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670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670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样的消耗战要一直持续下去也不可能,因为现在的夏威夷群岛被美军包围了。位于夏威夷群岛和日本本土、吉尔伯特群岛、威克岛之间的交通,因为中途岛和约翰斯顿岛(位于夏威夷群岛的西南,同样是个芝麻大的小岛,因为无法防守被日军放弃,在3月2日被美军占领)都被美军占领。
  所以零式、紫电和疾风这三种飞机都无法直接转场去夏威夷群岛。虽然飞行员可以通过远程运输机输送,但是在消耗完了群岛上库存战机后,就只能用运输船队或航空母舰输送飞机了——好在眼下还没有什么问题,因为瓦胡岛上储存的“疾风”和“紫电改”数量很多,总数(后备机)有1200多架,足够维持一个月以上的持续消耗。
  “夏威夷群岛初战告捷。”山本五十六说,“现在只需要坚持既定的消耗战术,最终的胜利是可期的!”
  东条英机对山本的结论非常满意——他是要把夏威夷群岛初战当成大捷的,不管有没有水分,都能提振国民士气,对正在进行的英日、俄日谈判也有好处。现在山本五十六都认可了,那么就没什么问题了。
  “那么。”东条说,“就以大本营的名义,上奏天皇陛下并且通报给国民以及友邦吧。”
  他的话音刚落,大本营的一个参谋就在会议室门口喊了声报告,然后走进来把一份电报双手递给了石原莞尔。
  石原莞尔看了看电报,向东条报告道:“首相阁下,夏威夷方面军的报告,今天凌晨,美国人用战机和舰炮袭击了尼豪岛,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是尼豪岛?”山本五十六听到这个消息笑了起来,“看来美国人还是不敢直接攻打瓦胡岛啊!”
  杉山元说:“一定是昨日的大捷让美国人知道,没有足够的岸基飞机,他们是无法在夏威夷群岛取胜,所以才要先取尼豪岛的。不过……尼豪岛上有皇军精锐的第106师团,美军纵然死伤数十万,也难以将其攻陷。”
  山本五十六点点头,心想:杀伤美军数十万是傻瓜元在吹牛,不过十万以上的损失是必然的。看来夏威夷群岛之战,还是走上了消耗人命的路线。这也是“捷一号作战”所设想的。
  夏威夷群岛战役的大胜,的确是可期的!
  ……
  “2艘航母,1艘重巡,3艘轻巡,14艘驱逐舰……”赫斯曼拿着日本人送来的捷报一边看一边念,最后笑着问海军航空兵司令官里希特霍芬,“元帅,你看这战报有多大水分?”
  里希特霍芬摇摇头,说:“不清楚,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用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打过美国舰队了……它们的防空太强大了,只能用hs293和弗里茨—x进行攻击。不过效果也不是很好,因为美国人的一次性喷火飞机和127mm高炮对ju288的威胁太大。”
  负责所有航空武器制造的空军武备局局长恩斯特。乌德特大将则在今天的会议上对赫斯曼说:“帝国元帅,我们必须等到‘死神’空舰导弹实际装备部队才有可能重新获得对美国主力舰队的优势。”
  所谓的“死神”空舰导弹其实就是“银色死神”的改进版。“银色死神”是集中了英德两国最顶尖的技术开发出来的“自杀式喷气飞机”,如果将“人工智能”换成电视摄像遥控系统,那么“银色死神”就会变成一枚真正的导弹了。也就是“死神”空舰导弹了!
