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415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415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纳德,现在要紧的是派部队接应第29装甲旅,我们不能失去这个旅。”亚历山大上将对蒙哥马利说。
  年纪比蒙哥马利小5岁,官运却要亨通许多的亚历山大上将现在亲自跑到了邓多克第12集团军的司令部里面坐镇,实际上是在插手指挥。
  “当然,我们当然不能失去第29旅。”蒙哥马利本来就胆小,听亚历山大上将这么一说,就更不敢冒险了。
  他立即对参谋长里奇少将道:“让第22装甲旅和第3步兵师加快速度前进!再命令第29装甲旅立即组织突围,务必在德军包围圈合拢之前和第22装甲旅汇合。再请求皇家空军派出战机支援第29装甲旅突围!”
  命令传达下去后,蒙哥马利和亚历山大互相对视了一眼,两个英国将军的脸色都有点不大好看了。
  蒙哥马利建议道:“上将,等到第29装甲师成功突围后,部队应该先退往德罗赫达,然后沿伯伊恩河布置防御,等德国人先进攻,待他们进攻受挫后我们再反击。”
  防守反击才是英国陆军比较拿手的战术,而且还必须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才能打败德国佬。
  亚历山大点了点头,认可了蒙哥马利的建议,“看来我们还需要更多的部队,这样才能在爱尔兰取得一场关键的胜利!”
  ……
  “什么?第29装甲旅突出来了?”
  5月4日深夜,好消息传到了查尔斯国王大街地下的英国战时内阁指挥部。
  “已经突出来了,而且损失不大,只丢了不到100辆巡洋坦克,人员的损失不到1000。”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丘胖子长出了口气,顺手又抹了把额头的汗珠子——不是急出来的汗,而是热出来的。现在是5月份了,他老人家一胖子成天呆在个闷热的要死的地下室,这日子可不好过啊。
  “另外,菲利普斯少将还报告,第29装甲旅在今天的交战过程中,至少击毁了60辆德军的坦克和自行火炮。”
  “100:60……这个交换比是可以接受的。”丘吉尔嘴上这么说,心里其实是不相信的,损失100辆巡洋坦克后能取得30个战果就算不错了。
  “首相先生,目前双方暂时脱离了接触,我方的第29装甲旅、第22装甲旅根据蒙哥马利将军的命令,收缩到了伯伊恩河一带。亚历山大将军、蒙哥马利将军准备在那里和德国人展开决战,他们希望得到至少一个装甲师和2个摩托化步兵师的援兵。”
  “好的,立即增援,先给2个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步兵师!”丘吉尔决定多给一倍的援兵。这样爱尔兰战场的英军就会从14个师(其中第12集团军有8个师)增加到20个师,总兵力高达35万。
  “那个苏联情报局长到哪儿了?”丘吉尔点上支雪茄烟,抽了两口又问。
  “刚到贝尔法斯特。”
  丘胖子吐出口烟雾,笑了笑说:“一定要让俄国人看到我们的增援部队。”


第六百二十五章 小心背后
  “帝国元帅,沃尔特。温克打得不错,把英国人吓退了,都柏林暂时保住了。”
  5月5日中午,从措森到柏林城内参加统帅部会议的总参谋长凯塞林一见到赫斯曼,就立即将“斯沃司之战”的情况告诉了他。
  斯沃司之战虽然只是2支旅级部队的交锋,但是对爱尔兰岛的局势却是有决定性意义的。英国人暂时放弃了进攻都柏林的打算,转入了防守,这就给了德军向爱尔兰增兵的机会……当然,英国人也可以大举增兵爱尔兰。
  虽然德国拥有了制海权,在空中也有较大优势,但是还没有能力切断北爱尔兰和苏格兰之间的海上交通。
  因为在德国登陆爱尔兰后,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部队不仅放弃了对英吉利海峡制空权的争夺,连英格兰南部的防空也几乎置之不理,将全部的力量都用在了北爱尔兰、苏格兰和冰岛—苏格兰航线的防空上面。
