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271章

铁十字-第271章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业并分配在该营担任了排长。历史上国防军扩张装甲师的举动被霍夫曼叫停了,不过重装甲营的扩军行动因虎式产量的提高,组建速度比历史要快得多,人员储备也是现场,那些原本应该装备三号突击炮的独立突击炮营最终没出现而和其他装甲兵一起进了重装甲营。
  除国防军计划编列的12个重装甲营外,党卫军编列的6个重装甲营也在紧张准备与筹划中,番号将以Ss打头,从601开始一共编列到606,每营除51辆虎式的标准编制外,还会额外得到一个连16辆sdk251自行火箭炮的力量加强(希姆莱管风琴),在霍夫曼的大力推广与军工调整之下,希姆莱管风琴的月产量上升得很快,已逐步上升到200辆。如果说虎式坦克是对敌军装甲力量的克制利器,这种覆盖面广、威力巨大的火箭炮就是对付步兵最好用的武器,与虎式配合能发挥出相得益彰的结果。
  在卡里乌斯的计划里,希姆莱管风琴就要发挥重大作用。
  6点45分,就在黑暗已完全笼罩大地时,布布诺夫上校迅速下达了准备撤退的命令,所有人员立即行动起来做好各种准备。按照指令,牵引式的反坦克炮兵优先撤退,然后是周围布防的步兵和其他一般炮兵,然后才是KV…3坦克,这些断后的坦克将为整支部队提供可靠的火力掩护。当然,现在距离日落才刚刚过去不久,对面的敌军还死死地盯着这里,远不是撤退的好时候,他打算过了凌晨,等德军注意力减退的时候再行撤退。
  在今天的战斗中,近卫第11重型坦克旅的战果颇丰,仅仅付出了几辆坦克和几门反坦克炮的代价就战胜了拥有空中优势的敌军,打死打伤的敌军累计已超过一个营,被击毁的4号坦克、突击炮和坦克歼击车超过了30辆,另外还包括20多辆各种型号的半履带装甲车,在波斯集团军近期节节败退的战斗中算得上是战果显著。如果他能带着部队安然无恙地撤退到巴库,他相信一枚红星勋章肯定跑不了。唯一遗憾的是今天没有第一时间引来对方的虎式重装甲营,否则他很想与之较量一番,看看自己的KV…3坦克能不能与对方匹敌。
  8点钟,潜伏在远处的卡里乌斯听到了敌人撤退那嘈杂的声音,但本方的支援力量还没来,只有远程火炮有一搭没一撘地在进行射击,没有精确引导的射击效果很糟糕,虽然有战友按耐不住想要突前进攻,但他冷静地制止了他们:在目前这种漆黑一片的局面下,行动缓慢、体积庞大的虎式坦克很容易被人当成靶子打(这个想法非常正确,虽然KV…3的机动性也不好,但至少比虎式要强)。更何况,黑夜中对坦克威胁最大的并不是敌人坦克,而是那些隐蔽性好的反坦克炮和步兵。哪怕厚实如虎式,侧面装甲照样能被红军反坦克炮击穿。
  营长维林少校通过电台告诉他们不要着急,本营其他两个坦克连已部署到位,另一个重装甲营507营也在陆续赶来的途中,集团军参谋长高斯少将得知前线的情况和卡里乌斯汇报的策略后非常重视,已在调集各路兵力,他相信参谋长大人会给予自己需要的一切支援。
  8:45,尚未觉察到危险临近的红军炮兵们陆续将他们的反坦克炮套在卡车后面准备撤离,忽然他们听到从空中传来一阵阵越来越近的飞机声。
  “是敌机空袭!大家注意隐蔽。”
  “敌人傻了么?夜里投弹不是白白浪费弹药,他们能找到我们?”
