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跃马大唐 >

第576章

跃马大唐-第576章

小说: 跃马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王源积极的准备营救行动,很多将领们心中是存疑的。大帅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去营救颜真卿,在很多人看来绝对是不明智的举动。至于王源所说的那些必须救援的理由,众将不否认他说的有道理,但这般涉险,穿越数百里的险地去救援一座小小的城池,显得有些得不偿失。
  王源也并不想太多的解释,有些事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便好,无需征求所有人的同意。王源也早已过了需要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那个阶段。而且王源所说的那些理由之中,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王源并没有告诉众人。
  除了救颜真卿,王源此行的目的还希望能顺势从平原郡南下渡过黄河,沿途视察黄河沿岸的州府之地,给这些地方的官员带去朝廷的消息,给他们打气鼓劲。因为王源估计,叛军应该已经将目光瞄向了东南州府,很快他们就会因为西攻不利而往南攻击。此时自己沿着黄河沿岸的州府走一遭给他们提振士气,提醒他们加强城防是很有必要的。
  王源最担心的情势便是,一旦叛军南攻,这些沿岸的州府会畏敌如虎,纷纷弃城或者投敌,那将是一场灾难。而黄河南岸的沿岸防线一失,南方大片膏腴之地便尽入叛军铁蹄之下,这是王源绝不想看到的。南方州府的大量资源落入安禄山之手,那将给他注入一针强心剂,平叛之路便又将漫漫无期。而朝廷的钱粮也将断绝,此消彼长,那会给安禄山续上一大波命。
  而且,南方州府地域广大,若陷敌手,安禄山将有极大的回旋余地。即便反攻长安和洛阳得手之后,也未必能按照原先的设想将安禄山逼迫往北压缩在范阳一带,却极有可能逼着他们去往南方。到那时将是一盘乱局,平叛之事不知便真的不知何时能了结了。
  当然,这是战略上的判断,并不能成为自己必须要营救颜真卿的理由。但与其花气力去解释,倒不如用些将领们都懂的理由去让他们理解,虽然那些理由同样未能说服他们。
  王源并不在意身边的人能否明白自己的意图,事实上王源已经习惯了身边人不解的眼神,就像当年自己囤积粮食物资时,很多人都不明白王源为什么要花钱去囤积这些贱如草芥的粮草。甚至有人不厌其烦的劝说和反对过。王源当然也尝试做过些解释,但显然无法让所有人明白自己的想法。或者说王源无法解释的更透彻。久而久之王源要做什么事便去做,不理解的人便让他去不理解,不理解还反对阻挠的人王源便打一顿惩罚一顿了事。即便知道这样做会伤害身边的一些人,但王源也无力去跟他们一一的去交心解释清楚。这也给王源带来了不少的负面评价。但随着王源一件件大事的成功,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少,即便是不理解王源的行为,他们也选择了按照王源的指示去做。
  这或者被人称之为盲从,然而王源却很满意,因为他心里其实已经想明白了一件事:这年头不是你坦陈你仁慈你好说话便能大吃四方。恰恰相反,这是个人吃人的时代,你若被人觉得软弱好相与,便是你悲惨人生的开始。你很快就会被人骑在头上拉屎拉尿,这些人会把你践踏的体无完肤。
  这年头需要的是果敢和决绝,甚至当个刚愎自用的独夫。而恰恰这些看似不好的品质,却是你成功的基石。恰恰成为别人依附于你的理由。虽然这个道理看上去甚是奇葩,但事实就是如此,王源也对此很是无奈。王源也是个激进而功利的人,当摸清了这些适用于这年头的基本原则之后,王源便立刻照办,他可不会有半点的矫情和犹豫。
  有意思的是,这几日丰王李珙一直缠着王源,希望能随王源一起去参加这次行动。但王源考虑到此行的危险,他不想路上多个累赘,于是拒绝了他数次。但李珙倒也持之以恒,被拒绝后毫不气馁,照样不断的跟在王源身边求肯说服,王源最终被他的坚持所打动,同意带着他一起去。
  当然,王源也是出于另外一种考虑。一来越是艰险的行动越能看清李珙是个什么样的人。二来若是有一位皇子同往,对黄河南岸的州府的视察将更有激励的效果。毕竟皇子代表的皇权,即便他是个不受玄宗待见的皇子,但在别人看来,他的到来便代表着玄宗。和自己的身份比起来,他身上的光环更加的辉煌耀眼。
