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名门财女 >

第55章

名门财女-第55章

小说: 名门财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家,去了正屋里,老夫人黄氏也不知听了什么好笑的,正笑的欢畅,边上的吴氏朱氏还有阿蓝也都满面笑容,见了一众孙儿孙女并重孙儿回来,老夫人伸手搀过簧儿和小十,笑问:“这一晚上去哪里疯了?”


小十娘细声细气的说了,簧儿饿的很,就转头对着吴氏道:“娘,簧儿饿了,月饼还有没有?”


吴氏笑着去端月饼,阿蓝也忙跑去帮忙。


老夫人看着阿蓝的身影,笑叹道:“阿蓝这丫头倒是个灵俐可人的,只可惜了命不好,回头与你二哥说说,看能不能帮帮这丫头,既能投入我们家避难,也是个缘份。”


朱氏忙应了。


不时吴氏和阿蓝端了两碟子月饼,并且托盘装了几碗热汤来:“一直温在锅里的,都快趁热吃些,不够锅里还有。”


八娘道:“估计爹和大哥他们回来也饿着,嫂子可给爹他们留了没有?”


“留着呢,”吴氏笑道,又转头问老夫人,“祖母你也吃些儿?”


第八十一章节 访亲不遇

老夫人摇头:“晚上贪嘴多吃了些,这会儿还觉得的饱饱的,还好你们娘儿几个陪我说话到现在,这才觉得好些了。你们自己吃吧,我看着你们吃的欢,就高兴的很。”


吴氏和朱氏都忙道:“老夫人您可真是,胃不舒服也说一声,哪怕叫我们揉揉呢。”


老夫人笑道:“你们一个月子里,一个忙了一天哪有不累的?我也只是年纪大了,身上老毛病常有的,不必担心。”


一边的阿蓝丢了手上的碗,脆声道:“不是还有阿蓝么?从前在家里也总帮我娘揉捏的,老夫人您以后身子不舒服了,就叫阿蓝给您揉,保管您觉得舒服的很。”


老夫人夸了一句“好孩子”,催他们快吃了去睡。


吃了夜宵,送了老夫人回院里,因老夫人极喜欢阿蓝,又知她跟着七娘和八娘一屋,反累得这两个丫头挤一张床上,自己屋里本就宽阔,也比两个丫头的屋里舒服的多,且还空着一张床,原是留着六娘给她守夜用的,她心疼孙女儿,一直不许六娘同她睡,打发了她回自己屋里,老夫人就留了阿蓝在她屋里歇下。


众人见她喜欢阿蓝,自不会反对。阿蓝因得了老夫人的眼,也喜欢的很,见老夫人强留,也就留了下来。


七娘去后院里拿了她的洗漱之物并换洗的衣服,一并送了过来。


安顿好老夫人,众人这才各自回屋。


吴氏本想着曾老爹父子三人还没回,欲留着服侍,也被朱氏打发了:“你累了一天了,明儿又要早起,哪里等得了他们,快去睡吧,大郎二郎同你父亲都不是讲究的人,一会儿回来老爷有我服侍着,他们兄弟两个自己伺候自己就是了。”


吴氏也着实累的够呛,听了这话,自回后院里睡去了。


大概是昨儿晚上都累着了,八娘因没走什么路,第二天倒起的算早,帮着吴氏一道做好了早饭,其它人才陆续起床,等人都齐了,团聚着吃早饭,就说起过了节要忙的事情,曾老爹不放心秋种,自是要去南源庄,曾子晔和曾子固则是要参与乡试,过了乡试,才能去京里赶考,四郎五郎自是要回临川,老夫人和六娘决定与四郎五郎一道回去。


六娘的嫁妆也要着紧准备,乡试于曾子晔和曾子固不过是走过场,也不紧张,而考虑了这几日,四郎同五郎也决定这回听从老师的建议,不参加科考了。


曾子固就决定去趟城外的古庄刘,顺道送阿蓝去她舅家,又得了老夫人的嘱咐,若是她舅家不愿意收留,就把阿蓝留在家中,实在不行,送去临川与她作倍也好。


家里人自然无人敢反对。


阿蓝忙给老夫人道了谢,若不是大宋不兴磕头,阿蓝真就跪下去给老夫人磕个响头了。


心动不如行动,曾子固决定今日便去,刚才过完节,那古庄刘的父子两也当在家,刚好打听木材行的事情,嫁妆那是六娘要用一辈子的,马虎不得。


吃了早饭,让阿蓝收拾了一番,又叫新来的车夫许十三套了马车,这就打算出门了。


阿蓝在曾家住了几日,一家人待她又亲和,自是不舍,临行前去与老夫人并朱氏告辞,老夫人怜她,叫六娘准备了两贯钱:“丫头你拿着,虽说是自己母舅家,只留些钱在手中总不是坏事儿。”


