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百业经 >

第44章

百业经-第44章

小说: 百业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忧童子知迦叶没带自己一起去,便很生气:‘迦叶这么不守信用,本来
答应带我一起去森林中修行,为何现在把我舍弃了?’几年苦行后,迦叶
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便回到鹿野苑为众生转法轮。直智国王准备了各种
甘美的饮食祈请迦叶佛去应供,并在迎接的道路两旁布置了各种花、香、
伞盖、幡幢等,隆重地将迦叶佛迎请到王宫,敷起高座,请佛入座。此时,
无忧听说迦叶已证得佛位回到了鹿野苑,并且接受国王恭敬供养。虽然心
里很想亲近迦叶佛,但因旧怨未消,不愿意去迦叶佛面前,只是站在远远
的地方观看。迦叶佛知道无忧没来亲近自己,便遥伸右手,如象鼻一般把
无忧拿到自己身边,问:‘无忧,你为何不来见我?为何不来亲近我?’
无忧说:‘佛陀,您本来许诺带我一起去森林,可后来您独自去了,我心
里对您生气,所以就不来亲近您。’迦叶佛告诉他:‘你误会了,我当初
的意思是在涅  时不舍弃你的。当时,把你带到森林中苦行有什么意义?
现在我们的缘起成熟了,你自己发信心吧。’无忧此时才解开心结,他对
迦叶佛祈求:‘佛陀,我愿在您教下出家受持比丘戒,祈请开许。’迦叶
佛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辞为他传了比丘戒,又传他一
些相应的教言。但无忧非常懈怠,没有精进修持。迦叶佛对他宣讲了寂静
处的功德,让他去一个寂静处修持,他遵从佛意住了很久。后来,迦叶佛
圆满了一生的弘法事业,准备示现涅  。这时,很多天人互相告曰:今晚
中夜,如来、正等觉迦叶佛要趋入涅  。也对无忧说了,他听后非常痛苦,
心想:我虽然在佛陀教下出家了,但什么境界都没得到,非常惭愧,而今
佛陀即将涅  ,不得不离开他,内心的痛苦无法形容。天人对他说:‘不
要如此痛苦,我带你去佛陀那里,对你今生会有很大意义的。’天人便把
寂静处的无忧带到迦叶佛处。迦叶佛观察他的根基给他传了相应的法之
后,无忧灭尽了烦恼,获证了阿罗汉果位。此时,他想:佛陀中夜入涅  ,
我还是先趋入涅   
  好一些。便先于佛取涅  了。带他来的天人想:无忧能趋入涅  是我带
他来得到加持的缘故,以这个善根愿我将来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
在佛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要先于佛趋涅  。诸比丘,当时的那位天
人就是现在的极贤,他当时是发如是的愿,今愿力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
家证得阿罗汉果位,先于我而涅  。”
    世尊复告诸比丘:“还有另外的一段因缘。在很早以前,森林中有五
百仙人,附近有一位天人,对仙人特别恭敬,尽力地保护他们。当时,如
来、正等觉、人天导师俱留逊佛(Kakucchandha Buddha)出世,主持了
一次较大的法会,天人也去参加了法会,他听到佛陀的声音后,生起了很
大的信心。回来后,对五百仙人宣说了佛陀的种种功德。五百仙人听说后,
对俱留逊佛生起了很大的信心,祈请天人带他们去拜见佛陀。于是,天人
就带他们去了。这五百仙人遥见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庄严,心里顿
时生起了胜于十二年禅悦的欢喜心,他们亲近如来,恭敬顶礼,祈求谛听
佛陀的教法。佛陀观察他们的根基意乐,为他们传了相应的法,五百仙人
全得到了无来果位。他们又再三祈求俱留逊佛,愿出家受具足戒。俱留逊
佛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语给他们传授了比丘戒,并传授
了教言,五百仙人摧毁了萨迦耶见,灭尽了烦恼,获证了阿罗汉的果位。
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和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诸天齐赞他们的功
德。俱留逊佛圆满了一生度化众生的事业,准备趣入涅  ,五百比丘觉得:
于佛后涅  没太大的意义。故于佛前先趋入涅  。此时,天人觉得:此五
