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84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84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遵守宪法就能挽救国家吗?”艾伯特并不怀疑军官团会在表面上遵守宪法。“现在的问题是德国必须要切实遵守《凡尔赛条约》,真正吸取教训,永远实行和平国策,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协约国的信任,德国才有生路!”
  “总统阁下,我想提醒您,现在不遵守《凡尔赛条约》的是您!”
  塞克特上将淡淡地道:“您的政府没有依照条约支付赔偿,还滥发纸币使德国的经济陷于崩溃!真是这样的局面,才招致了法国和比利时的入侵。现在正需要一个真正能负起责任政府来挽救德国!所以希望您可以顺应民意,自动下台。”
  “你们能履行《凡尔赛条约》?”艾伯特只是一声冷笑,“你们以为我不知道,这几年你们都在做什么吗?你们私底下保存了大量的违禁武器!你们和苏俄秘密联手,正在开发新式飞机和坦克!你们还在暗中支持匈牙利布尔什维克的游击队和协约国的联军周旋!这些事情如果让英国和法国知道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你们以为我不知道吗?你们现在要取得政权,并不是为了拯救德国的经济,也不是为了鲁尔危机,而是为了更好的在暗中准备下一场世界大战吗?你们的政策,最终将要毁掉德国!”
  “那么,您愿意辞职吗?”赫斯曼微笑着发问。
  “不!我现在不会辞职的!”艾伯特顿了顿,咬着牙说,“今天中午12点以前不会!”
  塞克特和赫斯曼互相对望了一眼,同时笑了起来。赫斯曼说:“总统先生,英国人不会给米勒外长任何令人满意的答复的。因为沙赫特博士正在说服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先生!”


第一百四十四章 货币战争 十四
  凯恩斯是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学家,在1920年代就赫赫有名,大约是这个时代最出名的经济人物。他不仅是英国政府的重要经济顾问,还是全国互助人寿保险公司的董事长。其对股东的年度报告一直都是欧洲金融界人士必读而且是抢先收听的新闻。
  此外,在1919年他还作为英国财政部的首席代表出席巴黎和会。在巴黎和会上,他所持的立场比较亲德,因为德国的赔偿数目过于巨大而辞去和会代表职务。稍后他出版了一本《和平的经济后果》,对战后的欧洲进行了相当悲观的预期。在此书出版的时候,英国媒体因为他的亲德态度而称其为叛徒,当时的财政大臣奥斯丁。张伯伦还指责他辜负了祖国的信任。
  但是到了1923年时,这本书上悲观的预言正在成真!欧洲的经济非但没有从惩罚德国中获益,反而正因此走向崩溃——德国在战前就是欧洲经济的重要引擎,失去德国就意味着欧洲经济失去了至少三分之一的增长动力。而且德国经济和法国经济、英国经济还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在法比两国占领鲁尔区引起的总罢工不仅让德国经济陷于崩溃,同样也让法国和比利时的经济因此蒙受损失——莱茵河和德国铁路系统是欧洲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来自德国的焦炭也是法国和比利时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材料,现在全都失去了。
  而社会革命的风潮在1922年和1923年又开始卷动,这一次兴起的不是布尔什维克主义,而是法西斯主义!
  随着凯恩斯的预言一个个兑现,以及“金本位”和“金汇兑”之争的兴起,凯恩斯再一次成为英国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所谓“金本位”和“金汇兑”背后其实是美元和英镑在争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美国因为拥有全世界最多的黄金储备,因此积极推动恢复金本位制,以便让美元替代英镑。而英国则希望用欧洲各国货币和英镑挂钩,英镑和黄金挂钩的制度,巩固英镑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而能否拯救德国,则是“金本位”和“金汇兑”两种货币规则的一块试金石。
  就在德国国内发生政治剧变的同时,位于伦敦的全国互助人寿保险公司总部的董事长办公室内,一场关系到整个欧洲未来命运的重要会谈,也在进行之中。
  参加这次会谈的只有两个人,凯恩斯和远道从德国而来的沙赫特博士。
  “凯恩斯先生,我想您应该非常清楚,现在英国和欧洲所面对的经济问题,是不能通过并不存在的黄金加以解决的。你们向德国索要的黄金并不存在,而你们欠美国的黄金同样也不曾存在过。在世界大战期间,并没有成千上万吨的黄金从纽约运到伦敦和巴黎,世界大战也不是依靠互相投掷金块来进行的。
  你们从美国得到的是各种各样的物资,而德国所欠的实际上也是物资。因为我们并没有摧毁你们的黄金储备,被德国战争机器毁灭的是房屋、桥梁、工厂、道路和船舶。姑且不论那些东西是否值1320亿金马克。我认为我们需要拿出的是可以生产出来的相应的产品,而不是根本就不存在的黄金……如果你们真的想要我们赔偿,而不是想要鲁尔区和萨尔区的领土,那么就让我们开始生产吧!”