阿蓝哪里敢接,两贯钱呢,就推拒道:“老夫人可别,一应用的,八小姐都给我准备好了,再说舅舅从前顶喜欢我的,不会对我不好,且我也自己也能作些绣活儿,补添家用,想来那未见面的舅母也不会为难与我,府上收留了我,已是大恩,在府上这几日,家里人个个对我都好的很,阿蓝岂能再拿这么多的钱?”


“让你拿就拿着,就当我给你以后出嫁时添的妆了,原先我也拿不出这么些钱来,如今托你八姐姐的福,家里日子过得去,这才给你的。我如今年纪也大了,不知道能活几日,兴许以后也再见不着你这丫头了,也是我的一片心意。”


朱氏和六娘喜她灵俐,也就劝她收下,阿蓝见老夫人这么说,只得收了。


因有那家具画样的事情,到时候还需八娘与刘家父子细说,因此八娘也一道去了,到了古庄刘,因阿蓝还是四五岁时去过舅家,并不记得住在哪里,许十三便先赶着车,打听阿蓝舅家的住处,因阿蓝并不知道舅舅姓名,因此也没问出来,四人只得先去了刘老伯家里。


果然刘二郎也在家中,见曾家来人,自是高兴的很,忙请了几人进院里,相互见了礼,便问起阿蓝舅家的事情,刘老伯因是村里老人了,听说是嫁在城中的姑娘,又生了女儿后故去的,便知道了是哪家,只是叹道:“这可不巧,你舅家自你娘去世后,在村里住了一年,后你舅母生了场大病,把家里的地典了出去,家里就断了生计,再后你舅舅也不知寻着了啥活计,就与你舅母一家去了外乡,前些时候听人说是去了福州那边,只也没个确切的消息。就是要寻人,只怕一时也没个准消息的。”


阿蓝听到这里已经呆住。


她一心投奔了来的,以为凭着自己勤快,还会绣活,能帮家里争些钱,舅母就算不喜,也不会撵了她,再说舅舅从前疼她,自然会留下她来,到时不但可以照顾自己的外甥女,而且这外甥女还能给家里争些收入。


所以阿蓝一直觉得她投奔舅家,是肯定能留下来的。可现如今她惟一的去处也断了,以后怎么办?

曾家已经救了她的命,那李家是什么样的人家,她就是再不懂事,也知道的,如果曾家留下她,就是给曾家寻麻烦,她又不是那知恩不图报的人,怎好再厚了脸赖在曾家?


可,现在要怎么办?

阿蓝茫然的看着天空,就觉得面前几人都离得自己远了。


八娘见她难过的样子,心疼的很,这个小姑娘也不过才十岁罢了,比自己还小两岁呢,死了爹娘,被后娘卖了,好不容易逃了出来,打算奔个亲,这亲还无音无讯了。


若是自己,又该怎么办?天下虽大,并不是处处都能容人的。


还好自己穿到了一个好人家,虽穷些,但有那么多人爱她疼她。


幸福果然是要比较才能感觉得到的。


“阿蓝……”八娘知道这时候任何安慰的话都是废话,切切实实帮阿蓝解决生存的难题才是根本所在,可那句“你去我们家吧”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她不想给自己家找麻烦,可她想帮帮这个可爱可怜的女孩子。


便望向二哥。


眼巴巴的样子,落在曾子固眼里,就心疼起来,妹妹是个很善良的人,但又精明的知道有些事情不是她能拿主意的。让阿蓝躲他家几天是一回事,长住则又是另一回事了,毕竟这孩子是有家的。在母舅家和在自己家是两回事儿。


但他又岂是见死不救的人?祖母行前不是说过么?若是这丫头投亲不成,则送到临川去陪祖母,反正老人家孤寂,就是有六娘在,六娘平常操持家务,也累的很,哪能事事周全的?这几日看着,阿蓝也是个机灵勤快的,心性也好的很,不如就送到祖母那里,也给老人家添一份欢乐,再说不就一个小丫头而已,总少不了她一口吃的。


便安抚的揉了揉八娘的头,笑道:“阿蓝也不要愁,总归我们不会丢下你,老夫人不是喜欢你么?回头你刚好随了老夫人去临川,给她老人家作伴去。”


没想到阿蓝回过神来,却摇了摇头:“不,阿蓝不能再给先生家寻麻烦了。几位小姐和公子救了阿蓝,阿蓝已经感激不尽了,岂能再只顾自己,不顾先生家为难呢?”


