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74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74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治邦的地位。
  而在奥丽加女皇前往克里米亚,尤登尼奇上将第二次进攻彼得格勒惨败,苏俄红军攻入爱沙尼亚之后。英国的立场再次发生转变,开始支持波罗的在库尔兰自治邦的带领下实现独立了。
  列宁接见赫斯曼的地方是他的办公室,他坐在一张很大的办公桌后面,办公桌上放着一堆文件。伟大导师是一边批阅文件,一边和赫斯曼单独见面的。这说明导师很忙,同时也表明他和赫斯曼的关系很好。
  导师穿着一套粗咔叽的衣服,显得非常宽松,他看起来很疲倦。赫斯曼在莫斯科隐约听到些消息,现在苏俄内部很不稳定,到处都有人造反闹事,为了镇压,红军甚至用上了毒气弹。
  而外部的敌人也不消停,奥丽加女皇任命了新的总司令(弗兰格尔),又得到了英法援助的武器,正在编组新的军队准备反扑顿涅斯克。不过就赫斯曼所掌握的情报,那位女皇陛下大势已去,她的哥萨克军队士气低落,补给匮乏,军纪也变得非常松懈,出现了大量的劫掠事件。这已经不是一支能取得胜利的军队了。
  实际上,目前最让布尔什维克担忧的恐怕还是同波兰的战争——赫斯曼没有得到多少这方面的报告,苏波两方面都在报纸上宣称胜利,但是却都在封锁来自前方的消息。这说明战争正在关键时刻,双方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就在赫斯曼想打听苏波战争情况的时候,导师已经开口了。
  “波罗的共和国能够成立,对我们双方都是好事,我希望这个国家能够成为苏维埃俄国通往外界的桥梁。”
  列宁在桌子上的文件堆了翻了翻,然后抽出一份文件,递给了赫斯曼。
  赫斯曼看了看,这是一份给对外贸易人民委员部的命令。内容是委任柯伦泰夫人为副人民委员兼苏俄—德意志贸易公司经理。
  这份文件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是柯伦泰夫人在布尔什维克内部的地位正在下降;第二是列宁相当重视俄德合作,看来已经将之当成实现十年计划的捷径。
  “请您放心,经济合作公司和苏俄—德意志贸易公司的合作会非常愉快的。”
  赫斯曼将文件交还给了列宁。列宁又从文件堆里抽出了一份文件,他抬头看了赫斯曼一眼,“经济建设只是一个方面,是吗?”
  “当然,我们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嘛。”赫斯曼回答。“当然应该在战略上互相配合……”
  就在这时,列宁办公室的门突然被人推开了。快步走进来的是个女人,名叫福季耶娃,是人民委员会和国防委员会秘书,同时也是列宁的秘书。赫斯曼听到脚步声,回头看了她一眼,只见她捧着个红色封皮的文件夹,神色有些紧张。
  赫斯曼心想:难道是前线出了什么状况?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赫斯曼很识趣地站起了身,和列宁握了下手。“您还有事儿,我就不打扰了。”
  “好的,路德维希,我让人安排你去参观顿涅斯克的工厂,虽然情况不好,但毕竟已经回到了我们的手中。”列宁笑着说,“等你从顿涅斯克回来,我们再讨论波兰问题……这几天正是基辅战役的关键时刻,你再回莫斯科的时候,基辅应该已经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到时候我们再谈进一步的合作。”


第一百二十六章 一定要消灭白色波兰
  赫斯曼并没有按照列宁的安排离开莫斯科去参观访问,因为列宁同志突然病倒了。
  “路德维希,列宁病倒了!”
  赫斯曼在莫斯科民族饭店的套房的房门,一大早就被匆匆来访的柯伦泰夫人敲开了。柯伦泰非常热情地拥抱了赫斯曼,然后就在他的耳边低声告诉他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
  “他中风了!就在昨天下午……”
  柯伦泰的声音很轻,显然不想让周围的人听见。
  列宁居然中风了!赫斯曼也大吃一惊。他虽然知道列宁的命不会很长,可是在1920年8月就倒下,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现在跟我走,去克里姆林宫。”柯伦泰夫人没有跟赫斯曼进房间,而是直接让赫斯曼和她一起去克里姆林宫。他们随后一起出了饭店的正门,一辆黑色的小汽车已经停在马路边上。两人一起坐进了轿车的后排座位。
  “娜塔莉,去克里姆林宫!”柯伦泰吩咐道。这时赫斯曼才发现,开车的竟然是娜塔莉。列辛斯卡雅。
  “列宁同志的状态还好吧?”赫斯曼试探着问。他懂得一点医学知识,知道这次中风应该是一系列中风的开始,目前的情况可能不会太严重。
  “还可以。”柯伦泰紧蹙着眉头,“不过他的健康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危,必须要保密……”
  “我知道,我知道。”赫斯曼连连点头,“等我回了德国,就派最好最可靠的医生过来。”
  “谢谢。”柯伦泰感激地冲赫斯曼点点头。这也是她来找赫斯曼的一个原因——这个时代,德国有最好的医生!
