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跃马大唐 >

第159章

跃马大唐-第159章

小说: 跃马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食,咱们三天才吃一顿荤,能比么?”
  王源愕然,没想到随口一胡诌居然还真的有这种训练的骑兵的办法,倒也是歪打正着。
  “原来是军费所限,那倒也是,一只羊七八百钱,每日踩死十几只羊便是一笔大开销了。虽然死羊可以吃肉,但这消耗确实承受不起。我这可真是纸上谈兵了。”
  刘德海哈哈笑道:“我还想用小牛犊子当活靶子呢,问题是哪来的钱呢?兵部会拨钱给我们胡闹么?边镇节度兵马怕也弄不起你说的那种法子。我这里还有一百多兄弟连藤甲都没配齐呢,倒有钱去弄那些玩意儿。”
  众人一番哄笑,笑王源不懂瞎说,不切实际。
  王源待他们笑毕,皱眉道:“原来地方上的团练兵马如此清苦,我却是不知。”
  刘德海摆手道:“咱们既非京城禁军,又非边镇节度使的兵马,只是地方上的团练兵马罢了。平日守守城门抓抓盗匪,也都是平民子弟招募而来,哪有人重视咱们。不过话说回来,我手下的兄弟可不弱于任何人,这一点我老刘可是有自信的。”
  王源赞道:“我就喜欢你们这些地方上的带兵将官,条件清苦,但依旧忠心耿耿保一方平安,从不抱怨。”
  刘德海叹道:“难得王副使这么理解我们,其实我们也是满身的气力使不出来。我刘德海若是在能在边镇打仗,现在恐怕已经战功赫赫了。可惜呀,没这个机会。”
  身边众人也都道:“是啊,我们刘参军可是有本事的人,可惜境遇不佳,朝中无人赏识。”
  王源眉头一动,看着刘德海道:“刘参军果真有志向要干一番事情么?”
  刘德海道:“何尝不想,一眨眼都快四十了,在这么下去,都老了。”
  王源道:“只要你想,我可以帮你。你不是无人赏识么?我倒是可以推荐一下你。”
  刘德海张大嘴巴道:“王副使,您不是开玩笑吧。”
  王源笑道:“哪有那么多的玩笑话?对刘参军我还是钦佩的,一来北海郡便听到刘参军剿匪的英勇事迹,我向来敬佩有真本事的人。也许你不信我有能力推荐你,我王源确实入仕时间不长,但陛下的面倒是常常能见到,而且我和度支郎杨钊也是好友,就算我的话不管用,杨度支的话该管用吧,贵妃娘娘的话该管用吧。”
  众人呆呆看着王源,他们只知道这个王源来头不小,但却不知道此人竟然和正红得发紫的杨家关系这么亲密。听他口气倒像是经常见陛下贵妃和杨钊称兄道弟一般。
  刘德海突然意识到,面前这个年轻的王副使是个大大的粗腿,也许自己便要时来运转,前程便在此人身上。
  “当然了,推荐你也是要有条件的,总不能因为你剿灭了几十个匪盗便说你有本事,起码要做出些拿得出手的事情来。”
  “这……在这北海郡,便是满身的本事又如何能施展的出来?”刘德海满腹委屈。
  王源道:“谁说没有施展的机会?这一次我们来查案便是一次机会。这是陛下钦命严查的案子,李邕的挪用公钱大案,或许还会牵扯到其他许多的人,这便是你的机会。”
  “此话……怎讲?这案子我可一点都不知情,我们平日跟他们那些人可都是互相看不上眼的。李太守的酒宴我只参加过一次,到了中途听他们咿咿呀呀的写诗,我气闷的很,便中途走了。”
  王源微笑道:“可不是要你揭发什么人。今日我和杨尚书商议了,鉴于今日城中发生劫匪入城的事情,我们怀疑是有人故意从中作梗阻碍威胁我们办案,所以杨尚书要我负责北海郡治安事宜。而本人想着,这件事只有你刘参军协助才能完成,我手头可没什么人力来协助。所以这便是我今日来见你的来意。如果你协助我办好这件事事,在这案子里你便是有功之人,回京后我便可提及你的功劳,推荐于你。你要表现的很出色才成。”
  刘德海双目放光道:“原来如此,王副使放心,此事卑职必竭力协助,从现在起,北海郡团练兄弟自我而下均受王副使差遣。”
  王源哈哈笑道:“好。你干脆,我也干脆。今日起,跟着我办事的兄弟每人额外给三贯辛苦费。事情办好了,我举荐你刘德海调离北海郡,在场的兄弟有愿意一起走的也一并举荐。只要事儿办得好,这都不是什么难事儿。”
  众人欢声雷动,王源举手示意,众人静了下来,王源一字一句道:“但有一点,我的命令你们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不能多嘴问无干之事,也不能多嘴说些什么事。除了我,你们无需听任何人的命令。”
  刘德海愕然道:“这……若是杨尚书的命令呢?”
