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俗人一枚 >

第627章

重生之俗人一枚-第627章

小说: 重生之俗人一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白的,叶哥。”王勃点了点头,心头却在想着那个连一百斤都没有的小个子是如何在十秒内将六个大汉瞬间击倒的,想一想,还真是有点热血沸腾啊!
  叶凯看着王勃心不在焉的样子,以及无形间紧握的双拳,心头便是一声叹息。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想当初,自己成为职业运动员的时候,还不是每天想着什么时候能够遇到一两个歹人,让自己一拳一个,英雄救美,锄强扶弱?只是希望这小王别恃强凌弱,把自己教他的东西用在不该用的地方才好。


第862,狂潮

  就在王勃躲在蓉城心无旁骛的自我放逐,自我麻醉,一心挨打的过程中,外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王勃的高考志愿被一些一直关注他的媒体了解,他在高考中考取的足以上北大和清华的665的高分被披露,一个明明可以上华夏最高学府,却偏偏选了一所二流外语院校,王勃王子安,这个华夏近两年最闪耀的文坛新星,歌坛才子,三界新概念作文大赛唯一“特等奖”获得者,再一次成为了教育界和文化界头版头条的新闻人物,被媒体记者追逐,热议的对象。
  无数媒体记者,省内的和省外的,开始奔赴西南小县四方,试图第一时间采访被无数学生、家长们热议的新闻人物,文化名人王勃,想问问他为什么弃北大清华于不顾,而选择“名不见经传”的c外?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和北大有仇还是跟清华有恨?
  可惜,记者们却扑了个空,被王勃的父母告知他们的儿子去旅游去了,现在究竟去了哪里,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没捉到正主,记者们自然大失所望,心有不甘,于是转而求其次开始采访王勃的父母。面对记者长枪短炮的采访,一向能说会道的王吉昌脸泛红,心发慌,支支吾吾,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全,站在一边的曾萍见了,就只有上前帮腔,说他们的弟弟之所以选择c外,是秉承华夏人“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古训,不想离父母离得太远。弟弟选择的外语是一门文科,学校的好坏对他个人知识吸取的帮助有限,他自己的事业目前也主要在华夏西南,所以干脆选择了一所就近的,可以经常回来照看父母,关注家里事业的学校。
  这理由说得几个记者目瞪口呆,直翻白眼。尼玛,还什么“父母在,不远游”,那以后你父母死了,那你是不是要在父母坟前搭棚结庐,穿孝衣,睡草席,枕砖头土块,守孝三年,并且在守孝期间,不饮酒,不吃肉,夫妻不同房,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呢?
  沽名钓誉,这小子绝对是沽名钓誉!不少记者听了曾萍的解释后,心头立即腹诽。
  但也有一两个感性的女性记者被王勃的孝心所感动,感觉对方不仅文采飞扬,才华横溢,而且颇具孝道,古风蔚然,哪怕为此放弃念名校的机会。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啊!在传统文化日益凋零的当今华夏,这种舍己为人的孝道精神,难道不应该发扬光大,大书特书吗?
  王勃姐姐的话被记者们或原封不动,或添油加醋的报道了出去,立即在华夏大地刮起了一道猛烈的旋风。无数教育界和文化界名人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尊重王勃个人选择的;有为王勃孝道拍手称道的;也有说王勃作为一个现代青年,却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不懂变通的;还有说王勃根本就不是为了什么孝道,完全就是为了出风头,博名声,沽名钓誉的任性——但这一论调,立刻招致了无数人的反驳,说以后你也任性一个看看,你家孩子能够上一本,你也去让他上二本,甚至专科,沽名钓誉一番。
  总之,继一年前新概念作文大赛王勃的三篇杂文在媒体上引起风潮外,一年之后,在他即将上大学当口,面对他“任性”的,不按牌理出牌的选择,华夏媒体的目光,再次齐聚在这个年轻的复合型天才的头上,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各种各样的大讨论!
  家长,大人们为王勃选择议论纷纷,争得面红耳赤的同时,年龄稍小,以中小学生为主的王勃的粉丝们也分成了两派,讨论得不亦乐乎。
