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跃马大唐 >

第558章

跃马大唐-第558章

小说: 跃马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事?”
  王源愕然道:“怎么?粮草没到?难道半路被劫了?”
  高秀岩摇头道:“绝无可能。邠州已经被我攻下,邠州通往长安的道路畅行无阻。史思明未回军时,京畿叛军尽数被我压缩在京城之中,他们如何截断我粮道?我派人去邠州问了,邠州守将说根本没有粮车抵达,根本就是没有粮食从成都发来。”
  王源眉头紧锁,一时倒也不知什么缘故所致,不过此时倒也不用去为此事烦忧,于是笑道:“兄长,此事我会弄清楚的,好在我带了不少粮草,足够我十三万大军十余日之用。过几日或许粮草便到了。今晚杀猪宰羊多煮些饭食,让弟兄们好好的饱餐一顿,好好休整一番。待下一批粮草和物资补给送达,我们便可拔营开赴长安城下,和叛军决一死战了。”
  高仙芝点头笑道:“是啊,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我可是早就想夺回长安了。安禄山的好日子不长了。这厮还在做着他的皇帝大梦呢,且由他做几天梦,一切准备妥当咱们便向长安进军。”
  ……
  数日前,史思明大败的消息抵达洛阳。当消息送达,正在洛阳皇宫之中饮酒作乐的安禄山惊愕之下大发雷霆之怒,一把掀翻了面前满是酒肉的桌案,将旁边一名伺候的宫女推倒在地,拔刀乱砍乱刺,剁成了肉泥。
  “蠢材蠢材,废物废物,都是一群酒囊饭袋。”安禄山怒骂不已。
  一干宫女内侍们吓得面无人色瑟瑟发抖,无人敢发出一句声音来,很多人都尿了裤子。安禄山的贴身内侍李猪儿自以为身份特殊,还想上前劝解,被安禄山抬脚踹翻在地,差点举刀给砍了。
  安禄山当然很愤怒,十八万精锐兵马尽数交给了史思明去攻蜀,这是何等的信任。而朝廷兵马只有区区十余万,史思明居然败了,而且败的很惨。而且这个史思明居然将责任尽数推给了高秀岩。说高秀岩指挥失误葬送好局,最后畏罪自杀以谢。安禄山怒骂不已,史思明是不是以为自己是傻子,自己难道这么好欺骗么?他身为主帅不担责任,反倒怪高秀岩这个前锋官?史思明太让自己失望了。
  在咆哮了一顿之后,安禄山冷静了下来。这场败仗让安禄山明白了一个事实,大唐朝廷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孱弱,特别是有那个王源和高仙芝在,朝廷的兵马依旧有着强大的战斗力。看来自己需要做好长期的准备,一切急功近利的想法都是不成的。
  而且现在也不宜对史思明处罚,因为自己需要他的五六万兵马相助,这时候和史思明闹翻了脸,这老东西很可能会撂挑子不干。这是绝对不成的。
  现在要做的是,集结兵马守卫长安,只要长安不失,洛阳便无虞。玄宗也只能永远呆在蜀地那片山旮旯里,形势便还是自己占据优势。另外还有一件事自己也要立刻干,那便是给搁置的登基之事。虽然此时登基有些不合时宜,但朝廷兵马一时难以剿灭,难道自己无限期的等下去不成?这可不成。而且,登基可提振士气和民心,在大败之际或许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成为天子之后的气运可和未称帝之前大大不同,现在自己需要一点天佑,需要一点好运。
  “传令下去,各军将领即刻回洛阳议事。三日内必须赶回,不得有误!”安禄山下达了不容置疑的命令。


