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55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55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冲突就冲突吧!”赫斯曼笑了起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也不会影响我们和苏俄的合作。”
  “打起来还能合作?”
  “当然!”赫斯曼看了看法尔肯霍斯特,“除非我们被苏俄打垮消灭!”
  “这不可能。”法尔肯霍斯特说,“我们有十万相当精锐的军队,而且武器弹药充足。尤登尼奇上将和帕斯将军(奥丽加封他当了少将)目前也聚集了两三万人,现在需要担心的是苏俄。”
  “这不就行了?”赫斯曼耸耸肩,“只要拳头硬,布尔什维克就得和咱们合作。对了,柯伦泰走了没有?”
  “已经离开了,柏林革命的消息传来后就走了。”克洛伊说,“不过在她离开之前,又从苏俄来了个人,名叫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他目前还在里加。”
  “鲍罗廷?”赫斯曼笑了笑,回头看了眼沙皇和皇后棺椁所在的车厢,“我先去见见他,然后再护送沙皇的灵柩去塔林吧。”


第九十一章 战争与合作
  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是赫斯曼在这个时空重生以来,认识的众多在历史上会死于非命的名人之一。他会在1949年因为安娜。路易丝。斯特朗间谍案被捕,1951年5月死在了劳改营中——斯特朗女士本人也同时被捕。不过她比较幸运,熬到了赫鲁晓夫上台,在1955年被释放,1958年来到中国,定居北京,成了美国进步作家和中国人民的朋友。她在1970年时逝世,被安葬在了著名的八宝山烈士公墓。
  在里加郊外一栋漂亮的英式风格的别墅里面(原来属于一个英国商人),赫斯曼见到了鲍罗廷。这个长着浓眉大眼和巨大的鼻子,留着八字胡的男人似乎有些生气,一见到赫斯曼就提出了抗议和威胁。
  “如果你们不放弃敌视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的政策。”他说。“红军将会采取断然措施。”
  “采取什么断然措施?”赫斯曼问。
  “进攻,红军将会进攻。爱沙尼亚和库尔兰本来就是俄罗斯的土地。现在《布列斯特条约》已经被废除,我们随时可以收回爱沙尼亚和库尔兰。除非你们放弃敌视我们的政策,释放一切政治F,放开言论自由,驱逐白俄反动势力。”未来自己也会成为反动分子的鲍罗廷用相当严厉的语气说,“这是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对你们提出的最后警告,如果你们不接受,那么战争就会立即爆发?”
  赫斯曼咧嘴笑了笑,扭头看着长着张苦瓜脸的哈尔德——他加入了史塔西,负责研究军事情报,同时也是库尔兰防卫军的副参谋长。
  “少校,我们和俄国布尔什维克的战争还没有爆发?”
  “还没有接到这方面的报告。”哈尔德说。
  “那得赶紧爆发啊!”赫斯曼笑出声来。“鲍罗廷同志,请你给列宁同志发个电报,让红军赶紧过来,和我们在普斯科夫州的边境上发生一些冲突。有事儿没事儿的打上几炮,最好再发表一个声明:表示库尔兰和爱沙尼亚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赫斯曼先生,你这是什么意思?”
  鲍罗廷这下不再说威胁的话了——尤登尼奇手下的白俄军队目前还不是什么问题,可是库尔兰的十万德军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的训练和装备都是一流的,军官更是现役的德军军官。他们真的要一心替沙皇打仗,彼得格勒方面的红军可应付不了。
  红军现在虽然号称有一百几十万,但是他们的战斗力真的不怎么样,要不然也不会到现在都没有打败数量不到三分之一,而且内部还四分五裂白卫军毫无办法了。
  现在正是内战的关键时刻。红军的主力都在和高尔察克(他现在是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白军的统帅,拥有15万军队)和邓尼金作战,还准备大举进攻乌克兰。根本抽调不出太多的兵力去进攻波罗的联合公国。
  而且在西线,红军的敌人并不止波罗的一家。波兰的毕苏斯基同样对苏俄展现了敌意,他已经公开表示要夺取乌克兰的土地,还在立陶宛血腥镇压布尔什维克组织。
  “意思就是我们要和你们打仗!”赫斯曼说,“我们奉了俄罗斯的女大公爵奥丽加陛下的命令,同你们打仗的,所以这是我们俄罗斯人的内战!鲍罗廷同志,您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鲍罗廷似乎有些明白了。“我们不承认《布列斯特条约》,你们也不承认这个条约,是吗?”