  沙赫特博士也是个能说会道的经济学家,不过他现在向凯恩斯兜售的确是赫斯曼的观点——如果要赫斯曼去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论证什么经济学理论,他肯定是不行的。但是他提出的是非常朴素,而且非常可行的解决方案。
  凯恩斯露出了惊讶的神情,然后皱起了一对粗大的浓眉,“沙赫特博士,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你们要偿还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偿?”
  “对!用等价的德国工业品偿还!”沙赫特博士说,“因为这些东西是存在的。”
  “工业品?”凯恩斯说,“你们有足够的工业品?你们已经失去了1/3的煤矿和3/4的铁矿。”
  “煤矿可以再开,铁矿可以从瑞典进口!”沙赫特博士说,“只要我们能够发行一种和英镑挂钩的新马克,稳定德国的货币。并且建立起更加高效率和有利于输出工业品的工业生产、投资和消费体系……我们就能用德国的工厂生产出足够多的工业品。”
  “这需要大量投资吧?”凯恩斯说,“你们有那么多资金吗?”
  “我们可以向英国借贷。”沙赫特微微一笑,“如果有了金汇兑体系,你们英国人印出来的纸币就是资本啊!这可是称霸世界的力量,你们难道要把这种力量交给美国人吗?”
  “美国很强大,而且非常富有。”凯恩斯皱着眉头说。“我们还欠美国人很多钱。”
  沙赫特轻轻哼了一声,“我们德国加上你们英国,光是本土人口就能超过美国。两国的钢铁、煤炭、汽车和船舶产量之和也不亚于美国,飞机更是远远超过美国。
  如果我们能够在欧洲建立一个以英镑为核心的稳定的货币体系。再让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强国在英国的领导下,用同一个声音去和美国人说话。大英帝国就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解决战争债务,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建立金汇兑货币体系。这难道不是英国想要的吗?”
  “听上去很吸引人。”凯恩斯沉默了一会儿,“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德国现在是真心想用工业品还债。”
  “是的!我们真的愿意还。”
  “但是你们必须先建立起能够大量产出工业品的经济体系……这个体系必然是可以在国家控制下封闭运行的,必然是以出口工业品为导向的。”
  “当然了,要不然怎么会有多余的工业品出口?”沙赫特顿了下,“但是我们并不是要追求贸易顺差,我们只想早点还清赔款,然后好好生活……我们不会累积过多的黄金,我们的出口只是为了获取必要的资源以满足国内最基本的需求和赔偿的需要。如果出现顺差,无论是贸易顺差还是投资项目的顺差,得到的黄金都会交给英格兰银行换取英镑!因为英镑是发行新马克的保证!”
  这的确是英国梦寐以求的!
  凯恩斯说:“但德国没有自由贸易和自由经济了!”
  “如果要是实行自由贸易和自由经济,我们就必须把根本不存在的黄金交给法国。或许我们还可以接受华尔街的援助,把德国货币的发行权双手奉上,让美国人来管理德国的经济,向美国借款来偿还赔款。凯恩斯先生,我想您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凯恩斯看来眼前来拜访自己的德国国民银行行长和工业促进委员会委员,用仿佛漫不经心的话说:“如果美国真的控制了德国的经济,那么美元就会成为世界货币,而英国就再也没有机会赢回往昔的荣光……好吧,我可以去试着说服首相。不过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抵偿赔款的物品不可能都是价格高昂的汽车、飞机和船舶,煤炭和木材等原材料还必须占到相当的比例。而且德国政府的财政,德国的中央银行,必须接受我们的严格监督。另外,波罗的马克也必须和英镑挂钩。”
  “行啊!”沙赫特博士大松了口气,“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方案!”