第798章 迂回
  成都城中,自那日密谈之后,李瑁当天晚上进宫见驾。在摇弋的烛火之下,李瑁低声向玄宗表达了想要重建南北衙禁军的想法。
  玄宗很是惊讶,他没想到,这件事居然是李瑁提起来。若是性格暴躁的十六皇子李璘或者是容易冲动的二十六皇子李珙提出此事来,他都丝毫不惊讶。因为他们的性格是冲动暴躁的,有欠考虑的。然而这件事由性格沉静默默无闻的李瑁提出来,玄宗便像是第一次认识李瑁一般对他刮目相看了。
  “瑁儿,你为何会提及此事啊?”玄宗不动声色的问道。
  李瑁恭敬道:“父皇,儿臣这段时间都在想这件事。自从出长安一来,南北衙禁军几同解散。父皇身边竟无护卫禁军,这如何能成?如今天下纷乱,重建禁军不仅于平叛大事上有益,更是能让保护父皇的安危,此事势在必行。”
  玄宗微笑道:“你这话不对啊,朕身边不是有神策军么?成都城中有两万神策军保卫朕的安全,这还不够么?神策军是北衙禁军的编制,你难道不知?”
  若是在房琯和自己谈论之前,李瑁听到这样的话必然以为父皇说的是真话。但在和房琯聊过之后,知道父皇其实心里一直想重建禁军,便知道父皇这样的话不过是试探的话语了。
  “父皇,儿臣不得不说些不中听的话。父皇若觉得不妥,便可责罚儿臣,儿臣绝无半句怨言。”李瑁低声道。
  玄宗微笑道:“你我父子闲聊,哪有什么冒犯之言?你说,朕听着。”
  李瑁咳嗽一声,低声道:“父皇,王源确实是我大唐功臣,马嵬坡上救驾护主立了大功。我们能在成都立足,挽回颓势,也是王源出力尤多。特别是目前平叛大事,王源几乎一手操办。前几日通州大捷更是振奋人心。王源的功劳是有目共睹的,儿臣对他也甚是尊敬和感激。但儿臣不得不说一句,如今我们什么都靠着王源,怕未见得是件好事。王源所领的神策军是他的亲领兵马,前身其实便是陇右军和剑南军。这些边镇之兵本就只遵从边镇节度之命,安禄山能怂恿我大唐三镇兵马造反,便是正说明了这一点。边镇兵马眼里只有节度使而无朝廷,这便是隐忧所在。儿臣不是说王源会如何?只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再说重建南北衙禁军也是正常的举动,父皇身边可不能只有一只神策军护卫,这便是儿臣想说的缘由。”
  玄宗静静的听完,沉默不语。李瑁的话其实未出其意料之外,这些都是重建禁军的理由,李瑁说的话也是在他心中翻来覆去所想的那些话。然而,他却不能点头答应,因为他知道还有几道坎需要过。若李瑁当真要重建禁军,他必须有个周祥可行的计划才行。
  “你说的虽然都在理,但重建南北衙禁军,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玄宗缓缓开口道。
  “儿臣知道难度很大,不过儿臣有信心能办成此事,儿臣已经考虑的很周祥了。”
  “哦?你说说你做了哪些准备?”
  李瑁沉声道:“首要之务便是不能让王源觉得我们重建将军是对他的不信任。朝廷如今要靠他平叛,此时若是因此事而让王源心中不快,那会影响大局。这其实也是儿臣甚是心忧的原因,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朝廷要重建禁军需要考虑到臣子的想法,这也说明了我们如今的处境,也说明了重建禁军的必要性。”
  玄宗微微点头道:“你说的很好,正因为如此,禁军的重建才是极为必要的。皇权何曾会受制于人?但这便是现状。”
  这是玄宗第一次明确表态要重建禁军,李瑁强压住心中的激动,继续沉声道:“父皇说的对,禁军是一定要重建的,但不能让王源不高兴。不能打消他平叛的激情。故而儿臣想的是,重建禁军不以禁军之名,而是以其他的名义来建立一支军队,这样王源也无话可说。”
  玄宗诧异道:“以何种名义?”
  李瑁道:“儿臣斗胆请父皇下旨,封儿臣为领军之将。儿臣打着平叛的旗号募兵,便说招募的兵马是为了平叛杀敌。这样王源便无话可说了。”
  玄宗眼睛一亮,细细的想了片刻,微微点头道:“这倒是一条曲径。名为募集平叛兵马,实际上便是禁卫之军。待兵马招募之后,可以随时改变兵马的编制封号。”
  李瑁道:“儿臣正是这么想的,故而儿臣想请父皇随便下旨让儿臣遥领一处节度使之职,那么儿臣便有了募兵的资格。”
  玄宗点头道:“这个好办,只是还有别的难处,你还没说。”
  “父皇说的是,还有很多难题。第二个难题便是募兵的兵源。这一点儿臣认为不成问题。如今蜀地聚集了各地逃来的百姓百万,从中招募十余万青壮应该不是大问题。随同父皇一起来成都的也有不少禁军中的武将,他们如今也是赋闲在此。儿臣想请他们出来帮着训练兵马。这训练兵马的事情也基本上解决了。”
