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村庙 >

第116章

村庙-第116章

小说: 村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迷迷糊糊的起来,脸都没洗,走到堂屋去吃饭,发现爷爷和爹都在屋里坐着呢。

这让我觉得很不舒服,自己吃饭的时候,有三位长辈坐在你跟前儿,他们也不吃饭,只是看你吃饭……您想想,这确实很别扭。

以前也没这样过的。

吃了几口饭之后,我终于忍不住在他们开口之前,先问起了是不是有什么事儿问我呢?

爹娘和爷爷都笑了起来,看他们高兴的样子,我心里好像猜到了什么……

是的,如同我猜测的那般,柳雅文家里头,已经跟媒人说了准话儿,答应让我和柳雅文定亲,而且过几天就大见面,然后去邯郸……嗯,简单说一下,我们这里男女双方通过媒人提亲之后,第一次互相见面看看,叫做小见面,如果第一印象不错,那就是大见面,当然咯,我和柳雅文之间,就可以取消掉小见面,直接进入第二步了,呵呵。大见面就得给人家女方钱了,其实说的就是定亲钱,嗯,跟现在许多地方说的订婚,基本是一个意思。我那个时候给的钱少,定亲钱给女方才168块钱……定亲那一天,男孩和女孩就可以独自到一个屋子里聊一个小时,如果聊得来,那就约好时间,去邯郸玩玩儿,顺便女孩子可以要求男孩子买礼物给自己,比如衣服啦,耳坠儿啦等等,事先声明,那时候根本没有什么要求三金四金的。去邯郸玩儿,其实就是为了让俩人互相能够更加了解,如果这其中忽然不满意对方了,就可以提出退亲了。嗯,基本全国一样,女方提出退婚,必须退钱,男方提出退婚,女方可以不退钱……

直到现在,我们这里还是走这么个过场,很乡俗的。

嗯,就是这样,定下来腊月初六,我们俩大见面,然后腊八那一天,俩人一块儿去邯郸。再然后……本来我爹我娘的意思是,反正家里现在经济条件允许,俩年轻人从邯郸回来如果都乐意,干脆就折个日子,年前把婚事儿结了。

可人家柳贵生不乐意就这么仓促的把闺女嫁出去,非得明年冬天,所以这事儿就只能再议了。

其实我心里当时也犹豫了,毕竟我身上还有散魂咒,村里还有邪气儿未除,万一我自己有个三长两短,那不是坑了人家柳雅文么?只是……我很自私的,还是选择了定亲,因为我真的很喜欢柳雅文,她漂亮、温柔……最重要的是,我和她很谈得来,我很喜欢她的性格。

闲话少叙,三天之后,便是腊月初六了。

那一天,我拎着水果点心、俺婶子拎着喜糖花生瓜子、媒人秋生娘手里拿着婚契喜约,一前一后进了柳雅文家的大门。

冬日里的寒气,被喜庆的气氛冲淡了不少,街坊四邻那些妇女们全都拥到了柳雅文家里头,等着俺赵银乐撒喜糖,柳家的亲戚朋友自家人也都到齐了,或站或坐的挤在屋子里,都来看看我这个新女婿是啥样儿,俺们村柳姓家的人自然不用说,都见过我,也非常的熟悉……我在村里还是很有名气的,后来我知道,曾经有好几位柳姓家的长辈,不同意我和柳雅文的婚事,就是因为我这个人的名气实在是有些臭,混蛋家伙一个。若非是柳雅文在家里跟爹娘来了一出非我不嫁,她爹娘恐怕都不乐意。

定亲对于咱来说,那也是头一遭,脸皮再厚,也不禁有些紧张兮兮的,所以那天我的表现可以说算得上是腼腆,多少给了柳雅文家的亲戚朋友自家人一个好的印象,这孩子还不错啊,人模样不错,看起来又老实厚道,不像平时村里传的那样,二百五愣头青……

所以订亲这茬事儿很顺利,基本没什么波折。

在外屋和众人稍坐一会儿,我就被安排到了柳雅文的屋子里,按照规矩,俺俩可得有一小时的独处时间。我心里乐得不行不行的,谁稀罕和一帮老娘们儿和老爷子们待在外屋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啊?

没有了我这位主角,俺婶子和秋生娘俩人就在外头负责和柳家的人谈判,这个也是必须的,女方会为将来俩人结婚前要置办的嫁妆、折给女方多少钱等等提出要求,而男方的代表人物俺婶子和媒人,就负责讨价还价,尽量把花销降到最低……

大家可能觉得太搞笑了,结婚是大喜事儿,还去斤斤计较干啥玩意儿啊?多花点儿少花点儿,还不都是为了自己家孩子么,难道双方大人还能对孩子有坏心么?