第一百四十五章 货币战争 十五
  “德国得救了!阿道夫,你功不可没!”
  在一间有两扇窗户、阳光充足的单间牢房里,赫斯曼见到了慕尼黑事件(啤酒馆政变)的功臣阿道夫。希特勒。虽然是功臣,但是希特勒还是吃了官司。毕竟策划和领导一场暴动在德国还是个罪过——暴动当然失败了,而且场面颇为难看。
  虽然巴伐利亚的防卫军袖手旁观,但是慕尼黑的警察却忠于职守,在慕尼黑歌剧院广场前和暴动的冲锋队员发生交火。有15人被当场打死,而希特勒本人和戈林都负了伤。对于暴动这门技术活儿没有什么经验的纳粹,在枪声响起来后就作鸟兽散,最后只有鲁登道夫一个人大摇大摆走到了目的地。而希特勒则在自己的追随者瓦尔特。舒尔兹保护下登上汽车逃走,在一个纳粹党徒的乡间别墅里躲了两天,然后被捕入狱。现在正在等待审判。
  不过由慕尼黑事件引发的抗议浪潮,却给了艾伯特总统最后一击。他在慕尼黑事变被警察镇压的同时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并且流亡瑞典。魏玛共和国的总统,则由看守政府总理古诺代理。
  赫斯曼则在柏林大局已定之后,和妻子克洛伊一起,带着慰问品从柏林赶来慕尼黑探望牢里的阿道夫。希特勒了。
  “得救了?”希特勒的胳膊似乎折了,打着石膏,但是气色很好,神采奕奕,一点都不像在坐牢。“法国人撤出鲁尔区了吗?”
  “还没有,不过英国人和意大利人都宣布退出赔款委员会了。”克洛伊插话说,“而且英国首相鲍德温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都表示要在赔款委员会外和我们讨论赔偿问题。”
  这等于剥夺了赔款委员会的合法性,由于英国和意大利一退出,赔款委员会中的大国就只剩下法国了,而且没有了英美意日俄的参与,这个委员会凭什么说是协约国的?
  “我们和英国、意大利的赔偿问题很快会达成协议。”赫斯曼说,“大的原则已经确定,就是用德国的工业品抵偿。”
  和英国、意大利达成协议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英国现在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又能在英镑和美元之争的问题上得到德国的支持。而且英国对船舶的需求较大,在《凡尔赛条约》中英国就要求德国在五年内交出100万吨新造货船。
  至于意大利则是一个工业实力比较落后的国家,新上台的墨索里尼想要推动意大利迅速工业化,就需要德国的机器设备。而且确定给意大利的赔偿也不多,墨索里尼自然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和英国唱反调。
  “然后就是比利时吧?”希特勒对于外交问题的感觉非常敏锐,“比利时本国没有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他们应该会接受德国的汽车和飞机。”
  “是的,而且比利时人也不想得罪英国,相信他们很快会退出鲁尔区。”赫斯曼笑道。
  “这样法国就彻底孤立了!”希特勒用幸灾乐祸的口吻说。
  “这倒不至于。”赫斯曼一笑,“法国还有几个盟友,比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和新成立的白色匈牙利。”
  这几个国家和法国的关系比历史上要紧密,是长达四年的匈牙利战争让他们走在一起的。在波兰联邦对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开战后,匈牙利战争终于迎来了转折点。先是斯洛伐克沦陷,然后是特兰西瓦尼亚,到了1922年底,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也宣告陷落。由法国扶植的匈牙利王国摄政霍尔蒂。米克洛什海军上将上台执政,随即签署了异常严苛的《特里亚农条约》。不过匈牙利红军的游击队还在山区坚持,战争并没有完全结束——德国也以此为由,不肯立即裁剪防卫军。
  “法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和匈牙利……哈哈哈!”希特勒发出一阵嘲讽的大笑,“法国人想干什么?拼凑一个军事同盟对抗英国、意大利和德国吗?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