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最漫长的五年 >

第173章

最漫长的五年-第173章

小说: 最漫长的五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开头还不以为然,焦头烂额了就开玩笑般的照小雨娃子说的一算,结果大吃一惊!效率果然提高而且重要的是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方便,所用的人力物力还明显减少。整个看起来杂乱无章的事情,竟然抽丝剥茧的明晰有条理起来。几个愁得要死的管后勤的弟兄大喜,“团长啊,帮帮忙,一定把小雨娃子借给弟兄们几天,这就是天才的懂后勤的高参啊!”于是,六岁多的小雨娃子就参与进来了。
  
  周大少团长可是把小雨娃子稀奇的不行。这娃儿在数学方面堪称天才儿童,而且极善灵活应用。看来有机会得把她送到最好的数学研究地方去深造去,放我这里,已经耽搁小雨娃子了。
  
  在小高参马晓雨小朋友的参与下,整个北上纵队的后勤保障工作简直面目一新。而后勤处从处长到参谋干事十余个大人一起拜六岁多的马晓雨为师的故事也一时间传为美谈。
  
  不再为后勤保障焦心,轻松下来的周大少团长得空还跑到重庆九龙坡黄桷坪的“东方之珠”影视拍摄基地去看了正在紧张拍摄中的《三千里路云和月之英雄儿女》的片场。跟紧张忙碌的田汉等人员道一声辛苦,慰问慰问演员们。扮演剧中宝刀不老司令的是周大少团长拉来的友情客串林汤圆的大管帐刘文汉大爷。刘老爷子一见周大少团长,就大笑说道:
  
  “晓舟啊,这个拍电影太有意思了哈。你们去战场上杀小鬼子,大爷我在电影中砍倭瓜,也是痛快的很哟!只是,晓舟,啷个最后少年英雄李团长英勇牺牲了嘛?真是令人伤心欲绝,不好,不好!”
  
  周大少团长闻言大奇,“龟儿子田蛮子,啷个把老子写死了嘛,剧本都给老子改啦?!”
  
  周大少团长不依教找到起田汉。田大编剧丝毫不退让的说:
  
  “周团长,你懂不懂,悲剧才更能打动人心,一个英雄虽然倒下了,千万个英雄站起来!一个李团长牺牲了,整个中国人觉醒了。团长啊,死比活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周大少团长一听,日他仙人板板的,还真是这个理。再说也不是个人自己真光荣了。于是悻悻然地说道:
  
  “田大编剧改得好!李团长死了比活起好,他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死得有价值!只是可是还是,田编剧哥子,不能不死啊,李团长?”
  
  林大小姐这段时间是最乖巧的了,早晨周大少团长一睁开眼睛,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林氏起家的拿手醪糟小汤圆就摆在了床头。很爱吃醪糟小汤圆的周大少团长这个好吃嘴吃高兴了,口无遮掩,“雪儿啊,这段时间我可享福了,这回就是上阵杀敌,翘了辫子(川渝方言死了的意思)我也想的通了!……”林雪儿慌忙去堵周大少胡说八道的嘴巴,却被周大少乘机拉住柔夷亲了一口。搞得林雪儿手是粘糊糊的,跑去洗了。
  
  忙完一天的各种事务,兰兰妹妹,林大小姐,童湘丫头也会陪着周大少团长,或弹弹钢琴,或吟诗唱曲,或漫游金牛湖,或者干脆打上一阵子斗地主。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做出一副轻松的样子。周大少团长见识过了血与火的真阵仗,这次再次率队出征也就不像首次离别上战场那样子悲壮了。生死天注定,何必牵肚肠嘛。
  
  姐姐妹妹跟周大少团长打牌,开始还输赢一些小钱。后来兰兰妹妹眼珠子一转,她晓得家欣哥肚子的稀罕东西不老少,提议换种方式:家欣哥如果赢了就给姐妹们唱首好听的歌子,输了大家就听他讲个精彩的故事或是那种很好玩的脑筋急转弯弯。要的嘛,周大少顺嘴就答应了。在姐妹们一片笑声中反应过来发觉上了当,啷个哟,输赢结果都是我出节目啊?!众姐妹见到周大少一幅气急败坏的样子更是笑得前仰后合,你个出名的小滑头也有上当受骗的时候啊!真是大快人心哈。
  
