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俗人一枚 >

第19章

重生之俗人一枚-第19章

小说: 重生之俗人一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怎么说,怎么舒服怎么讲。
  这一世,对于违背自己三观和天性的那套龟孙子“处世哲学”和“生存哲学”王勃还是十分的反感,但却不会像前世那样明显的表现在脸上和嘴上了。他知道这就是中国社会的社会现实,几千年来一直都这样,他改变不了,也不想改变,而他自己一家人要想生活过得好,那就只有慢慢的适应。
  “爸,妈,这个我晓得。不用你们操心。开学后我会找机会感谢唐建的。买礼物上门就算了,有些唐突和不合适。再说,我也不晓得人家住在哪里。”
  “你明白就好。”
  拿到了最关键的营业执照,一家人也不想再呆在这里,于是,去车棚取回自己的自行车,王勃和自己的父母便出了工商局的大门。他们准备直接去农贸市场大肆采购一番,将制作米粉的各种主料和辅料备齐。
  刚出大门没多远,王勃就听到后面有人在喊自己母亲的名字。于是王勃把车刹住,回头一瞧,却见喊母亲名字的不是别人,正是前不久差点与之起冲突的工商局那个马脸办事员。
  “那个,对……对不起了。不晓得哪个狗日的龟儿子把你们的营业执照给放到一边去了。要是让我晓得是哪个人办事这么不靠谱的话,老子肯定要弄他。”汪秀明看着王勃一家人,强装着笑脸,气喘吁吁的说道。
  刚才,当唐建拿着曾凡玉的身份证向他要营业执照的时候,汪秀明直接蒙了,受到惊吓的他正在为自己的前途揪心不已,根本就没想到从唐建那里探探虚实。等他回过神来,想问清楚被自己阴了的那家子到底跟谭副局长一家是何关系的时候,唐建已经走了。他又没那个胆子直接去向谭菊打听,想到拿到营业执照的那家土农民应该还没走远,于是赶紧连走带跑的出了大厅。
  你自己就是个狗日的还弄狗日的?日本人吗?汪秀明拙劣的借口让王勃感到好笑。不过,他当然不会笑出来。
  “哦哈,不存在!没得事得!”王勃嘴里打着哈哈,表现得十分的大度,一副完全忘记了两人矛盾的样子。他心头对这个前倨后恭,差点置自己一家于“死地”的年轻人当然火大,恨不得立刻扇这狗日的一耳光。但是,考虑到意气用事除了面子上有点意思外,其他的没得任何意义,反而凭空树一敌人,他就也只能在心头幻想一下报复的快,感。
  对方尽管只是一小小的办事员,但自古以来就是“阎王好送,小鬼难缠”,自己一家在城里毫无根基,又没有任何官面上的关系,刚才也不过是狐假虎威,对这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基层人员能不招惹,还是尽量不招惹的好。
  “对了,小兄弟,你是谭局——”汪秀明看着王勃,试探的问道。
  “妈的,还以为真过来道歉,原来是探自家底的!”汪秀明这话刚起了一个开头,听话听音的王勃立刻就明白汪秀明的真实意图。他的脑子转得也快,汪秀明话还没说完,他便直接打断,同时反将了对方一军:
  “唐建我是兄弟!他妈我喊娘娘!怎么,哥子也是唐建的亲戚?但是上次唐建过生好像没见过你啊?”
  “这个……不是!谭局长我哪里高攀得上。”汪秀明一脸尴尬的道。王勃的话让他再次吓了一跳,立刻在心中将自己那堂姐骂了个狗血淋头:妈的,连对方的底细都不打听清楚就让老子帮你阴人!但愿谭局长还不晓得这事,不然的话,老子可真被你这个瓜婆娘给害死了!“对了,小兄弟,你贵姓喃?我叫汪秀明,你喊我老汪就行了。”
  确定了对方是谭局长的农村亲戚后,汪秀明再不敢造次,将姿态放得更低,开始主动示好。
  “免贵姓王。那我喊你汪哥吧。”
  “哈哈,那咱们还真有缘!你看,我姓汪,你姓王,都是wang,字也相似,就多了三点水。”
  “是啊,汪哥!咱们这算不算是不打不相识?”
  “算!绝对算!”汪秀明主动上前,拍了拍王勃的肩膀,“对了,兄弟,你们是准备开米粉店是吧?开米粉店的话除了需要营业执照外还需要办理税务登记证以及卫生许可证。这样,你让娘娘把的她的身份证,户口簿,和营业执照给我,我去帮你们办。我在税务局和卫生局有熟人,最多两天,不,明天就给你们办好。”汪秀明是铁了心想将功补过,缓和双方之间的关系。哪怕对方不在谭局长面前说自己的好话,也绝不能让他们说自己的坏话。否则,得罪了局长的亲戚,他在工商局哪里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啊,还要原件啊?”王勃一听对方要原件就犹豫了,那还不如他自己去办。他本就是狐假虎威,披起虎皮扯大旗,要是在办理的过程中汪秀明了解到了真相,到时候很可能节外生枝,把本已经到手的营业执照也给扣留起来。
  但汪秀明接下来的话很快就打消了王勃的顾虑。
  “要什么原件!有复印件就行了。我今天下午抽空请个假,把资料送过去,明天就能拿证!”汪秀明拍着胸脯,自信满满的道。
  “那,好吧。汪哥,那就谢谢了哟!对了,好多钱,我把钱给你。”
  “要啥子钱哟!提钱就见外了哈!就是点工本费。”
  既然有人主动送上门来当这个冤大头,王勃除了笑纳,还有什么办法呢?于是,他让母亲拿出身份证,户口簿和刚到手的营业执照拿给汪秀明去复印。
  ——————————————————
  感谢“一步步往前”的打赏!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a>;


