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678章

铁十字-第678章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学习,合格者授予飞行员毕业证书。整个课程在珍珠港事变前取得证书的飞行员有近5000人……”
  众人点点头,日本海军飞行员是完全两条不同的训练道路:他们被从中学生中精挑细选出来,从14岁起就开始受训,经过严格选拔,选中者先接受8个月广泛训练,飞行大约100个小时;候补军官训练更严格,训练时间为10个月,训练期内飞行150…175个小时。然后再鼓励他们报考海军兵学校,努力成为军官,这样每年只能培养出大约100名飞行员,最多的一年也不过就是250人左右。
  从开始训练到上航空母舰服役,每个飞行员训练时间长达5年之久,像渊田美津雄这样的资深海航军官,现年42岁仍然在一线执行飞行任务,如果从15岁开始算起,已飞了至少25年!
  “珍珠港事变后,美军变化了航空兵招募体系,不再强调高等文凭获得者,高中毕业就可报名,因为他们也面临飞行员短缺问题……根据俘虏交代和我们的统计,珍珠港事变前这批参加Ctp训练的预备军官如果还在一线作战,损耗率已超过了85%,战前美军一线航空兵损失率超过90%,而我军战前一线飞行员的存活率,目前至少还有60%,即便以损失率最高的舰载机飞行员来衡量,还有45%以上!”





第97章 轴心的进攻(7)
  按照松田千秋的分析,七七事变前日美现役飞行员的比例大约是2500:1500,而包括现役和紧急动员后备役(指第一时间动员就能前来报道并执行任务的)美国海航飞行员是日本海航7倍(1万+:1500),因为日本已在进行全面战争,能征兆的后备役已都征兆了。
  为满足战争需求,扩大飞行员数量,日本海军度预科练在1937年进行第一次扩招与改革,设立甲种预科练(简称甲飞)和乙种预科练(简称乙飞),甲飞招募对象是16…19周岁完成初中课程的毕业生,主要培养初级飞行军官,需完成一年半基础教育和一年飞行训练;乙飞仍延续改革前做法,招收14…16岁的高小毕业生,需完成3年半基础训练和1年飞行训练。1940年10月后,预科练第二次扩招,把原来操纵练习生制度(需完成5个月飞行训练)并入其中,称丙种预科练(简称丙飞)。在1943年初,为弥补前线战损,海军又在乙飞学员中征募志愿者,按照丙飞标准进行速成训练,成为乙种预科练(特),简称特乙飞。
  通俗点的说法是:甲飞是培养飞行精英骨干的(特别好的读海军兵学校,将来可成为中高级军官);乙飞是从娃娃抓起的精英飞行员;丙飞是给以前没机会读甲飞,现在又过了读乙飞年龄的大龄青年(实际就只有18岁)的速成班,;特乙飞就是将乙飞中已培养了一半的半成品提前进行速成训练后出炉。
  从1937年到珍珠港事变前,日美都在扩大飞行员队伍,虽然美国扩数量多,但日本基数少,增长更快,到1941年日美开战前夕,日美海航飞行员数量从1:7的差距缩小到1:3。虽然美国数量多,但日本质量依然占有优势。
  随着战争进入到第四年,战前服役并幸存至今的双方海航飞行员差距变成了2:3,而最精锐的舰载机飞行员美国据说只剩下不到50个(基本都在航校),日本将一部分转入航校后还有近200人(注:所谓统计幸存率,是指可利用飞行员比例,受伤无法康复、被敌军俘虏者均不计算在内,尽管人可能还活着)
  “据此得出的结论是,战前日美海军飞行员数量差异到现在为止已基本拉平,在精英舰载机飞行员领域,我军占有压倒性优势。”松田千秋解释道,“当然美国舰载机飞行员幸存率之低不全是日本造成的,德国与英美大西洋舰队连番血战也打断了美军舰载机飞行员的脊梁。”
  之所以开始数量差距之大而最后精英反差之大,完全是日本严苛的培养制度造成的。
  以甲飞为例,日本海军在1930年先是在全国展开统一考试,由海军省统一出题,闭卷考试。应试者首先要在15分钟内完成数学能力测试(题量为50题),之后要在20分钟内完成阅读和写作能力测试(题量也是50题)。只有平均成绩达到85分以上才能通过考试。?