八娘见二哥开了口,跟着劝道:“也没什么为难的,前头你被卖,本就不合咱大宋国的律法,那李霸王要是真寻麻烦来,我们也不怕他,再说你悄悄儿去了临川,只要不被人发现就成了。”


“那也不成,”阿蓝摇头,“就算李家那边没事儿,我那后娘若是知道了,也麻烦的很。就算被卖这事儿作不得数,我可还是钱家的女儿呢,虽说子不言父母过,可我晓得,以我后娘的为人,若是知道我躲到了曾家,到时候没准还得再卖我一回,若是再吵嚷起来,只怕她还要赖府上拐了我。到时候叫我如何有脸面对老夫人她老人家,还有先生小姐们?”


曾子固想了一想,便道:“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寻个法子,从你后娘手上再买了你来就是了,你放心吧,县衙里我还认得几个人。只是若这般,你就真入了奴籍了。”


第八十二章节 要开木器行


阿蓝这才觉得自己有了希望,原本还觉得前途茫茫的,叫曾子固这么一说,似乎前路就在眼前,只要不连累了曾家,入个奴籍也算不了什么,她如今倒不是奴籍,可连活路都没有了,只要能好好活着,不比什么都强?

“先生,入奴籍我也愿意,何况能服侍老夫人那样的善人,是我的福气。”


见阿蓝同意,二哥也有办法解决麻烦,八娘倒象比阿蓝更高兴,握了阿蓝的手,长舒了口气,喜道:“就这好了,以后你也算是我们家的人了,我原还舍不得你呢,现在坏事也变成好事了。”又转头拍曾子固的马屁,“二哥哥,我就知道你最有本事。什么难事都难不到你。”


曾子固好笑,留了两个丫头喜极而泣的在那里叽咕,与刘老伯说起正事儿来。


刘老伯也听刘二郎说了曾家要买制家具的木料,见曾子固问起来,就笑道:“这倒也巧了,老头子我从前也认识几个木材行的掌柜的,既是先生家需要,我就豁出老脸去帮先生看看,且我做了一辈子木匠,于木材上也能分辨一二,不怕到时候买错了料。”


其实木材的选择,八娘自己就是个专家,刘老伯能帮着引见个木材行就好,但既然刘老伯愿意帮忙,她不用出头,到时候想法子跟了去,引着刘老伯选自己看中的木材就行了,还省了到时的诸多口舌。


得了老刘伯的准话儿,也算是了了一桩事,八娘就把图样儿都拿了出来交给刘老伯:“上回刘二哥也看过了,说除了些雕花还要给老伯看一下,照着做是没问题的,只是时间赶的紧,到明春也就几个月的时间了,且冬天大冷时作漆也不行,所以还得赶工,就辛苦老伯了。”


“这雕花,我手艺倒也能做,不敢说有多好,只老头子雕出来的花件,也还能看的,”刘老伯看了会儿手上的图样,捻着胡须笑道,“不过八娘这些图样子,也实在精美,只怕要多花些时间,不如先做好,等明春暖和了再上漆?说起上漆,这些家具打造出来的话,不说我和二郎手艺如何,但凡能不出差错,木料再选的得当,这些家具,就是上上品。不过老头子和二郎都不善漆工,若由我们来上漆,就可惜了些。”


刘老伯边说边摇着头。


“这个不难,刚好八娘认识一位世代做漆艺的老先生,手艺是难得的好,只怕满大宋也找不出几位比他手艺的更好的人了。回头看能不能请那位老先生帮帮忙。反正老伯你也说了,明春才作漆,不急。”


刘老伯这才放了心,有心想说什么,又是欲言又止。


八娘见状就问道:“老伯还有什么要说的?若是工钱的事情,只管开口,我也知道这些家具难做的很,只因是我家六姐的嫁妆,不好将就了。我们来时,也请示了爹娘,这些家具都制出来的话,便给您和刘二哥付上三十贯的工钱。工钱不算多,但我们家家境如此,还请刘老伯担待则个。”


刘老伯听了这话,不高兴道:“八娘说的这是什么话?老头子和二郎虽是庄户人,却也不是那为利忘义的。再说也要不了三十贯钱,二郎在铺子做大伙计,活儿比这辛苦的多,也不过才两贯钱一月的工钱罢了。你们付二十贯,便顶天了。”


见不是工钱的事情,八娘松了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