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597章

铁十字-第597章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德里安笑了起来:“让我猜猜您打算怎么投放。”
  “好啊。”
  古德里安走到地图前,接过参谋的铅笔就开始描绘起来:“分成左右两个集群,左翼集群从萨拉托夫切入,向前偏右方向进攻300…350公里左右,向右迂回展开包抄,切断斯大林格勒和阿斯特拉罕之间的联系;右翼集群等待敌人攻击罗斯托夫,然后我军从卢甘斯克一线开始向前突击,夺取伏尔加顿茨克,配合左翼集群争取将敌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装进去。”
  曼施坦因笑了起来:“不愧是飞毛腿海因茨,考虑得基本和我差不多,右翼是完全一致的,但左翼还略微有点差异。”
  “左翼?”古德里安眉头一扬,“您想?”
  曼施坦因接过铅笔,沿着古德里安的笔迹重新勾勒起来,并笑道:“您都打算从萨拉托夫向前推进300…350公里了,为什么不干脆多打一点?”
  他在地图上将乌拉尔河下游右岸最重要的城市乌拉尔斯克一圈,朗声道:“左翼集群向前突击400…450公里,拿下乌拉尔斯克,顺乌拉尔河直下,一直到里海北岸的阿特劳为止。”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古德里安只想解决瓦图京和罗科索夫斯基那100多万兵力,听曼施坦因的布置,是要将南翼红军三个方面军一口消灭在乌拉尔河西岸。
  “中路进攻的中央集团军群和东方集团军群再过3…5天就能完成对乌拉尔山中路地段堵口。”曼施坦因在地图上用教鞭指了一下,“我已和莫德尔元帅沟通好,他亲自率30…40万人堵口,留10万兵力后援,剩余的60万多万兵力全部转用于南方,沿乌法…斯捷尔利塔马克…萨拉瓦特…奥伦堡一线进攻,切断乌拉尔河,断绝南翼红军与乌拉尔工业区的联系,然后与雷神之锤左翼集群协同进攻。”
  古德里安点点头:“我以为元首会要求中央向乌拉尔工业区进攻呢?”
  “太远了,再说我们的议和底线就是沿乌拉尔山脉切割,没必要拖得太长。”
  “如果能再有60多万部队,我认为是可以实现这目标的。”
  根据曼施坦因的兵力配置,是要在南翼执行大迂回包抄战术,将整个南线红军分成两个包围圈,第一个大包围圈是左翼集群和向南转向的东方集团军群构筑的包围圈北半弧度,另外就是霍特和克莱斯特两个集团军群构成的南半弧度,这是主包围圈,大致相当于用230万德军包围180万红军;小包围圈是利用海军优势在巴统一线输送兵力上岸,配合伊朗部队向北突进,重演当初占领外高加索的策略,将目前进攻的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进攻机群兜住。
  当然,彻底兜住是不可能的,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毕竟还有从里海撤退这条路,但在穷追猛打之下
  至于为什么要从巴统上岸,曼施坦因没说,古德里安不问,但弗拉索夫目光一闪就看明白了:巴统登陆后,德军就封闭了土耳其东北方再向外高加索三国伸手的进攻渠道,到时候是德军挡在土耳其进攻路线上,想要抢地盘?可以,先从德军的战线强行通过再说——土耳其人连俄国人都打不过,怎么敢和德国人开火?到时候不用硬打,只要巴统登陆的部队上岸,伊朗军(包括在伊朗的德军和伊朗部队)进攻,就可以俄国人打得欲仙欲死。
  所以曼施坦因安排在巴统登陆的部队并不多,只有预备集团军群中的一个步兵集团军,总兵力10万出头,加上在伊朗的5万多德军和15万伊朗军,足够应付场面了,小包围圈的南半弧是外高加索登陆部队,北半弧是克莱斯特集群,总兵力约30万围40万(不重复计算克莱斯特集群兵力),整体而言,是用260万兵力包围敌军220万,当然红军在中亚地区或许还抽得出20…30万机动兵力,但即便加上后,也不过与德军堪堪对等。这还是完全排除了土耳其人的兵力——在曼施坦因的作战计划上,土耳其人的价值等于零。