其实这个理儿谁都明白,问题是,乡村习俗嘛,双方孩子的家长确实不会有太大问题,重要的是女方的自家人,婶子姑姑大娘老姨等等这些个重量级的人物们,会专门儿负责多要多得,争取让闺女出嫁之后,能够享福,同时嫁妆多,折钱多,显得咱家闺女怎么怎么着了……也倍儿有面子不是?

不扯这些没用的了,农村习俗嘛,哈哈。

说我进到柳雅文的房间里之后,柳雅文和她嫂子正坐在炕头上唠嗑儿,见我进去,柳雅文就羞的低下头,她嫂子就叽叽喳喳的和我说笑了几句,说的我脸红脖子粗了,才得意洋洋得胜般的走了出去。唉,不知道各位读者大大,你们是否见识过农村那帮小媳妇儿老娘们儿是如何的强悍,尤其是在调笑新姑爷的时候,哎呀,那话说的露骨、那话说的直白……咱现在说起来,都觉得羞。

啥?我一大老爷们儿的羞啥?怕啥?

就是,咱可是大老爷们儿啊,平时一帮混小子在一起啥黄段子没说过?虽然都是些小处男,可懂得也不少,一本黄色书刊哥儿几个能互相借阅直到翻烂掉……

当时那位嫂子一走,柳雅文立刻笑嘻嘻的说我,一大老爷们儿让一个妇道人家给说的脸红脖子粗的,亏你平时风风光光指不定多厉害呢,怎么这么没能耐了啊?

我当然知道柳雅文在跟我说笑话了,所以我嘿嘿笑着不以为意,心里却忿忿的腹诽着:“奶奶的,等结了婚之后咱再看看谁厉害,啥黄段子咱不会?咱这张嘴皮子还能怵了你个小娘们儿不成?哼,大嫂子,你就等着我这位小姑子女婿逗弄你吧!”

接下来嘛,只剩下我和柳雅文了,自然不需要再可以装纯,我立马自作主张将门关好,插上插销,然后就死皮赖脸的蹭到柳雅文跟前儿,做在床边儿,那个……动手动脚自然是难免的,亲个嘴儿摸个小手的,那也是再自然不过了,是吧,人之常情嘛,少男少女,可以理解地嘛……

这其实也主要是因为俺俩人本来就有这么一腿,啊不,太难听了,本来就谈着的,定亲其实也就是走个过场而已,所以这个自然无所谓的。要是换做其他说媒相亲第一次单独聊,打死那男孩子,他也不敢如此不轨,万一人家女孩子受惊叫一声,那女方的家人不把男孩子给打成猪,那女方家人都是猪。

温香软玉入怀抱,柔声细语情意绵。少男少女心缠绕,惊觉别时已来到。

当柳雅文的嫂子拍着门儿咯咯笑着喊我走的时候,我和柳雅文俩人正依偎在一起难舍难分呢,这个,大家被误会啊,只是坐着搂抱着,衣着整齐。

我心里有些恼怒,面上却露出极其温柔和不舍的笑容,和柳雅文道别,然后柳雅文才从温情中惊醒,慌慌张张的红着脸去把门儿打开,低着头在她嫂子满含笑意的目光中,把我送了出去。

外屋里的谈判早已结束,老爷们儿都在另一间屋子里喝酒,而娘们儿们此刻嗑着瓜子吃着花生嚼着糖块儿,叽叽喳喳的唠叨着她们最为感兴趣的八卦新闻。

我这一走出去,她们的目光都转向了我,各种交杂的眼神儿实在是让我无法承受,只得低头红脸,给各位一一问好,然后拎着婶子递过来的糖块儿,给她们一一分糖……例行公事嘛。

直到后来回到家听我婶子说起,我才知道,原来那帮老娘们儿在屋外谈论的八卦中,赫然便有我的存在,而且,我是最重头的主角人物。因为他们谈的最多的就是村里今冬发生的许多邪事儿,当然也就要提到我和陈金俩人那“光彩夺目”的重重举动……

对于我做的这些事儿,有的人认为男孩子有胆量有魄力,将来能成大事儿,雅文嫁过去,不会过上受苦的日子;有的人却认为,这样不好,赵银乐这孩子以后可得让雅文好好管着,不然的话非得闯出大祸来……

对此,我不屑一顾,反正虱子多了不咬,咱的名声早就在外了,说啥都这样,而且已经定亲了,怕啥?