  然后进行体检、航空适应性测试,标准十分严格,包括身高不低于151厘米,体重不低于41公斤,胸围不低于74厘米,裸眼视力1。2以上,肺活量2600毫升,双手握力22公斤。之后航空适应性测试主要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成为海航飞行员的潜质,考察科目包括平衡能力测试、记忆能力测试、抗眩晕测试等等。一项不合格就淘汰。
  接着进行更细致的体检和航空适应性测试,经过两关的学生往横须贺航空队(后改为土浦航空队)接受实地测试,一般为期3…4天,只有全部通过后才算预科练学员,5年后毕业还要通过重重关卡(中途无法完成的可根据自愿转职成地勤)。第一期预科全日本8000多人通过文化考试后参加选拔,最终成功毕业者79人,淘汰率99%(同期美国淘汰率不到30%)。
  所以堀悌吉要给甲飞直接授予军官头衔,上上下下乃至伏见宫博恭王等人都没什么意见,以甲飞的能耐,哪怕去靠海军兵学校也是可以入选的。
  之所以压得这么紧,理由很简单,日本没钱!要培养飞行员不可能不摔飞机、不耗燃油,一架零式相当于20个大将一年的薪水,即便价格低廉的教练机也相当于十几个中级军官一年薪水,如果一年摔个几百架,军费窟窿怎么补得上?
  航空派和舰队派争执的焦点在于是否给乙飞授予军官头衔,因为理论上乙飞是从高小毕业生中选拔的,而且读完也只相当于初中水平,离海军兵学校那金光锃亮的文凭还有好长一段路,但堀悌吉认为战争时期战功第一、能力第一,文凭再高不能打仗一点用也没有!当然,他是32期海兵首席,可理直气壮地说文凭再高有屁用,其他人是不敢这么直接说的——清华首名毕业的学霸敢公开说读书无用,你连个三流大学也考不上的学渣也敢说读书无用?
  大权在手的堀悌吉最后拍板:有战功且服役期限超过4年或已服役8年、表现中上的乙飞毕业生,直接对应资历和功绩授予少尉至大尉军衔,有突出战功者另叙(赤松贞明就属于另叙范畴);服役2年以上,授预备军官(准尉);丙飞毕业生服役满1年且有立功表现,授预备军官(准尉)。
  分析第二步是比较珍珠港事变后飞行员的培养体系和存活率。
  “目前美国海航培养最扎实的那批飞行员是珍珠港事变就招募入伍,但1942年后才正式毕业的学员。资料显示其每月招募200名飞行学员,依然接受14个月周期训练,即不但培养学员的团队能力、纪律意识、服从意识,还培养他们多种能力——这批学员一律按照通才培养,每人都会开战斗机、攻击机和侦察机,有良好的野外求生能力,甚至训练科目中还包括海上长距离游泳和潜泳(因为可能需要在燃烧的油层下逃生),估计该部分兵力在2000人左右。”
  珍珠港事变后,美国一方面扩军,一方面削减部分训练科目:常规92所飞行学校对学员进行3个月基础训练,学习基本飞行知识;再接受3个月航海训练,包括操作和理论学习。等于将原来9个多月军队集训压缩到6个月。然后学员被分配到16所初级航校接受飞行训练,如果训练合格(淘汰率仅15%),便派往彭萨科拉或科珀斯克里斯蒂进行中级飞行训练。
  只有这阶段表现优异的飞行学员才有机会上舰载机,训练2个月后再去五大湖训练航母上训练。每个舰载机飞行学员累计飞行时间要达到360…450小时。整体来看,1942年后美军将14个月的训练课程压缩到9个月(如果是舰载机则在11个月),这套体系一直坚持到1943年初,总共培养了20000多名飞行员,其中舰载机近5000个机组。
  同期日本海航也进行了扩军,甲飞规模维持不变,扩大乙飞层次和通过率,加大丙飞招募力度——很多多年前落选甲飞的飞行员现在又重新进了丙飞,但竭尽全力之后人数扩大不到5000。
  如果说战前日本飞行员占有明显质量优势,战争初期质量半斤八两的话,这时期培养日本海航特别是舰载机飞行员培养质量开始不如美方。综合权衡后日本舰载飞行员质量依然具有显著优势,以中途岛战役为例,日本损失4艘正规航母,美国损失1艘正规航母,但双方飞行员数量损失(阵亡)之比却是121:208。
