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682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682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里到处都是致命的陷阱,步兵还可以勉强通过(最多淹死一些),装甲部队是没有办法通过的。
  所以经验丰富的斯科尔内兹就选择这里作为阻击苏军的阵地!
  不过苏军的攻势之猛还是大大出乎了斯科尔内兹的预料,从4月8日开始,一波接着一波的猛攻就没有停止过,苏军的机械化部队不仅从南面的公路向北发起进攻,而且还有大批步兵冒险穿越沼泽地,向盘踞树林扼守公路的德国伞兵2团发起冲击。
  因此伞兵第2团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苦战!
  而和伞兵第2团只有一河之隔的德国国防军伞兵第6团(同样属于伞兵第2师),以及坚守安德烈亚波尔小城的伞兵第7团(也属于伞兵2师),也都从4月8日晚上开始遭到了数量占绝对优势的苏军步兵和机械化部队无穷无尽的攻势。
  斯科尔内兹知道,安德烈亚波尔现在成了苏联红军重点争夺的对象了。苏联人一定是想从安德烈亚波尔东进或北上,包抄红十月铁路沿线的德军主力部队!
  而且他还知道,自己所在的德国国防军伞兵第2师很快就会陷入重围。因为安德烈亚波尔周围虽然遍布沼泽和树林,但是因为1943年时苏军加里宁方面军的大部队曾经在这一带进出,所以修建了数十条穿越林区和沼泽的便造公路。即便伞兵2师堵住了其中最重要的几条公路,苏军还是有办法绕过去的。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礼拜攻势
  1944年4月10日清晨,苏德战场前线,科兹洛沃。
  刚刚晋升为大将的崔可夫,将自己的司令部设在了距离正在激战的前沿不及10公里的这座小镇上面。他现在是中央方面军下属的迂回集群总指挥,包括近卫第7坦克集团军、近卫第8坦克集团军在内的近60万大军都归他统一指挥。
  按照朱可夫元帅最新的命令:迂回集群的任务是夺取安德烈亚波尔和托罗佩茨,同时以有利一部穿越沼泽和森林地带,威胁红十月铁路线。有可能的话,还应当切断红十月铁路线。
  说实话,朱可夫元帅的要求并不高。因为德军在加里州西部的森林和沼泽地带并没有部署重兵,根据游击队的侦查,现在德军在托罗佩茨有一支比较强大的德军机械化步兵,是从大卢基方向沿着苏联人自己开辟的“林中公路”开过来的。有不少的重装备,包括4号坦克、犀牛坦克歼击车、灰熊突击炮、野蜂自行火炮等等。
  不过现在加里宁州西部地区已经正式进入了泥泞季节,许多原本坚硬的冻土现在都成了沼泽地。怎么一支重装部队在这样的地形中也就是打打防御战罢了,所以崔可夫并不把这个师当回事儿。
  大不了就是打不下托罗佩茨——打下托罗佩茨就是威胁大卢基,不过崔可夫并不认为红军有能力发动第二次大卢基战役,这个威胁其实是虚的。
  而现在的关键其实是安德烈亚波尔!
  这座小城正卡在苏军迂回集群北上和东进的咽喉要道上面,虽然不拿下安德烈亚波尔苏军也可以向东北方向的瓦尔代(在诺夫哥罗德州境内,靠近红十月铁路,距离安德烈亚波尔有一百七八十公里)和东北偏东方向的上沃洛乔克逼近,但是安德烈亚波夫这个咽喉不拿下,主要的交通线都是不畅通的。让一部分轻装的突击部队绕过安德烈亚波尔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补给和重装备是很难运上去的。
  这样苏军迂回集群就算能逼近红十月铁路线,也不可能在那里和德军展开会战。
  所以这样的威胁就是虚的。
  朱可夫的爱将,近卫第7坦克集团军司令员费久宁斯基这时走进了崔可夫的司令部,他的军服湿漉漉的,大檐帽更是仿佛从水里捞起来的一样。
  “前线雨下的很大吗?”崔可夫看见费久宁斯基的样子就问。
  “很大!”费久宁斯基气呼呼地说,“气象局的那些人都该去劳动改造,还说今天会转晴,可是现在却是雨下个不停……我看这雨还得下几天!”