  “那么,我能问一下诱发中风的因素是什么吗?”赫斯曼接着发问。昨天他就察觉到列宁的情况不大好,仿佛有块大石头压在心头似的。
  “基辅!”柯伦泰咬了咬牙,“我们在基辅被白色波兰的军队打败了……”
  基辅战役居然打败了!
  原来在过去的三四个月,在右岸乌克兰的战场上,仿佛是红军占有优势,不仅包围了基辅,而且还解放了许多中小城市。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能在基辅城外摧破波兰白军的主力——指挥这场战役的图哈切夫斯基拟定的是一个围城打援的方案。
  可是出乎红军的预料,守卫基辅的乌克兰白军异常顽固,而且还得到了大部分市民的拥护。彼得留拉集团组织了大量的民兵。使得他们有充足的兵力在防守之余,还能不断发起反击,牵制和消耗了大量的红军有生力量。
  到了7月中旬,也就是赫斯曼刚刚抵达俄国的时候。由法国军事顾问团指挥的波兰白军主力,才姗姗来迟,推进到了基辅以西的克罗斯腾。然后就是长达18天的克罗斯腾—基辅会战。
  由于红军在4月中旬到7月中旬的三个月里一直围攻基辅和忙着占领右岸乌克兰的大小城市,同各种各样的乌克兰民间军事力量斗争。所以在克罗斯腾—基辅会战开始前,他们已经筋疲力尽。
  虽然如此,久经战阵的红军在交战开始的时候,还是主动发起进攻,希望可以掌握战场的主动权。红军一度还占了上风,打得经验不足的波军节节败退。但是到了8月13日,毕苏斯基亲自率领援兵抵达克罗斯腾后,波军士气大振,随后发起反击,经过三天三夜的血战,终于将早就是强弩之末的红军击溃!
  这意味着从4月份开始重燃战火的苏波战争,将以苏俄方面的惨败告终——历史上的苏波战争,只能算是个平局。苏俄虽然没有夺下华沙,但还是收复了基辅和右岸乌克兰大部。
  但是在这个时空,苏俄红军在基辅城下败北,这意味着半个乌克兰要成为波兰联邦的土地了。而且,苏俄的重工业基地顿涅斯克盆地,也将在波兰的轰炸机的威慑之下。
  昨天下午,列宁的秘书福季耶娃给列宁带来的,就是前线大溃败的噩耗。
  ……
  “一定要消灭白色波兰!一定要解放被波兰资产阶级压迫的乌克兰人民!”
  当赫斯曼和柯伦泰一起,走进列宁在克里姆林宫中的病房时,他就听到了病人用沙哑的声音在反复交代着……遗言!
  虽然列宁的气色还算可以,躺在床上还能挥动手臂,说话的时候口齿清晰,也没有面瘫的症状。但是“一定要消灭白色波兰!一定要解放被波兰资产阶级压迫的乌克兰人民!”这两句话,还是在列宁逝世后变成了他的“遗言”,在苏联尽人皆知。连所有的苏联少先队员,都要在戴上红领巾的时候背诵一遍。
  “这是我的遗言!”列宁冲着赫斯曼招了招手,苦笑道,“没有想到,我们居然被白色波兰给打败了,失去了半个乌克兰……”
  赫斯曼的目光在列宁的病房中扫了一圈,发现托洛茨基、斯大林、加米涅夫和克列斯廷斯基都在,还有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雅和情人阿曼德,真的有一点交代后事的意思。
  “路德维希。”列宁从阿曼德手中接过杯水,喝了一口,“失去右岸乌克兰对我们的打击很大!而我的有生之年,恐怕看不到收复那里了。因为,我已经决定和波兰议和了,会请波罗的共和国的皮尔堡总理设法斡旋……”
  “一定会成功的。”赫斯曼皱眉说,“英国人不会愿意看到波兰人拿下整个乌克兰的。而且法国人也不会支持波兰人继续东进,他们需要波兰的军队南下进攻匈牙利!”