  “他们投完弹还能找到回去的路么?不会摔在地上吧。”
  就在红军指战员议论纷纷的时候,由斯图卡改装而成的对地攻击机群开始了恢复老本行作业——轰炸。现在东线越来越多由He…218执行俯冲轰炸作业,斯图卡基本都改行成了对地攻击机,但在个别特殊领域,斯图卡还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速度慢、载弹量大、防御厚实等特点就适合今天这种战场。
  顺着506装甲营指示的方位与目标,24架斯图卡开始了密集投弹,他们投下来的炸弹很快就发生了爆炸,炸弹一落地就爆裂开来,但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剧烈爆炸声,而是非常沉闷的“噗噗”声。布布诺夫上校起初不以为意,但细看后却吓得魂飞魄散,因为德军飞机投下来的不是一般炸弹而是燃烧弹。
  德国标准燃烧弹的重量是250公斤,里面填充了85公斤以凝固汽油为燃烧主介质的燃料胶体混合物,单枚杀伤直径超过30米,而斯图卡在近距离进行满载投弹时载弹量超过3。5吨,今天执行任务的每一架斯图卡都搭载了15颗燃烧弹,24架斯图卡就是整整360颗燃烧弹。离马扎里村足有2500米的卡里乌斯看得清清楚楚,飞机投弹之后,整个村落连同周围的树林迅速燃烧起来,一开始是一片一片,然后是一块一块,到火势达到最旺的时候,整个区域都陷入了一片火海。
  德国技术专家对燃烧弹的研究并不弱于英美同行,可德国受限于燃料不足,舍不得拿宝贵的汽油用于生产凝固汽…油弹,因此只有技术储备而无大量库存,但等中东石油基地获取之后,有关燃烧弹的生产过程一下子就进行了加速,出于惯性思维,平时前线用得很少,今天一下子使用出来后,所有人都感觉效果非凡。
  嚎叫声、惨叫声、发动机的轰鸣声、弹药的殉爆声连成一片,听得让人头皮发麻。
  “长官,我们准备进攻了。”
  “不等等么?现在火势很旺。”
  “不了。”卡里乌斯笑道,“就要趁现在。”
  “好的,千万注意……”维林勉励他,“我相信你能成功。”
  “弟兄们,进攻了!”卡里乌斯在自己的座驾,那标准的48吨虎式坦克里发布了命令
  “长官,这火很猛烈,恐怕冲不过去吧?”
  “不需要冲过去。”卡里乌斯露出狡黠的笑容,在电台里发布了指令,“各车组注意,逼近火线,但不要贸然闯入,用我们的射程与精度来解决敌军。”
  “万岁!”众人听懂了整个战术细节,欢呼着前进。
  这个匪夷所思的战术是卡里乌斯灵机一动想出来的,在没有红外夜视系统之前,坦克进行夜战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天黑后双方装甲部队基本都不交战。近卫重型坦克第11旅在白天确实找了个隐蔽的好地方,借着村落与树林的掩护,他们达到了最大的隐藏效果也取得了理想的战果,依靠一般办法是找不出他们来的,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手溜走。
  但黑夜中那300颗燃烧弹投下去之后,情况就反过来了:那燃烧的树木与村落像一个个明晃晃的火炬将红军坦克的藏身之处全部照亮了,被燃烧弹直接命中的倒霉蛋毕竟是少数,但所有人包括KV…3坦克在内却不能无视那灼热的空气与燃烧,待在原地不动只会最后变成一堆焦炭或烤肉。而他们一旦开动起来,虎式重装甲营就有机可乘了,火光映照下晃动的影子就是敌人坦克或其他车辆的藏身之所,只管用虎式坦克的88mm/L56火炮发射过去就行。
  卡里乌斯知道自己的优点:虎式可靠的观瞄与射击系统能保证击中2000米外的敌军目标,他率领第二排的坦克逼近到离火线只有700米的地方,然后开始细心寻找在火影下晃动的目标。
  “3点钟方向,1500米……”
  “准备,射击。”一发炮弹迅速被击发了出去。
  “高了,再低一点。”
  “哐当”一声,又是一发88mm炮弹完成了射击,这次完美地击中了目标,狠狠地撞在一辆KV…3坦克的侧面装甲上,直到被命中的时候,这辆坦克的成员还在奇怪德国人是从哪里打来的炮弹。
  “我们命中一辆!”
  “4号车组命中一辆!”