  “很好,兵员和训练。还有呢?”玄宗微笑问道。
  “还有就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了,募兵的钱粮问题。钱粮不到位,募集兵马便是空谈。”
  玄宗点头道:“这是朕最想知道的,钱粮何来,朝廷的现状你是知道的,朝廷目前可养不起太多的兵马。王源还在领兵打仗,他那里也耗费甚巨。”
  李瑁轻声道:“有件事儿臣必须要告知父皇,王源其实在成都囤积了大量的粮草。有人说他囤积的粮草达数百万石之多。”
  玄宗一愣,皱眉道:“这么多?此事当真?”
  李瑁咂嘴道:“是真是假儿臣也不知,只是儿臣知道有此风闻。有人说数年前王源便开始囤积粮草,这几年每天都有大量的粮车运粮食来成都。若此事是真,则说明王源手头是积聚了不少钱粮的。”
  玄宗想了想皱眉道:“即便此事是真,这也不是什么过错。身为节度使,囤积粮草也是他的职责。难不成你想要向王源伸手要粮不成?”
  李瑁摇头道:“儿臣可不是要向王源伸手。用他的钱粮募兵,岂非受他约束。但若此事是真,那么王源的神策军平叛所用的粮食物资便不该动用南方州府运达的钱粮才是。他王源囤积了粮草可不是他私人之物,那也是我大唐的钱粮。他若囤积为了神策军之用,便该拿出来用才是。而事实是,他现在用的是朝廷的钱粮,而非他囤积之粮。所以,儿臣的意思是,用南方州府运抵的钱粮募兵,而王源自有屯粮,他的兵马也不会因此而受影响。”
  玄宗沉思片刻,皱眉道:“此事不可行。万一王源并没有囤积多少粮草,动用了平叛兵马的粮草,可是要坏大事的。那件传闻朕觉得有些夸大。以王源在剑南这几年的财力,他能囤积多少粮食?再说朕来成都,数百万难民来成都,他曾经禀明要开仓赈济。这么多天过去,怕是他也没多少粮食了。”
  李瑁想了想道:“父皇要不这样可好,优先供应平叛神策军的粮食物资,剩下来的用来募兵。不会误了平叛大军的大事便是。儿臣明日将发动一场募捐,号召上下人等有钱出钱有物捐物。儿臣拟将身边的值钱财物统统捐出。以募集之资向成都百姓收购粮食,用来募集兵马。父皇你看如何?”
  玄宗喜道:“这是个好办法,虽然有些寒酸,但这正表现了我皇族誓要平叛的决心。这办法好。朕也捐些物事,诺,朕的贴身玉佩,你拿去换粮食,重建禁军。”
  玄宗伸手从腰间扯下一枚玉佩,递到李瑁手上。李瑁激动不已,看来这件事已经得到了玄宗的首肯,自己今日算是圆满成功了。
  “多谢父皇,有了父皇这玉佩,我想各位皇族成员朝中官员都会踊跃捐助。每多一人捐助,禁军便多一名士兵,很快我们便有千千万万的兵马了。”
  玄宗呵呵笑道:“瑁儿,朕没想到你有如此魄力,考虑的如此周详,朕很欣慰。这件事朕定会全力支持你。对了,朕明日下旨,让你遥领河东节度使之职,这样你便有身份募集兵马了。至于王源那里,你不要动用他的物资,也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未经证实的流言。防人也要用人,这是一门学问。你若想学,改日朕可以好好的跟你说一说。”
  “多谢父皇,儿臣定当跟着父皇好好学,哪怕学到父皇一丁点的皮毛,也够儿臣受用的了。”
  李瑁跪地磕头,心中激动难言。房琯所言不差,果然,这件事一提出,父皇对待自己明显和以往不同了。父皇说要教一教自己防人用人之道,那实际上便是为君者御下之道。
  紧闭着多年的那道门,终于在自己面前慢慢的打开。似乎已经能看到里边的花团锦簇,里边的金碧辉煌。


第799章 清查
  金州城中,神策军大军正在休整恢复。无论是王源所领的兵马和高仙芝所领的兵马都需要休整恢复。王源手下的八万余兵马穿越蜀道时太过辛苦疲惫,而高仙芝的兵马则更为辛苦,他们遭遇了数场大战,而且还饱受粮草短缺的困扰,更是需要休整。
  对于高仙芝谈及的缺粮之事,王源开始觉得这当中可能有些延误,或者是因为道路难行,或者是因为战事频发而导致的延误,故而也没有想太多。然而,当王源私下里召来了军中管粮草的后勤军官来询问之后,才猛然发现,事情比自己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王源询问的军需官是跟随自己去往通州作战的后勤军官。不问不知道,一问之下,那军需官告诉王源,实际上在通州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