  稍微理性的一派认为他们的偶像这次在学校的选择上是有点欠考虑,任性了。即使不选北大清华,选帝都的北外或者魔都的上外也行啊,干嘛c外?
  而另外一派稍微感性的铁粉,却是无条件的支持偶像的选择。他们认为,自己偶像的选择,凭什么要合你们大家的意?你们觉得北大清华好,他就一定要选北大清华吗?北大清华不过是一群死读书的书呆子,历年各省的高考状元,基本上都被北大清华搜罗光了,但是有用吗?
  看看政界,从华夏恢复高考至今,有出现过一位省部级领导的状元吗?
  没有!
  看看商界,有没有什么状元登上过胡润、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或中国富豪榜?
  也没有!
  再看看文学文化界,有得过茅盾文学,鲁迅文学奖,甚至诺贝尔文学奖的状元吗?有写过知名小说的状元,全国文明的文化学者吗?
  还是没有!
  那么,那些昔日光辉无限的状元们都跑哪儿去?废了,泯然众人矣?还是去了美帝,为了美帝人民的幸福添砖加瓦?这难道还不能让人反思吗?反思我们的教育,反思我们的唯分数论,唯学校论?
  而王勃王子安,他正是高瞻远瞩的看到了华夏教育的这一弊端,这一人才变蠢材,甚至废柴的制度性缺陷,才在高中的最后一年休学闭关,才在高考选择学校的时候身体力行,不随大流,以自己看似任性的选择冲破世俗观念的囚牢,为世人树立榜样,独/立,自主,不为任何外在因素所影响。
  这是什么?这是大无畏的精神啊!这是世人皆醉我独醒,敢对所有人说不的冷眼旁观啊!
  在华夏,最缺乏的不就是这种敢于对一切权威说不的精神么?
  最后,别忘了,王勃王子安的才华,他的天赋,他为家里开创的事业,可不是什么是名师名校教出来的!
  王勃的铁粉,可没那么彬彬有礼的好说话,利用各种机会,场合,摆开车马,为他正名,鼓吹,和反对他的人论战!至于那些反驳的理由,到底是自我yy补脑,还是真的冥冥中领会了王勃思想的精髓,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
  似乎是为了给这场思想的论战,文化的论战和教育的论战火上浇油,八月初,经过一个月的设计,排版,印刷,王勃用一年时间“呕心沥血”完成的首部科幻长篇大作《三体》首部曲之《地球往事》由作家出版社隆重出版面市。首次印刷,一百万册!
  在这本书上,作家出版社的主编胡茂林同样征集了三位重量级评论家的书评,被加在了书本的腰封上:
  “我是从来不相信天才的,子安小友改变了我的想法。看了小友最新的《三体》,这只能是天才的人才能写出的天才作品!据小友说《三体》是个三部曲,他准备写三本,我十分期待后面的两本书。”前华夏文化部部长,华夏著名作家王猛说。
  “我毫不怀疑,王勃王子安这个年未及弱冠的小家伙,单枪匹马,凭一己之力,便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级水平。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追看后续部分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峰说。
  “彻夜看了子安老弟的《三体》,我开始怀疑一件事,那就是我所认识的王勃王子安,很大可能已经被初唐最伟大,才华最横溢的大诗人,大文人王勃王子安附体。我只能这么想,才能熄灭作为同是文人的我对他的嫉妒之火。”华夏著名作家余化在推荐词里面写到。
  整个八月,借助王勃选校所掀起的这股热潮和风波,他的《三体》首部曲之《地球往事》卜一上市,即刻大卖,一时间,洛阳纸贵,一书难求。
  尤其是近五十万《科幻世界》的订阅者和同样近五十万的《萌芽》订阅者,喜欢他作词作曲的歌迷,以及无数喜欢他,崇拜他,以前看过他书的广大中小学生,他的那些粉丝们,第一时间冲向书店,书摊,抢购他的新书,然后一传十十传百,被看过的人口口相诵,心甘情愿的利用各种机会充当“自来水”,带起下一波更大的抢购狂潮。
  半个月后,《地球往事》断货,一百万册全部售罄,印刷厂火力全开,开始了第二个一百万册的紧急加印!
  此时,不少聪明人终于恍然大悟,回过神来,在看到王勃的新书销量劲爆后,顿时“明白了”王勃王子文在高考志愿上填报c外最真实的想法:
  为了让自己的书热销,故意制造一个不可思议,难以置信,犹如天方夜谭一样的话题,把全国人民耍得团团转,为他那个不合情理的选择争论得面红耳赤,他自己却在一边偷偷的出货卖书,闷声发大财!
  我/靠!把全国人民都卖了还帮他数钱啊,高,真尼玛的高!
  无数自以为看懂了王勃心思,阴谋的人开始赌咒发誓,说他完全就是一个沽名钓誉,满心腹黑,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之辈!大家瞧着吧,等九月份开学的时候,那家伙绝不会去读什么c外,不是北大就是清华!