  卡里乌斯微笑着发布指令:“大家不要着急,离天亮还有9个钟头呢,够我们好好打了。”
  当一辆接着一辆的坦克被远处飞来的穿甲弹击毁后,布布诺夫上校果断地察觉了部队,下令未受到燃烧弹波及的其他坦克或反坦克炮进行还击,可外面漆黑一片,他们只能看见德军的炮口焰而无法精确定位。





第一百十1章 冻土(4)
  让KV…3进行远距离瞄准射击实在是难为了这些坦克兵,因为落后的观瞄系统与散布极大的85mm坦克炮并不能提供这种便利。在双方视线程度不对等的对射中,只有虎式发射的炮弹不断击中KV…3,而红军反击的炮弹却很少能击中虎式,难得有一发击中虎式的正面,也无法穿透厚重的倾斜装甲。
  不过,德军也发现对面的俄国坦克有些难啃,在1500米左右的距离上,如果对手是T…34,基本上只要命中就绝无幸存的道理,但今天却不一样,好几发炮弹打过去,明明命中了对手却无法奏效:要么无法击穿,要么产生跳弹。事后德军才知道KV…3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度达到120mm,虽然不如虎式100mm倾斜装甲的防御水平,但比起T…34的防御水平来却足足上升了两个档次。测试结果也表明,只要俄国装甲钢没有质量问题,虎式88mm火炮在1500米之外是无法将其击穿的。
  在捷克有一条T…34生产线负责对缴获的T…34坦克进行维修改造以便投入后续使用,德国军工专家对俄国坦克质量非常敏感,令他们感到困惑的一点是T…34的整体质量特别是装甲钢质量非常不稳定,有些型号和批次的T…34质量很好,防御水平达到甚至超过了设计指标,而有些T…34的质量却很糟糕,那脆弱的装甲甚至连37mm反坦克炮发射钨芯穿甲弹都防不住——而37mm反坦克炮已从德军中撤装了。有些装甲指挥官甚至感慨,为什么台风战役时碰不到质量这么差的T…34呢?否则那时根本就不会产生T…34危机。
  虽然战时大批量生产的质量体系会趋于弱化,但对如此不稳定的质量体系,德国方面也深感诧异,以至于工厂对缴获坦克还额外增加了测试与检验环节,那些质量差的产品会被毫不留情地拆除只保留底盘用于进一步装配——这不但增加了工时而且降低了产量,军备部在考虑是否不再改造缴获坦克而干脆直接生产全部配件,但这似乎又与集中精力确保重点型号生产相矛盾。
  这问题说穿了其实一钱不值,因为红军无法获得稳定的、高质量的装甲钢供应,在英美承诺支援的装甲钢多次泡汤或被德国截获后,装甲钢短缺已成为制约红军坦克生产的核心问题,而自产的装甲钢不但产量少且质量很不稳定。如果是和平时期,主管生产的官员一定会被发配到西伯利亚去“建设”社会主义,但非常时期的思路并不一样,先保证有无,其次才是质量。再说,质量好坏并不太过于影响作战,寿命200小时和2000小时的飞机发动机一样可以使用——反正大多数飞行员都活不过头200个小时;质量好或者差的装甲钢一样能用来生产T…34——反正他们都经不起虎式坦克的攻击。不过,这批KV…3却是红军上下寄予厚望的新装备,所使用的全都是进口的优质材料与配件,因此装甲质量非常过硬。
  “敌人的正面装甲很厚,换特种穿甲弹。”
  随着卡里乌斯一声令下,装弹手立即将一发钨芯次口径穿甲弹推上膛,在奥地利钨矿大规模开采、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钨矿全部售予德国再加与日本进行了物资贸易与交换后,德国总体钨资源需求得到了满足,在充分供应机械、装甲与其他装备生产后,还有余力供应炮弹这种一次性消耗。虎式重装甲营的坦克兵们远比历史上幸福,每辆坦克能获得16枚成本更高、制造更困难但穿甲能力也强得多的钨芯次口径穿甲弹(历史上一辆虎式很少得到超过5发的配置,考虑到现在虎式坦克总体拥有量是历史的好几倍,霍夫曼也有资格拍着胸脯扮土豪了)。
  卡里乌斯自言自语道:“再打不穿就只能靠近一点了……”
  “哐啷”一声,炮弹被迅速击发,这发承载着众人期望的特种穿甲弹没有让人失望,果断地穿入了KV…3那厚重的正面装甲并将其击毁。
  “第三个战果。”
  眼看本方坦克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布布诺夫上校急了,他命令步兵跟着坦克冲出去为部队寻找一条出路,哪怕牺牲很大也强过现在被敌人一个个用远程炮火点名,但红军先头部队刚刚出来,早就已准备妥当、躲在暗处的希姆莱管风琴们立即根据卡里乌斯提供的方位和距离进行了铺天盖地的齐射,那一发发射击出去的火箭弹远比斯大林管风琴要厉害得多。齐射完毕之后,这些半履带装甲车立即脱离现场,在黑夜中一闪即逝。
  打不过了,只能撤退——这是布布诺夫心头涌起的唯一感觉,趁火势略有减退及德军并未包抄到位的契机,他率领该旅剩余部队向后果断撤退。但原先安排妥当的有序撤退变成了溃退,坦克旅的官兵还好,不但配合默契,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