  王源冷声道:“你没听明白么?只听我的,其他的由我顶着。这便是我的规矩。同意了便表个态,不同意我也不强求,我可不喜欢犹豫不决的人。”
  刘德海咬牙道:“罢了,我刘德海便只听王副使一人之命,兄弟们你们自己决定。”
  在场的是刘德海手下两名校尉和五名旅帅,都是团练中的核心人物,也都是刘德海多年的部下。刘德海都表态了,这些人当然不可能对着干。他们也都在北海郡这个地方呆腻了,早就想找个出路离开。当下个个拍胸脯表态,表示绝对服从命令。
  王源心中高兴,事情很顺利,空手套了白狼,只要刘德海他们真的听自己的命令,那自己在北海郡便处于不败之地,也能立刻干很多想干的事情了。
  王源心中有些预感,迟早要和杨慎矜在北海郡翻脸,而杨慎矜还有吉温在暗处帮忙,各方面实力在自己之上,这个问题一直让王源揪心。在事情全面爆发之前,也许先要解决掉吉温这帮人,一切还要看情形而定,但手头的人手有备无患。如果有刘德海在手,这件事便容易的多了。
  “走,进屋子去喝酒去。”刘德海热情邀请道。
  王源笑道:“这一餐我请了,大伙儿收拾收拾,一起去北海酒楼喝酒去,爱吃什么尽管点,别怕吃穷了我。”
  众人轰然叫好,各自去收拾了一番,在营门前集合。片刻后数骑飞驰,尘土飞扬,沿街直奔北海酒楼而去。


第218章 黑夜
  一灯如豆,陋室内暗影烁烁,凄清无比。
  李邕静静坐在椅子上,双目微闭,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三天来,李邕便被半软禁在郡衙后堂西首的这个小屋子里,除了能在外边的天井散步看天之外,大部分的时间他只能在此枯坐,默默回想他这一辈子所经历的事情。那些宴饮游猎、高朋满座;那些嬉笑怒骂、纵酒高歌;那些风和日丽、快意人生的日子,一幕幕一场场从脑中闪过,恍若隔世一般。
  李邕心里很清楚,这一次是很难逃过眼前这一劫了,除非是有奇迹发生。以前也曾发生过这样的一次奇迹,那一次救了自己的救星名叫孔璋。但这一次,孔璋早已被贬琼州不知生死,在无人能救自己了。
  某一刹那的瞬间,李邕甚至有些怨恨孔璋,若不是他,自己也到不了今日这一步,那一次的死里逃生没有给自己深刻的教训,反倒让自己觉得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船到桥头自然直。故而在那之后更加的无所忌惮,终于今日再次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当然,这只是某一刹那间的想法,大多数时间李邕都在反省自己这一生。这一辈子太过放纵任性,太过把自己看的太高。年纪的增长没有带给自己沉淀,反倒助长了自己好大喜功狂傲不羁死要面子的脾性。今日之劫其实是必然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李邕恨自己越老越不成熟,已经六十九岁了,就差一年便可风光致仕了,偏偏这一年便是自己最难熬的一年。而且,李邕深深的感到了另外一种恐惧,从杨慎矜第一天到达北海之日起,李邕便预感到自己的案子将会闹得很大,甚至会涉及其他的人。这种事情在他几十年的宦海沉浮之中不知见过多少次,终于,轮到自己亲身经历了。
  另外,大前天午后,当杨慎矜决定住在郡衙后堂之后,李邕亲眼看着自己家中几十口人凄凄惨惨背着包裹抱着被褥搬出来的样子,当时的李邕差点要崩溃。他忽然意识到,这么多年自己只顾着自己,竟然对家里的人没有丝毫的关心。结发老妻陈氏的衣服上还有一块显眼的补丁。自己的长子已经两鬓斑白,自己还是第一次正眼看他,甚至也是第一次看到他的脚上穿着的靴子破了个大洞。
  无数次李邕的脑海里都闪过自己的妻儿孙子们出郡衙时看着自己的眼神,那眼神中充满了冷漠甚至有些怨恨。他作为一家之主,没有给自己的亲人带来幸福富足,反倒给他们带来了灾难。以前自己根本没想到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但现在李邕忽然意识到,自己这一辈子是多么的荒唐和失败。
  若能有挽回的余地,李邕愿意用一切去挽回,可是,这机会还会有么?