  “是的。”赫斯曼点点头。“女大公的政府不承认这个条约的合法性,协约国也不会承认。”
  “这就是说,库尔兰和爱沙尼亚还是俄罗斯的一部分。”
  “没错,法理上说是这样的。”赫斯曼笑着点点头。这是一个让波罗的联合公国规避《凡尔赛条约》的法律依据。协约国当然是不承认《布列斯特条约》的,而俄国布尔什维克和波罗的联合公国政府也不承认了。这样波罗的联合公国从国际法角度来说,就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就像1949年后的台湾!无论美国人多么想,他们都不能把它当成日本的一部分去派兵占领。
  况且,复辟俄罗斯帝国的希望还是存在的。在赫斯曼前来和鲍罗廷见面的途中,克洛伊告诉他:邓尼金、弗兰格尔、高尔察克和谢苗诺夫都向女大公就任波罗的联合公国君主发来贺电,并且表示了对沙皇陛下和女大公陛下的忠诚。
  考虑到俄国内战还胜负未分,女大公极有可能会成为真正的俄罗斯女皇!将未来的俄罗斯女皇当成战败国的君主来羞辱,甚至迫使她交出自己的公国,这会严重损害未来的英美法同俄罗斯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而言,让波罗的联合公国和俄国苏维埃政府处于“内战状态”,是相当有利的。
  “所以我们现在是同胞了?”鲍罗廷感到哭笑不得。
  “是的,亲爱的同胞!”赫斯曼用俄语回答。“我想……我们之间内战的战场就选在立窝尼亚和普斯科夫的交界处吧。”
  “假装打内战?”鲍罗廷问。
  “对。”赫斯曼笑着耸耸肩,“不过我们现在管不了塔林……尤登尼奇的军队多半会真打,你们得小心点。”
  “可是这样做对我们有什么好处?”鲍罗廷皱着眉头反问。
  “好处……呃,这是很明显的。”赫斯曼掰着手指头说,“首先,我们不会真的和你们打,十万正规军和十万人民冲锋队会在俄国内战中保持中立。”
  鲍罗廷翻了翻眼皮,这不废话嘛!你们德国人和俄国内战有什么关系?打赢了又有什么好处?真的去当俄国人?
  “其次,我们会继续支持匈牙利布尔什维克的斗争。对了……他们建党了吗?”
  “还没有。”
  “得抓紧一点了。”赫斯曼说,“我希望他们可以尽快上台建立苏维埃国家。”
  “你们能给他们什么帮助?”鲍罗廷目光炯炯地看着赫斯曼。这才是真正关键的事情!只要匈牙利的红旗不倒,协约国就不可能向俄国派遣大批干涉军。
  “武器弹药,军事顾问,还有进出匈牙利的通道。”赫斯曼说。“当然,还有匈牙利革命的胜利!”
  “匈牙利革命的胜利?你们怎么给?”
  赫斯曼微微皱眉:“鲍罗廷同志,您听说过一个名叫保罗。冯。雷托文。福尔贝克的少将吗?”
  “他是谁?”
  赫斯曼缓缓地道:“他是德属东非警备部队的司令官!在过去的四年多时间里,他率领一支主要由黑人组成的军队,用老旧的毛瑟1871型步枪和67挺机关枪还有31门轻型野战炮,在后援完全断绝的情况下转战德属东非、英属东非和葡属莫桑比克。人数多达几万的英军拿他没有一点办法。如果他和他的战士去了匈牙利……我保证,那里的战争会一直持续下去。匈牙利人想打多久,就能打多久!”