  李珙喜不自禁,他并非不知道此行的凶险,但他有自己的算盘。王源都敢于涉险,而自己和他一起经历这段险境,无疑会让王源对自己刮目相看,并且加深和王源之间的关系。这对于王源最终决定支持自己夺取太子之位是极为有利的一步棋。当然危险是存在的,搞不好便要丧命,但如果自己当不上太子,那么未来自己怕是也难逃一死。李珙还是有些狠劲的,与其将来被自己的兄弟宰了,还不如此刻搏一搏命。况且他相信王源是不可能做太冒险的事情的,王源敢于前往,必是有安全上的保障。
  而且,此刻的情形若是当年的太宗皇帝来选择的话,他怕是也一定会选择和王源同行的吧。偶像的激励之力是强大的,这是以太宗为偶像的李珙最终克服恐惧选择前往的精神上的力量。


第822章 无常
  七月十七日傍晚,火一般的太阳落山之后,王源等人也迎来了出发的时刻。高仙芝和众将领送行到蒲州东城之外,看着王源等人和三千骑兵缓缓往东消失在暮色之中时,众将领均有些默然。这位大唐的传奇人物的行事风格令人难以理解。像这种行动其实根本无需为之,或者根本无需亲自为之,而他却乐此不疲。
  相较于高仙芝刘德海等人更加关心王源的安危外,李光弼等人却更关心的是此举带来的后果。王源若是涉险被俘或者被杀,对于整个战局是有巨大影响的,而此人执意要这么做,明显是有悖大局的考虑。私下里李光弼的观点也得到了郭子仪的认同。
  王源是个传奇人物,他的经历以及达到的高度无人能及。若说大唐如今站在塔尖上的几位名帅之中,王源无疑是最耀眼最光辉的那一位,这也是大唐无数将领都佩服的五体投地的。然而钦佩归钦佩,有些事还是不能苟同。李光弼和郭子仪自问自己和王源是两类人。若他们为大军主帅,可不会去为了一个颜真卿便亲自涉险。更别说去理解王源所言的那种“不放弃不抛弃”的所谓大唐精神了。在他们看来,放弃颜真卿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无需上升到王源所言的那般高度,纯粹是小题大做不分主次。
  在王源离开大营的那一刻,李光弼也做出了决定,他要回成都去见陛下。一来他要去谢陛下命王源救援自己之恩,另外有些事情他也想去和陛下说一说。因为在整个神策军大军之中,李光弼感到了一种奇怪的气氛。那是一种对王源的绝对服从和崇拜的气氛,这才军中是很少见的。而这种气氛让自己在神策军中显得格格不入。特别是那晚的争执之后,神策军中的将领们对自己的态度很是排斥。不是因为敏感,而是确实有一种被排斥在外被众人无视的感觉,这让李光弼很不开心。
  他脱困之后本是要卯足了劲要领军平叛,干一番大事的,然而现在他突然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任何的施展空间。所以他需要去见玄宗,寻求慰藉,寻求玄宗的帮助。跟这位王元帅,李光弼还是觉得无法合拍。
  在征求郭子仪的意见时,郭子仪也有同感。于是两人一拍即合,于王源离开大军的第二日相约去见高仙芝,表明了想回成都见驾的态度。高仙芝也不阻拦,爽快的答应了他们。只是当李光弼提出将朔方军兵马也带回成都之时,高仙芝断然拒绝了他们。
  李光弼和郭子仪也没办法,但他们去意已决,于是和郭子仪带着数百亲卫毅然离开大营,去往成都觐见玄宗而去。
  ……
  炎炎夏日,七月流火天。大唐北地的四季分明,冬日酷寒难耐,风如刀割,到了夏日又烈日暴晒,宛如将人放在火炉上烤。特别是天宝九年,真是个多事之秋,安禄山的反叛已经让大唐王朝如在火中炙烤,而且老天似乎也跟着起哄,从新年之后,下了不足三场雨。入夏之后,更是一滴雨水也无。河流干涸,田地荒芜,北地大片良田变成了灰蒙蒙的一片荒漠,龟裂的土地像是渴死人张开的嘴巴,期待着天降甘霖。
  无雨又炎热,每日太阳升起时,天地之间就如同是一个大烤炉,足以将所有物事尽数烤焦焚毁。人祸连着天灾,仿佛不给天下之人活路一般。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天爷毫不留情的展示着他的威严和冷酷。
  洛阳皇宫之中,安禄山赤着上身,只穿着一件宽松的短裤躺在大椅上呼呼的喘气。身形肥胖的安禄山最怕的便是炎热,而洛阳和范阳节度使治所幽州城虽只相隔千里不到的距离,但气温的大幅度反差便让安禄山大吃不消。
  虽然他的身旁,七八名内侍和宫女将大扇子上下挥舞,累得气喘吁吁面色通红,但安禄山依旧满身大汗,热的像是一条摊在椅子上的死狗。
  然而其实炎热并非是安禄山的最大的敌人,寝殿之中弥漫着的阵阵腐败的臭味的来源才是安禄山的头号劲敌。自从登基之后,安禄山身上便莫名其妙的生了毒疮。肚皮上几片毒疮在炎热的气温之下已经开始溃烂,散发着恶臭。屋子里飞舞着十几只苍蝇,围绕着安禄山溃烂的肚子嗡嗡飞舞,趁着打扇宫女挥扇的间隙,迅速落在安禄山肚皮上那几片溃烂腐败的脓疱上吸吮爬动。
  除了肚子上的溃烂的毒疮之外,他的双目也不知什么原因生了囊肿。前几日还只是略有红肿,今日却已经肿的像两个大桃子。从他已经肿胀成了一条缝隙的眼缝中也流淌着黄色的恶臭的液体来。
  “一个个都是快死了么?没吃饱饭么?朕满身大汗,你们还在不出力,想热死朕么?”
