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68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68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主力也开始发动反攻,将筋疲力尽加惊慌失措的联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消息传到巴黎,所有人都知道,此次入侵匈牙利的行动已经遭遇了重创,二十几万人的联军能有一半逃出来,就算是走运了。
  要彻底压服匈牙利,恐怕得调动更多的法国军队去远征,而且看形势没有个一两年时间是摆不平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党的。而大部分法国人都不愿意把命送在和他们没有一分钱关系的匈牙利。
  所以在消停了几个月之后,法国国内的反战运动顿时就高涨起来了。
  “没错,匈牙利红军使用的部分武器装备是我们提供的,但那是在《贡比涅森林协定》之前,那时我们和匈牙利人是盟友。而且那时的匈牙利也不是苏维埃共和国啊……”
  “对,你们的情报没有错,的确有一些德国退役军人被匈牙利布尔什维克雇佣。这一点我们承认,也愿意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但是你们现在不让我们承担责任呐……”
  在隐约传来的《国际歌》声中,德国代表团的军事代表冯。塞克特正用相当诚恳的语气向英、法、美三国的领导人解释德国在匈牙利战争中的作用。
  “胡说!”法国总理克列孟梭怒气冲冲,打断了塞克特的话,“我们什么时候不让你们承担责任了?”
  “你们要求我们裁剪陆军到10万,那样就会有更多的失业军官和士官,他们不会干别的事情,只会打仗。他们没有工作,买不起面包,养不起家人,只能去匈牙利帮布尔什维克打仗……”
  塞克特说:“而我们本来要把他们都留在军队中的,是你们一定要让他们失业。”
  “哼哼,保留30万陆军,你们想要东山再起吗?”福熙元帅皮笑肉不笑。“这是不可能的!”
  塞克特摇摇头,看着气得都快跳脚的法国总理和法国元帅福熙,用标准的法语回答:“我们失去了盛产铁矿和煤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失去了西普鲁士,失去了波森,还失去了全部的主力舰队……还怎么可能东山再起?如果你们法国人不放心,我们照计划裁军就是了。不过那些被裁的军官、士官要出国打工,可就没有办法了。”
  “你们没有办法,我们法国人有办法!”福熙元帅高喊,“我们会抓住每一个前往匈牙利的德国佬,把他们统统绞死!”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仿佛是在替福熙元帅伴奏,他说话的时候,外面的国际歌声突然又嘹亮了几分,传到会议大厅内,着实让人心惊肉跳。
  冯。塞克特低声说:“外面的歌声让我想起了1918年11月时的德国和1917年3月时的俄国!”
  “你说什么?”克列孟梭恶狠狠看着冯。塞克特。
  不过在场的英国人和美国人却和冯。塞克特有同样的感觉。现在的法国真的有点像1917年的俄国和1918年的德国!
  冯。塞克特说:“总理先生,不如这样吧……在英勇的法国军队消灭匈牙利的布尔什维克之前,德国陆军暂时保持在30万人的规模,总参谋部也暂时保留。同时,我们将严格控制流向匈牙利的物资和人员。”
  “乔治,我看可以考虑,要不再减少10万?暂时保留20万人怎么样?”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赶紧劝说克列孟梭,“另外,德国人必须从匈牙利召回全部的退役军人,一个月内必须全部召回……这样最多到年底,英勇的法国军队就会消灭匈牙利的布尔什维克了。”
  这话的意思是英国人不去匈牙利了?克列孟梭愣了愣,还没说话。
  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也附和了起来:“对,对,就这样吧。不过就是多了10万个铁饭碗……另外,协约国可以派出军事监督团去监督德国和奥地利人的边境线。这样英勇的法国军队就能在匈牙利很快取胜了,到时候再让德国人裁军。”
  也就是说,不大英勇的美国人也不去匈牙利受罪了,反正美国人也不是欧洲霸主啊。


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会回来的
  赫斯曼奉命来到了柯尼希广场的总参谋部,他感觉到了一丝轻松的气氛。从1918年下半年到现在,赫斯曼从来没有在这里感觉到一点轻松。
  他在大厅里碰到了舒伦堡中校,中校冲他招手,然后把他带去了兴登堡的办公室——赫斯曼是来同兴登堡告别的,今天是这位元帅退出现役的日子。总参谋长将由格勒纳上将接任,兴登堡则会去汉诺威隐居一段时间。
  赫斯曼知道,这位元帅阁下不会就此退出人们的视线。几年后他将会参加总统选举,并且当选成为德意志帝国的总统!而德国违反《凡尔赛条约》,开始重新武装的准备,也是从兴登堡当选总统后开始的。
  在宽大气派的办公室内,赫斯曼看见兴登堡靠窗站着,一只手放在臀部,俯视着摊在书桌上的电报抄件——那应该是巴黎的和谈代表团发来的《凡尔赛条约》的最终版本。他抬起头,看着正快步走来的赫斯曼,然后笑道:“在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完蛋前我们可以拥有最多20人万的陆军,还可以保留总参谋部……不过其他方面依旧相当苛刻啊!”
