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跃马大唐 >

第654章

跃马大唐-第654章

小说: 跃马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源笑道:“陛下一向勇武过人,臣听说过陛下年少时的不少事迹呢。不过陛下如今怎么忽然想起来重拾武技练习起来了?”
  玄宗沉声道:“当年朕练武技是为了开创朕的基业,与敌厮杀。几十年之后的今日,我大唐又出了奸邪叛贼,朕自然不能懈怠。朕要誓死同这帮大唐逆贼厮杀到底,也许有朝一日,朕又要上马亲自杀敌呢。”
  王源沉声道:“陛下,都是臣等无能,不能为陛下分忧。若是都到了让陛下重拾武技上阵杀敌的地步,那我们这些文武官员们也真是该死了。”
  玄宗一愣,忙呵呵道:“你莫多心,朕可不是这个意思。朕的意思是,自朕而下,要人人有与我大唐之敌死战之心。朕也不惜为了大唐社稷上阵杀敌呢。”
  王源点头道:“陛下圣明,原来陛下是这个意思。若军民得知陛下有此信念,必信心倍增大受鼓舞了。”
  玄宗哈哈大笑不已,点头道:“让内侍领你在厅中稍候片刻,朕去换了衣衫再来。朕有很多话要跟你说呢。”
  王源忙拱手躬身,目送玄宗大踏步进屋更衣。内侍引着王源来到正厅之中落座喝茶,不久之后,玄宗洗漱更衣之后容光焕发的进来了,王源忙起身来行礼迎候。玄宗微微摆手示意,迈步走到王源身前的软榻旁坐下,一叠声的命内侍上了茶水。
  玄宗滋润的喝了几口热茶,润了润因为练剑而干渴的口舌看向王源,微笑道:“王源啊,朕可把你盼回来了。你是几时到成都的?”
  王源起身拱手道:“陛下恕罪,微臣昨日午后进的城。臣因为身子实在疲乏的紧,再加上又是一身的风尘,故而臣没有昨日来见驾。臣是想休息半日精精神神的来见陛下,否则衣衫不整面目憔悴的来见陛下那是对陛下的不敬。不想此事居然惹起了非议,倒是让臣觉得甚是不安。”
  玄宗眼中冷漠之色一闪而过,笑着摆手道:“坐下说话。王源啊,你不必听那些人胡说八道。你为国操劳甚是辛苦,一路舟车劳顿回到成都休息半日也是应该的。朕已经呵斥了那些多嘴多舌之人,这些都是迂腐之人,只知道吹毛求疵,却不知体谅你的艰辛,你不必理他们。朕丝毫也没有介意。”
  王源忙装作感激涕零的样子,拱手沉声道:“多谢陛下对臣的体谅。陛下这些话让臣的心里暖烘烘的。”
  玄宗呵呵一笑,沉声问道:“王源,这两个月的时间你可干了不少大事呢。朕不时得到你的消息,着实提心吊胆的很。听说你带了三千兵马跑去平原城救人去了,急的朕几天几夜都没睡好觉。朕担心你出了什么闪失,那我大唐平叛大业可就大受挫折了。可是没想到的是,你攻下壶关,连下三城之地,将叛军腹地搅合的天翻地覆。最终在七八万兵马的合围下居然还能带着数万百姓轻松逃脱,这可真叫朕万万没想到。得到这消息,自朕而下的大唐军民都备受鼓舞。王源,你行事可真是出人意料之外,这么艰难之事,却让你干成了。”
  王源沉声道:“教陛下为臣担心,臣实该死。这件事确实有些莽撞,很多人当时也劝阻了臣,但臣没有听他们的。事后想想,臣似乎是有些冒失。”
  玄宗摆手笑道:“不要这么说。不瞒你说,朕开始也是不理解的,但昨天颜真卿觐见,说了你出兵的目的和动机,朕才明白此行是多么的必要。你这一趟不单单是救人,还将朝廷的慰问和鼓励带到了黄河以南各州府,那是很有必要的。朕希望真能如你所想,以颜真卿死守不降的精神鼓舞那些州郡官员,让他们也坚定拒敌信心,那将是朕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王源笑道:“多谢陛下理解臣。臣正要向陛下禀报,臣这一路沿着黄河南岸州府视察城防,带去朝廷的消息,这些州府郡县的军民得知陛下安然无恙在成都的消息都备受鼓舞。众官员和百姓都誓言同叛军死战不降。当日河北道不忠之臣纷纷倒戈投敌的情形一定不会出现了。叛军若想往南攻击,必然遭受我军民拼死阻击。只要能拖延叛军南下的脚步,便可让我大军平叛更为顺利。”