  法国人在匈牙利遇到了麻烦。主要问题是罗马尼亚人不愿意再战,塞尔维亚人忙着收拾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而希腊人又在大举入侵小亚细亚半岛。而法国国内的反战情绪又特别高涨,不可能动员几十万大军去攻打匈牙利。于是法国人就从北非调来了MSL军队。而这些法属北非的殖民地军队又让特兰西瓦尼亚的基督教徒们想到了奥斯曼帝国……结果,匈牙利战争就没完没了拖延着。
  而让波兰联邦从北面进攻匈牙利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仿佛是结束匈牙利战争的最佳手段!
  “毕苏斯基也不敢要!”列宁哼了一声,他知道自己对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党是爱莫能助了。“半个乌克兰是波兰能够控制的极限,再多就消化不良了。”
  在如今的波兰联邦中,波兰人还是多数,有约2000万。如果拿下整个乌克兰,那么波兰联邦的人口结构就将发生逆转。而且左岸乌克兰生活着大量的哥萨克和俄罗斯人,他们可不容易统治。
  列宁看着赫斯曼,“但是我们还是要在将来收回右岸乌克兰,就和你们要收回西普鲁士和波森一样,不是吗?”
  “是的!”赫斯曼立即回答,“这是必须的!”
  列宁重重点头,看了眼赫斯曼,又看看他的四个政治J委员,“好的!从现在开始,俄罗斯和德意志就是最好的朋友了!我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两国的军队可以在华沙城下会师!”
  赫斯曼知道,从现在开始,苏联和德国真正成为朋友了!至少在白色波兰覆灭之前,双方就是同志加兄弟!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为什么是1939年?
  在柯尼希广场的总参谋部里,现在虽然是工作时间,但是进进出出并没有几个军官。在高高的拱形圆屋顶下面,两个人踏在花岗岩地板上的脚步声听起来好像是一排兵士在齐步走。“库尔特,现在这里有点儿冷清。”赫斯曼说,“不过希望还是有的,至少我们有个很不错的开局。”
  和赫斯曼一起的人是库尔特。斯图登特,他们是一起从俄国返回的,中途还在里加停留了几天,视察那里的工厂。在他们离开里加的时候,苏波(波兰)将在里加进行和平谈判的消息和苏俄同波罗的建交的消息,同时从莫斯科传来。
  他们穿过了一间相当大的会议室,又通过一条长长的走廊,走进了一间挂满了各种飞机照片的办公室——光是看看这些照片,就能猜到这里是总参飞行办公室了。
  “哦,我们在俄国可真是大获成功啊。”斯图登特说着,向一把有点破旧的扶手椅做了个手势。“不过你也给容克斯和福克出了个大难题……我想列宁一定很感激你吧?”
  “我可不单是为了俄国才为难容克斯和福克的。”
  “不是为了俄国?”斯图登特打开一个柜子,从里面取出了厚厚一叠文件夹,然后放在办公桌上开始翻动。
  “不单是。”赫斯曼强调道,“我们需要两条腿走路,这样就需要加倍投入,和苏俄的合作将会分担‘一条腿的投入’,我们自己搞另外一条。”
  “好了,找到了。”斯图登特从一堆文件夹中取出了一个表皮上写着“转缸式发动机”字样的文件夹。“法国人的奇葩发动机,土地神系列……14个一起转动的气缸,可以输出160马力,功率/重量比达到0。667。”
  这就是二战中和直列液冷式发动机并驾齐驱的星型空冷式发动机的鼻祖。法国人发明的转缸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散热方式非常奇怪,是让汽缸旋转。因此会产生巨大的惯性能,导致飞机很难操作。
  “让BMW公司去改进,想办法让汽缸不转就是了。”赫斯曼接过了文件夹,打开后翻看了起来。里面的资料很全,不仅有详细的图纸,还有各种测试数据。德国人在战争中缴获过不少转缸式发动机,而且自己也仿造过。
  斯图登特说:“先让他们仿造土地神9N,1923年内在此基础上拿出马力超过400,不会旋转的9缸空冷式发动机……BMW公司应该有这样的本事。”
  历史上,美国的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