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916章

铁十字-第916章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格不入的,他们才不想什么以色列,他们最好犹太人全部到美国去,方便他们控制并发挥更大的能量。
  把普通犹太裔居民合理的“疏导”走对杜威带来的另一个因素是名望加成,现在美国就业机会很紧张,凡白人能干的岗位,杜威都推行Wasp优先策略,同时又巧妙排挤属于白人但不属于传统Wasp后裔的其他族裔。
  最典型的是爱尔兰后裔,在爱尔兰独立并收回北爱尔兰之际,吸引了一大批人流回国,然后现在爱尔兰作为德国的铁杆小弟,捞到了很多经济和工业开发项目,急需大量人手,于是这批人员就从美国回流。
  第二个典型是意大利后裔,由于黑手党与意大利政府的格格不入,杜威授意胡佛加大对黑手党的打击,现在黑手党不但在意大利快要混不下去,在美国也举步维艰,没有黑手党关照,意大利裔的竞争力也很差。
  第三个非常有意思的变化是部分美国人澳新化:由于澳新与美国军队在战争期间的特殊关系,再加上澳新缺少人口,艾克婆婆在澳新停战时宁可自己受委屈也不愿意像英国一样撕破脸的行为博得了澳新当局好感。停战后,澳新联合共和国政府发布了一条规则:凡在澳新服役过且无不良记录的美国人可通过绿色通道加入澳新联合共和国,这条规则甚至推广到其兄弟姐妹。该国甚至还邀请艾克去担任陆军总参谋长,只是艾克再也不想回到这个伤心的地方,宁可在美国窝着给克拉克当副手。
  澳新此举当然大有深意:随着日本移民往新西兰涌入,澳大利亚将面临日本的威胁,虽然德国承诺会提供安全屏障,但澳新当局认为靠人不如靠己,决定进一步增强实力,首当其冲就是要增加人口。最合适吸纳的当然是和澳新主流价值观一致且与日本不太对付的美国后裔,所以美国这个移民国家一下子便出现逆移民化过程,有30多万美国人决定加入澳新。
  第四个重点趋势是德意志人回流:德裔在美国本来可以排第一号(包括瑞士、奥地利、德国等中欧所有德意志国家的后裔),甚至美国将军中表现最突出的也都是德裔,那些年代久远,在美国已有了较高的地位,或者对第三帝国不感冒的德意志人显然不会回流。但那些一战后才移民美国的德意志后裔,尤其是享受过第二帝国荣光的德意志后裔对第三帝国再度崛起是心驰神往的,很多人在战争期间还因为这件事遭受过政府的监控、关押或者其他对待,所以战争结束后回流的德意志人高达50多万。
  这50多万德意志人回欧洲本土的不到三分之一,其他人口全部涌入南部——德意志美洲共和国,那里正在大力招揽德意志后裔,凡被证明是血统纯正的德裔,可以和从德国本土移居美洲的德裔一样,享受分田、小额免息贷款、过渡居住房等一系列优惠措施,正好德国工业体系在施佩尔的布局下正向美洲共和国输出一部分,因此就业岗位是不缺的。
  这些情况几乎都是公开的,在霍夫曼看来,美国族裔正处于深刻的自我更迭和动荡中,迟早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杜威想法虽然很明确——重用南部白人至上族裔,但未必能如他所愿,因为目前离开美国的恰恰是那些能接受威权政治的人群,而杜威想要留下的却是中“自由”毒不浅的族裔,目的和手段相背离的策略他不是很看好。
  但他也承认,不这么换血,杜威的统治就没法稳固下来,杜威大概厌烦了不断等待,已等不及要大刀阔斧来一场。
  “元首,这次除联合国和军备问题外,还想就经济事务和您交流一下意见……”谈完政治话题后,杜威忽然道,“我想今明两年各安排3亿桶原油进行赔款替代,总共价值18亿美元……”
  霍夫曼楞了下,迅速盘算起来:2年6亿桶原油几乎赶得上9000万吨石油了,这数字比目前欧洲、中东原油年产量将近大一半。
  这什么意思?霍夫曼心里有点警惕,目前正是石油马克挂钩发行的关键时刻,虽然欧洲工业机器全力开动后现有石油肯定是不够用的,但一下子2年额外多出近9000万吨,这库存会立即大幅度飙升。
  杜威仿佛看出了他的顾虑,解释道:“我并不是一定要用石油作为武器导致中东产区生产过剩,我的意思是希望签署这样一个备忘录,我对国内可以交代——至少我对南部石油财团可以交代,协议是这么签署,但履约可以根据贵国的要求慢慢执行。”
  “如果只是1…2亿桶原油,我直接就拍板了,但一下子多出6亿桶,确实需要仔细思考一下,目前各国的库容量、商业库存以及未来两年的消耗量,而且据我所知,贵国目前油轮数目还不足以支持这么大规模的跨大西洋运输吧?”
