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261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261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丘吉尔的封锁即使能够搞垮德国,也是几年以后的事情了。而英国自己却很有可能因为德国的潜艇+飞机的破交战术而先一步倒下。
  “完不了的,到时候就是我们就该加入了。”多诺万笑着说,“共和党的初选结果表明,美国人民不愿意看到德国称霸世界,全面介入只是时间问题。不过在我看来,决定命运的地方不仅仅是那根横在大西洋上的细线。而是德国人下一步的进攻方向,如果德国人得到了足够的石油、有色金属和粮食,我想就算我们加入,也很难把欧洲大陆从他们手中解放出来了。”
  多诺万说的问题其实也是罗斯福和他身边的智囊顾问们的看法。欧洲大陆的工业实力不亚于美国,人口数量又远多于英美,而软肋则是资源短期,特别是石油非常依赖进口,粮食、棉花和有色金属也不足。
  如果德国可以解决欧洲资源供应的难题,那么就算美国加入战争也很难取得胜利了,
  丘吉尔吸了几口香烟,肥胖的面孔上浮出了一丝忧色,他说:“你是指北非和地中海方向上的危险吧?没错,那里非常危险。我们在那里兵力不足,在北非和东北非我们只有大约10万人,其中一部分还是印度人。而意大利在那里很可能有50多万军队,他们还会得到德国人的支援。幸好我们在5月份轰炸了土伦港,让法国舰队暂时瘫痪,至少在未来的12个月内,我们在地中海还能保持制海权。
  另外,德国人在巴尔干犯下的错误很可能会帮到我们。上校,你觉得塞尔维亚人有可能反抗德国的裁决吗?如果他们愿意抵抗,或许可以牵制住德国人的兵力……南斯拉夫毕竟有一支数量比较庞大的陆军。”
  多诺万刚刚造访过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而且还见到了年轻气盛的国王彼得二世。这位国王和南斯拉夫军方以及大部分塞尔维亚人都坚决反对“日内瓦裁决”。
  而掌权的摄政王保罗亲王则左右为难,一方面知道南斯拉夫无力抵抗德国,一方面又害怕自己的妥协路线会招致杀身之祸。因此他从日内瓦返回之后,他就采取了一个“假抵抗、真投降”的路线。以保卫贝尔格莱德为名,将南斯拉夫军队从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调走,然后部署于伏伊伏丁那(那里是贝尔格莱德北面的门户)。同时,他还开始清洗南斯拉夫军队中的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名义上是要纯化军队,而实际上的目的则是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划清界限,然后任凭这两个省份自行脱离南斯拉夫。
  “首相。”多诺万皱起了眉头,说,“大部分的塞尔维亚人倒是愿意抵抗,但问题是南斯拉夫所处的位置非常偏僻,它的海岸线在亚德里亚海,那里完全被意大利海军所控制。如果无法得到外部的援助,塞尔维亚人是没有办法坚持下去的。”
  “会有办法的。”丘吉尔狡猾地露齿一笑,他接着说,“我刚刚得到一个非常可靠的情报,那位意大利领袖正在策划入侵希腊。塞尔维亚人只需要忍耐上两三个月,我们就能和他们并肩作战了。”


第四百章 马耳他 一
  “赫斯曼,赫斯曼,赫斯曼……”
  在罗马的君士坦丁门外,不计其数的意大利人喊着路德维希。冯。海因斯贝格—赫斯曼元帅的姓氏,还冲着他和妻子克洛伊以及意大利外交大臣齐亚诺伯爵共乘的敞篷汽车行抬手礼。
  “啊,我们现在穿过的是君士坦丁门,历史上有很多罗马帝国的名将凯旋而归时就从这里入城的。我想那时的罗马市民,一定也是这样欢迎他们的英雄。”
  齐亚诺伯爵用流利的德语说着恭维赫斯曼的话,他还为赫斯曼的来访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不过赫斯曼却仿佛不大高兴,从飞机上下来后眉头就微微拧着。根本不理睬齐亚诺,也不看道路两边的意大利群众一眼。
  刚刚替赫斯曼生了第6个孩子(是个男孩,起名卡尔)的克洛伊则忙着打圆场。咯咯笑着说:“我想罗马的市民很快就会在君士坦丁门外,欢迎从北非战场凯旋归来的意大利勇士了。”
  “这样的事情不会很快发生的!”