  玄宗拍着大腿呵呵笑道:“甚好,甚好。朕闻此言,心中大慰。朕早说过,有你为朕平叛,朕当高枕无忧。虽然此行有些冒险,但这个险冒的值得。”
  王源笑道:“多谢陛下。臣有时行事只是可能有些让人难以理解,或者招致他人不满,但臣只问出发点是为了平叛大业,为了我大唐社稷,故而臣希望陛下不要轻信小人之言,给臣充分的理解。”
  玄宗呵呵笑道:“王源,你是不是听到什么风言风语了?朕希望你不要多想。朕心里有一杆秤,知道谁对朕真心,谁对朕是假意。你我君臣之间以真心相对,不必理会他人言语。”
  王源微笑点头称是。玄宗端了茶盅喝了几口,放下后沉声道:“王源,说到你我君臣之间当开诚布公真心相对,朕有件事也想跟你解释清楚。朕不希望你误会。”
  王源心中暗道:终于进入正题了,自己没问,玄宗做贼心虚却要主动的解释了。
  “哦?什么事引起臣的误会?臣却不知。”王源笑道。
  玄宗观察说王源的脸色,见王源一脸的平静,心想:“这小子倒是沉得住气,故作不知。朕偏偏要提出来看看你怎么应对。朕想好了应对你的办法,今日非要叫你哑口无言。”


第892章 神离
  “朕要说的这件事便是朕让李光弼和郭子仪他们去河东朔方募军之事。此事你想必也早就知道了吧。朕让提拔了他们二人,让他们二人去招募河东朔方两军残部,并在当地募集兵马加强我大唐平叛军力。”
  王源微微点头道:“原来是这件事。不过这件事怎会引起臣的误会?不知陛下为何这么说?”
  玄宗静静道:“你难道不怪陛下没有同你商议便下旨让这两人去募兵么?”
  王源摊手笑道:“臣岂会这么想?这是件好事啊。郭将军和李将军若是能在河东朔方重整一只兵马,对于平叛大业是大好事啊。”
  玄宗皱眉道:“那么,难道你也不怪朕下旨命你们将两万兵马归还郭子仪和李光弼么?”
  王源笑道:“那本就是他们所属的兵马啊,归还给他们也是应该的啊。这有什么想不通的?”
  玄宗吸了口气道:“你甚至不怪朕没有将他们的兵马纳入你的管辖之下?你可是朕任命的平叛兵马大元帅呢。”
  王源摇头笑道:“陛下,你真的多虑了。关于此事臣一点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就算陛下没有这么做,臣此番回来也是要建议在河北朔方一带逐渐一只北路平叛兵马的。陛下提前这么做了,倒是省的臣提出来了。于河东朔方一带重建一只兵马,可与我神策军相为呼应齐头并进。臣的神策军可牵制长安潼关之敌,这样另一只兵马便可从北线突破叛军腹地,挺进太原逼近叛军老巢,这正是臣心中所想。只是臣的神策军因为面对的十几万强敌无法抽调兵力进行这样的行动,故而迫切需要另外一只兵马来实现这样的战略设想,陛下此举正是时候呢。”
  玄宗的脑子有点迷糊,他可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他让李光弼和郭子仪去河北道和朔方道募集兵马可没有想到说是为了平叛大局着想,而只是为了能建立另外一只军队,借以打破王源一家独大的局面的。他本以为王源会反应激烈,早已想好了一肚子的应对之策,结果卯足劲打出去的一拳却落到了空处,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你……当真不介意朕的这个决定?”玄宗咽着吐沫道。
  王源叹道:“陛下,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在陛下耳边说了什么话,我王源是那种小鸡肚肠之人么?臣说过,一切都从大局考虑,为了平叛大业,臣岂可在乎个人的面子?其实要说臣一点想法也没有,那也是不可能的。但臣认为,陛下做此决定时一定经过深思熟虑。况且陛下下旨时我尚在救援平原城的百姓的路途中生死未卜,所以陛下就算是想跟臣商议也是没有办法的。陛下,臣说的对么?”