  与此同时,英国本土舰队则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爱尔兰附近水域的水雷战上,不仅出动快速布雷巡洋舰和驱逐舰去布雷,而且还动用了大量的潜艇在布雷斯特—科克湾的航道上布设水雷,倒也给德军增援爱尔兰岛的行动增加了不小的麻烦。
  直到5月5日上午,装载着3装甲师的轮船才在驱逐舰和扫雷舰的层层护卫下全部抵达了科克湾,比原计划大为延迟。
  不过,向都柏林空运部队的行动倒是进行的比较顺利。除了一开始就空降在都柏林的第7空降师外,第22空降师的1个伞兵团、1个伞降反坦克营、1个坦克营和1个炮兵团,也在5月4日和5日上午陆续空运到了都柏林。
  另外,在5月2日就抵达科克的海军陆战第1师也基本完成卸船作业,部队正陆续开往都柏林。
  “最晚到明天晚上,我们在都柏林的部队就能增加到3个师近5万人了。”凯塞林说,“虽然比原计划要慢,但是大致上还另人满意。”
  赫斯曼微微摇头,“可是英国人向北爱尔兰运兵的速度更快,比咱们原先预测的还要快一些,所以咱们也必须加快动作。”
  他的办公桌上放着帝国中央保卫总局和军事情报局(军事情报局是由总参的情报机构发展而来,同样是赫斯曼能够牢牢控制的)的两份报告,同时都指出英国人发了疯一样在向北爱尔兰运兵,甚至还将不少部队从英格兰南部抽调出来,准备运往爱尔兰。
  赫斯曼说:“英国人是准备在爱尔兰和咱们打一场决胜之战了,这和海狮计划对爱尔兰之战的总体规划是相一致的,只不过英国人的反应更加激烈,决心也更大。不过这样更好,爱尔兰之战打得越大,英国垮台的也就越快。如果把英国陆军的精锐部队都消灭在爱尔兰,不列颠岛说不定很快就会不战而降了。有了不列颠岛的钢铁厂、造船厂、飞机制造厂,欧洲的工业产量就能追平美国了。”
  虽然赫斯曼一直都是个坚决的反英派,但是把英国打成一片废墟从来就不是他的主张。把英国的工业中心完完整整的拿到手才是真正的胜利。所以现在爱尔兰的形势可以说正中赫斯曼的下怀——和遍布工厂和大城市的英格兰南部不同,爱尔兰就是个大农村,到处都是牧场和土豆田,想要打烂都不容易。在那里和英国陆军打一架,实在是太理想了。
  “而且大英帝国实际上已经完蛋了,只是英国人自己还不知道而已。”赫斯曼笑着说:“虽然咱们在努力保卫都柏林,但实际上我们不一定需要都柏林,有科克湾就足够了。因为我们有很多大航程的飞机,如果我们在科克湾的大型空军基地建成,福克零式、p。108、s。m。79、ju88、do217和he—219的作战半径都能覆盖到苏格兰西北海域,而这些飞机从卑尔根起飞则能覆盖苏格兰东北海域。
  只要科克湾在咱们手中,英国本土就被装进口袋,从海外输入物资的数量至少会比现在减少个五六成甚至更多。所以在爱尔兰的陆上决战也不会有什么悬念,我们不需要去主动进攻贝尔法斯特,采取守势就行了。等到科克湾的机场扩建完成,我们就能用轰炸和封锁迫使英军发起送死式的进攻了。这样我们能用相当于英军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地面部队打赢爱尔兰之战了。”
  爱尔兰岛的地形虽然平坦,但是并不宽阔,不过是个8。4万平方公里的岛屿。太多的部队是摆不开的,而且想要依靠机械化部队打出闪电战或是大纵深突击是不可能,因为突不了几下就到海边了。而交战方只要没有完全丧失制海权,就能利用夜间或者不适合飞机出动的天气向岛上的部队输送物资,所以完全要切断岛上英军的后路也不大可能。最大的可能性,还是英德两军在岛上打一场消耗战。由于海岛地形的限制,这场消耗战必然对防守方比较有利。
  凯塞林的眉头却一直皱着,他静静听完赫斯曼的话,沉吟了一会儿,然后开口说:“爱尔兰之战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绝对的优势在咱们一边,总能打赢的。但是最近东线的情况很让人担忧,古德里安元帅和隆美尔大将都报告,苏联空军的越境侦察次数越来越密集,特务渗透活动也极为猖獗。而且情报部门还侦察到,苏联级战列舰的2号舰苏维埃乌克兰号和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的1号舰喀琅施塔得号在没有完成全部舾装的情况下,就开始往莫洛托夫斯克移动了……总参谋部认为,这些情况都表明苏联即将要发动战争了!”