  结果输赢都要出节目的周大少一晚上唱了五首歌讲了四个小故事出了三条脑筋急转弯耍了两回赖皮最后一起休息了。
  
  就在长江头的川军准备出川抗战的这些日子里。数千里外的长江尾巴上的淞沪抗战却由最初的中队的主动形势急转直下成了被动形势。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声明,宣布:“中国为日本无止境的侵略所逼迫,兹不得不自卫,抵抗暴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随即将早就准备好的京沪警备部队中央军87、88师,与驻防安徽蚌埠之第56师,编成了第九集团军,任命军事教育长张治中上将为总司令,是为淞沪围攻军;苏浙边区的部队编成了第8集团军,北伐名将张发奎上将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
  
  8月20日,京沪杭地区又成为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划分的第三战区,转眼间,在此地区的中队迅速增为30万人,全部兵力划分为:
  
  一)淞沪围攻军:张治中上将率领的第九集团军;
  
  二)长江南岸守备区:霍揆章的54军;
  
  三)长江北岸守备区:常恩多的111师;
  
  四)杭州湾北岸守备区:张发奎上将率领的第8集团军;
  
  五)浙东守备区:刘建绪的第10集团军;
  
  赋闲多年的冯玉祥老将军终于被结拜小老弟最高领袖想起,任命为这个第三战区的司令长官,顾祝同和陈诚分别担任了第3战区的副司令长官和前敌总指挥。
  
  这次在上海中队可以说是这七八年来第一次比较主动地挑起战火,你最高领袖把打人的架势都摆足了嘛,你就把吃奶的劲使出来使劲揍啥。他不,从8月14日开始,每当所谓的首都警卫军的中央军精锐87、88师付出很大的伤亡好不容易夺下一个日军经营多年的坚固据点刚要有点头绪时,最高领袖的停工的命令就下来了。
  
  搞得涵养极佳的张治中上将都忍不住大声骂了娘。至于87、88师的孙元良师长和王敬久师长则直接气的吐血:我的大委员长啊,我的蒋校长哟。你打一拳歇三歇,难道不知道士兵们每天都在数以百千计的流血牺牲。小鬼子的增援转瞬及至,你到底是在打仗嘛还是唱戏,这不是把我们这些前线将士往绝路上逼啊?!
  
  好嘛,短短的五六天大好的机会,中队干干停停,终于是把小鬼子援军盼来了。大批日军军舰直接开到了河口,海军航空兵的木更津、鹿岛航空队在头上狂轰滥炸,日本陆军第3、第11师团开始登陆。最高领袖于是踏实了,那就死拼吧!(不是他愿意拼日本人逼得)
  
  又急调陈诚的起家之本罗卓英的18军投入上海,欲反击登陆的日军。这时怎么看老蒋都像中国历史上的那个扯摆(川渝方言搞笑的意思)的宋襄公神经病:本来就6000多人的战斗力不算太强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你不用占绝对优势的兵力将其赶下东海占领上海,控制登陆场。好嘛,终于等来了六七万彪悍的日本十七个常设师团中的两个登陆上了岸,最高领袖想起了,到要用已经处于火力、兵力绝对劣势的18军欲将其反攻下海。日他妈,脑壳遭门板夹了啊?!
  
  这就是让陈诚心里都在滴血的罗店大血战!18军不愧是中队中的王牌,就在如此实力悬殊的血战中也抗击了十余天。但是伤亡是巨大的:18军一场血战阵亡黄梅兴(旅长),翁国华(周师团长),蔡炳炎(团长)等旅、团、营各级军官近三百人!部队死伤上万人,伤亡超过30%,已算是打残了。中队不得不停止进攻,被迫转入防御。
  
  最高领袖一见又进入了他最擅长的死守硬拼的局面(写到这就想起陈佩斯那句台词:弟兄们,顶住,顶住啊!何其神似啊)于是跳上前台,把自己的结拜老哥第三战区的司令长官没有当几天的冯玉祥老将军一脚踹到新划分的第六战区去了,自己亲自就任淞沪杭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哟嗬,蒋大元帅(全面抗战一起,最高领袖就任中队总司令,三军大元帅!)要发威了哈!随即发布第二期第三战区作战计划“实行韧性抵抗(就是死守个嘛),待后方部队到达(添油),再行决战而收最后胜利。”目标挺好,挺高,办不办得到再两说哈。
  