  赫斯曼突然打断了妻子的话,他气呼呼地说:“如果意大利不愿意听从哈尔德大将的意见,也不愿意让德军加入地中海战场,那么意大利很快就会在北非和地中海遭遇困难!”
  和原本的历史上一样,意大利领袖并不愿意德国介入地中海和北非战场。虽然他在加入战争的时候勉强同意德军在罗马设立南线总部。但是在法国投降以后,墨索里尼就改变了主意,认为不需要德国人的参与,靠意大利自己的力量就能夺取北非和地中海战场的胜利了。
  赫斯曼元帅现在急匆匆从柏林赶来,就是为了和墨索里尼磋商联合作战的事宜。而在火车站迎接的齐亚诺伯爵却告诉赫斯曼,意大利胜券在握,根本不需要德国的帮助。
  “呃,但这是不可能的。”齐亚诺伯爵笑着说,“格拉齐亚尼元帅(战争爆发时北非意军的总司令是巴尔博元帅,不过这位空军元帅在6月28日被自家人的高炮打死了)拥有25万大军,而英国人在北非最多只有4万人……”
  “是3。6万!有英军第7装甲师和英联邦第4印度师和一些直属部队。”赫斯曼用警告的口吻对齐亚诺伯爵说,“很快还会有一个澳大利亚师开到埃及,格拉齐亚尼元帅需要对付的将是5万战斗力非常强大的英军。”
  “元帅,您把印度部队也算进去了。”齐亚诺伯爵依旧笑容满面,显然心情愉快(可能和巴尔博之死有关吧)。“那些印度人可没有什么战斗力。”
  英军第7装甲师肯定是能打的部队,那是英国在二战爆发前从本土调往埃及的精锐,包括第1皇家坦克团和第6皇家坦克团。而从原来流放罪犯的澳大利亚调来的部队一般也比较能打,澳新军团的战斗力可是出名的强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已经打出了威名。
  而英联邦第4印度师则被想当然认为是弱旅,但实际上这个印度师里面有许多廓尔喀雇佣兵,他们是职业雇佣兵,都经历过最严格的训练,而且被堪称残酷的纪律约束着,是英军中的拳头部队,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就让德军吃过苦头,散漫的意大利人怎么打得过他们?
  不过真正让赫斯曼恼火并且急忙从柏林赶来的并不是意大利将要在北非展开的作战行动——他才不会在乎墨索里尼在北非被英国人打得满地找牙呢,哪怕墨索里尼还要和历史上一样去希腊自找没趣,赫斯曼也不在乎。
  如果意大利人不吃点苦头,怎么会听德国的话乖乖加入欧洲共同体呢?墨索里尼可还在幻想罗马帝国呢!
  而真正让赫斯曼恼火的是墨索里尼居然不顾哈尔德大将提出的告诫(实际上是赫斯曼的意见),忽视了马耳他岛这个堵在突尼斯海峡大门口的重要据点——在北非、东非和希腊卖点萌,丢掉几十万能吃不能打的意呆利兵那都无关大局,反正赫斯曼也不赶时间去打莫斯科。但是在马耳他卖萌就要坏大局了。
  可马耳他岛如果像历史上一样被英国人经营成了海上要塞和不沉的航空母舰,那么地中海战场可就要陷入全面被动,以后再想扳回来就很困难了。
  因此赫斯曼在得知墨索里尼拒绝了哈尔德的提议,不愿意出动“宝贵”的意大利陆军去攻占马耳他岛,也不想让德国空降兵出马后。就立即和妻子克洛伊提前结束了休假,从上萨尔茨堡山脚下的贝希特斯加登直接赶到了罗马。
  对于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长赫斯曼元帅的到访,自以为是罗马帝国新恺撒的墨索里尼也不敢怠慢,不仅让女婿齐亚诺安排迎接,还亲自在威尼斯宫设宴款待。
  踏着增高鞋还显得非常矮小的意大利独裁者今天穿了一件短袖的夏季军装,带着他那个历史上要被枪毙的情人克拉拉。贝塔西,在威尼斯宫外和赫斯曼热情拥抱,还吻了克洛伊的手指,然后就客气地将赫斯曼夫妇请进了一间富丽堂皇的会客厅。
  “领袖。”赫斯曼也不和墨索里尼绕弯子,刚开始会谈就开门见山地说,“我从贝希特斯加登赶来,是要告诉您这样一个事实:战争还没有胜利,我们还有可能会失败,而失败对于德国和意大利两个国家而言,将是灭顶之灾!因此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将任何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都消灭于萌芽之中。而在我看来,马耳他岛就是这样一个有可能导致我们的事业走向失败的原因。在意大利加入战争的5月,那里只有1个营的守军和数量不多的飞机,是非常容易夺取的。而一旦夺取了马耳他岛,突尼斯海峡就会被彻底封锁,亚历山大港和直布罗陀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英国地中海舰队的活动范围就会被压缩到马耳他以东海域,而意大利北非集群的后勤运输线就能万无一失了。”