第863,程文瑾的按摩1

  ps:求月票,求推荐票,求订阅,求打赏,一切求……
  ——————————————————————————————
  外面针对王勃的媒体们已经吵翻了天,一开始还仅仅围绕他任性的高考志愿在谈,各抒己见,或赞成或反对,或嘲笑或力顶。
  然而,等《三体》出来之后,众人的目光则又很快落到了他的新书上面。
  先是他的粉丝们,那些原本就喜欢看小说,尤其是科幻小说的读者们所搅动的风潮。得到王勃新书上市的消息后,他们迫不及待的第一时间涌入书店,以实际行动支持自己的偶像,买书,看书,先睹为快。
  最开始,很多读者对王勃的新书并未抱太大的希望,只是基于爱屋及乌,喜欢他这个人而购买。在不少人看来,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完全是两个概念,而王勃在此之前也只写过两个短篇和一个中篇,在这么短的时间仓促写长篇很多人便担心他是否能像前面他写短篇和中篇那样游刃有余,轻松驾驭。
  然后,怀着半期待,半怀疑的心情,他们翻开了书,仅仅只看了五六页,便彻底的被王勃用优美洗练的语言所讲述的那个脑洞大开的幻想世界所彻底折服。“三体游戏”,“三日凌空”,“乱纪元”,“恒纪元”,“人列计算机”,三体人的“脱水”和“泡水复活”,锁死地球科技的“智子”,近乎神迹的“宇宙闪烁”,用飞丝将一艘游轮切片的“古筝行动”……这一个又一个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科幻概念,让书迷们脑洞大开,亮瞎了眼,很想知道王子安那个十八/九岁的脑袋是如何想出来的。
  还有便是书中那一句又一句让人印象深刻,一想起便引人发笑,或者恐怖莫名,绝望之极,但又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的金句:
  “烧死他,用文火!”
  “批示已阅,狗屁不通!大字报在地上贴就行了,不要发到天上去!”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消灭人类****!世界属于三体!”
  “你们……是虫子!”
  “……”
  看过《三体》,无数人心潮澎湃,掩卷遐思。尤其是那些地地道道的老少科幻迷们,直接陷入了一种兴奋莫名,激动得全身发抖的癫狂状态。他们自发的利用各种机会开始跟人分享,纷纷在网上的各大论坛高呼狂喊,讨论书中那些不可思议的情节,点子,对王勃王子安的才华报以最崇高的赞叹,顶礼膜拜,并情不自禁的将各种溢美之词,光辉头衔冠在他的头上:
  “华夏科幻第一人!”
  “名不虚传,真真是单枪匹马,凭一己之力将华夏的科幻文学提升至世界级水平!”
  “足以和艾萨克。阿西莫夫,亚瑟。克拉克比肩的世界级科幻大师!”
  “2001年,华夏科幻元年!”
  “欢迎走入王子安的《三体》世界,它将颠覆你的世界观!”
  “……”
  而那些一开始反对王勃,对他这个仅仅凭借三篇杂文就在文坛爆得大名,感叹“时无英雄,竟让竖子成名”的一波人,面对铺天盖地,几乎一面倒的赞美,这些人也忍不住了,偷偷的走入书店,买上一本,悄悄的阅读,不过却不是抱着欣赏的态度,而为了挑刺,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对那些只懂得说好的脑残粉进行反驳。
  上一世刘迟新版的《三体》有无数的溢美之词,下到十来岁的小学生,上到美国政要如******,商界巨子如扎克伯格,马腾,李言宏等,都对《三体》推崇备至,刘迟新本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