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权妃之帝医风华 >

第656章

权妃之帝医风华-第656章

小说: 权妃之帝医风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很好!你们倒是说说,此次天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发生天灾,不管因何原因,帝王都会下罪己诏,把责任背到自己身上,可是……

    秦寂言并不想。

    “臣惶恐,臣不知,肯请圣上明查。”刘正卿重重磕头了一个头,跪得笔直

    “不知?既然不知,待查清楚了再来跟朕说。”秦寂言面无表情,朝臣虽看不到圣颜,可光听声音就知道秦寂言不高兴了。

    刘正卿一愣,心里已经在打退堂鼓了,可转念一想又是不甘心,咬牙道:“圣上,地动正是圣上回京当日发生的。”

    刘正卿没有提秦寂言私自离京一事,可提出回京之事,也就等于把那事挑明了说。

    “朕回京怎么了?朕去江南为太上皇寻医问药,难不成上天要就此事惩罚朕?”这个理由是封似锦给出的建议,秦寂言懒得多想,直接抛出来用。

    他的皇爷爷,也只剩下给他表孝心用了。

    “皇上仁孝,亲自去江南为太上皇求医问药,是太上皇之福,是大秦之福。可皇上……您是天子,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私自离京与礼不合。而且为太上皇求医问药,并非什么不能见人的事,皇上您不该私自离京,太儿戏了。”这个理由刘正卿是不信的,即使是秦寂言亲口说出来,刘正卿也不信,可是……

    不信他也不会直接说出来,说出来就是否定圣上的仁孝,所以他只针对秦寂言私自离京这件事。

    “长生门与世隔绝,要让长生门的人知晓,朕去江南寻他们,朕还能寻到长生门吗?”封似锦给的建议并不完善,可这些难不到秦寂言,只要他开了口,他就能将事情圆回来。

    “圣上……去找长生门了?”刘正卿一怔,有些愣愣的道。

    之前,京中并无多少人知道长生门的存在,可后来因为忠心蛊一事,大家都知道了长生门是怎样的存在。

    对长生门,朝臣是忌惮的。

    长生门的忠心蛊真得太可怕了。

    “怎么?朕要做什么,还需要跟您汇报?”秦寂言声音很轻,语速很慢,可话里话外都透着危险的气息。

    刘正卿一惊,忙磕头请罪,”臣惶恐。“

    “哼……”秦寂言冷哼一声,义正言辞的道:“朕去江南为太上皇寻医问药,如果老天爷因此而怪罪于朕,降下天灾,朕认了,朕明日就下罪己诏,昭告天下。”

    “圣上,不可,万万不可……”刘正卿一听,急了。

    要是皇上按这个说法下罪己诏,那有罪的人是谁?

    反正绝不是孝顺的皇上。

    不是孝顺的皇上,那会是谁?

    只能是太上皇了!

    皇上为给太上皇寻医问药才外出,上天因此降下天灾,就是警示秦寂言,不能给太上皇寻药。

    这样的一纸罪己诏发下去,太上皇的名声就臭了,到时候太上皇肯定会活活撕了他。

    太上皇虽然被架空了,瘫倒在床,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太上皇奈何不了皇上,可要杀他却是抬手间的事。

    “不可?刘爱卿不是说,上天降下天灾,与朕私自去江南有关吗?”秦寂言不轻不重的开口,一脸戏谑。”这,这……”刘正卿脸上一白,额头有汗珠冒出,“圣上明查,臣绝无此意。圣上回京那日,上天突然降下天灾,必是有原因的,还请圣上请钦天监明查。”

    刘正卿滑不溜啾,否定的干脆,同时把钦天监拖下水,就怕秦寂言把这事交到他头上。

    “刘爱卿所言有理,上天降下天灾,必是有原因的,确实是要好好查一查,到底是何人在作乱?”秦寂言缓缓开口,透着几分不耐烦。

    地动已经发生了,确实要查明为何会发生地动,可是……

1309焦急,不安民心何以安天下

    在秦寂言看来,这个时候查发生地动的原因,远不如安置灾民重要。

    事有轻重缓急,地动发生的原因什么时候都能查,可灾民安置工作刻不容缓。数万的灾民不安置下去,必会大乱,而这不是秦寂言想看得到。

    但是,朝臣并不这么想。不仅仅是刘正卿,就是封首辅等人,也认为查清地动的原因更重要。

    只有查清了地动发生的原因,让百姓知道因何会发生地动,百姓才能安心,不然就算把灾民安置好了,一样会乱。

    不安民心何以安天下?

