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595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595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膉u288高空高速轰炸机定制的。安装了一台由美国派卡德公司生产的梅林267型发动机,这种12缸液冷发动机的性能并不算卓越,比不上派卡德公司为p51系列生产的梅林v—1650系列发动机。不过这种由英国的劳斯莱斯公司在本土沦陷前开发的发动机却是极有针对性的——它针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能挂载可怕的弗里茨x遥控滑翔炸弹从12000米高空突防的ju288型轰炸机。
  为了能让发动机在12000米的高度输出强劲的马力,梅林267型发动机拥有一台特殊设计的专用于高空的二级二速增压器,可以让发动机在缺氧的极高空环境中全速运转。
  除了高空性能优越的梅林267发动机之外,喷火mk5g型战斗机还有适应高空的气动外形(增加升力)和特殊的机体结构。这架飞机的重量很轻,没有装甲,油箱容量也很小,不过机身的关键部位还算坚固,可以承受俯冲加速带来的拉扯。同时,喷火mk5g型战斗机还吸取了上一代的喷火mk5f火力不足的教训,强化了火力,装备了4门20mm机炮,可以瞬间将ju288这样的中型轰炸机打成碎片。
  另外,喷火mk5g的起飞和降落方式依旧是个奇葩。为了节省重量,这种飞机干脆取消了起落架。在起飞的时候使用舰上弹射器同时加挂火箭助推器以加快爬升速度。而在完成了截击任务后,飞行员就会跳伞,飞机……就这样扔掉!
  真是妥妥的土豪作风!
  不过现在的美国不需要为战略轰炸德国本土生产几万架各种轰炸机的必要,所以有的是原材料和产能来生产“一次性喷火”这样的舰载高空截击机。
  “蓬”的一声闷响传到了坐在“富兰克林”号航母飞行甲板上的罗斯福总统的耳朵里,一架喷火mk5g飞机已经从机库中被直接弹射了出来。在梅林267发动机和火箭助推器的共同作用下,这架小小的喷火飞机以极高的速度爬升,几分钟内就飞得没了踪影。
  “它飞的真快啊!”罗斯福总统笑着对身边的人说,“而且还很高。”
  “总统先生,它能以很快的速度爬升到12000米以上的高空。”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托。金上将告诉罗斯福,“然后再进行俯冲攻击,用4门20mm高炮把德国人的ju288打成碎片。哪怕ju288有fw—190舰载机护航也没有用。”
  fw—190t舰载机哪怕按照上了bmw801f系列的大马力发动机,其极高空性能也不是特别出色。因为作为一款舰载机,必须要兼顾中低空,同时还要拥有大航程和一定的对舰、对地攻击能力。用途一多,自然就杂而不精了。
  而且喷火mk5g因为是在舰队上空作战,所以还能得到舰载雷达的指挥,可以提前抢占高空,然后进行俯冲攻击。也不会去和fw—190t纠缠,而是直接用4门20mm机炮轰ju288,打完就跑。这让人怎么拦截啊?
  “哈哈哈。”罗斯福开怀大笑起来,“这下我们的海军可以在大西洋上和德国人周旋了,是吗?”
  “是的,总统先生。”欧内斯托。金说,“我们可以和德国人周旋,打消耗战。”
  美国是土豪嘛,当然要发挥土豪的优势了。所以美国海军现在是土豪思维,不考虑用什么奇谋妙计打歼灭战,只打算踏踏实实的消耗敌人。
  所以美国海军现在正计划取消航母上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舰载机就三种,f4u、f6f和一次性的喷火mk5g。
  这样可以确保美国舰载机在空战中获得让人满意的交换比,同时也能保证航母不轻易被敌人击沉。
  另外,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托。金海军上将还提出了一个“活跃舰队”理论。
  意思是“不决战,但是保持活跃状态”。实际上这是存在舰队理论的延伸,存在舰队应该呆在港口里面不大动弹。而“活跃舰队”则应该尽可能多的出动,目的不是为了决战,而是为了调动敌人的舰队,以迫使敌人的舰队疲于奔命,徒耗燃料。
  而在双方航母编队遭遇的时候,则不追求击沉敌舰,只求尽可能多的击落敌机。
  不过在喷火mk5g这种一次性舰载高空截击机装备部队之前,美国人也是空有理论而无法实现。因为ju288可以从普通舰载飞机无法有效发挥威力的高度投放弗里茨—x炸弹或hs293炸弹/导弹(现在已经开发出了安装有火箭发动机的型号),对美国舰队的威胁太大。
  “总统先生,您快看那里,飞行员已经跳伞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兼总统军事顾问莱希上将这时放下了望远镜,抬手指着空中一朵张开的伞花,对罗斯福说,“这架飞机先冲上了1。25万米的高空,然后进行俯冲模拟攻击,再盘旋降低高度到3000米,然后飞行员跳伞。”
  “很好,很完美!”罗斯福笑了笑,“要尽快将这种飞机装备舰队。因为我们的俄国朋友现在遇上了大麻烦,是很大的麻烦。”
  总统回头看了看自己的顾问兼心腹霍普金斯,“哈里,你说是不是啊?”
