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人道 >

第2章

人道-第2章

小说: 人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子恳请两位指教!”
  “好吧,看你这个小伙子如此坚持,我们就说一说吧,谈不上指教,不过是自己的一些经历和体会。总的说来,无非是‘一句话,两个字’。”
  “那是什么?”
  “先成人后成事!”
  “哪两个字呢?”
  “人道!”

  /* 3 */


  导读
  前言:你是“贱人”



  不光是你,我们大家都是“贱人”,这是可以从经济学和生物学上进行解释的。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理论与生物学中的韦伯定律给我们做“贱人”提供了充足的证据。但是,如果你因为有科学上的支持而心甘情愿做一个“贱人”的话,你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真正成功的人都是超越了“贱人”层次的。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先请你不要生气,还请回忆一下在自己已经走过的岁月中,是否有过下面的情形:曾经,有的人对自己非常的好,但当时的自己并没有感觉,不仅是没有感觉到这种好,甚至还觉得这是一种压力,关怀的压力,希望可以抖落。又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情形:有的人,根本就不怎么注意自己,但自己却很看重他们以及他们的想法,在他们经常的不在意之外,如果能够有那么一次两次的稍微假以辞色,自己便会受宠若惊,觉得是无上的荣光。
  不要说你没有经历过上面的情形,你肯定经历过,你无法否认,因为你有父母,因为你已经长大。想想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对自己的,他们总是呵护备至、关怀备至,深怕你有一点的闪失,深怕有什么不合你的意,深怕你有什么感觉不对,他们时刻窥视着你的表情,猜测着你的心情,想象着你的需要,总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好地满足你,让你称心如意。而你呢?讨厌他们的嘱咐,讨厌他们的唠叨,讨厌他们的关心,你最称心如意的事情就是要求父母不要那么注意自己,你要自己的独立与自由,你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你不要再做一个伙伴眼中的乖孩子,你要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多年以后,你才知道,那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青春期的叛逆和反叛。
  如果你年纪够大,那你一定工作过,有过自己的老板;即使你的年纪不够大,你也曾经上过学,有过老师。他们都是你的上级,都对你有某种意义上的权威。你曾经想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与承认。对于他们的忽略,你也有过气愤和失望,当他们看到了你的努力和成绩,对你的一句小小的赞扬,都会让你高兴不已。
  更何况,每个人都是要恋爱的,不论你是相恋还是单恋。当你喜欢的对象,当你的梦中情人,对着你微微一笑的时候,你是不是如沐春风、心花怒放?而有时,你的梦中情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你的存在。
  有过上面的情形之后,你会受到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指责,或者你会得到不知好歹的名声。总之,不会有什么好的字眼用在你身上,你成了一个“贱人”。
  其实,你大可不必心烦,因为和你一样,每个人都会有那样的阶段,都会发生那样的事情,换句话说,也就是每个人都是“贱人”。而且,现在的一些理论也证明,这种每个人都是“贱人”的理论是有依据的。经济学家和生物学家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证据。
  在经济学中,谈到需求理论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可能是根基一般的理论,那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个规律是说,当你连续消费某一物品时,经过一定点之后,该物品给你带来的效用是递减的。比如说,你饿了,想吃饭。假定你吃的是馒头,第一个热腾腾的馒头吃下去的时候,你觉得真是一种享受,明显地感觉到馒头的香味,真的是味道好极了。于是你急不可耐,狼吞虎咽地吃下第二个、第三个……慢慢地,你发现刚才还香气扑鼻、甜美非常、让自己馋得不行的馒头,现在却难以下咽了,刚才还狼吞虎咽的你,现在只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甚至是用手撕一点吃,“若有所思”地吃了。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起作用了。这个规律决定了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也决定了你在买同样的东西更多时,你会要求更低的价格,而老板一般也会接受。
  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连续增加的商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量是递减的。
  别人对你的好心好意也是可以用这个规律来解释的。一开始,别人对你稍微好一点,你就会高兴个半天,但长此以往,你也就习惯了,没有什么感觉了,麻木了,你认为那是自然的、当然的事情。同样多的好已经无法产生像以前那样的效果了,只有意外的惊喜才能让你心动,甚至到了一定的程度,你会觉得那种好是一种负担,不愿意再接受,也不愿意再消费了。这里,某个人对你的好,从一定时间来划分,就是你连续消费的物品了。
  可能有时候你自己也不想这样,想对别人的好给予相同的回报,做出同样的反应,有一样喜形于色的表情。但是,你觉得很无奈,根本不可能还有开始时候的那种效果,你装不出来,也不想装。其实,这也是有生理学根据的。根据刺激反射的观点,我们的细胞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当我们连续集中注意力于某事物时,我们的注意力在递减。这就是韦伯定律。
  递减过程是一个控制系统,大脑皮层控制数据从此刻到彼时,我们把这个反馈网络看成是一个具备自我调节能力过程的系统。这种自我调节组成了我们生命的各个层次,上达社会中的各种个人行为,下至细胞新陈代谢。这就是我们宏观个人行为的微观基础。埃奇沃思(Edegworth),首先将其引入微观经济学,成为边际效用递减的生理学基础。
  现在,你可以放心了,说你是“贱人”,没有一丝一毫的贬义;你是“贱人”,也没有一丝一毫的不正常。因为,每个人都是“贱人”。
  但是,你也没有什么资格就此解脱和高兴。如果你觉得大家都和你一样,都是“贱人”,自己也不比别人差,没有什么可惭愧的,并由此对上面所说的两件事情心安理得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你还是一个“贱人”,你只是一个“贱人”,你只停留在一个“贱人”的层次。
  要想超越于“贱人”的层次之上,要想不再是“贱人”,你必须能够改变自己的态度,不以做一个“贱人”为荣。你要知道别人的好坏,不与大多数人相同,因为从来能成点事情的人,都是与大多数人不同的人。
  为什么要做点事情都需要与众不同呢,因为能做点事情的人,都是占有了超过平均资源的人,而这是需要经过竞争才能取得的,从众多的人中脱颖而出,自然不是一般的人。看看我们生活中不管是哪方面成事的人,政治的、经济的、学术的,各个方面,每一个能成事的人,他们受到的关注,他们获得的支持,他们得到的报酬,无不令一般人羡慕不已,无不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
  你想超越“贱人”,你就必须掌握人道——做人的道理。