  随着日美新飞行员数量差异的扩大,如果打消耗战,日本很快就会被拖垮。历史上瓜岛战役时期,因为日本航母不多,剩余的优秀飞行员甚至改成陆基航空兵和美军陆航去对耗。但历史进程从1942年下半年开始扭转,让日本损失惨重的瓜岛航空战只开了个头就匆忙结束,保住了至关重要的舰载机飞行员。
  在历史转折关头,联合舰队不但在堀悌吉带领下在南太平洋海战中取胜,还与德国合作迅速完善新飞机开发,保住了至关重要的基干和质量。中途岛战役后日军补充的这批新人虽然质量有所下降,但毕竟老手都还在队里,他们欠缺的经验在随后作战中得到了前辈提携。
  这时期盟军无疑是悲剧性的,南太平洋海战失利,非洲之角盟军舰队近乎被全歼让英美元气大伤——那时候护航航母上的飞行员很多都比现在1944年舰队航母上的飞行员强。前期积累下来的几倍人员优势一下子无影无踪,加上德国海航开始崛起,美国海航特别是舰载机飞行员不再占有压倒性数量优势,其总数只相当于日德两国总和略多,但质量要差不少。
  为进一步扩大飞行员规模,美国在1943年春启动了飞行员培养体制改革:压缩科目,不再强调通用培养(即战斗机飞行员只培养战斗机驾驶能力),整体训练周期减少2个月(普通海航7个月,舰载机9个月),并启用Lv1…5的五等评价体制进行运用,这批飞行员到1944年初大量服役,由于这一阶段日美交手较少,大多数都是德国海航与英美消耗,日本直到现在才完整掌握有关细节。





第98章 轴心的进攻(8,为盟主“东方大法好”加更)
  Ps1:祝贺读者“东方大法好”成为本书盟主,感谢支持。
  Ps2:下次不写资料章了,我写着累,你们看着累,读完了听你们抱怨水我心更累,以后文章只给结论,具体不推导……
  听完松田千秋的介绍、结合德军的战况通报和冢原从前线发来的电报,众人都是笑意盈盈:
  第一,美国人也终于撑不住开始搞飞行速成班(丙飞)了;
  第二,美军航空兵规模很大,质量很差,笼罩着悲观主义气氛——“出击前都要求写好遗书,与家人和亲朋好友告别的邮件堆积如山……邮差每天傍晚来取一趟,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发出去”
  第三,美国陷入两线消耗战,半个月时间损失飞机逾5000架,至少损失一半机组。
  “从德国、美国实践来看,设置速成班很有必要,但我军丙飞科目训练时间太短,建议从目前5个月延长至8个月以上,应该让飞行员具有200…250小时的飞行时间,拟设立初级…高级…实战教练机三级训练体系,其中实战教练机由部分老旧机型充当:轰炸机可用德国斯图卡训练,运输机、鱼雷机由Ju…52担当,战斗机由飓风充当……”航空本部长长谷川喜一中将,“长官已同意拨付更多的优秀飞行员转任教官,同时保障他们的训练燃油。”
  由于这个时空神风特攻并不是日本主流,因此能充当飞行员的年轻人依然不少,飞机数目也大有增加,长谷川喜一的提议得到众人高度同意。
  “从第一阶段战事来看,我们达到了部分预定目标,即占领、巩固中途岛、圣诞岛与威慑夏威夷,未达到的目标是歼灭、重创敌太平洋舰队残余力量——该舰队一直躲在夏威夷港内不肯露面。实现了原本未预料到的目标——消耗敌军航空机组储备,当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损失了40万吨船舶。”军令部次长大西泷治郎中将道,“长官的意思很明确,一方面继续与美国人,用更多油轮换美国的机组,打击对手的士气;一方面是提高我们自己的航空能力,希望在提高速成班水平的基础上,将日美海军航空兵力对比缩小到1:2左右。”
  “现在关键是船舶制造和获取能否支撑。”堀悌吉将目光投向了海军次官兼舰政本部长官井上成美大将。
  “老实说,光靠自我建设,我们是耗不起船舶的。”井上成美苦笑道,“现有造舰能力在不考虑材料制约前提下,大约年生产能力50万吨军舰吨位,如果只建设1万吨以下中型军舰(即不造战列舰、航空母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