  哈里。霍普金斯眉头皱着,脸色也非常苍白,看上去显得非常忧郁。
  “总统先生,我觉得有些晚了。”霍普金斯说。
  “晚了?”罗斯福笑了笑,“不晚,现在还不晚。只要斯大林还没有在停战协定上签字,那就不算晚。”
  “也许这一天很快会到来。”霍普金斯说,“要不然苏联人还有什么办法?他们刚刚惨败了一场……形势正在急剧恶化。”
  罗斯福点点头,然后又对陪同他一起来到诺福克的国务卿赫尔说:“科德尔,那个肯尼迪是不是受到了希特勒的邀请?”
  “是的,总统先生。”赫尔说,“他很想去,因为德国人给出了一些在他看来很不错的条件……”
  罗斯福听赫尔介绍德国人提出的讲和条件时,点着了一根骆驼牌香烟,抽了两口,然后摆摆手说:“让他去。”
  “什么?总统先生……”赫尔大吃了一惊,看着罗斯福问,“我们要改变政策了?”
  罗斯福歪了歪大脑袋,说:“这种可能当然是存在的,所以肯尼迪先生应该去一趟柏林。当然……也必须有人去苏联。”
  总统看了一眼哈里。霍普金斯。
  “总统先生,我可以去。”霍普金斯马上回答,“不过……我应该和斯大林说些什么呢?”
  “说一些能让俄国人硬着头皮打下去的话。”罗斯福轻描淡写地说。
  “可是我能说什么?”霍普金斯问。
  罗斯福一笑:“这很容易……因为我们也能和德国人讲和,要让斯大林明白,他能出卖美国,美国也能出卖苏联。如果他敢和德国讲和,那么等待他的就是被我们抛弃单独对抗整个欧洲的前景。”
  “总统先生,您说的是真的?”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托。金上将插嘴问道,“我们真的要抛弃苏联吗?”
  抛弃苏联意味着在大西洋上实现和平,这样美国就能集中精力对抗日本,这对美国海军而言是个好消息。
  “那取决于苏联自己!”罗斯福冷冷地说,“我们随时可以撒手,然后看着布尔什维克掉进冰冷的北冰洋。长远而言,这对美国是不利的。
  但是我的总统只干到1945年1月,所以我一点都不担心一个统治了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的德国会对美国的未来造成多大的影响,这是未来的美国总统需要头疼的事情。如果斯大林准备单独和德国媾和,那么我就不介意德国灭亡苏联,甚至还会支持这样的事情出现。实际上在美国国内讨厌苏联的人比讨厌德国的人还要多!”
  霍普金斯听了罗斯福的话,心中顿时就有了底,他笑着对美国总统说:“总统先生,我知道该怎么和斯大林交涉了。我想这一次他只有硬着头皮打到底!”
  罗斯福笑了笑,说:“他会打到底的,因为除了我们,还有一位俄国女皇想要斯大林打到底……哈里,我记得有一位英国首相说过,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是吗?”


第八百八十八章 红旗还能到几时?
  “希特勒!”
  充满了怒火的吼声在克里姆林宫内响起,几乎要把房顶给震塌了。这是无产阶级的怒吼——由斯大林同志亲自发出,让所有克里姆林宫内的工作人员都不寒而栗。
  正站在斯大林办公室内,准备报告最新军情的巴甫洛夫元帅和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也都在微微颤抖。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斯大林怒吼道原因了,德国人傲慢的拒绝了苏联的和平请求。希特勒和赫斯曼甚至没有和莫洛托夫见面,连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都没去瑞士,整个把莫洛托夫给干晾在那里了。
  而德国人怎么做的理由,在斯大林看来根本就是没事找茬——希特勒居然宣称卡廷森林事件是不可原谅的暴行!