  “气象预报嘛。”崔可夫摇摇头,“本来就是靠猜的,那里能完全相信?不过下雨对我们没有坏处,至少德国人的飞机没有办法出动。”
  “但是融雪的速度也在加快。”费久宁斯基说,“如果我们现在不绕过安德烈亚波尔,再过几天连bt—7坦克都通不过了。”
  bt—7也有十几吨重呢,在泥浆沼泽里面可走不了。而且红军的步兵也有许多重装备和辎重,一旦道路“融化”,那些大炮和卡车也就都动不了啦。光靠一些轻步兵迂回过去管什么用?
  “现在迂回的话……”崔可夫思索着问,“部队能用手头的补给、燃料和弹药打几天?”
  “bt—7加满柴油可以走400多公里。”费久宁斯基说,“所以燃料不必担心。大不了……把这些坦克当成一次性的!”
  bt—7和用bt—7改装的su—57的价值不大,如果在草原上和德军装甲部队交战,肯定都是活靶子。所以只要能完成迂回,迫使德军大踏步后撤,把近卫第7、第8坦克集团军的2000多台bt—7和su—57消耗干净也不可惜。
  “至于大炮和炮弹。”费久宁斯基想了想说,“只要能应付5—7天的激烈交战也就够了。”
  “5—7天?”崔可夫看着费久宁斯基。
  “对!”费久宁斯基点了点头,“因为制空权已经被德国人掌握,我们的部队只能依靠随身携带的弹药和补给作战,能维持一星期左右就是极限了。一旦部队突破的纵深过远,交战的时间过久,就会出现弹药、燃料和补给接济不上的问题。在42年和43年的战争中,红军就遭遇过类似的困难,但是现在是最严重的!”
  苏军丧失制空权也是有个过程的,在一开始的时候,凭着巨大的数量优势和美国支援的p51,苏联红空军还有战斗的力量。
  但是随着德国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燃油和英国的航空技术,东线战场的空中已经很难看见苏军的飞机了。
  所以从43年下半年开始,红军前线的指挥官都得算着手中的弹药、燃料和补给打仗。
  如果不是防御战的话,也就是5—7天的供应有保障,之后就没什么谱了。
  而一直在前线带兵的费久宁斯基对此是深有感触的。
  “如果5—7天内我们能拿下安德烈亚波尔。”费久宁斯基又说,“那么我们就能在红十月铁路线以西的森林地带转入防御,依托有利地形和德国人周旋。至少在泥泞季节完全结束前,没有什么问题。”
  “5—7天应该能拿下安德烈亚波尔了!”崔可夫笑了笑,“不过就是万把个德国伞兵而已。”
  他对费久宁斯基说:“费久宁斯基同志,我们一起提出建议吧,让近卫坦克第7集团军向……向瓦尔代推进。同时,以第16集团军一部穿越安德烈波尔周围的森林和沼泽地带,向库夫希诺沃和上沃洛乔克逼近。”
  ……
  “只有5—7天吗?”
  叼着烟斗的约瑟夫。斯大林听完朱可夫的报告,浓眉就紧锁起来了。
  由于苏联中央方面军已经在莫斯科门口打仗了,所以身为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就成了方面军司令员,而兼任国防人民委员的斯大林实际上就是方面军的政治委员(名义上的政委是莫斯科z州委第一s记谢尔巴科夫)了。所以朱可夫每天都要当面向斯大林报告最新的进展。
  “是的。”朱可夫说,“天气预报显示,降雨最晚会在11日结束,同时气温还将迅速上升,道路将会变得非常泥泞,再考虑到德国空军的威胁,后勤运输从12日开始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前线的部队只能依靠手中储存的弹药和补给作战,所以5—7天将是个极限。”
  “之后呢?”斯大林问。
  “撤退……或者就地转入防御。”朱可夫顿了顿,又说,“另外,情报部门还报告,发现大批德国装甲车辆通过列宁格勒—斯摩棱斯克铁路南下。”
  “德国人把北路的一部分装甲部队调往中路了?”斯大林抽了口烟,“中路德军将是进攻莫斯科的主力?”
  “总参谋部认为德军还有可能从莫斯科的南路进行包抄。”朱可夫说,“现在我军大量集结于加里宁州战场,而莫斯科以南相对空虚,德军统帅部门有可能会有力一部走卡卢加州迂回,包抄莫斯科的南面和后方,从而把莫斯科整个装进口袋!”