哦,我好像忘了讲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儿,当然,现在提也不算晚,那就是,薛志刚和郭超俩人,在我定亲的头一天,出院回家了,身体基本康复,只需要在家中静养了,俗话说的好,伤筋动骨一百天嘛。

这也算是双喜临门吧。

为他俩接风洗尘是必然要做的,而我定亲肯定也是要请客的,所以初五晚上我就告诉兄弟们了,接风洗尘的酒席暂等一日,初六晚上,咱赵银乐请客,我们家喝喜酒去……

而其他兄弟们的病情也早已恢复,所以定亲的那天晚上,我们是肯定要开怀大喝一场。

喜庆的事儿,总是能够让人心情愉悦,忘却许多不如意之事。

所以我和陈金俩人,在那两天里,似乎都忘了村里现在正面临着很大的危机,白狐子精自爆后产生的邪气儿,正在慢慢的侵蚀污染着村民的心性。

还好,村里还有胡老四,他一直紧张着忙碌着,尽力的烧符施法布阵……为老太岁争取着时间。

第59章 后患怎么这么多?

定亲的事儿,对于女方来说要惊动亲戚朋友,都来家中高高兴兴的吃喝上一次,顺便都看看这女婿怎么样,给个意见。男方嘛,暂时不惊动亲朋好友,得等到两个年轻人去邯郸转一圈儿回来之后,家里包饺子招待女孩子,才会让所有的亲戚朋友也都来看看,算是认识下新人。

不过我和婶子还有媒人中午回到家之后,我娘还是给张罗了几道菜,媒人秋生娘客套一番,也不在我们家吃饭,乐呵呵的走人了。

倒是我爹去把秋生爹还有我二叔给叫来,一起喝酒,喜事儿嘛!两家关系不错,加上秋生娘又是媒人,妇不坐外席,男人就得来拉关系还人情了……

这也算是农村乡下一种不成文的习俗了,好像也没人专门儿在意过这个问题。

二叔本来这段时间每天都去邯郸市,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事情,反正听我婶子说不少赚钱,今儿个去了趟邯郸早早的赶回来,也是因为家里有这么一大喜事儿,他也乐呵的不行不行的。

唉,二叔家没孩子,我们家俩儿子,打从我小时候,二叔两口子待见我就跟待见自己亲儿子那般疼爱……

废话不多讲,只说那酒席开了之后,秋生爹三下五除二,就直接败下阵来,吃了些饭就赶紧乐呵呵的回家去了。

二叔说人家秋生爹酒量实在是差劲,我娘说人家秋生爹下午还上班去呢。

不过我和爹还有爷爷都认为,人家秋生爹实在是和我二叔坐在一张桌子上喝酒浑身就不舒坦,那眼神儿一直像是害怕我二叔似的。二叔笑着说哪儿有的事儿啊,我又不会吃了他。

爷爷就训二叔,说句话那嗓门儿大的像是要跟人打架似的,你这一劝酒,人家秋生爹就吓得哆嗦,根本不敢拒绝,让喝多少喝多少……人家秋生爹可是老实人啊!

婶子和娘就在里屋里咯咯的笑。

闲聊中,我爹问起了二叔最近都忙些啥,要是邯郸有啥活计,也给我找点儿活儿干着,省的整天一帮年轻人在村里胡闹,村里人说瞎话,定了亲的人,亲家那边儿面子上也过不去不是?

二叔说过完年再说吧,他自己在干啥也不说。随后他叉开话题,说起了另外一件事儿。

前些天,原先买了我们金条的人找到了二叔,问二叔这些金条到底是打哪儿来的,是不是盗墓盗到手里的。二叔告诉对方都是村里人挖地的时候,偷偷挖出来的,也不是什么古墓啥的。对方不信,说那金条转手出去以后,凡是买了金条的人,家宅不宁,家人多病,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邪事儿发生……后来,有一户人家找来了一位阴阳仙,给看了下宅子,结果那阴阳仙没多大会儿就找到了家里存放金条的地方,并且指着那两块儿金条,让那户人家把金条弄出去,不准在家里放着,这东西邪气儿重,祸害人。结果那户人家就找到倒腾金条的家伙,要求退货,哪怕是赔钱,也要退掉。

那时候倒腾金条,还都是私下里买卖,都是熟人托着熟人的关系,所以这事儿一出,不多久就传开了,那些买金条的家中大部分都有类似的邪事儿发生,而且家人多有病症,只是起初谁都没往这方面想过,听说了这事儿之后,也都找到那位倒腾金条的卖主,要求退货。

那人无奈,只得退了钱,收回了金条,可自己心里也没底儿,那些金条不敢往家里放,生怕真有邪气儿,祸害了自己家的人,于是把所有金条放在一处没人住的宅子里藏好,可那宅子里没人住,又担心被人偷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