  /* 4 */


  《人道》 第一部分
  命运是你手中的泥人(1)



  命运是你手中的泥人,你愿意怎么捏就怎么捏,你愿意捏成什么样子就可以捏成什么样子,只要你花心思去做。但是,要记住,如果你希望你的命运是某一个特殊的样子,你一定要坚持捏下去,不要放弃,要不然你就只能得到一个没有完成的作品,一个什么也不像、什么也不是的作品。你什么时候见过泥人张在捏一个泥人时中途放弃竟然还能捏出原来的泥人的?
  钟说:曾公、雪翁,非常高兴能够与两位相遇。两位都是我真正佩服的人。在我的生命岁月里,曾经佩服过很多人,那都是我一段岁月的印记。但是,只有两位,是我真正从佩服开始,并且一直佩服至今的人物。
  两位都是从底层起步,一步步做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曾公是湖南湘乡荷叶塘的一介书生,做到有清一代汉人能做到的最大的官,要不是有康熙“汉人不能封王”的祖训,恐怕应该是一王了。除了官场之外,曾公在文学方面的修养也达到了大家的高度,对古文等都有自己独特独到的看法。
  雪翁呢,从钱庄打杂的做起,成为可以戴红顶子的商人,开一代风气之先河。作为有清一代的第一大商人,即使放在随后的历史河流中,也是难再现的人物。
  从一定意义上说,两位都开创了事业的一片新天地,达到了各自领域的第一。再想想两位都是从底层做起,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这样的成就更是让人感叹不已!
  不知道两位对自己的命运有如何看法?我是特别想了解这一点,因为我也是来自底层,用现在的话叫做草根了,没有关系,没有靠山,没有富爸爸,没有官宦背景,但我渴望改变命运的想法是强烈的,对成功的追求是执著的。我特别想从出身与我差不多的两位身上学习,希望曾公、雪翁有以教我。
  曾曰:我自己实在是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他的愿望又是如此地热切。雪翁,您看,还是您老多加指点吧。
  胡言:曾公,您这就是出我的洋相了啊。我知道您是读书人,“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的古训一直记在心里。我的弱点就是读书太少。不过,既然曾公有话,我也就不得不勉为其难,讲一讲自己的一些体会,不知道会不会对小兄弟有所帮助。
  钟说:肯定会的。
  胡言:说到对命运的看法,谁都有,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嘛。不过,我首先要强调一点,那就是我的看法难免偏颇,因为它只是来自于我自己的生活经历,是我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历程的产物,我是抱着姑妄言之的态度,您也就姑妄听之吧。更精妙和更高超的议论,还是等下一起听曾公的说法。我谈谈我的感受,也转个文,算是“抛砖引玉”吧,希望曾公不吝指教。
  所谓命运,有的人一看见“命”字,先就泄了气,认为是宿命,是上天注定的,不可逆反,不敢违抗。而我不。我想,所谓“命运”,除了“命”字外,还有一个“运”字在里面。“运”字嘛,不就是运气、幸运么。有了这么一个看法,我就一定要奋力抗争一下,努力拼搏一下,不是说“人定胜天”么。否则,一辈子,没有自己的做法,死后阎王问,在阳间都做了些什么啊,不是全无话说?难道说自己在阳间过了几十年,什么也没有做,只是在阳间走了一遭,无非是吃啊、喝啊,与动物无异,想起来都汗颜。这就像是我们杭州的一些地主一般,守着祖宗留下来的基业,吃着收来的租,上午水包皮(泡澡),下午皮包水(喝茶),有空时遛遛鸟,无事时喝喝酒,全然不知道做人有什么别的趣味。这样的生命,不过也罢。
  命运、命运,既然有运,就有争取的必要。从我自己的体会看,命运实在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有什么样的命运实在是由你自己双手决定的,是由你自己努力创造的。有哪一个侍妾是天生做小的命呢?又有哪一个乞丐是天生注定贫贱的呢?“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我听说书人讲,西楚霸王项羽看见秦始皇的仪仗队时,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看见秦始皇的仪仗队时,说“大丈夫当如此”。
  ;项羽和刘邦的志向
  项籍,字羽,下相人。项羽小的时候,读书的成绩不好,就没有读了;然后开始学习武术、练剑,又学得很不好。他的叔叔项梁非常生气。项羽说,读书只不过是可以去做记住别人姓名的事情;剑术也只是能够抵挡一个人而已;我想学的是能够对付一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教项羽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等到大略懂了兵法,他又不愿意学习了。
  项羽身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 5 */


  《人道》 第一部分
  命运是你手中的泥人(2)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刘邦,字季,沛丰人。他鼻梁很高,胡须很美。仁而爱人,喜欢给别人东西,非常的大度和大气。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当上了泗水亭长,好酒色。
  在他当亭长的时候,有一次负责为骊山的阿房宫运送劳力。但是,在途中劳力就跑了很多,他想,等到送到了骊山也是死,而且恐怕那时候劳力也跑得差不多了。走到了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