  德国早就知道苏联在备战的事情了,几百万规模的军事动员要瞒过德国这样一个长期处于战时,各方面都保持高度戒备的对手是不可能的。
  不过备战不等于马上要开战,苏联的动员也可以是防御性的。但是两艘苏联级战列舰和一艘喀琅施塔得级战列舰从列宁格勒转移到莫洛托夫斯克的行动,却很明显是在为进攻做准备。
  因为德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反舰能力有目共睹,苏联海军的主力舰在波罗的海是无法发挥作用的。甚至苏联在陆上的进攻一旦开始,这3艘宝贵的战舰就极有可能被炸沉在港口中。所以苏联必须提前将这3艘战舰转移到安全的莫洛托夫斯克,然后从那里出击和英美海军舰队协同作战。
  另外,密集的飞机越境侦察显然也是在为进攻做准备。如果红军只是在为防守准备,主要的战场将是摆在苏联境内的,根本不需要反复侦察德国的地盘。而且这样的侦察还很容易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对于希望维持和平的一方,肯定会慎之又慎的。
  “苏联在等我们大举增兵爱尔兰吧。”赫斯曼一想到正在一步步走向战争的苏联,也忍不住眉头直皱。“看来斯大林终究不愿意和一个统一起来的欧洲共处啊。”
  赫斯曼然后又笑了起来,他说:“能把苏德战争的爆发拖延到现在,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实际上,斯大林是在国际形势对苏联不利的情况下,勉强发动战争的。我们只要以正确的方式应对,就必然能取得胜利。”
  所谓正确的方法,自然是指“蓝色方案”了。大致的方针就是先取守势,敞开大门,诱敌深入,再歼敌于波兰平原,最后反攻夺取乌克兰和高加索,迫使苏联割地求和。
  至于灭亡苏联,则始终不是赫斯曼想要采取的手段,因为那样会造成德国的元气被苏联过度消耗,从而让美国取得喘息之机。而美国将会击败日本,同时加强对南美洲的控制,形成南北美洲+亚太地区的“美国势力范围”同德国分庭抗礼——这虽然是希特勒政府愿意接受的战争结局,但却是赫斯曼不希望看到的。
  赫斯曼想了想,又说:“阿尔贝特,你在今天的统帅部会议上尽量强调苏联的战争潜力,一定要让希特勒知道苏联是个很难从外部彻底打败的对手。如果我们同苏联开战,那必然是长期和持久的消耗战。只有充分消耗苏联的资源和人口,同时尽可能保存我们自己的元气,才有可能以较低的代价取得胜利。
  当然,在这之前我们还是应该为了争取苏德持久和平尽最后的努力。”
  “争取和平?”凯塞林一愣,马上摇了摇头,“这不可能……而且我们能给出什么样的和平条件?”
  “我知道不可能。”赫斯曼摆了摆手,说,“但是我们应该让德国人民、欧洲人民,乃是每一个苏联人都明白,我们对苏联领土没有野心,我们不希望灭亡苏联,我们想和苏联和平共处……另外,我们和苏联的分歧不是德意志和俄罗斯两个民族为了生存空间的斗争,而是国家社会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之间的路线分歧。是同志间的分歧!”


第六百二十六章 赫斯曼的小目标
  赫斯曼和凯塞林两人在国防部长办公室内进行密谈,准备给将要发生的苏德冲突定性的时候。在风景宜人的瑞士日内瓦,著名的白鹤饭店内,德意志帝国的不管部长,同时也是欧洲共同体元老院元老的鲁道夫。赫斯正在和美国驻瑞士大使肯尼迪会面——会面当然也是秘密的。
  “美国是不可能放弃支持英国,您知道的,我们美国和英国是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联络的。虽然不是每一个美国人都喜欢英国,但是1940年的大选已经说明大部分的美国人是支持英国的,这是美国的主流民意。罗斯福总统本人虽然不愿意同德国作战,但是他也不可能违抗国家的主流民意。不过我们美国人向来是非常现实的,如果英国本土屈服于德国的意志,那么我们也不会再毫无意义地坚持下去……”
  肯尼迪的话听上去居然挺有道理,虽然美德现在是战争状态,但是和平的曙光并不是没有——仿佛只要英国本土一跪,霍亨索伦王朝的弗里德里希王爷把他的伊丽莎白小姑姑一娶,那么大美利坚也就只能承认现实了。
  然后,美国和德国就能愉快的瓜分地球。反正这个地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