  德国纳粹居然要为波兰人出头鸣不平!他们自己不是要吞并波兰吗?而且都吞了一半了,还借口“苏联入侵”把许多波兰人发配到欧洲各地当了难民,听说还有一些波兰人被安置到了叙利亚……这摆明是要让波兰人给德国人腾地方,现在倒当起好人了。
  这个希特勒实在是太反动了!
  “总书记同志……”看到斯大林的火气略微消下去一些,红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就硬着头皮开始请示,“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戈利科夫同志请求让第38、第40、第48集团军突围。
  另外,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同志请求放弃第聂伯河防线,向哈尔科夫—顿涅茨克一线转移……”
  虽然德国人那边欢欣鼓舞,仿佛战争已经胜利了,但实际上苏德战场上这两天仍然血战连场。
  而其中打得最凶的还是“结合部战场”,不过主要的交战区域在向南、向东移动。
  在“结合部战场”北面的第13号集体农庄战场上,5月15日白天的时候,交战就已经不再激烈了。打了几天,终于把苏军坦克第5集团军打个半死后包围在第13号集体农庄之后,德军的第11装甲军和第24装甲军就抽调主力南下,只留了2个装甲掷弹兵师继续围攻坦克第5集团军的残部。
  而南下的2个德军装甲师和1个装甲掷弹兵师在15日傍晚就和第1装甲集团军的主力会师,参加了戈梅利的决战。
  在打垮了苏联坦克第1、第2集团军后,德国第1装甲集团军的主力(总共有4个装甲师和3个装甲掷弹兵师)也没有停下休整,而是在5月16日上午成了一次油料和弹药补给后,立即就挥师南下,从北面攻入了左岸乌克兰。
  这样一来,“结合部战场”现在就变成了4个战场。
  一个是“第13号集体农庄战场”,苏军坦克第5集团军的余部在那里被德军围攻。
  一个是在特鲁布切夫斯克周围第14装军和苏军第38、第40集团军的交战区域。
  还有一个是布良斯克市战场,苏军第48集团军在那里被2个德军装甲军包围。
  而最后一个战场则在乌克兰的切尔尼戈夫州境内,德军的4个装甲师和3个装甲掷弹兵师还有一个摩托化步兵军同苏军坦克第1、第2集团军的余部,坦克第3集团军(属于西南方面军),第9、第12集团军(属于西南方面军)在那里展开了激战。
  所以结合部会战现在虽然分出了胜负,但是并没有结束。现在还有第13号集体农庄战役、特鲁布切夫斯克战役、布良斯克战役和切尔尼戈夫战役同时在进行。
  不过最高统帅部和下面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部、西南方面军司令部里面,现在没有哪个军事专家认为上述四场战役还有打赢的可能。
  既然必败无疑,那么为什么不趁着现在还能撤出一些部队的时候,把处于极度不利中的红军撤下来呢?
  “不行!不能撤退!”斯大林马上像只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高叫起来,“这是不允许的!红军不能撤退,一步也不能撤……而且现在西南方面军正遭到德军从西北两个方面发动的袭击,根本不可能把部队完整的撤到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
  另外,德国人在布良斯克州还有2个庞大的装甲集群,至少相当于一个装甲集团军,如果第38、第40和第48集团军突围了。这个集团军就会南下攻击哈尔科夫!到时候西南方面军怎么抵挡得住?”
  斯大林的话也有道理。西南方面军现在西面被德国的南方集团军群攻打,北面又被加强了的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揍。
  现在依托着阵地还能咬牙坚持,要是开始逃跑,很有可能被敌人一路追杀,等部队撤到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也不剩下几号人了。
  “我们需要时间!”斯大林这个时候仿佛已经恢复了理智,语气凝重地说,“现在我们必须要做长期抵抗的打算,因此需要时间转移哈尔科夫、顿涅茨克和列宁格勒的工厂去乌拉尔山脉以东……那里将是抵抗的大后方。”
  巴甫洛夫和沙波什尼科夫这下也无话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