第九十二章 复辟
  护送沙皇尼古拉二世、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皇太子阿列克谢还有三位女大公塔季扬娜、玛丽亚和阿纳斯塔西娅的棺椁前往塔林,应当是相当隆重的。而11月革命后的柏林实在太乱,没有隆重的条件。好在里加相当安定,因而赫斯曼就要求库尔兰自治邦和防卫军提供协助。派出了一个相当庞大的送葬队伍,由库尔兰自治邦总理皮尔堡男爵和防卫军参谋长弗莱彻中校亲自带队。还出动了上千名“铁师团”的精锐官兵,随车护送,在1919年11月30日上午,抵达了波罗的联合公国的新首都塔林。
  火车拖着白色的烟雾,发出喘着粗气一样的吼声,缓缓的驶入站台,在一片烟雾弥漫中陡然挺稳。俄罗斯帝国的国歌《天佑沙皇》的曲调突然奏响。在悠扬的国歌声中,身穿着黄绿色库尔兰防卫军礼服的士兵们四人一组,抬着覆盖有俄罗斯帝国国旗的棺椁,一组接着一组从火车上走了下来。
  赫斯曼这时透过一扇车窗向站台上望去。他看见很多穿着军服和黑色丧服的人站在那里,更远一些的地方,都是全副武装的俄军士兵——赫斯曼已经知道,这些人都是从各地赶来的白俄青年中挑选的,号称“托姆别阿近卫军”。由女大公奥丽加的亲戚尤苏波夫公爵指挥,人数超过了5000。
  女大公本人现在也穿着戎装,是欧洲贵族女性专用的戎装。上身是蓝色的军礼服,挂着绶带和勋章,头上戴着插有羽毛的皮帽子,下身是长裙。在她身边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手里捏着手绢,不时擦拭着眼睛。
  “女大公身边的事皇太后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克洛伊凑到赫斯曼耳边,低声说。“她是在丹麦王子弗雷德里克陪同下从哥本哈根赶来的。”
  俄国皇太后就是尼古拉二世的母亲,她是丹麦的公主,本来计划嫁给亚历山大二世的长子尼古拉大公(皇储)。结果尼古拉大公从马背上摔下来重伤,然后又得了肺结核,一命呜呼(要是不呜呼他就该称尼古拉二世了)。在临死之前,尼古拉大公把未婚妻托付给了弟弟,也就是亚历山大三世。让弟弟娶了这位丹麦公主,然后制造出了倒霉的尼古拉二世……
  这个苦命的女人,在俄国革命的风暴中失去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还有三个孙女。不过运气比历史上还好一些,至少她还有奥丽加这个很可能当上女皇的孙女。
  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两个妹妹谢妮娅女大公和奥尔加女大公也都带着各自的丈夫,其中一人是和亚历山大三世一辈的罗曼诺夫家族成员,和沙皇尼古拉二世长得很像的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大公。
  另外,还有几个侥幸逃出来的罗曼诺夫王朝的大公、女大公都到了塔林,现在就簇拥在一身戎装的奥丽加身边——很显然,这个女人现在是罗曼诺夫家族的共主了。
  “奥丽加有资格成为女皇吗?”赫斯曼低声问了一句。
  “根据1797年保罗一世颁布的《皇位继承法》是有些难度的。”克洛伊说。她是出身高贵的女伯爵,对于欧洲各国的继承法都有所了解。
  “这部《继承法》是半萨克森法。”克洛伊解释。“严格来说尼古拉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的几个孙子、曾孙子应该比奥丽加更有资格。”
  萨克森法就是女子没有继承权,半萨克森法就是在父系断绝的情况下,女儿可以继承。现在亚历山大三世和尼古拉二世的子孙都算断绝了——尼古拉二世其实还有个侄子,是米哈伊尔大公的儿子。不过他是“贵庶通婚”所生,是没有继承权的。
  克洛伊又说:“不过奥丽加现在拥有一个公国,别的罗曼诺夫家的大公则一无所有。”
  一帮流亡海外的王室子孙都是坐吃山空的主儿,怎么能和有兵有地盘的奥丽加争夺皇位继承权?而且,几个白俄将领都在第一时间表明了支持奥丽加的态度——估计他们几个也害怕再闹什么皇位继承战争。
  “罗曼诺夫家族都认了,英法应该没有什么话好说了!”赫斯曼站起身,整了整黄绿色的上校军服,脸上的表情变得万分凝重。顿了下,又道:“现在该我们下车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
  ……
  “我的陛下,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真是太让人遗憾了……”
  在站台上,赫斯曼又一次吻了奥丽加的指尖,他是唯一一个对女大公行吻手礼的人。
  “我还是要感谢你的,路德维希,如果我没有离开俄国,肯定会被枪毙的。”奥丽加的脸色非常苍白,说话的时候嘴唇微微颤抖。“现在我还活着,我逃过了两次杀身之祸!这一定是上帝的旨意……上帝不希望俄罗斯帝国就此灭亡,他要我负担起这个责任!”
  好像是这么回事啊!赫斯曼想了想,奥丽加第一次获救完全是因为克洛伊多嘴,向德国皇后和公主提起了沙皇一家的惨状。然后德皇一时心血来潮,让他去找列宁要人。而这一次,奥丽加之所以没死,是因为自己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