  屋外脚步轻响,一盏灯笼的光从竖格花窗的缝隙中缓缓透入,形成一道道间隔的花纹,印在李邕的身上。灯动影移,光线流转,将李邕微睁双目的脸庞照得忽暗忽明。
  “你们都退下吧。守住门口,没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进来。”有人威严的下令道。
  李邕双目猛的睁开,他听出这是杨慎矜的声音,三天来杨慎矜还是第一次见自己,在这三天里自己请求见杨慎矜多次,都被无情拒绝。
  “吱呀”一声,老旧的木门发出刺耳的响声,灯笼的光从门外照了进来,杨慎矜一袭便装出现在门前,灯笼的光从下而上照在他的脸上,本就坑坑洼洼不平的杨慎矜的脸被下方的灯光照着,颇有些阴森之感。
  “啊,杨尚书,罪官李邕叩见杨尚书。”李邕赶忙起身恭敬行礼,记忆中这还是第一次对杨慎矜这么客客气气的行礼。
  杨慎矜嗯了一声,将灯笼挂在柱子上,回身来温和的还礼。
  “李太守有礼了,杨某今晚特地来看看你,这几日忙的够呛,一直慢待你了。李太守也是本朝名臣,本不该这么慢待的。”
  “罪官汗颜无地……”李邕叹息道。
  杨慎矜微微一笑摆手道:“坐下说话吧,今日我不是以查案使的身份前来的,我只是以同僚身份前来,想跟李太守聊聊天的。这几日因为案情所拘,不得不让李太守屈居于此,我也是没办法。未知手下人可慢待了李太守,或者他们有什么刁难之处,李太守尽管说出来,我即刻便去责罚他们。”
  李邕忙道:“没有没有,他们对我很好,没什么不恭敬的地方。”
  杨慎矜点头道:“那就好。”
  两人相对默然,一时间似乎没什么话题,或者说谁也不愿先开口。李邕低着头不说话,杨慎矜则目光锐利的看着李邕花白憔悴的头颅,脑子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那个……敢问杨尚书,何日押解我上京问罪?”李邕忽然打破沉默抬头问道。
  杨慎矜愣了愣微笑道:“听李太守的话意,倒像是认定自己一定会被定罪了一般。难道针对柳绩的指控,李太守不打算自辩清白么?”
  李邕缓缓摇头道:“不辩啦,我认罪。柳绩并非诬告,我确实挪用了公钱,而且数目不小。本想着能归还公钱补上窟窿,但却是有心无力了。杨尚书不用再多查问了,挪用公钱的罪名我承认便是,本郡其他的官员也是为我授意之下不得不遵命,事情跟他们没有关系,我一力承担便是。”
  杨慎矜微微皱起眉头来,沉声道:“这么说,李太守是要将所有的事情都揽到自己头上了?”
  李邕道:“本就是我一人所为,我当然要一人担当。”
  杨慎矜顿了顿,低声道:“可惜……李太守一人怕是揽不住了,你的案子涉及了很多人,你想一人揽下来,怕是不能够了。”
  李邕身子一抖,抬眼看着杨慎矜道:“杨尚书,老夫已然愿意认罪,这案子本就是我一人的罪责,千万莫要牵连无辜。否则老夫将会寝食难安,便是死了也难瞑目。”
  杨慎矜冷声道:“无辜?李太守,你莫非是说我办案糊涂么?我说的事情都是有证据的,怎会是牵连无辜?你这话好没道理。”
  李邕怔怔看着杨慎矜,但见杨慎矜面无表情的淡淡道:“李太守,今晚本官来找你说话,便是提前给你透个底。明日上午,你便要正式上堂受审,在此之前,杨某觉得有必要跟你说些事情达成共识,你希望这案子早点了结,我也希望早点了结,我们都不希望节外生枝。我更不希望你隐瞒一些东西,让我难为。我可不想对李太守用什么刑罚。李太守是本朝老臣,声名播于天下,我不希望做出对你不敬的事情来。”
  “杨尚书……你这话是……何意?”
  “事情很简单,这几日我询问了北海郡上下人等近百人,自李太守而下,大小官吏上百基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