    不给天下人一个交待,不让他们安心,就算把房子重建起来,饱受地动惊吓的百姓也不敢住进去。

    朝臣一致认为,要先查地动的原因,再来安置灾民。

    秦寂言承认众位大臣说得有道理,可要先查原因,再安置百姓,不可避免需要更多的时间,而现在的他真得没有时间,只是……

    朝臣不会如他的意,天下百姓也不会如他的意。哪怕就是灾民,他们也想知道地动的原因,而不是得到安置。

    在天下大势面前,秦寂言不得不退让,与朝巨争论了许久,最后达成协议,边安置灾民,边让钦天监查地动的原因。

    双方各退一步,朝臣们甚是满意。要知道,自从皇上登基后,他们还没有看到皇上退让。这是皇上第一次退让,虽然只有半步,可朝臣仍旧很兴奋。他们相信这是皇上第一次退让,但绝不会是皇上最后一次退让。

    下了朝,有不少人都偷偷看向刘正卿那一伙人,眼中有羡慕也有嫉妒。

    羡慕他们的胆色,敢与皇上叫板。嫉妒他们的好运,碰到地动好命的没死就算了,居然还立了功,一举成了百姓心中的英雄,以至于就是皇上也得让他们三分。

    日

    “命真好,要是没有地动,他们去城门口接皇上,肯定会惹得皇上不满。那时恐怕连官位都保不住,哪有现在的风光。”

    “刘大人这次真是撞大运了,谁也没有想到,那天会发生地动。有这次的功劳,刘大人日后只要不犯大错,谁也动不了他。”

    地动成就了刘正卿,让他们在民间有巨大的影响力,在朝堂上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皇上需要树立爱民如子的形象,就得厚待与百姓共患难的刘正卿。

    这就是政治,个人的喜好有时候并不重要。

    “与命好无关,换作是你,你就是在地动中心,也不见得能立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刘正卿的胆色,遇到地动敢不跑,而是留在现场。

    要知道,现在的官员把命看得比什么都金贵,遇到什么天灾人祸,首先就是自己跑,根本不会管百姓的死活。

    刘正卿虽然“命好”的遇到了地动,可他有今天并不全是因为“命好”。

    他当时留在地动现场,也是冒了极大的风险,毕竟谁也不知,地动还有没有结束?谁也不知,站在那里,下一刻会不会被倒塌的房屋给埋了?

    不过,刘正卿也确“命好”,命不好他就活不下来,他就不会有今天。要知道,这次地动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了。

    朝臣三三两两的聊着,羡慕有之,佩服也有之。

    他们之前看不起到处嘣哒惹事的刘大人,认为他很快就会被皇上收拾掉,却不想形势发生大逆转,老天爷居然帮了他一把,真正是叫你唏嘘。

    钦天监得了命令,即使再怎么不愿意,也要硬着头皮去查,如此折腾了三天,救灾物资准备好了,安置灾民的计划也做好了,钦天监就是再不愿意,也要把“原因”报上去,因为皇上不愿意等。

    钦天监这几天,琢磨出好几个原因,几经讨论后,终于定下了一个他们认为还算靠谱的原因。不过,他们并不敢擅自公布出去,而是先给皇上上了一个折子。

    折子送到秦寂言手里,可很快就被打回来了,并没有给理由。

    钦天监收到折子,两眼一摸黑,犹豫再三还是拉住了送折子的太监,给他塞了一个红包,“还望公公,能帮我解解惑,圣上看到折子,可有不满?”

    自古以来的习惯,地动必与皇家有关,皇上不肯承认自己失德,他们只得另找一个替死鬼,寻了许久,钦天监才寻到荣王世子。

    荣王世子谋逆,自然是失德,老天会降下天灾,再正常不过。

    可,皇上不满意!

