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745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745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雷德尔号和马肯森号各中了2枚500磅的炸弹,不过没有什么大碍。阿尔及利亚号重巡洋舰也中了1枚500磅的炸弹,失去了一个主炮炮塔,不过也能继续作战。”参谋说着话,就双手将最新的战报交给了赫斯曼。
  赫斯曼低头仔细看了一遍,才轻轻吐了口气。看来赫尔穆特。海耶的运气不错,美国人的舰队距离他的第10特遣舰队有点远,所以舰载机不能满弹出击,挂不了1000磅(454公斤)的炸弹,只能挂上500磅(227公斤)的炸弹。否则雷德尔号和马肯森号就很有可能被重创了。
  因为b41型航舰的装甲飞行甲板的装甲厚度只有60mm(并不是全覆盖,而是覆盖了前后升降机之间大约160米长的甲板),用来抵挡1000磅的航弹非常勉强。
  不过美国人为这5枚500磅的炸弹也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在4轮空袭中有41架sbd、42架tbf和28架f4u被击落!
  特别是第4轮空袭发动时正好遇上去瓦尔帕莱索湾投弹的福克636和fw190返航,结果天空中的福克636和fw190数量比美国空袭机群的数量还多几十架,打得对方几乎全军覆没!
  赫斯曼看完战报后又将其交给了雷德尔海军元帅,后者也细看了一遍,马上就得出了更多的信息:“美国人至少有8艘大型航母在智利北部沿海附近,为了避免被我们一网打尽,它们采取了分散编队布署的方式。而且它们距离第10特遣舰队至少有700海里,所以采取了穿梭轰炸和减少载弹的战术……战报上说完成轰炸后的飞机,全都飞往了瓦尔帕莱索湾。”
  “距离第10特遣舰队至少700海里?”此时也在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内的凯塞林元帅听了雷德尔的分析,眉头马上拧了起来,“我们布署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的me264恐怕也够不着它们吧?”
  “肯定够不着的。”赫斯曼摇摇头,“美国人可不傻,他们一定算好了距离才布署舰队的。”
  “而且他们还用几艘航母和最多2万登陆部队把我们的3个特遣舰队栓在了太平洋。”凯塞林点了点头,接着赫斯曼的话往下说,“如果我们的舰队一走,美国人就能大举向智利增兵,并且布署远程轰炸机去炸布宜诺斯艾利斯了。而如果我们的舰队不走,美国人多半就会在南美洲的东海岸发起反击……不过美国人未必有决心在圭亚那附近海域和我们决战,如果我们显示出强大的力量,他们多半就会缩回加勒比海。”
  赫斯曼笑了笑:“所以应该让美国人陷得更深一些。”
  就在这时,参谋的报告声再次响起:“长官,收到潜艇司令部的报告,停泊在西班牙港的美国大舰队正在离开!”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飞潜快出击
  8月20日,下午7点。
  一道来自布雷斯特(法国的布雷斯特港是欧共体大西洋战线司令部和欧共体联合舰队司令部的所在地)的电波,打破了“乔治敦岛”联合指挥部通讯中心的宁静。
  一个正在当值的通讯军官拿起电报房内的电话机,直接拨通了乔治敦联合指挥部司令官办公室的电话。
  几分钟后,正在用晚餐的乔治敦联合指挥部司令官约瑟夫。卡姆胡贝尔航空兵上将就立即放下刀叉,赶到了藏在一片密林中的联合作战指挥中心。
  由于大西洋战场的特殊地形,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是常态。所以欧共体军队在2年多的大西洋联合作战中,也摸索出了一套迥异于欧洲大陆作战的指挥体系。