  安禄山在软椅上喘息大骂着,伸脚猛踹过去,正中侧边站立打扇的一名宫女的小腹。那宫女“哎呦”一声捂着肚子蹲在地上,面色瞬间变得蜡黄,脸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这一脚差点踹断了她的肠子。
  其余几名宫女和内侍手中的扇子立刻加快,顿时如起了一阵狂风一般,将落在伤口上爬行的苍蝇吓得无影无踪。
  安禄山稍微感觉到了一丝舒适的凉意,直着嗓子高声叫道:“李猪儿,李猪儿呢?说好的给朕取冰块来,冰镇瓜果消暑的呢?狗奴婢又跑到哪里偷懒了?朕非活剐了你。”
  话音落下,李猪儿端着一只托盘急匆匆的从殿外进来,托盘上面的一块冰块上摆着切开的几片西瓜,西瓜和冰块都冒着凉飕飕的冷气。
  “陛下,陛下,奴婢猪儿在呢?陛下息怒,奴婢是给您弄冰镇西瓜消暑去了。西瓜给您冰镇好了,瞧瞧,黑籽红瓤还凉飕飕的冒冷气呢,陛下快吃两片消消暑。奴婢我找的可不容易呢,城里城外的找,好容易找到了几只西瓜。这冰块啊,奴婢也是在洛阳城的大户人家找了很久,才在端王府的地窖里找到了些去年冬天存下的冰块。奴婢可不容易了呢。”李猪儿来到近前,尖着嗓子道。
  安禄山呵呵笑道:“恩,不错不错,有点孝心。朕快要热死了,快扶朕坐起来,让朕吃两块消消暑。”
  李猪儿答应着,将托盘摆在小几上,快步走到安禄山的身后,用瘦弱的身子吃力的顶起安禄山肥硕的上身,让他坐起身来。一名宫女忙在安禄山的背后塞上靠枕,让他可以靠在上面支撑起他肥胖的身体。
  “拿来。”安禄山伸手道。当他坐起身来时,便能看到他的双目的红肿已经相当的眼中,两只眼睛已经肿胀成了一条缝,显然已经看不到东西了。
  李猪儿忙端起托盘递到安禄山身边,安禄山勉力伸手摸索着,一把摸到了冰块,冷的打了个哆嗦。
  “陛下,往上,往上一点。”李猪儿提醒道。
  安禄山怒骂道:“朕知道,你当朕瞎了么?朕看的清清楚楚。”
  李猪儿不敢吱声,安禄山摸索着终于摸到了一块西瓜,拿起来连皮带瓤的送进嘴里大嚼,发出满意的哼哼声。西瓜流出的汁液顺着黄而卷曲的胡子往下流,一直流到脖子上,再混合着汗液流过肚皮流到了腹部的几片溃烂的脓包上。冰冷的水渍接触到伤口,受到刺激的安禄山大声呼痛。李猪儿忙用布巾替他擦抹肚子,却不料手上稍微用力,触碰了脓疮,安禄山更是大声的叫嚷起来。
  “狗奴才,想疼死朕么?就知道你们一个个没安好心。”
  “是是是,陛下息怒,奴婢下手轻些。”李猪儿强忍着恶心,用布巾轻轻的将脓包上渗出的恶臭的血水擦掉,喉间几度作呕,终于强行忍住。
  安禄山吃了西瓜,身子舒服了些。眯着肿胀的双眼道:“李猪儿,朕的伤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