  当然,“死神”空舰岛弹和后世真正的导弹还是有所不同的。主要是没有采用火箭发动机,而是使用了安全系数更高的喷气式发动机。
  这是因为现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不成熟,而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不大安全,像“银色死神”那么大个的导弹要是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稍微一个不留神就是机毁人亡——后来使用液体燃料的火箭都是发射前加注燃料的,这种方法用在飞机携带的“死神”飞弹上是不行的。飞机上可没有加注火箭燃料的条件,而且火箭燃料本身就很不安全,由飞机大量携带太容易出事故。
  所以现在亨舍尔公司和劳斯莱斯公司干脆不惜工本,用喷气式发动机来驱动反舰导弹了。这样造出来的反舰导弹虽然昂贵,但是安全有效,可以让ju288在相对安全的高度和距离上投弹。
  空军元帅里希特霍芬又对赫斯曼说:“在‘死神’舰空导弹装备部队之前,我们交给日本的200枚‘银色死神’肯定是最强大的反舰武器。所以日本在夏威夷群岛获胜是大概率事件,即使最后不能取胜,美国人也会损失惨重。我估计,美国人将会在夏威夷群岛损失数以千计的海军航空兵飞行员,他们的舰载机部队,将在夏威夷群岛大战后元气大伤。如果我们能在美国舰载机部队恢复元气前解决苏联,那么加勒比作战将是有可能实现的。”


第九百九十七章 要轮到斯大林了
  现在已经是1944年3月了,欧洲东线战场的“冬歇”差不多快要结束了。俄罗斯土地上的冰雪开始消融,冻土逐渐变成了烂泥地,气温当然也开始攀升。最多再过一个多月,俄罗斯的大平原就会变成机械化兵团作战的最理想战场了。
  而延续了近两年的苏德战争,多半也将在1944年5月—11月间分出胜负。
  毫不夸张地说,1944年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胜之年!而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战场,不可能在太平洋,只能在俄罗斯。
  今天,也就是1944年3月10日在措森的大总参谋部内召开的军事会议,讨论的并不是日本在夏威夷群岛取得的所谓大捷——这不过是正题开始前的一个小插曲。
  对于现在的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部而言,发生在太平洋上的战争根本不重要。无论日本是惨败还是大捷,对德国而言没有什么分别——日本人只是用来给美国航空兵力放血的工具。
  现在真正能决定战争胜负的,只有上千万大军厮杀的苏德战场和……原子弹!
  后者已经完成了组装,就等着在法国阿尔及利亚省的沙漠里面试爆了——实际上德国早在1943年底就凑够了100公斤武器级钚—239,按照后世的技术足够组装出10枚原子弹。不过眼下技术水平有限(用尽可能少的钚—239和铀—235装药制造出链式反应是一门大学问,光靠计算是无法得到正确的结论的,必须要反复试验),但是2枚原子弹还是能组装出来的。
  之所以没有进行试验,主要是预选中的试验场出了点问题。因为法国政府在阿尔及利亚推行“欧洲化”和“基督教化”,结果在1943年8月引发了一场旨在反对法国和德国的“神之战”。
  于是法国和德国不得不动用大军去镇压阿尔及利亚的“圣斗士”,血腥的战争一直持续到44年2月才算基本结束。不过计划中的核试验还是因此推迟。
  核试验推迟当然也和不急着用原子弹有关,现在的苏德战争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苏俄内战。如果在苏俄内战中使用原子弹轰炸莫斯科,将会把奥丽加女皇至于“政治极度不正确”的地步。
  至于对美国使用原子弹,则必须先拿下古巴,要不然装载原子弹的me264远程轰炸机就只能无护航硬闯美国本土……这绝对是在送死!
  另外,根据德国所掌握的可靠情报,美国的原子弹工程进展非常缓慢。
  他们不仅缺乏足够的科学家,而且也没有足够的金属铀进行研究——历史上运去美国的产自非洲比属刚果的高品质铀矿全都都落到了德国手中。所以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不得不从找矿和挖矿开始。
  虽然美国人很快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大熊湖地区找到了一个铀矿(这个矿30年代就存在,当时主要是用来生产镭的,但是产量并不高),还得到了几吨铀矿石。但是数量太少,根本不顶什么用。只能耐心等待铀矿扩产,挖出足够的矿石,曼哈顿计划才算真正起了步。不过因为缺乏足够的顶尖科学家,曼哈顿计划的进度依旧缓慢,现在已经大大落后于德国了。
  所以在制造原子弹的竞赛上,德国毫无疑问赢得胜利。因此这件事情并不是今天的总参谋部作战会议需要讨论的内容,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就是打败苏联!