  在大西洋战线司令部下,目前是没有集团军群这种非常“陆军化”的编制的。不过集团军群司令部一级的指挥机关还是存在的,就是欧共体联合舰队、欧共体联合运输司令部、欧共体联合航空指挥部、欧共体联合潜艇司令部等四大集团军群级司令部。
  不过和欧洲大陆作战时,各集团军群司令部以地域为标准划分管区和部队指挥权不同。欧共体联合舰队、欧共体联合运输司令部、欧共体联合航空指挥部、欧共体联合潜艇司令部这四大集团军群级司令部下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管区。它们有点类似于“兵种司令部”和集团军群的结合体,形态有点复杂。
  除了四大集团军群级的司令部,大西洋战线司令部之下还有许多集团军级的司令部。
  它们有些是归属三大集团军群级司令部管辖,比如几个司令部舰队(其中第6、第7、第8、第9舰队只归属欧共体联合舰队,但不归属大西洋战线,第1—第5舰队才同时归属这两个司令部);所有的潜艇作战指挥部;德国第1、第2、第3航空队,德国海军航空兵第1航空队,法国空军远征队,俄罗斯皇家空军远征队等等。
  还有一些集团军级的司令部是由大西洋战线直辖的,比如正陆续抵达贝伦港的德意志远征军、俄罗斯远征军、法兰西远征军和欧共体联合远征军——这是4个陆军的集团军,其中欧共体联合远征军是除德、法、俄之外的欧共体国家派出的军队(指国家派出的军队,而不是以个人名义参战的志愿兵)所组成的。
  另外,还有一些集合了海陆空等多兵种部队的“联合指挥部”,比如亚速尔群岛联合指挥部、冰岛—格陵兰岛联合指挥部、佛得角联合指挥部等等,而乔治敦岛联合指挥部也是其中之一。
  这个设在南美热带雨林中联合指挥部的作战指挥中心里面,已经挂满了地图,还摆出了几个大型沙盘台,电话线拉得到处都是。还有不少穿着空军、海军、陆军、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军服的参谋在那里标图做记号,发出嗡嗡的议论声音。
  当卡姆胡贝尔航空兵上将走进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事情,立正朝他敬礼。这位以航空兵上将(其实他也是陆军军官出身)轻轻抬手还了一礼,然后摘下军帽啪的甩在桌子上面。
  “前线的情况怎么样?”
  海军航空兵上校迪特里希。佩尔茨是卡姆胡贝尔的参谋长,他马上接过了上司的问题,拿过一根指挥棒对着沙盘介绍道:“美国人的大舰队刚刚出动,距离我们有300多海里的路程,走反潜航线最多就是500海里,估计30—35个小时后就会抵达乔治敦外海。
  另外,美国人在特立尼达岛还布署有数量惊人的岸基轰炸机。估计对乔治敦的大规模空袭今天晚上就会开始。
  而根据刚刚收到的大西洋战线司令部的命令,我们乔治敦岛指挥部的任务,将是诱敌和迟滞。美军将会在乔治敦(不是乔治敦岛)附近成功登陆,并且在内陆地区和我们展开激烈交战。”
  卡姆胡贝尔皱着眉头没有说话,只是一遍又一遍地看着沙盘上象征欧共体军事力量的寥寥无几的模型。
  虽然乔治敦岛联合指挥部是大西洋战线司令部直属的集团军级司令部,不过这个司令部麾下管辖的部队却非常有限。只有德国陆军的4个旅(党卫军第5“基拉女王”装甲掷弹兵旅、国防军陆军第1、第2、第3丛林旅),德国空军防空兵的一个高炮旅,集合了陆军炮兵和海岸炮兵的一个联合炮兵指挥部,集合了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的一个联合空中指挥部,一个空军基地、一个海军的近岸防御指挥部、一个工程兵指挥部和一个联合后勤指挥部。
  林林总总的部队加在一起,人数不够4万,坦克/突击火炮不到100辆,100mm以上的火炮也不到200门,各种作战飞机才100余架,还有各种舰艇30余艘。
  这点兵力如果放到乔治敦附近的海岸线上摆开来,肯定是扛不住美国人的战列舰一顿炮轰的。因此收缩到所谓的“乔治敦岛要塞”是肯定的,不过也不能一味收缩,否则美国人就会站稳脚跟了,必须得有攻有守。
  这时他看见海军在乔治敦岛联合指挥部的负责人库特。约翰森上校急匆匆走了进来,于是就说:“库特,美国人在西班牙港的大舰队动了!你们现在能出动多少s艇?”