  玄宗怎么可能面对王源给的台阶不下,这件事若王源不追究的话其实是求之不得的,于是忙道:“正是正是,朕正是这么想的,当时朕欲派人去征询你的意见,但那时不知你的踪迹无法成行。加之平叛大事刻不容缓,郭子仪和李光弼又平叛心切不愿在成都闲居,于是朕便直接下了旨。”
  王源呵呵笑道:“我一猜便是这个原因。”
  玄宗也跟着干笑了两声。
  王源微笑道:“臣想问问陛下,郭子仪和李光弼去募兵,他们的粮草物资如何解决?朝廷恐怕拿不出额外的粮草和物资给他们吧。”
  玄宗的神经立刻紧绷起来,这也是他预料到的王源会从这上面做文章的地方。上一次王源便是这么干的,房琯就是这么死的。重建禁军的计划就是这么破产的。现在看来,王源又要故技重施了。不过这一次玄宗早已做好了全面的准备。
  “王源,朕知道你关心神策军的物资供应,但这一次你是多虑了。为了不影响神策军的物资供应,这一次郭子仪和李光弼的粮草和物资的供应都没有动神策军的一分一毫。朕将随身之物变卖了,发动了王公大臣和皇族之家募集了不少财物作为他们的军饷。朕就担心你又来说这样的话。但这一次你可想多了。”玄宗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得意和讥讽,似乎在告诉王源,这回你休想在这上面做文章。
  王源忽然笑了。“陛下,不是臣多虑了,而是陛下您多虑了。臣并非查问其粮饷来源,臣是担心他们粮饷不够难以成功募集兵马,完成陛下交给他们的差事罢了。臣听说了陛下捐出了不少财物,又发动皇族大臣们捐了不少钱物,但那恐怕是不够的。臣听说郭子仪和李光弼希望能建立一只数量达六七万的兵马,那兵饷粮草物资的消耗可不是那么点财物便能保证的。若无兵饷物资,募兵岂非是一句空话?”
  玄宗揶揄道:“朕知道那些钱物杯水车薪,但朕也没法子,只能靠他们自己了。除非你愿意给他们分些粮草物资,可是你肯么?”
  王源哈哈笑道:“陛下未免将臣看的太小家子气了,臣正有此意呢。臣打算分出部分物资供应李光弼和郭子仪二人,虽然臣的物资也紧张,但这时候应该同舟共济相互支持才是。同为大唐兵马,难道还要分你我么?”
  玄宗愕然道:“你当真愿意这么做?”
  王源点头道:“臣来时路上便已经想好了。兵器盔甲如果缺失,臣无能为力,需要他们从叛军手里抢。但粮草和一些基本物资,臣愿意省吃俭用的供应他们。希望他们能早日成军。”
  玄宗真的是大大的吃惊了。他本以为这一次王源回来就是为了这件事兴师问罪而来。但没想到王源不但没有任何的不满反而愿意分出粮草和部分物资来供应郭子仪和李光弼,玄宗万万也没想到事情是这样的结果。玄宗心里有些犯糊涂,难道自己对王源的看法都是偏见?王源就是一个行事直接但毫无心机全心全意为了大唐且忠于自己的臣子?而非如心中所想的此人心有野心,有挟己而令四方的居心?难道自己对他产生了的想法都是错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心底无私?自己才是小鸡肚肠?
  不过,这些想法只在玄宗的脑海里一闪而过,片刻后便被玄宗抛之脑后。玄宗响起了昨日李瑁说的那件事。如果那件事是真的,眼前这个王源便是在掩人耳目,故意以大度示人,掩饰他大逆不道的内心。又或者说他根本就是做贼心虚,做下了大逆不道之事,故而要以这种大度来掩盖,从而达到迷惑自己的目的。
  但无论如何,王源送上的大礼,玄宗是不会拒绝的。玄宗知道王源手中有粮食,而且很多。若是王源真的要献出粮食帮助郭子仪和李光弼成军,自己当然欣然接受。郭子仪和李光弼早一日建立另外一只大军,便可早已让自己安心。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忠心不容置疑,他们二人的兵马越多越强大,自己便越有安全感。
  “王源,你是在让朕钦佩。臣子们为了权势地位争权夺利,甚至不顾大局的事情朕见的多了,但今日你的举动让天下人知道了什么叫做大公无私。你若能拨些粮草物资供应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那将对他们募兵成军起到极大的助力。朕替他们谢谢你了。”
  玄宗毫不吝啬赞美之言,一顶顶的大帽子扣下来,坐实这件事情。他不能让王源有反悔的机会。但王源也似乎根本没有任何的悔意,提出抽调一万神策军兵马组成专门供应郭子仪李光弼以及长安城外神策军大军的粮草运输部门的建议。玄宗不假思索,欣然应允。
  这件事敲定之后,两人谈话的气氛顿时变得容融洽了起来。玄宗趁热打铁,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