第30, 底气

  有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卫生许可证用一句后世流行的话叫做自行补脑的汪秀明主动担了过去,一家人最大的担心完全消失了,当天就跑到农贸市场一通大肆的采购,将卖米粉的原材料和各种作料全部买齐,拿到米粉店放好。这样一来,万事具备,连东风也不欠了,最后只剩下什么时候开业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王吉昌建议说最好还是找人看一下黄历,挑选一个黄道吉日来开业。王勃一听心头就不太喜欢。前世,王吉昌迷信了一辈子,身体一旦不舒服就要去找神仙婆化水,结果却是头婚离异,二婚死老婆,死孩子,一辈子过得凄凄惨惨,有福难享。他的悲剧在于他那“不撞南墙心不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性格。他越是各种迷信,生活中的各种不幸反而越多的降临到他的头上。
  母亲曾凡玉则看着王勃,意思很明显,这次她准备听王勃的意见,不再唯丈夫马首是瞻。近段时间儿子的表现充分证明了儿子已经长大,已经能够在家庭大事上做主。
  “捡日不如撞日,不等了,明天咱们就开业!妈,今天下午我们两个辛苦点,把老汤熬起,几锅臊子炒起来。爸,你马上给小娘,二娘打个电话,告诉他们我们明天开业。然后跑一趟小舅那里,通知一下舅舅他们,喊他们明天都过来耍。”王勃对父母说道。一寸光阴一寸金,他是一天时间都不想耽搁,哪里会浪费时间去看那什么劳什子黄道吉日?
  继子没听从自己“看日子”的意见,妻子也不再一味的附和,这让王吉昌有些不快,感到自己在家中的权威越来越小,越来越没存在感。
  “你难道就不喊你大姑他们?你大姑对咱们那么好,你开业难道连你大姑都不请?”王吉昌冲王勃说道,语气颇有些责备的意味。
  王勃知道他又一次让自己这位继父不爽了,但是这个家要想有所改变,而且是朝好的方向改变,就只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前行。照他最初的想法,大姑一家他是不准备请的,这倒不是他还在生大姑不借钱给自己一家的气,还是那句话,人家借钱是情分,不借是本分;与之相反,他这是完全出于好意,站在大姑的角度上考虑,才不打算去请他们的。道理很简单:大姑不支持,也不相信自家能开起米粉店。现在没借她一分钱,米粉店却开起了,而且有模有样,自己再喜气洋洋的请人家来,心胸稍微狭窄一点的恐怕就会以为在打他的脸了。
  但现在继父却完全理解不了王勃的好意,硬要去触他姐可能会有的霉头,那就只有让他去触算了。王勃掌击额头,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你看,爸,这一忙起来,把大姑他们都搞忘了。这样,爸,你直接骑车去大姑家先请大姑,让他们明天有空到店里来耍。你顺便还可以用他们家的电话给小娘和二娘打电话。之后你再去外婆那里通知舅舅他们,这样安排要得噻?”
  “要得!”王吉昌满意的点头,心想,这还差不多。要是明天全是妻子娘家这边的人,自己这边的亲朋好友一个没有,那也太不像样子了,“对了,你宝宝(干爹)和宝娘(干妈)他们难道你不通知一声?你还是要通知一下人家噻!你不通知,到时候人家晓得你开店了,不是要怄你的气?”
  “请请请!老汉儿!今天你就负责请人,想请哪个就请哪个,ok?”
  “我又不是随便哪个都请!我还不是得分人?你以为我是个人就请嗦?”
  ————————————————————————————————