    皇上不满意,这事就没法定下来,他们还得琢磨。

    太监收了好处,掂量了一下,脸上漾起灿烂的笑,“圣上看了折子,很是不高兴,说谋逆的皇室中人,并非荣王世子一人。”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钦天监寻的理由没有错,但却不应该针对某个人,而是要包含所有谋逆的皇室中人。

    不知情的人不会明白秦寂言此举的用意,但只要知道内情的人,都能猜到秦寂言这是在针对景炎。

    景炎的身份,在某些人眼中是公开的秘密,而他现在所做的事与谋逆无异,秦寂言让钦天监模糊谋逆的人,就是准备待到日后,拿此事攻击景炎。

    要知道,他可是受景炎的要挟,写了一份证明景炎身份的折子。

    钦天监虽是皇上手中得用之人,可并不知景炎的事,也猜不到秦寂言的用意,可这并不妨碍他们按秦寂言的意思办事。

    很快,钦天监就把折子写好了。秦寂言看过后,再次把折子丢了回来,让他在大朝会上提。

    第二天一早,钦天监就当朝提出,有伪帝星祸乱天下,引得上天不满,这才让老天降下天灾。

    伪帝星三字一出,知晓景炎身份的人都愣住了,有几个更是惊得背后一片汗湿。

    很明显,他们圣上要对景炎出手了。

    如果这个理由成立,并昭告天下,伪帝星三个字就像是烙印,死死的烙在景炎身上。景炎日后想凭身份立足的可能,大大的减弱。

    果然是帝王,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是断人所有的后路,完全不给人反击的机会。

    景炎,怕是难再前进一步了……

1310牵连,全身而退很难

    钦天监的折子上报后,刘正卿等人自是不满。他们的目的是想把地动的责任,扣在秦寂言头上。怎么能同意秦寂言随便找个“皇室子弟、伪帝星”出来背黑锅。

    作为与皇上“争权”的臣子,皇上麻烦缠身,他们才能得到更大的好处,可秦寂言会如他们的愿才有鬼。

    在刘正卿还未开口之际,秦寂言就甩了一堆证据到刘正卿面前,那里面全是刘家子弟犯罪的罪证。

    这些证据,是秦寂言当着朝臣的面,甩到刘正卿头上的,刘正卿就是想要遮掩都不行。

    至于证据的真假?

    这个完全不需要担心,秦寂言当众甩出来,这些证据必然是真的。

    刘正卿一句话也不辩解,直直跪下,请罪,“臣教子无方,没有好管教好族人,肯请圣上责罚。”

    虽说刘正卿走得是与封首辅等人想反的路,可他并不蠢。这个时候会果断请罪,比做无谓的辩解更重要。

    刘大人一请罪,他的党羽就出来,为他说情,“圣上,刘大人一心为民,每日在外奔波,没有管教好族人,实在情有可原。”

    刘正卿是他们这个利益集团的负责人,要是刘正卿出事,他们这个利益集团就完了。于公于私,他们都要出来,为刘正卿辩解,将刘正卿洗干净。

    有人为刘正卿辩解,就有人揣摩了圣意,站出来攻击刘正卿。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刘正卿做到了修身,却没有做到齐家。子不教,父之过。刘正卿的利益集团,以刘正卿公务繁忙为由,推卸责任,从某方面来说,也是在说刘正卿无能。

    秦寂言的心腹,立刻寻出一箩筐的词,把刘正卿批得一文不值、无颜见人。

    刘正卿利益集团的人气得咬牙,还欲辩解,却听到刘正卿道:“臣无能,没能管教好儿子,没能约束好族人,臣自知有罪,还请圣上准臣辞官,回家教导族人。”

    很漂亮的以退为进,刘正卿此时在百姓心中形象大好,秦寂言要在这个时候,准他辞官,天下百姓怕是要骂死他这个皇帝,那些清流学子也会认为秦寂言昏庸。

    刘正卿说完,大殿有片刻的死寂,在场的众人都明白刘正卿的意思,可正因为明白才觉得可怕,觉得刘正卿真是疯了。

    在地动的事上,皇上退了一步,可并表示圣上还会一退再退;皇上是有扶刘正卿起来的意思,可并不表示刘正卿能威胁皇上。

    刘正卿这是在找死!

    封首辅看了刘正卿一眼,暗暗叹了口气。似锦说的没错,刘正卿很聪明,绝对能成为一代权臣,但他野心太大,日后绝产会有好下场。

    要知道,自古以来权臣好当,可权臣想要全身而退,却没有那么容易的事。

    果不其然,片刻后秦寂言开口,“刘大人管教无方,纵容族人欺压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