  在整体战役构想中:克莱斯特集群的任务是最重的,他要施展艰苦的防御,防止红军南北两个攻击群将其吃掉,在最后决战展开时又要发挥中心开花的作风;雷神之锤左翼集群的路程是最远的,大约要进攻600…800公里的路线;霍特的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协调责任是最重的,他要负责协调南方、里海、预备三个集团军群,同时还要固守罗斯托夫。
  “战役胜利的焦点和关键是时间,到底是我们先迂回成功构筑起整体包围圈,还是敌人先吃掉横亘在包围圈里的这根刺(指克莱斯特集群)。”
  一直没什么说话的克莱斯特元帅微笑道:“诸位尽可以放心,虽然我很少打防御战,但不代表我不会打防御战,我可以在高加索草原打进攻战——进攻性防御战。”
  所有人都笑了起来,最近这一个月来,这位元帅确实不太打防御战,但屡屡在追击过程中施展拖刀计,用短促突击打得红军苦不堪言,这也是为什么他每次都能从容后退不被敌军沾上的缘故。
  “所以非常抱歉,海因茨,您的集团军群将会被分拆两部分投入战线。”曼施坦因用抱歉的口吻说道,“我觉得这个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
  古德里安耸耸肩:“对此我早有预期,大家都认为雷神之锤力量太强,浪费了,哈哈……”
  “那么,你怎么选?去北线大迂回还是去中线往高加索草原杀个痛快?”曼施坦因没说南线——那儿一个集团军司令官就可以完事,而且尽是崎岖不平的山地,用不着古德里安的大驾。
  “既然你们都喊我飞毛腿,那大迂回的事只有我干喽——我跑得快嘛。”
  所有参谋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难得听到古德里安元帅有这么幽默的时候。
  “那么,雷神之锤的右翼兵力选配和指挥官的人选?”
  “保罗…豪塞尔去右翼带兵,泽普…迪特里希跟我去左翼。右翼要和敌人硬碰硬,实力略微强一点,警卫旗队、帝国、骷髅和青年4个装甲师,另外再搭配诺德兰、全国领袖两个掷弹兵师;其余部队我带去左翼。”
  “好,作战计划形成后于今日上报柏林,各部队按职责要求迅速行动起来。”
  “是!”
  曼施坦因转过头交代弗拉索夫道:“贵军在高加索各部协同克莱斯特元帅投入防御战,如再有妥协、动摇、逃跑情况出现,无论地位军衔,一律执行最高措施。”
  “遵命!”





第322章 苏维埃反击战(3)
  收到曼施坦因委派专人发来的作战计划后,凯特尔、蔡茨勒等人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想到前线指挥官的胃口已如此之大,1…2个红军方面军看不上眼,居然打着一口气吞掉南线所有红军兵力的念头——这是灭国之战的节奏?
  霍夫曼沉思了片刻,问道:“兵力、装备、补给够么?别打了一半伸手问我要这要那,那就麻烦了。”
  “这个没有,只说暂时不要再从东线抽调兵力……抽个几百架飞机不要紧。”蔡茨勒知道霍夫曼顾虑冰岛登陆战役的事,“总参谋部手上还有一个集团军担任预备队,海军这里还有6个海军陆战旅,除去准备派往南美的增援兵力,应对冰岛登陆的后续兵力应该是够的。而且我相信曼施坦因元帅肯定有不少的预备队准备着,光是东方各国国防军和俄罗斯解放军的兵力都超过100万了。”
  “那就好,暂时也没有再从东线抽调兵力的必要,北线和芬兰人再说一声,让他们再加强几个师拖住莫斯科方向的红军。”霍夫曼吩咐道,“物资输送和配给按照正常标准拨付。”
  “绍肯、曼陀菲尔和欣茨又联名提交了一个进攻计划,如加以执行,那就是三线动手了,虽然战役指挥协调并不困难,但对于后勤调度和物资保障压力还是不小的。”凯特尔建议道,“是不是停掉或推迟其中一个?”
  “本来斯大林这里我还没打算这么快,是他自己撞上来的。”霍夫曼沉吟片刻道,“但其他两个战场却不能推了,现在是我们对英美难得拥有海军优势的时期,日本联合舰队又借故推迟了二次西征,所以时间窗必须要抓住,咬牙挺过去后也就是这么一回事。”
  凯特尔知道元首决心已下,便不再劝他,转而专心汇报起海豹战役的情况来:“舰队已抵达西班牙,预计5…6天,也就是大约5月30日可以发起进攻,根据战役安排,第一阶段由航母发起对冰岛的压制进攻,然后清晨登陆,首批部队两万人。”
  “准备了多少舰载机?”
