出一口气。

“怎么样?”纣王问道。

闻仲一点头,刚要回答,西北方突然匆匆奔来一人,正是那位匠师。他满脸烟痕泥迹,远远地就喊道:“太师!太师!”

闻仲和纣王都是面色一变。闻仲霍然起身。“什么事?”

“那铜汁,熔,熔不进去。”

“熔不进去?”闻仲眉头一皱,急忙跟着匠师奔下鼎坑。身后,纣王也跟着赶来,一同前来察看。三人来到坩锅前,只见铜汁表面浮着一层浅黄色的东西,时而冒出几个细泡。

“这天烁金一入锅就化了,可它就是漂在上面,怎么搅都没用。”匠师气喘吁吁地解释。

闻仲盯着锅中铜汁,眉头越拧越紧。想不到,虽然有阴阳土调合,天烁金仍然不能与铜汁相溶,这可怎么办?

正在思考,北方又传来一阵慌乱的喊声,一群工匠高叫道:“太师!太师快来!”声音中除了惊讶,竟还有恐惧。

闻仲不及多想,急忙奔向北边。还没下鼎坑,就闻到一股极浓烈的腥气。一边奔下土阶一边望去,只见熔铜坑中黑烟滚滚,发出可怕的“咕噜”声,一群工匠散在周围,连连后退。

闻仲急步走过去,离坩锅还有十几丈,就被灼热的空气逼得呼吸不畅。他伸袖捂住口鼻,透过黑烟,只见锅中汁液泛着一个个气泡,铜汁四下飞溅,像是滚开的水,每一个气泡破裂,就迸出一股黑烟。坩锅中发出阵阵低沉的鸣响,石板都在不断颤动。

闻仲睁大眼睛仔细观看,耳边忽然传来几声呻吟,只见工匠们一个个倒在地上,痛苦地抓着胸口,不断扭动,脸上肌肉渐渐扭曲。他大吃一惊,来不及思考,脑中也已觉得昏晕,身子摇摇欲坠。恍惚间,纣王高大的身影来到面前,一把扶住闻仲的肩膀。

“王上……”

“太师,你怎么样?”纣王关切地问道。

闻仲眼前的景物迅速模糊,纣王的面孔来回晃动。他拼尽全力吼道:“快走!有毒!”

“扑通”一声,纣王和闻仲一起倒地,两人同时昏了过去。

“看来我还得去一趟朝歌。”

通天站在石室之中,望着墙上的铜镜。不过刚才那声音却是从他右手食指上的骨质套环里传出来的。

“共工大神。”通天对着指环说道,“那铸鼎之人要上哪儿去找?”

正文 水晶卷一(25)

“这却要着落在闻仲身上。”

“闻仲?”通天向铜镜中瞥了一眼,镜中正显示出朝歌王宫的景像,一群人聚在太庙外厅,纣王和闻仲也在其中,看起来正在举行某种仪式。

“你知道余元吗?”

通天心中一震。余元也是身负神力的异人之一,但他神力强大,远超同侪,几乎可以与四方神人相比。他早就探访到了余元的居所,只是出于的隐秘目的,他不想强行让余元归服,而是想把余元拉拢为自己的属下,因此并未与余元接触过。

“天象运转,天命尚未到位。”通天想了想,回答道:“我本想等一段时间再去收伏他,但若是大神下令,我这就出发。”

“那倒不必。”共工的灵魂在指环内怪笑一声。“余元是西方七宿之首,倒是个有力的帮手,嘿嘿嘿!”

通天默然不语。对于他的心事,共工猜到了多少?他一直在小心掩饰。共工的灵魂没有肉体,也无法施展神术探知他的心思。但是共工毕竟是初世神族,智慧深邃如海,他自己的心思究竟能隐瞒多久?若是共工发觉他的秘密图谋,会不会对他下手?

“西宿土雉,星芒不明,看来还要过一段才会现身。嗯,我得去指点指点。”

共工的灵魂像是自言自语。说完这句话,通天指上套环忽然泛出绿光,在室中绕了半圈,如同飞蛇,倏然“唰”地一声,投入石壁,不见踪影。



“天神降临,知意其告。人王之祷,其愿其诚!”

