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权妃之帝医风华 >

第566章

权妃之帝医风华-第566章

小说: 权妃之帝医风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个仗怎么就这么难呢?

    众武将面面相觑,在心里骂娘,声音也不自觉小了一号,有些气弱的道:“粮草的事是你们需要担心的事,你们不是自诩读书人,聪明无比嘛,怎么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到?”

    “小事?”封首辅真不想和一群大老粗计较,可这群大老粗着实惹人嫌,见秦寂言没有开口阻止,封首辅就不客气,直接朝对方喷道:“吃喝住行是人生四大事,怎么就成了小事?鲁将军难道能不吃不喝不穿衣?”

    “大军一动,第一天消耗的粮食数万石,这些真是小事吗?”

    “每一场大战,消耗的武器数以千计,这真是小事吗?”

    “每一场大战后,都有无数将士战死,不说他们的牺牲,就说他们死后抚恤,那也是小事吗?”

    “要打仗,缺银少粮都不可以,你们真以为打一场仗,就只需要拿着刀往前冲吗?”

    “你们这群武将,每次打胜仗就洋洋得意,你们何曾想过,要是没有我们在后面,替你们将这些琐事办好,你们拿什么往前冲?”

    “你们只知打仗很辛苦,却不曾想过,我们这些在后方,为你们做准备的人,一点也不轻松。”

    “你们……”

    武官的刀,文官的嘴。文官要喷一个人,不需要说什么粗鲁的话,就能把对方说得羞愧欲死。

    几次武将之前还一副得意的样子,被封首辅一顿说教下来,一个个脸红肚子粗,想张嘴又不知说什么。

    “哼……”一群小兔崽子也敢和他叫,以为人人都是他爹!

    封首辅在心里冷哼,面上却是不显,喷过后,便顺了顺衣摆,一脸谦和,朝秦寂言拱手道:“圣上,臣失礼,肯请皇上恕罪。”

    “封首辅为国为民,何错有之。”而且封首辅也很上道,他这个头一开口,后面说粮草的事就简单了。

    江南水灾,粮食减产之事人人皆知,瞒不住,要不然那些粮商也不会观望。

    有封首辅的话在前,便给了众人一个暗示,那就是大秦虽因江南的事缺粮,但也没有缺到让人不安的地步,至少当朝首辅敢毫不避讳的在朝廷上说出来。

    “谢圣上不罪之恩。”封首辅一脸感激,秦寂言话锋一转,“封首辅既然看出问题在哪,可有良策?”

1144决定,皇上的英明

    由封首辅提出粮草的问题后,众文臣便当场讨论,要如何保证大军的粮草供给?

    武将们十分干脆,就一句:“粮食不够,咱们就去抢,抢西胡和北齐的粮食。”反正西胡和北齐也是这么干的,他们这么做也算是正常。

    可是……

    那些以最高道德标准要求自己的文官们,是不会允许他们这么做的。

    “粗暴,野蛮,你们这么做,和西胡、北齐蛮子有什么区别?我泱泱大国,岂可做出此等无耻之事。”

    就算要做也不能这么说,无论如何都得美化它一下,好让自己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不然他们大秦必会被天下读书人唾骂,同时也会激起西胡与北齐百姓的不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们行事还需要小心为上。

    “闻大人说的有道理,我大秦乃礼仪之邦。我们去抢西胡和北齐的粮食,这和强盗有什么区别?”

    “这是无耻的行为,西胡和北齐可以无耻,但我们大秦不可以。要与他们同流合污,我们成了什么?”

    一众文臣站出来附和这话,把众武将贬得一文不值。

    几个武将一看,怒了,双手一摊,说道:“你们有法子,你们自己想。”他们想了办法,这些人不说好就算了,还骂他们是土匪强盗,简直岂有此理。

    武将撂摊子不管,文臣也不在意,自个人讨论了起来,很快就有结果。

    当然,他们的结果就是把武将提出来的办法美化一番,将抢劫北齐、西胡的粮草,说成是帮边境百姓,拿回被抢的财物。

    这财物里面包含很多东西,到时候具体拿回了什么财务,自然是由他们说了算。

    文臣讨论的热烈,武将们虽说撂摊子不管,可却竖起耳朵在听,听到他们说来说去,还是从西胡和北齐抢粮,不由得嗤鼻——还以为多聪明,多能干呢,还不是用了他们先前提的办法。