  “4艘大型航母:齐柏林号、日向号、敦刻尔克号及刚服役的霞飞号(综合航母性质),另有全部8艘莱茵级护航航母,炮击舰队部队还是4艘维内托级和提尔匹茨号的配备,从南美返航的伊势号、格奈森瑙号正在进行快速抢修,预计一周后也能投入战场。”
  “这实力压制冰岛方向足够了,希望登陆兵力不要损失太多。”霍夫曼想了想,“告诉曼施坦因,他们的作战计划我批准了,以稳扎稳打为前提,即便不能消灭这么多敌军也无妨,我们有的是时间和斯大林慢慢耗。”
  “元首,中东方向紧急军情:索科特拉岛侦察机发现美军舰队,拥有运输船队40余艘,主力是4艘轻空母,发现时位置在果阿西北方700余公里,距离索科特拉岛1500公里,距离中东航空队1200公里,因距离稍远,我军决定明日予以打击。”正说话间,耶顺内克大将汇报了重要信息。
  “推测敌人下一步的动向是什么?”
  “80%以上的概率是去卡拉奇登陆增援英军。”
  “你觉得能打到他们么?”
  “这个……”耶顺内克迟疑了一下,“海上可能打不到,但如果他们真的去卡拉奇,我们是有办法对付他们的,那里距离中东航空队不过900公里。”
  “这样的话英国人就会对波斯湾的燃油船队下手……而且,今后如果让日军控制卡拉奇,你觉得符合帝国的利益么?”
  “我……”耶顺内克一愣,他一直没往这方面想。再仔细看看地图就琢磨出味道来了,以卡拉奇为半径1000公里,整个阿曼湾海域全部在控制之中,如果以1200公里划线,则阿巴斯港、迪拜、阿布扎比、马喀斯特等重要城市全部在笼罩范围内。虽然1200公里对战术轰炸机距离过远,但人要有前瞻性思维,经过这次大战以后,1200公里还会远么?随便哪架重型轰炸机都可以抵达。
  “您的意思是?”
  “印度西北部与东南部并不是同一批人,他们也不信仰印度教,甚至还有自己的领袖,我想……”
  “您想自己拿下来?”
  “那样太赤裸裸了,我想让伊朗人想想办法,先把这块地给英国人留着——比如可以叫巴基斯坦。”
  “印巴分治?”凯特尔、蔡茨勒脱口而出。
  “还要看英国人争气不争气,如果还没等我们下手就直接被人推平了,我也帮不上忙。”霍夫曼提点他们,“我不想难为日本人,但他们必须知道,印度次大陆这么大的地方不是该他们一家独吞的,至少要给大英帝国留点面子……”
  众人笑了起来,给大英帝国留点面子那是表面上的,实质上是要给第三帝国留点面子——不能让日本有能威胁到波斯湾原油外运的能力。
  “当然,如果日德有一天终于不幸而开战,那在日本海军的威胁下,这条路线肯定保不住的,所以我又建议启动波斯湾—里海大型输油管建设,将巴库、伊拉克、阿联酋、伊朗等原油生产能力联系在一起,平时巴库原油通过这条输油管走波斯湾这条线出去,必要时进行逆向输送,中东原油走里海通过铁路线走东欧回国——这是双保险。”
  众人恍然大悟,更明白为什么元首不允许土耳其人染指外高加索三国的目的所在——不光是巴库的油,逼急的时候还有中东的油!
  “不过我相信堀大将是个聪明人,只要他掌权,有生之年是不会有这种非分之想的,至于以后,那就不是我们这代政治家操心的事情了。
  “那这个情报?”
  “押后24小时告诉日本人,另外……”霍夫曼沉吟片刻,“通知英国人,我给他们一点便宜,他们不能什么回报也不给吧?”
  一个小时之后,庞德元帅收到了消息:“德国方面通过秘密渠道向我们通报了印度船队的准确位置。”
  庞德面色大变,摇摇晃晃地站起来:“然后呢?”
  “作为和平诚意,他们保证不会攻击我军,不过……”
  “不过什么,需要我们提供对等回报。”
  “对等回报?”布鲁克元帅楞了一下,“我们也不攻击中东德军就是了。”
  庞德摇摇头:“光这样还不够,让那40艘货轮在卸货完成后向德军投降,不过德国人要把船员还给我们。”
  “您?”波特尔大惊,“这不光是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