  “16艘s艇全部可以出动!”库特。约翰森回答。
  约翰森上校担任司令官的第5鱼雷艇支队一共只有16艘s艇,全部都是最先进的s100型鱼雷快艇。因为提前得到了“将要决战”的警告,所以有了充足的准备。
  “另外‘卡尔。彼特斯’号补给舰目前已经出海,躲藏在卡宴附近的大西洋上。这样我的16条鱼雷快艇在完成攻击后就不必返回乔治敦加油加弹和补充食物、淡水了。”
  “卡尔。彼特斯”号补给舰是一艘专用的鱼雷快艇补给舰,标准排水量2900吨,航速21节,还拥有雷达和一定的自卫以及防空火力,可以单独在海上执行任务。
  这种船型在世界上的别的国家的海军中肯定是没有的,因为除了间战期间的德国海军也没谁会考虑把鱼雷快艇变成一种可以深入远海的破交武器——在那些年中,德国海军想破交都快想疯了,什么武器都围绕破交来设计,鱼雷快艇也不例外。
  不过在加勒比海—大西洋的拉锯海战中,德国的“破交鱼雷艇”还是很犀利的。在8艘“青岛”级(就是中国青岛,为了纪念第二帝国海军曾经的辉煌,德国海军把自己的鱼雷快艇补给舰的1号舰命名为了青岛号)鱼雷快艇补给舰的帮助下,布署在圭亚那的3个鱼雷快艇支队的48艘s100型艇不仅可以在圭亚那近海攻击来犯的美国驱逐舰,而且还可以深入到特立尼达岛以北的向风、北风群岛实施破交作战,取得了相当令人满意的战果。
  “很好。”卡姆胡贝尔上将说着话头就垂了下来,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过了片刻他才抬起头,对约翰森上校和自己的参谋长佩尔茨上校说:“我们就在乔治敦的海滩和近海给美国人一点苦头尝尝,不仅要出动全部的鱼雷快艇,连潜艇和飞机也要一起出动!”
  佩尔茨上校马上问:“上将,要请求联合潜艇司令部和联合航空司令部的增援吗?”
  乔治敦岛联合指挥部是没有潜艇可用的,所管辖的飞机数量也有限。
  “不必请求联合航空司令部的增援。”卡姆胡贝尔上将摇摇头说,“用我们自己的ju188e—2鱼雷轰炸机。”
  ju188e—2是ju88的后续机型,某种程度而言也是ju288的简装版本。其中最e—2型号是一款鱼雷轰炸机,用来替代罗马的sm。79和德国自己的he115。
  “是……夜间鱼雷轰炸吗?”佩尔茨上校马上猜到了上级的意图,他本人是岸基轰炸机/鱼雷机专家。精通各种轰炸和雷击战术,其中就有被德国海军航空兵的岸基轰炸部队当成杀手锏之一的夜间鱼雷轰炸技术!
  当然了,德国海军航空兵的夜间鱼雷轰炸技术可不是靠猫眼神功来进行的,而是靠精良无线电定高仪和水面搜索雷达配合金梳子战术进行攻击的。
  “对!”卡姆胡贝尔点点头,“只能在夜间下手,要不然ju188就是个活靶子。在ju188打完后再投入鱼雷快艇攻击对方的反潜警戒圈,只要能迫使敌人的驱逐舰加速运动,我们的21型潜艇就能够突入其中。攻击的时间就选择在美国开始登陆的第一天……美国人为了躲避我们的空袭,一定会选择在夜间进行登陆,到时候他们的舰船统统都是我们的靶子。”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灾难的开始
  1944年8月23日的夜色笼罩着德默拉拉河入海口,无云的夜空中满天繁星都清晰可见,同月光下反射着点点波光的大西洋海面几乎就连成一片。这样一个天气良好的夜晚,实在太适合打一场可以改变人类命运的登陆战了。
  在德默拉拉河南岸,棚户密布的乔治敦市似乎完全变成了一座没有人烟的空城。整个城市一片黑暗,适合登陆的滩头上也没有一丝一毫布防的迹象。只有凿沉在河口和乔治敦小小的港口附近,上层建筑还露出水面的几艘老旧散装货轮,以及被拆卸毁坏一口的码头设施,才显示欧洲共同体的军队的确采取了一些防御手段。
  属于美国海军第31。8驱逐舰大队的“弗莱彻”级驱逐舰“威廉。d。波特”号,在24日晚上9点左右,在夜色的掩护下,冒险驶近了德默拉拉河口附近。
  这艘“弗莱彻”级驱逐舰的舰艏现在挂上了专门对付锚雷的“破雷卫”,而在它的前方三四千米处,还有一艘舰体经过消磁的“海鸦”级扫雷艇。890吨的舰体上不仅安装了可以割断锚雷铁链的“破雷卫”,而且还拖着能够模拟船体发出的磁性的电磁扫雷具。
  这两艘美国军舰组成了一个小小的扫雷编队,它们和另外十几个相同组成的编队一起,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替准备发起登陆作战的美军登陆编队扫出一片可以进攻的海域。
  在“威廉。d。波特”号的舰桥内,威尔弗莱德。沃尔特舰长一边亲自操舵,一边在心里默默地向万能的上帝祷告——千万别再遇上什么倒霉事儿。
  他的担心可不是毫无道理的,因为“威廉。d。波特”号驱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