  赫斯曼当然知道最新版的《凡尔赛条约》内容了,德国代表团里面有他的“合作通报者”。条约内容和之前的《凡尔赛条约》草案没有太大区别,只有两方面进行了较大的修改。
  一是允许德国人在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党垮台之前保留总参谋部和20万陆军,不过德国人必须保证不再向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党提供弹药、粮食、煤炭和军事顾问。而协约国将派遣军事观察团进行监督——这其实是一个很有利的变化!并不是对德国而言,而是对容克军事集团而言的。
  多10万人的陆军乍看上去没有什么,靠这点人也威胁不了英法。但那是10万个铁饭碗,而且能在战后留在陆军中的都是精华,最好的军官和士官。他们留在陆军中可以增加容克集团的力量,同时削弱极端主义政党的力量。
  因为陆军能够多养10万名战士,就意味着纳粹这样的极端主义政党的冲锋队、党卫军、赤卫队什么的,就会少10万个骨干!如果算上史塔西和库尔兰防卫军给容克集团增加的力量。未来容克在和纳粹讨价还价的时候,可就多了几倍的筹码!
  在未来当纳粹党上台之后——赫斯曼已经感觉到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容克精英们不是德国中下层民众的“自己人”,在投票选举的时候很吃亏——容克军官集团可以作为合作者而非纳粹的工具存在。
  二是勒令德国交出所有的商船以弥补英国人在“彩虹行动”中蒙受的损失,而且还要夺走德国海军几乎所有的巡洋舰、驱逐舰和其他辅助舰艇,只允许德国保留6艘老式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12艘鱼雷艇。失去商船将给德国未来的经济雪上加霜,更加有利于极端主义的发展。而大部分海军的丧失,则能让英国人高枕无忧,不再担心极端主义在德国的蔓延……
  另外,《凡尔赛条约》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及库尔兰自治邦。看来协约国是不打算把库尔兰自治邦当成德国的一部分来处理了。利用奥丽加充当挡箭牌的策略基本上取得了成功。
  “元帅。”赫斯曼向兴登堡元帅行了军礼,“苛刻的条约只会唤醒德国人民。而且我们还是保留了一些实力,库尔兰自治邦看来也能得到保存。”
  “在法国人打败匈牙利人之前,我们应该能喘口气。”兴登堡说着又叹了口气,“但是在那之后呢?如果法国人真的全力以赴,匈牙利人支持不了太久的。”
  德国现任总统艾伯特和总理谢德曼可不是兴登堡这样的人物,他们是会规规矩矩履行条约的。而且,现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对布尔什维克党的忌惮要远远超过兴登堡、赫斯曼这样的军国主义分子!
  “元帅,我认为即便我们召回全部顾问,匈牙利人还是可以坚持数年,他们已经学会了游击战的精髓。”赫斯曼的信心比兴登堡要足一点,“而且那是个内陆国家,交通不太方便,铁路已经被破坏,多瑙河的水运也已经被水雷阻断。一旦布尔什维克的统治巩固下来,以他们的组织和动员能力,是不大容易被征服的。”
  “数年后呢?”兴登堡的眉头又皱了起来,“那时我们还是得乖乖裁掉那10万个兄弟……”
  数年后您就是德国总统了,您的胆子可比艾伯特、谢德曼他们大多了!赫斯曼心里这样想,嘴上却说:“到时候我们应该已经走出了低谷,而法国人会变得更加厌恶战争。”
  “但愿如此!”兴登堡顿了顿,“不过眼下咱们还是要忍耐,知道吗?据我所知,艾伯特总统和谢德曼总理都不大喜欢你啊……你和布尔什维克走得太近了!”