百仙人能得涅  全是凭我的引导,我愿以此善根在象俱留逊佛一样的如来
前,令佛欢喜,出家获证阿罗汉果位,先于如来趋入涅  。诸比丘,你们
是怎么想的?当时的这位天人就是现在的极贤。以其愿力成熟故,今生于
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出家并获证阿罗汉果位,而且先于我涅  。”
    诸比丘请问世尊:“世尊,以何因缘极贤在临终前得佛救度,并证得
罗汉果位?唯愿为说,吾等乐闻。”世尊告诸比丘:“不仅是现在,以前
也有同样的因缘。诸比丘,那是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因
为他有一匹宝马(宝马具有他人无法伤害主人的能力),很多国家都对他
束手无策。因此,他通过各种手段对一些小国横征暴敛。后来,宝马去世
了。消息传到黎宏国家,很多人特别高兴:以前梵施国王拥有宝马,我们
对他束手无策,现在宝马已失,便可以伺机报复。梵施国王也知道这些情
况,所以,他不敢迈出皇宫半步。后来,国王听说从北方来的马贩子贩来
一批马,便对手下几个擅察良马的人说:‘各位,听说现在北方来了一批
马,其中肯定有宝马,你们去观察,如果确实有,就把宝马连同所有的马
匹全部买来。’他们遵命去观察,确有一匹宝马。回禀国王后,国王非常
高兴,赏给马贩子很多银两,将全部的马匹都买下了。国王又得到了宝马,
也不再惧怕他人的报复了。一次,他乘着新买的宝马去公园里游玩,黎宏
国家的人们听说了很高兴,他们也不知道梵施国王又买了新的宝马,便率
领四大军队将整个公园包围得水泄不通。当梵施国王正在公园里快乐地游
玩时,突然发现被围,便惊慌失措,舍弃了所有的随从,只身匹马往回逃。
而公园的四周,除了一个花池与横栏以外,全都兵马密布。梵施国王决定
越池而逃,黎宏国的军队知道后,马上万箭齐发射向花池,箭射中了宝马,
宝马内脏俱出。国王知道宝马已身负重伤,心里非常恐惧,想是难以逃命。
宝马知道国王此时的恐惧心理,就告诉国王:‘国王,请您不要害怕,我
虽已身负重伤,但没把您送回皇宫之前我是不会死的。’国王听后才得以
安心。宝马忍着巨痛,一直坚持把国王送回皇宫才死。诸比丘,你们是怎
样想的?当时的这匹宝马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当时的梵施国王就是现
在的极贤。当时我就是在他面临死亡的怖畏时解救了他,遣除了他的怖畏;
今世我也是在示现涅  前度化了他,解除了他的轮回之苦,使他得证罗汉
果位。
    诸比丘,另外,还有一段在我临死之时度化他的因缘:是在很早以前,
掌管那嘎哇札城的耳朵国王,喜好打猎。有一次,耳朵国王率四大军队去
森林中打猎,他发现了河边自由自在生活的五百只野兽,立刻令四大军队
包围群兽,准备将他们全部擒杀。群兽知道被困,都很绝望,便四处乱窜,
却找不到任何藏身之处,它们决定越河而逃,但个个身体矮小,都没有能
力越过那条河。只有兽王,体大力强,它心里想:只顾自己逃命没有多大
意义,不如借我身体来度大家。便对群兽言:‘各位,请不要慌乱,现在
河这边没有军队,我卧在河里;你们踩着我的身体跳到对岸,就有逃脱的
希望。’说毕便走进河里,让群兽踩着它的身体渡河。到最后一个野兽时,
兽王已奄奄一息。这个野兽很担心自己不能逃脱,兽王便安慰它:‘你不
要害怕,待你们全部解脱困境,我才会去的。’最后一只野兽也安抵彼岸
了。诸比丘,当时的兽王就是现证得菩提的我,最后得救的一只野兽就是
现在的极贤,其他的野兽是以前度化的仙人。当时也是我除其怖畏,解救
了它们;现在,也是我在临近涅  之际度化了极贤,除其生死之畏,令得
圣果究竟之乐。”当时,世尊问阿难:“你有没有看见很稀有的事?”“世
尊,阿难看见了。”“阿难,你看见了什么?”“阿难看见了世尊幻化另
一身去其它地方度化众生了。”“阿难,是这样的。为了度化众生,我将
色身留在俱舍拉城,另一个幻身去三十三天度化极喜了。在临涅 
  之际,有两个必度众生,一是天上的极喜,一是人间的极贤。极贤易化,
而极喜傲慢放逸,故我亲临三十三天调化他。”
  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极喜造了什么业转生为三十三天(Tavatinsa)
的干达国王,擅奏乐器?又造了什么业令世尊欢喜?请为演说,吾等欲
闻。”佛告诸比丘曰:“此乃他前世愿力之故。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