  听了赫斯曼的这番话,墨索里尼先是轻轻吐了口气——他原本以为赫斯曼是因为意大利将要在希腊展开的征服行动而来兴师问罪的。在之前的日内瓦会议上,希特勒就拒绝将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分配给意大利,还出尔反尔没有把阿尔及利亚交给意大利。这都让墨索里尼感到了不快,德国似乎没有把意大利当成一个同样等级的盟友。
  而且,赫斯曼提出的设立德日意三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建议,也让墨索里尼觉得德国已经自以为是欧洲霸主了。因此他也很想打出几场可以和法兰西战役、波兰战役相提并论的胜利以提高意大利的身价。
  于是他打起了军事力量薄弱的希腊的主意,希望用一场闪击战来给意大利立威,而且他还不想让德国参与,想要由意大利军队独自建功。
  所以入侵希腊的军事行动是在对德国完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不过墨索里尼也知道“意大利的保密”恐怕很难瞒过德国,但是在入侵希腊的准备刚刚开始的时候,德国的赫斯曼元帅就心急火燎飞过来却让他大感意外。
  现在知道了赫斯曼是为马耳他而来,墨索里尼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沉思了片刻,然后他才开口:“马耳他岛的地形非常险要,是个陡峭的岩石岛,登陆的难度很大。不过我们已经用轰炸机将该岛彻底瘫痪,它不再是一个威胁了。”
  “不对,马耳他岛仍旧是个威胁。”赫斯曼摇摇头说,“英国人不会放弃那里,那里是地中海的心脏。只要马耳他在英国人手中,意大利北非运送部队和补给的通道就不会畅通,意大利海军在面对英国地中海舰队时就会处于极大的不利地位。因此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部建议发动马耳他战役,夺取马耳他并且重创增援马耳他的英国地中海舰队。如果你们抽调不出兵力,那么就由我们来干!马耳他必须要夺取,越快越好!”
  “元帅。”墨索里尼看着赫斯曼,突然问道,“你是不是认为我们在北非的作战会持续很长时间?”
  “是的,领袖。”赫斯曼说,“如果您坚持不让我们的装甲师前往北非助战,那么北非的战争就不那么容易胜利了。因此马耳他就关系全局,必须尽快夺取了。那里将关系到几十万意大利军队的后勤线安全,是不能忽视的!”
  被赫斯曼这么一说,墨索里尼也有点拿不定主意,实际上意大利海军早就建议夺取马耳他。但是意大利陆军却认为没有必要且难以夺取,而意大利空军则认为可以用轰炸瘫痪马耳他。因此墨索里尼这个外行就听信了空军的意见,可是现在赫斯曼元帅这样的大军事家又跑来强烈建议夺取马耳他。
  赫斯曼看到墨索里尼仍然犹豫不决,于是就咬咬牙说:“马耳他战役由德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负责主要作战任务,意大利海军予以配合,双方实行联合作战。夺取马耳他后交给意大利控制。另外,德国一次性提供20万吨重油和10套海上节拍雷达给意大利海军。”


第四百零一章 意大利不面 二
  “一次性提供60万吨重油、50架bf—109、50架福克零式、50架ju87、50辆3号坦克、120门sa37反坦克炮(法国生产的47mm反坦克炮)、20套海上节拍雷达和5万吨特殊钢。”在7月6日的统帅部会议上,阿道夫。希特勒皱着眉头问道,“元帅,我们给了那么多,又能得到些什么?”
  “赢得世界大战!”赫斯曼说,“另外我们还可以在马耳他岛上部署空军基地并且驻扎不超过3000人的地面部队。”
  为了发起马耳他战役,赫斯曼可算是下了血本,答应了墨索里尼提出的全部条件——在7月4日的会谈中,墨索里尼在赫斯曼开出援助条件后又趁机狮子大开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赫斯曼竟然一口答应了下来(这其实也是为了增加意大利的实力)。
  “拿下马耳他就能赢得世界大战了?”阿道夫。希特勒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