    武将们等着那一干文臣说出来,然后被闻大人骂。可不想代表文臣发言的户部尚书,将这个法子一说,闻大人不仅不骂,还倒一拍大腿,“好,好好,我大秦的儿郎,就该保护我大秦百姓的财物,不能让西胡与北齐在我大秦的地盘嚣张。我们这一次一定要将他们打怕,让他们再也不敢来抢我们。”

    闻大人说得义正辞严,正气凛然,就好像秦寂言不采纳这个理由,就是不爱护大秦百姓一样。

    一众武将听的一头雾水,摸着脑袋,半天不能明白闻大人为什么不喷那些文臣,反倒夸赞他们?

    要知道,这个法子可是他们先提出来的,虽说他们表达的不同,可意思是一样的呀?

    最让文臣们不解的还是,之前没有发表意见,默许文武大臣争吵的秦寂言,这个时候却满意的点头,不仅亏了闻大人,还夸了户部尚书,说他们为百姓考虑,很好!

    武将们很委屈,明明他们也是为百姓着想,而且这个法子还是他们先想到的,为什么皇上不夸他们?

    当然,委屈归委屈,他们还没胆在大殿上,当着秦寂言的面,说自己的不满。

    有武将起头,有文臣修饰,抢劫西胡、北齐粮草的方案就此通过,可是……

    光凭这一条还是不行的。

    西胡与北齐的粮草,要等战争开打,或者打到一半才可能抢,他们现在还需要运一批粮食到前线,保证将士们能吃饱上战场。

    这一批粮食朝廷是有的,但秦寂言并不想让朝廷出这批粮,他想把这批粮留下来,作为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虚。

    手里没粮,心里发虚。而且这一年才刚开始,天知道还会不会出什么天灾人祸,到时候哪里出了事,朝廷拿不出粮食,不是添内乱嘛。

    户部尚书早就知道秦寂言的意思,是以在说起兵马未行,粮草先行的这个道理时,户部尚书提出直接从各地征粮,以节省运输的时间。

    当然,在当地征粮这个办法肯定通不过。各城,各镇粮仓的存粮有限,要是把存粮给了大军,本城百姓极有可能不够吃,到时候市面上的粮食不够,必然会引起粮价上涨,而粮价上涨,必然会造成惶恐。

    有事,想不出对策,只能大家一起议一议。众大臣再次讨论起筹粮的问题,而这一次武将们没有参与。他们没有文臣那么奸诈,可也不是蠢货,给文臣做一次嫁衣就行了,再做一次那就是蠢得无可救药了。

    办法早就有了,所谓的讨论,不过是骗骗那些不知情的人,走个行式而已。户部尚书作为主要负责人,成功掌控了讨论的节奏,一个时辰后结果就出来了。

    朝廷直接与粮商做生意,让粮商给他们送粮。

    至于具体细节?

    秦寂言交给了户部尚书,然后让六部协同户部尚书作业。

    众人都知这一战的重要性,当殿表示他们一定会配合户部,尽快完成筹粮一事。

    而粮草筹备好了,那就是大军的问题。

    西北前线就有数十万大军,再加上风遥手上的人,他们无需在往西北派兵。而有粮商送粮,他们也无需再派军队送粮,瞬间就可以进入备战状态。

    秦寂言任命平西郡王为主帅,让风遥前往辅佐,于十日后出发。

    之所以定到十天后,是因为他们要等送粮的粮商。

    粮商可以请普通百姓送粮,但论起保卫工作,还是训练有素的军队更胜一筹。要是粮商愿意的话,可以跟着平西郡王、风遥的队伍走,这样一来一路上的安全就有了保障。

    “皇上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秦寂言的决定一出,满朝皆赞秦寂言英明、仁爱。

    虽说明知大臣们说的是假的,可高高坐在龙椅上,看着众臣匍匐在脚下,一脸认真的歌颂他的公德,秦寂言还是很高兴的。

    至少,他表面功夫做得很好,在众大臣眼中,还是英明的,仁爱的明君!