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当时,有一位擅于弹奏的琴师从南
方来到鹿野苑,鹿野苑的直指国王对他特别器重,象对待大阿罗汉一样地
做了各种供养。因国王对他欢喜的缘故,他在财富等各方面都很圆满,在
鹿野苑常住,并享受着美好的生活。时鹿野苑有一位非常贫穷的居士,他
看到这位琴师过着圆满舒适的生活,也觉得弹琴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心里
很羡慕。心想:我将来能象这位琴师一样该多好!这位居士,他皈依佛门,
一生守持净戒,在临终时发愿:以我皈依持戒的功德,愿我生生世世生于
富贵之家,成为擅长弹奏的干达国王,(注:在藏史的记载中,干达国王
是极擅长音乐的,故妙音天女有时也称为干达国天女。)或成为特别擅长
音乐的人; (师言:这里大家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一个修行人,无论耳闻
目睹到世间什么样的荣华富贵、奢侈享乐都不能生贪执羡慕之心,更不能
这样发愿。发这些有漏的愿都是错误的,如发愿做巨富天人等。因为我们
出家人一边做无漏的功德,一边回向发愿,愿很容易成熟。这样以无漏的
功德实现了一个有漏的心愿,岂不太可惜了吗?我们在座的各位应该共同
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的大恩金刚上师托嘎如意宝等诸多传承上师都
往生了极乐世界,他老人家得到菩提金刚授记后,一心一意猛厉发愿往生
极乐世界,没有发其它的愿。我们还可以依据《普贤行愿品》、《大圆满
愿词》而发愿,不能发、更不要发世间有漏不究竟的、无利自他的愿。不
要象这位琴师一样贪图享乐,帝释天怎样都劝不动他去拜见世尊。今生我
们藉往昔的福德幸遇如此殊胜的妙法甘露,得到一些无漏的功德,我们一
定要发愿以此功德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虽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
全知麦彭仁波切曾教言:我们凡夫以信愿肯定能往生。往生极乐世界后,
再来度化众生也很方便,对自他利益极大。应该把我们听闻、宣讲《百业
经》的功德,回向我及一切有情无间往生极乐世界。以此短暂的人生所积
的一切功德,愿我们生生世世不离上师三宝,同生极乐国。) 他还发愿,
将来在释迦世尊应化世间时,令佛欢喜,不做令佛不欢喜的事。诸比丘,
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这位贫穷的居士就是现在的干达国王极喜,以其
愿力成熟故,他今生有如此之果感,又因我与迦叶佛的功德、事业相同故,
今在我前,令我欢喜。”
    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以何因缘,临涅  时显现感受痛苦?惟愿
为说。”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以前为度化众生也显示感受痛苦。在
很早以前,吐美佳城有位胜者国王,他的王妃生下了一个很庄严的王子,
他们为小王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名为胜利,用牛奶、酸奶等各种
食物喂养着。他很快长大了,学习并精通了五明等一切世间法。后来,胜
者国王告诉他说:“你现在应出巡体察民情。”小王子遵命于父王,便率
众眷属出巡。不久,胜者国王突患重病,多方治疗皆不见效,不久就驾崩
了。大臣速派人禀其父王驾崩,请王子速回宫中。可王子不愿回宫,并告
诉大臣说:‘如果你们能行持十善,我自会回宫;否则,本人绝不会回宫的。’
闻此,诸大臣立即颁布国内行持十善的条令,再请太子回宫,并发誓一定
行持十善。太子这才肯回宫,继王位执国政。这位年青有为、正直慈悲的
胜利国王常积资粮,做广大布施,求衣者施衣,索食者施食,并随缘布施
象、马等各种财富资具,他一直坚持这样的善举。奉行十善的人越来越多,
行善者老死后即生天上,天人越来越多。帝释天想:为何天人增多了?人
间是有佛陀,还是有金轮王出世?因天人增多只有如来出世与金轮王执政
两个原因。这样思维之后,他又作了观察,才知道不是这两个原因,而是
胜利国王实行仁政,令人们奉行善法,故天人增多。顿时,觉得胜利国王
如此行持无上菩提非常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