  由于俄罗斯帝国的复辟和法军的大量投入(法军的大量投入也和俄罗斯帝国复辟有关,因为法国人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出现在欧洲共同体中牵制德国),苏联红军处于质量和数量上的双劣势。而德国一方则有了从各个方向同时进攻,以包围莫斯科的实力。
  而莫斯科一旦被围,华沙、克里米亚和明斯克包围圈中的红军就有可能瓦解。而且莫斯科本身也会变成另外一个华沙……依靠中央方面军的实力,绝对没有可以打破德军的包围。到时候莫斯科和苏联最有价值的部队,就会在漫长的围困战中慢慢的死去!
  朱可夫接着又对斯大林说:“总书记同志,现在我们已经在北线取得了反击的成功,这将能有效迟滞德军的进攻……只要我们能将北线的战线推进到安德烈波尔—库夫希诺沃—托尔若克—利库斯拉夫尔一线,就能有足够的空间换取时间,为中路和南路的决战争取时间。”
  朱可夫已经把夺取托罗佩茨的任何给悄悄拿掉了,因为在确认了有一支强大的机械化步兵部队进入托罗佩茨后,他意识到将之夺取已经不大现实了。
  不过朱可夫还是不愿意放弃将北线往北推的努力——这在苏德战场上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苏德战场上流行以空间换防御的大纵深战术。如果能在加里宁市和伏尔加河以北打出几十公里的纵深,就能部署上几个“炮灰集团军”,只要有足够的反坦克炮和防御工事,这些“炮灰集团军”也能把德军的装甲集群阻挡上至少几个星期。
  这样苏军就有机会集中全部的近卫坦克集团军打破德军的中路或南路攻击部队了——其实也不用打败,只要打得他们没有力气再来包围莫斯科就算胜利了。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7天打到莫斯科?
  “7天打到莫斯科城下?埃里希,你有把握吗?”
  想到打“礼拜攻势”的不只是苏联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曼施坦因元帅也在4月10日这天,向赫斯曼和古德里安提出了同样的设想。
  他想在泥泞季节的末期,用7天时间将中路战线从勒热夫—瑟乔卡夫—维亚济马一带推进到莫斯科城下。
  也就是7天挺进200公里!
  “有把握的。”曼施坦因说,“得到了从北方集团军群调来的7个装甲师后,中央集团军群就有了17个装甲师,坦克的数量远远超过当面的苏军。所以具备了从正面强攻平推的实力,所以我希望能在4月20日开始行动。”
  曼施坦因这次不仅要正面强攻,而且还打算平推——17个装甲师中的10个会由北自南,在勒热夫—维亚济马间一百四五十公里的战场上平均摊开,仿佛压路机一样压过去,差不多是最笨拙的战术。
  不过“笨”也有“笨”的好处,就是对道路条件的要求比较低。将近200公里宽的正面除以十,平均每个装甲师能分到20公里左右,足够一个装甲师以较高的密度展开并进行推进,同时又可以避免过度碾压泥泞的道路。虽然不能让德军装甲部队完全克服泥泞季节带来的困难,但至少可以让德军装甲部队维持5—7天的进攻——其实泥泞的道路对虎式h型坦克和e—50a坦克的影响还不是最大的,它们虽然重,但毕竟是履带式车辆。只要合理使用路面(不一定是公路),还是能让坦克在泥泞中前行一定距离的。
  真正无法克服泥泞的,恰恰是轮式车辆!德军在东线战场上的100多万台汽车都会陷入泥泞难以前进。
  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和苏军一样,都只能维持5—7天的进攻,两边都只能打礼拜攻势。
  当然了,曼施坦因提出“礼拜攻势”这种战术也和现在德军的装甲部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有关。虎式坦克已经普及化,而e—50a也少量装备,每个装甲师都有一个装备了66台e—50a的重装营。
  “另外。”曼施坦因又说,“苏联人很可能不会想到我们会在泥泞季节,从150公里宽的正面发起全新进攻……他们很可能会误认为我们发起的是一次以调动苏军北线集群为目的的佯攻。”
  赫斯曼点点头,不置可否。
  曼施坦因接着说:“以我对苏军的了解,他们很可能会采用纵深防御和夜间集中兵力反击的方法来打破我们的攻势。而那就是我们大量歼灭苏军装甲部队的机会!”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e—50a重型坦克还拥有一个之前所有坦克都没有的夜战装备——所有的e50a都拥有fg1250红外探照灯!
  这种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