纣王跪在太庙的外厅之中。外大门紧闭,内厅之门却是开着,可以看到里面的土台、王鼎。巫祝此刻正站在内外厅的交界线上,身穿白袍,手舞足蹈,衣带飘飞,跳个不停。两侧的祭乐师神色庄重,各持琴、瑟、笙、钟、鼓、磐,奏出庄严肃穆的音乐。

在纣王身后,闻仲也是双手并合落地,深深俯下身体,额头贴到手心。再后面就是卜官和两位贞人,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大臣了。本来,今天为铸鼎而祈神,应该由纣王自己来做,但是闻仲与铸鼎之事有关,因此也一同参加。

前几天在铸鼎工场,纣王和闻仲一同昏厥,可把大家吓了一跳。两人还没被送回宫中,大臣们早已纷纷赶来。幸好在医师救治下,两人很快就醒了过来,否则在场的工匠恐怕要被全部杀了填坑了。

其实蛇涎泉混入洞汁,激发出的毒性并不强烈。工匠们昏迷主要是因为热气所逼。闻仲是忧急而致昏迷,纣王则是因为心理上受到的打击太大。九鼎铸成即可安天下,但现在铸鼎失败,怎么不叫他心急如焚?

因此,一醒过来,纣王就立即叫巫祝安排祭神,想从神灵那里求得指点。

厅中除了音乐声之外,没有别的声音。纣王、闻仲,还有卜官贞人,都匐伏在地,不敢出声。巫祝随着音乐舞动,越跳越快,双手乱挥,近乎疯狂,脸上也现出痴迷的神色来。

突然,巫祝大叫一声,“碰”地栽倒。他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双手双臂伸开,脑袋歪向一边,嘴角流出白沫。

厅中众人知道这是神降的征兆,因此不但没什么异动,反而更恭敬了。乐师们继续拨弄乐器,声音越来越急,越来越激烈。

过了一会儿,巫祝低哼一声,身体向后一滑。紧接着,他整个人从头部开始径直立了起来,就像有根绳子吊在头顶,把他硬扯起来一样。他双眼微闭,两手伸向两侧,喉中发出模糊的“嗬嗬”声。

正文 水晶卷一(26)

当声音渐渐变得清晰时,巫祝转向纣王,眼中射出若有若无的淡绿色光芒。

“征于天下,求于西海。”

纣王眉毛一挑,待要询问,又怕冒犯神灵,只得闭口不言。巫祝始终保持这个姿势不动,隔了一会儿,竟又轰然倒下。这一次是真的昏过去了。

“征于天下,求于西海,那是什么意思?”祈神仪式结束后,纣王急切地向闻仲问道。

“我看这是说,要向天下征求铸鼎之人。”

“但西海呢?难不成能铸鼎的工匠是在西海?”

闻仲摇摇头。“若是那样,神灵何必又说征于天下?”他沉思片刻,答道:“或者西海有人能帮忙寻找……西海?难道是他……”

“怎么?”纣王看着闻仲的表情,急忙问道:“太师想到了谁?”

“是一个旧日友人。”闻仲目注远方天空,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向纣王微微一笑。“我少年时曾结识一位异人,有幸为他帮过一点小忙。他曾对我说过,他的旧居在西海。当初王上说到铸鼎所需九方奇物,其中的西海铜晶,我还想过要去找他帮忙呢。若是他又能帮助找到铸鼎工匠,那真是太巧了。”

“这位异人如何称呼?本领如何?”

“他的名字是余元,神术高强,能力非凡。”

纣王又惊又喜:“太师,能否把这位神人请来为我商朝效力?”

“王上,这事恐怕行不通。”闻仲面容一肃。“世外高人,身具神力,轻易不肯在凡尘驻足。能见上一面,就是难得的缘份,又怎么能奢求让他效力?况且余元性情平淡,不好争执,对世间荣华功名毫无兴趣。”

“真是可惜呀。”纣王叹道。

“我也早想到西海去寻访他了。只是……”

“只是什么?”纣王急道:“太师需要什么,请尽管说!”

“只是目下国事繁忙,四方战乱未息,我也走不开呀。再说余元旧居在西海,然而他经常出外云游,就算我到了西海,也不一定能找得到,这才是最麻烦的。”

纣王默然片刻,说道:“但尽人事,成败在天。太师何时要出发,国事安排周当,即可出行。”

“王上还是要布告天下,征求铸鼎工匠。”

纣王点点头。“正是。明日我就下令,急送诏文,行于各地、各方国,遍征天下铸鼎匠人。唉,但愿这九鼎早日铸完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