  “这个……”杜威也楞了一下,回忆美国的运输结构,一条油轮往返大西洋两岸一次加上装卸时间需要40…45天,一年充其量就是8次,以美国目前使用最普遍的2万吨油轮来统计,一年只能运输16万吨,考虑到中间轮换与意外,一年要300艘至少才够格。300艘油轮美国能拿出来么?当然可以,问题是如果这里直接占用300艘油轮用于石油运输,美国其他地方的运输就会受到限制——不要忘了目前巴拿马运河还不畅通,往西海岸输送原油产品还非常困难。
  “当然,贵国情况我也有考虑。”霍夫曼笑笑,“您看这样安排如何,德克萨斯标准原油就按照您的要求启运,能运多少算多少,上限不超过6亿桶。”
  “另外,关于中国问题,美国也想与贵国形成一致立场。”杜威斟酌着说道,“上个月,蒋夫人给我发来电报,希望美国政府能帮助中国政府镇压国内日益严峻的布尔什维克分子,特别是要打破俄国布尔什维克的渗透,向我们提出了经济援助和物资支持的请求……”





第96章 最后一场政变(7)
  对这个话题,霍夫曼并未感到意外,而是笑道:“说来也巧,蒋夫人的姐夫——孔先生几个月前也来过一次,向德国政府提出了同样请求。”
  杜威顿时来了兴趣:“您怎么答复的?”
  “中国问题当然很重要,中国布尔什维克与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动向我也密切关注,但目前关键问题并不在于蒋政权怎么想,而在于他们能办到么?”霍夫曼笑笑,“说句实话,这是个很腐败的政权,甚至到政权危在旦夕的时候,他们的高层还没有忘记争权夺利……”
  杜威点点头:“我赞同您的看法,他们的腐败是出了名的,当初我们通过驼峰航线给中国输送物资,在运力如此紧张的时刻,孔先生的女儿还要安排进口钢琴优先启运,我们的飞行员都看不下去了!不过,当初在我竞选总统的时候,在我面临人生低谷的时候,蒋先生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不能无视这种善意,如果……”
  霍夫曼笑笑却不说话:他当然明白杜威在竞选中接受过重庆方面的政治献金,不过杜威此时来提这件事,着眼点显然不在于要回报——政客这个层面,怎么可能把私人感情看得这么重?他的着眼点是希望美国向中国渗透并用于牵制日本——在霍夫曼眼里,日本和美国绝不可能就这样和平共处下去的,日本也许会,美国绝不可能甘心。
  “我的逻辑是这样,我们必须考虑现实政治的影响,日本显然离中国更近,如果连日本都不主动出兵对付中国布尔什维克,那我们就更无必要,至于是否扶持中国国内的反布尔什维克势力,我觉得要看契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中国布尔什维克与俄国布尔什维克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前者没有很强的进攻性,也没有太多的革命输出动力,如果能将中、俄两国切割开来、互相强制,或许对我们更有利,这也是我同意日本提议给中国常任理事国地位的原因所在,征服中国的战争,46年前八大强国尝试过一次,失败了;日本前不久也尝试过一次,同样失败了,您不觉得中国问题很特殊、很复杂么?这样一个面积如同欧洲一样大的国家,能不能采取一个统一模式呢?能不能让日本长期控制?我看未必。”
  杜威对此心领神会,德国在远东问题上是有双重立场的——既要由中国来牵制日本,又不能让中国与其他大国(包括美国、俄国)走得太近,同时还不能因为中国要与这些大国走得太近而让德国亲自下场。第三帝国未来的重心,还在于欧洲和非洲,或者说跨大西洋两岸。
  所以孔祥熙到德国来希望请求德国亲自下场注定是要失败的,而让美国亲自下场,德国也坚决反对。把握住这个脉络后,杜威概括道:“我明白您的意思,各国应该对华形成新的国际协调。”