    “众卿平身,无事退朝。”秦寂言难得多说了一句话,把底下的大臣惊了一跳。

    要知道,在早朝上,秦寂言的话一向不多。他们这位皇帝,更多的时候是坐在那里,冷眼看他们争吵,在他们吵得差不多后,才出来说出自己的决定。

    而这个决定,有时候是他们某方提出来的,有时候他们谁也没有说,纯粹是皇上的意思。可皇上在那个时候提出来,没有人会说他乾坤独断,因为……

1145确定,怀孕的可能

    皇上从来都不会直接下决定,不管大事还是小事,都会给了他们提出建议的机会,也认真听了他们的意见,只是他们的意见还不够……

    不是不够好,而是还不够达到皇上心中的标准。

    是的,他们的这位皇帝,愿意听取他们的意见,可实际上他心里早有决定。他们这些人提出来的意见,要是合了皇上的心意,那皇上必然会顺应民意。要是不合皇上的心意,那么……

    他们就继续讨论,或者皇上会直接下决定。

    刚开始他们还没有发现,可随着时日渐久,几个高位的大臣,多少摸到了一点皇上的路子,知道他们家皇上,绝不像他表现的那样好说话。

    不过,这样也足够了。

    被太上皇虐太久了,又被新皇吓怕了,他们真的没有什么要求,只求平平安安做到告老还朝。

    再说了,皇上虽然强势,可至少皇上还会听他们意见,他们还是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政解的,有机会说服皇上接受他们的意见,不是吗?

    他们的要求真的不多,只要陛下不要太任性,关于陛下的任何要求,他们都可以做到。

    早朝结束,众大臣又饿又累,说了一上午的话,嗓子都哑了,一个个蔫巴巴的走了出去,偶有聊天的声音响起,也是几个武将在说打仗的事。

    朝中的人都知道,北齐是凤家的地盘,而西北则是言家的地盘,风遥这次跟过去,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打仗,而是方便平西郡王收编风遥的手中的人。

    “这次估计功劳不小,你们几家要有子弟,可以送去锻炼一二。平西郡王应该会帮忙照看。”

    “上次陈家几个小子,不是跟着顾家那个承欢,一起去了西北吗?现在西北混得很不错,言倾将军很重视他们。”言倾是西北军的继承人,他要在军中立足,必然要有自己的心腹,新人,年轻的新人是很好的选择。

    “承恩公家的小子?你说的是那个庶子吧?说起来承恩公那人不知是太蠢还是太聪明了。他是保皇党,皇上对他也是极好,从来没有怠慢他们一家,结果他们家居然与荣王世子走到一块了,真不知他们怎么想的。”

    “出了这样的事,就是太皇太后也不敢保呀。这事可大可小……”

    “幸亏陈家还有一个庶子在前线,不然皇上早就办了他们家。”

    “程老将军上次与言家一同出兵西北,也算是有交情了。这次程家那个老三犯了错,估计程家会走路子,把老三送到西北前线,好立一个战功。”

    “说起来程家老三也是倒霉的,上次那事真不能怪他,要换作任何人,都会出问题。”

    “怕什么,现在机会不是来了吗?西北乱得好,这是一个好机会。”

    ……

    一干武将聚在一起,嗓门又大,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毫无顾忌。走在后面的平西郡王一脸尴尬,而他身旁的程大将军,一张脸也憋得通红。

    事情就这么巧,程大将军正找平西郡王,说送三儿子去西北的事,前面几个人就议论起这事了,而且声音还不小,这可把程大将军给郁闷话了,话说到一半,接下来的话也不知要不要往下说……

    秦寂言下了朝,连衣服都没有换,就回宫去找顾千城一起吃饭。结果他到了,顾千城人却不在。

    “启禀圣上,顾姑娘去太医院了,说是午膳前就会回来。”不等秦寂言开口寻问,太监就主动说出顾千城的行踪。

    药王谷主把药方吐出来,但配药的方法有些独特,顾千城正在和太医院的人研究,据说这两天就有结果。

    “嗯,让人传膳。”秦寂言淡淡的开口,走到内室让太监服侍他更衣。

    顾千城十分有时间观念,一刻钟后准时回来,而这时御膳房刚将饭菜布好。

    顾千城看到坐在餐桌上的秦寂言,一脸惊喜的上前,在秦寂言身侧坐下,抱着他的胳膊道:“你忙完了?”她就是在皇宫,要见秦寂言一面也是不容易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