  “元帅,我知道得也太多了!”赫斯曼无所谓地一笑。
  在去年的11月革命爆发前,赫斯曼就奉命接管了军事情报局,还从史塔西机关调来了大批特务,建立了柏林情报站,开始对社民党、独立社民党和斯巴达克派进行侦查。
  而如今,军情处又设立了专门对德国政党和政客进行侦查的政治组。包括艾伯特和谢德曼在内,许多德国社民党的政客都遭到了秘密侦查,有不少黑材料已经落到了赫斯曼的手里。
  所以赫斯曼并不怕艾伯特和谢德曼这样手无寸铁的政治家,真正让他担心的是纳粹党那样的政党。
  不过在兴登堡下台之后,在社会民主党的内阁倒台之前——即便没有后世的记忆,赫斯曼也知道社民党的内阁维持不了多久——赫斯曼还是决定要低调行事。
  “我知道该怎么和他们相处,元帅您可以放心。”赫斯曼最后还是说了些让兴登堡安心的话。
  兴登堡笑着说:“中校,你还年轻,未来有大好的前程……暂时忍耐一下吧,最多一年,就会有改变的!”
  一年?赫斯曼想了想,不会是卡普政变吧?这场政变虽然被粉碎,但是却让艾伯特总统颜面尽失。
  “今年不会有什么大事了。”兴登堡这时用长辈对晚辈说话的口气对赫斯曼讲,“路德维希,你和那位女伯爵的婚事抓紧时间办了吧……这可是一桩很好的婚事。它能让你和西部、南部的名门望族成为自己人。”
  “我打算在年内和克洛伊完婚。”
  兴登堡点点头,“好的,到时候如果我不方便去,会让奥斯卡(兴登堡的儿子)去参加婚礼的……另外,我不在柏林期间,你可以通过舒伦堡中校和我保持联系。你放心,我不会放弃自己的责任,我会回来的!”
  他会回来成为总统!赫斯曼心想:原来兴登堡元帅在1919年解甲归田的时候就已经在谋划取得德国总统的大位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俄原来是这样完蛋的
  参加完了兴登堡元帅退役的仪式和告别酒会之后,赫斯曼就乘车返回了夏洛腾堡区的军情处驻地。斯托克豪森上尉已经在赫斯曼的办公室外等候了。他在希普尔上尉接管了米乌塔部队后就被派到奥丽加女皇身边担任军事副官。
  “卡尔,你怎么来了?”赫斯曼冲这位最早跟随他的部下招了下手,“进来坐吧。”
  卡尔。斯托克豪森进了办公室,将一个用蜡密封的信封摆在了赫斯曼的办公桌上。
  “中校,这是女皇陛下的亲笔信。”斯托克豪森说,“她打算在近期离开塔林去伦敦访问。”
  “哦,我知道这事。”赫斯曼说着话就开始动手拆信封。最近苏俄的红军仿佛在普斯科夫大量集结,但是又迟迟不对爱沙尼亚发动决定性的进攻。塔林方面则在加紧备战,女皇奥丽加更准备亲自去伦敦寻求帮助——在德国签署了《凡尔赛条约》后,协约国对俄国女皇奥丽加的态度也热络不少,似乎准备承认她的地位了。
  取出信封里面的信纸,赫斯曼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眉头突然拧了起来,站在他对面的斯托克豪森忍不住发问:“中校,女皇陛下的信里面说了什么?”
  “英国人要她离开塔林去克里米亚!”赫斯曼放下了奥丽加的信,“这次去出访伦敦后就直接乘坐英国人的军舰去黑海,不再返回塔林。她想要征求我的意见,希望我可以去一趟塔林。”
  接到俄罗斯女皇的邀请,赫斯曼和克洛伊一起乘坐火车穿越西普鲁士、东普鲁士和立陶宛前往波罗的。西普鲁士和邻近的波森都将被割让给波兰了,许多居住在那里的德意志人不甘心让波兰人来主宰他们的命运,选择了迁移。其中的一些人选择向东去库尔兰自治邦寻找他们的未来,所以前往里加的火车在通过西普鲁士后就变得异常拥挤,连包厢外的走道上都挤满了德意志难民。他们看上去有些消沉,不过仍然秩序良好,非常安静。
  有一些自称是库尔兰德意志民族党——这个党的主席是皮尔堡男爵——的宣传员在散发传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