  霍夫曼点点头:“正常经贸关系我认为无所谓,但军火输出特别是武装力量直接干预要慎重,在此前提下,适当多卖一点军火或其他工业品我不反对……”
  对霍夫曼而言,远东注定不可能是德国重心,但任由日本打造成铁板一块也不符合德国的利益,如果日美能适度保持紧张,同时英、法还能在巴基斯坦和南印度支那问题上发挥影响力对冲的话,他认为很有价值。
  说到底,德国还没有完成整合欧洲的任务,如果彻底把日本甩开或者任由日本衰亡,这会给德国的全球布局产生巨大压力,但无条件信服日本,甚至帮助日本收服这个地方,也不是德国所想看到的。
  杜威明着是问中国问题,实际上是问德、美、日三角在全球和平后的定位问题,有德国这句保证不是保证、承诺不是承诺的话在手,他心里有底气多了——战后美国必然是要开拓市场的,欧洲和南美非常困难,远东却是一个好目标,有中国和澳新联合共和国两大主体,而且日本的工业相对落后,美国对持续展开经济和工业竞赛是有信心的。
  杜威告辞回国后,施佩尔奇怪地问:“元首,您为什么会答应杜威提出的偿还6亿桶原油计划?这不但打乱了我们的生产计划,还会给石油马克甚至欧元发行埋下阴影,1亿桶可以接受,算是必要的补充,6亿桶太多了!”
  “杜威地位不稳啊……”
  “不稳?”
  施佩尔大吃一惊:“何以见得?现在美国国内和政界不都控制在他手里么?要钱有钱,要权有权,要军队有军队,如果这样还不稳,那怎么才能稳?”
  “他和财团间的关系不稳,所以他想方设法在讨好那些幕后的金主,甚至还在变革美国的族裔构成,可他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他的妥协与改革体制之间是矛盾的,要彻底改造体制,就不能妥协,要妥协,就不要彻底改造体制……”
  “如果他要彻底改造体制,应该怎么做?”
  “反过来做……”霍夫曼淡淡一笑,“学堀悌吉!”
  同样是杀财团,堀悌吉和杜威是不一样的,堀悌吉挑强的下手,最强的4大财团一夜杀光!然后大头吃进,小头从手指缝里漏出来供其他中小财团享受;
  杜威是挑中小财团下手,弄了一批又一批,然后同样是大部分利益自己吃进——化作赔款和军费出去,小部分打赏给顶尖财团——可顶尖财团就看得上这点残羹冷炙么?
  “堀悌吉这么玩,日本上下一下子就没有了和他作对的人,然后他可以从容不迫地放手自己的手下去推行变革维新,自己可以轻松下野去印度逍遥,成不成不好说,至少改造的大环境和基础是具备的;杜威这么玩,剩下都是虎视眈眈的人,他必须自己顶在前面,稍有风吹草动便会酿成大灾难,就算6亿桶原油又如何?不过区区18亿美元,相比美国2000亿的开销,只是百分之一而已……杜威靠百分之一就能稳住顶尖财团?我看够呛。”
  “那您为什么还要答应?”
  “第一,杜威签署了合同,如果后来新总统不认,我们就可以做做文章,杜威死了也不怕,还要Ss亚美利加集团军可以发动——为什么我同意10万ss亚美利加集团军加入维和部队,还让斯坦因纳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是有这层寓意在的;第二,给杜威一个面子,看他能不能挺过这一关,挺得过,一切Ok,挺不过,美国还得再乱一次。”霍夫曼笑笑,“这次不用再打反布尔什维克战争的招牌了,联合国维和部队紧急出动防止人道主义危机扩散……嗯,你看着这名义怎么样?”
  施佩尔竖起大拇指:“这理由好。”
  霍夫曼心想:这理由能不好么?这是本时空美国人用烂了的借口!





第97章 最后一场政变(8)
  “杜威还要去巴黎,不知道他和达尔朗会谈些什么。”施佩尔表示,“最近法国露出来的有些苗头不是很对劲,我觉得……”
  “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现在法国已摆脱了当初那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