  疯子有时候不经意间就成了天才。小日本人被最高领袖这个打一拳歇三歇,软柿子不捏专门啃硬核桃的神经病般的举动弄得莫明其妙,如坠雾里云海中。研究来研究去硬是不知道是为了啥子。最后一致比较统一的意见认为中队此举就是为了侮辱堂堂的大日本帝国的皇军。
  
  日本军部和日本内阁恨得牙痒痒,决定实施国民精神总动员(疯子终于是把神经病惹毛了),并发布内阁告谕:日本举国转入战时体制,向上海大举增兵。于是大批的日本蝗虫在神经病裕仁老杂皮天皇和日本军部尚未真正摸清老蒋疯子般的举动的情况下,便被稀里糊涂的一船船拉到了上海,引入了华东。
  
  不经意间,蒋百里、陈诚等有识之士最初的战略构想竟然达成(代价也是高昂的):上海及华东地区最后成了大战场。说点后话:抗战结束后,众多历史学家对于最高领袖这一手南北战略多是赞誉有加。甚至于连一向耻于认错的小日本人自己也承认:当时放弃乘势从华北大平原沿着平汉线、津浦线南下,占领华中武汉,把中国一分为两半的战略机遇,而把大批精锐主力师团投入上海、华东,是最终陷入中国战场而无力自拔的最大的一个战略失误,大败笔!所以还是周大少团长在后来的形势讲评会上的一句话说得好:疯子与天才有时候是一回事,瓜娃子和智者其实就是隔了一张纸个嘛!
  
  多谢各位书友大大支持!)

186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处处有青山

  遥闻着数千里外的长江口边的“东方巴黎”上海日夜不停的枪炮声,川军与9月7日启程出川抗战了!重庆朝天门码头,东水门码头,望龙门码头等,当然也包括咱们周大少团长的猫儿石专用码头上都挤满了依依送别的父老乡亲们。重庆市当天可谓万人空巷,都挤到临江的各个码头上来了,送别自己的子女、丈夫、心上人,奔赴抗日杀敌前线,去迎接血与火的洗礼。
  
  抱病出征的刘湘面对成千上万的重庆人、四川人慨然发出:“此行决心为国家一雪耻辱,为我中华民族争取荣光,不成功,便成仁,失地不复,川军誓不回川!”的豪言壮语,引得山呼海啸般的口号声。“川军万岁!”,“刘主席(四川省主席)万岁!”
  
  更感人的一幕是一个垂垂老者,在众人的注视下,向自己的出征儿子赐了一面白色裹尸布,当场高声说道: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份,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数万人都感动得泪流满面,刘湘等川军高级将领也满含热泪握紧老者的手,并郑重把白色裹尸布递与老人的儿子。出征的儿子流着眼泪,向着自己的老父亲跪下“砰砰砰”三个响头,把白色裹尸布贴身收好,就转身义无反顾地登船,踏上了也许一去就可能再不能活着见老父亲的浴血征程。
  
  川军将士大部分多是土生土长的普通四川人,在这个天府之国过着悠闲恬静的普通人的生活,然而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却慷慨赴死,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出川,也成了最后一次出川。
  
  他们投身于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投身于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和捍卫民族独立的战火中。真正做到了一个中人的使命和尊严。他们体内的火一样的爱国热情用年轻的生命熊熊燃烧,像火山迸发出来,使他们以无所畏惧的精神奋勇拼杀,为了千千万万同胞,为了一寸国土不致沦丧宁可战至最后一人而决不后退!(川军在八年抗战中,血战、硬战多达四百余次,几乎所有大的战役都有川军将士拼死冲杀的身影。很多川军部队几乎全体阵亡,像台儿庄战役时川军122师在师长王铭章将军率领下死守藤县血战三昼夜,最终王铭章师长以下官兵五千余人全部战死,消灭日军四千余人;徐州战役时,川军21军145师师长饶国华将军在最后的时间,毅然率领仅剩的300多人冲入了敌阵,全体阵亡,饶将军受伤自杀殉国!淞沪抗战,川军第26师,全师五千余人,伤亡竟然高达90%以上……太多了!笔者写到此也不禁热泪纵横)在历史上,川军没有耀眼的奖章,没有惊人的名号,甚至没有荣誉,只有默默地牺牲,只有留在祖国各地的川军无名将士墓,他们赢得了无数国人的悼念!(在这里你可以抱有各种“新思维”的自由,但请对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