  ……
  “根据我们所掌握的可靠情报。”在会议正式开始讨论对苏作战问题时,首先发言的是总参谋部军事情报局的局长盖格中将,“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当局一直在积极准备最后的决战。不仅征召了大批的红军,而且还开发和生产了号称可以击败我方虎式坦克的js—2重型坦克。
  据投靠俄罗斯女皇政府的红军官员交待,这种js—2重型坦克总重约45吨,装备有一门122mm主炮,正面装甲最厚处达到了120mm!而且更加重型的js—3坦克目前也在加快研发,估计会在1944年投入使用。
  另外,苏联空军还得到了来自美国的大量援助。开发出了雅克—9型和拉格—5/拉格—7型战斗机。预计将会对我们的fw—190系列和福克零式系列构成一定的威胁。”
  虽然苏联现在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东乌克兰和列宁格勒,但是斯大林和苏联的重工业部门并没有放弃寻求更加强大的重型坦克的努力。
  实际上,目前处于战略守势的苏联比德国更加需要装甲和火力都足够强大的重型坦克。因为处于守势的红军对坦克机动性的要求并不高,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在静止状态下开火歼敌,同时又能承受住敌方坦克火力反击的重型坦克或强击火炮。
  因此拥有122mm主炮和坚固装甲的js—2重型坦克就成了斯大林扭转战局的希望所在。其重要程度几乎和历史同时期德国的虎王重型坦克类似。
  而虎王在这个时空却没有出现在处于战略攻势中的德国,这种将近70吨重的坦克对于苏联境内的道路和桥梁而言实在太重了。
  所以50吨左右的重量,现在就成了德国国防军所能接受的坦克战斗全重的上限——实际上js—2重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也只有45—46吨。
  而重量缩水的虎式坦克和e—50式坦克,就符合目前德国国防军需要的坦克。
  经过几个月的研发和全力生产,现在虎式h型坦克和e—50a型坦克成了德国装甲部队的主力。
  其中虎式h型坦克在采用了和e—50坦克相同的6对负重轮的设计后,战斗全重进一步减轻到了45吨,而且也比之前e型、f型和g型更加可靠耐用。速度也加快了不少,最大时速达到了48公里,越野最大时速则达到了24公里。因而有了替代4号h型坦克成为德国装甲部队主力坦克的可能性。
  目前德国所有的装甲团都采取了虎式h型坦克和4号h型坦克混编的方法。每个坦克团都拥有1个装备4号h型坦克的中型坦克营(满编88辆),和1个装备虎式h型坦克的重型坦克营(满编66辆)。而每个坦克团拥有的坦克数量也因此减少到了154辆。
  在虎式h型开始替代4号h型的同时,战斗全重达到了55吨(比原型车e—50—0重了5吨,性能也相应有所提高,其中正面装甲厚度增加到了130mm/50度倾角,理论防御能力相当于202mm的垂直装甲)的e—50a型坦克,则替代了原先虎式坦克的作用,成为了重装甲营的主要坦克。
  目前所有的26个装甲师全部都配属了一个装备了44辆e—50a型坦克和22辆4号h型坦克的重装甲营。
  在大量装备虎式h型坦克和e—50a型坦克的同时,德国军工部门又开发出了两种基于虎式h型坦克地盘的坦克歼击车,被命名为“猎豹”坦克歼击车。
  之所以是“猎豹”而不是“猎虎”,是因为现在的虎式h型坦克是“虎豹融合”的产物,在42年短暂出现的“黑豹”坦克并不是被淘汰,而是被融合进了虎式,因此为了纪念“黑豹”坦克,德国国防军装甲总监局就将这种最新款式的坦克歼击车命名为了“猎豹”。
  实际上这款“猎豹”坦克歼击车的外形和历史上的“猎豹”非常相似,只是地盘采用了6对负重轮而不是交错负重轮。另外在主炮的选择上也没有采用和e—50a相同的88mml/71火炮,而是选用了克虏伯公司最新研发的105mml/68火炮。
  不过威力强大的“猎豹”并没有大量装备部队,德国国防军只是用它们组建了十几个直属于集团军的重型坦克歼击车营,用于应付可能出现的苏联“超级坦克”。
  同样基于虎式h型坦克地盘的“突击虎”式自行火炮(重达60吨),也在1943年底被开发出来,并且装备部队。这种自行火炮是为了即将发生的莫斯科巷战而研发的,它拥有一门能发射火箭弹摧毁任何建筑物的380mm臼炮。
  另外,还有一种稀奇古怪的“撞击虎”型障碍摧毁坦克也在1943年底出现了。这种“障碍摧毁坦克”属于战斗工兵的装备。是在被淘汰的虎式e型坦克的地盘上加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