  王吉昌骑车请人去了,王勃则和母亲呆在店里准备熬老汤和炒臊子。这次不是他以前的小打小闹,而是一次要准备六种供数百人消费的大锅臊子,王勃也不由得谨慎起来。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除了去工具店买了把手持型测温枪用来监控油温,以及一台精确到克的台秤精确配料外,更打算亲自操刀,让母亲还是给自己打下手,学习炒臊子的流程,工艺和火候。上次母亲全程参与了一次炒臊子的经过,虽然她自己说差不多会了,但王勃还是不太放心。卖吃的跟卖其他的不一样,第一碗恶了人家的舌头,以后想让人家再次进店那几乎就不太可能了。
  两娘母从上午十一点忙到下午四点,六大盆米粉臊子和一大桶老汤才熬制完成。红汤的牛肉,肥肠,排骨,鳝鱼,鸡杂和清汤的鸡汁,一溜六个不锈钢盆子,依次排列,光是看这红润靓丽的颜色,闻这扑鼻而来的香味,就能让人食欲大动。
  六盆臊子,每盆差不多可以舀一百碗,六盆全部卖完的话就是六百碗,可以卖九百块钱!毛利润则在四五百。
  “勃儿,咱们一次性整怎么多臊子,要是紧都(一直)卖不完,到时候咋整啊?”跟王勃看这几大盆臊子就如同看人民币不同,从没做过生意的曾凡玉却是心头打鼓,担心一旦生意不好几天都卖不完的话,臊子在这七月的夏天存放不久,很可能就坏掉了。
  说实话,不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王勃开门做生意也是花姑娘上轿第一遭。尽管他对自己秘制米粉的味道很有信心,绝对可以秒杀90%的同行;但是做生意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并不意味着你的味道好,价格优,你的生意就一定比那些味道次,价格高的同行做得红火。前世作为“好吃狗”的王勃在双庆逛悠,寻找味美食物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
  两家都是卖火锅或者卖串串的店,不论从味道,价格还是服务品质,两家其实都是半斤的半两,差不多,但蹊跷的是其中一家的生意就是要比隔壁的火!哪怕隔壁降价,打折,经过的路人也少有去光顾而直接弯都不拐的走进生意火爆的那一家!
  为什么呢?
  王勃的分析是中国人爱凑热闹,爱随大流!包括他自己有时也是这样,面对两家都未吃过的店铺,通常而言,他也会选择人多的那家,随大流,盲目的从众,下意识的认为群众的选择总是对的。
  但群众的选择总是对的吗?他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吗?
  不见得!很多时候群众的无意识才是常态!
  现在的情况是四方这个总人口仅有四十万人的县城,城里面卖米粉的米粉店几十上百家,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固定客户。而人是很奇怪的一种动物,一旦他们经常去一家店铺消费,如果没什么其他的变化,一般很难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
  所以,现在的问题来了:王勃的“曾嫂米粉”凭什么让那些已经有了自己固定吃米粉地方的居民改换门庭,跑到他这里来吃?
  第一,当然是味道。这个他有信心。十几年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吃得起,也越好吃,越好吃,嘴巴自然也就越挑。他研究的米粉既然能征服十几年后的那些饕餮们,他不相信征服不了现在这些要求还没那么高的“土货们”。
  第二,价格。他的定价是随的四方的大流,不太高,也不太低,中等。
  第三,广告。好酒还怕巷子深。他的米粉味道再好,但是人家不来吃,他也只有干瞪眼。针对这个,王勃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