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255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255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一个颇有吸引力的条件是对阿尔萨斯—洛林的处置——那里将会成为未来欧洲共同体的首都,既不属于德国也不属于法国,而是属于整个欧洲。
  我想阿尔萨斯—洛林的居民一定会投赞成票的(他们当然可以投票),这样他们的家乡再也不会变成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而且还会得到许多投资。另外,欧洲共同体的首都很可能还意味着许多很不错的工作机会。
  在报告的最后,哈利。霍普金斯非常肯定地告诉罗斯福:我对法国公民投票的结果不报任何期待,德国人很明显已经走出了整合欧洲的第一步,而且走得相当不错!


第三百九十一章 因为美国
  希特勒是1940月6月15日在日内瓦万国宫进行了题为《为了欧洲的进步》的演说,向全世界阐明了德国的立场和发动战争的目的:建立一个团结、繁荣、进步,并且不会再奴役和压迫不发达大陆人民的欧洲共同体!
  根据希特勒的说法,德国的理想是将不包括苏联和罗马帝国的欧洲各国团结起来,按照昔日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模式组成一个庞大的关税同盟、货币同盟。
  各国的产品、资本、人口可以在同盟内部自由流动(当然是在战争结束后),完全没有任何限制。整个欧洲共同体将会变成全世界最大也是最繁荣的市场,所有参加欧洲共同体的国家的人民都会因此受益。
  而且参加共同体的各国之间的国境线将是完全不必设防的,因为各国的军队不再用来防御彼此,而是用来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宁。战争将会在欧洲永远消失,未来的欧洲人再也不用担心邻国的军队会来进攻,也不会被好战的政府送上战场去入侵某个邻国。
  对于被欧洲列强统治的殖民地,希特勒的演说中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欧洲文明已经占有了足够庞大而且辽阔的“无主之地”,不需要再去奴役拥有古老文明和密集人口的土地了。
  按照希特勒的说法,欧洲人向印度、东南亚和中国殖民根本就是个谎言。当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南部非洲这些富饶而且辽阔的土地都空旷无人的时候,怎么会欧洲人去印度和东南亚还有东亚这种人口多得都快爆炸的地方殖民呢?
  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殖民发生在那里!真相是四千几百万堕落的英国人想要奴役几亿落后地区人民,剥夺他们仅有的一点财富,这是自私、贪婪、卑鄙的英国人想要当奴隶主!
  这种以掠夺、剥削和奴役为目的(意大利在阿比尼西亚的倒贴殖民当然不是掠夺和奴役了,另外欧洲国家在北非领地的性质也非常复杂)的殖民,应该永远禁止,并且代之以公平合理的贸易。
  这样一篇高大上的演说,再加上一份可供法国选择的“投降菜单”。足够让参加和会的各国代表花点时间好好研究一下的,所以日内瓦和会的第二天和第三天都安排了休会。
  而德国代表团则在自己的驻地召开一场小型招待会,邀请了几个对和会而言非常重要的国家的代表。而美国代表团的科德尔。赫尔和哈利。霍普金斯都收到了请帖。
  美国虽然不是国联成员,但是美国强大的国力和英美特殊关系,都决定了美国在这次和会上面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罗斯福也派出了足够分量的官员出席和会,这就不由得德国方面不认真对待了。
  赫斯曼元帅是这场小型招待会的主持人,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在同一时刻正和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右会谈。
  “国务卿先生,部长先生。”在酒会上,赫斯曼在一位德国外交官的引荐下和赫尔还有霍普金斯见了面,寒暄了几句后,他就直入了主题。他用流利的英语提问:“你们怎么看,英国会认真考虑领袖提出的非常合理的建议吗?”
  “元帅,您指什么?”科德尔。赫尔反问,“给法国的投降选择题还是组建欧洲共同体?”
  “是废除《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特里亚农条约》、《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赫斯曼笑着说,“英国只要同意废除这些不公正的条约,战争就可以结束了。”
  “元帅,我们不知道英国的看法。”科德尔。赫尔用非常严肃的口吻和赫斯曼说,“但是我了解美国的立场。”
  “哦?”赫斯曼笑呵呵看着美国国务卿。赫尔说:“美国政府认为日内瓦和会上不应该有废除《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特里亚农条约》、《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的议题。因为废除或修改条约,应该由缔约的各方共同参与,但现在英国代表没有出席和会。所以日内瓦和会仅仅是一场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和会。”
  美国政府并没有否认贝当政府的合法性,因此赫尔无法否认“法德和会”的合法性。
  “而且美国坚决反对废除《特里亚农条约》!”哈利。霍普金斯和赫尔彼此交换了眼色。“因为《特里亚农条约》的基础是民族自决原则,是公平和公正的,不应该被废除!”
  “这是美国政府的立场?”赫斯曼看着科德尔。赫尔问。
  “这是美国政府的立场!”赫尔回答,“稍后我们会发表公开的声明,强烈反对废除《特里亚农条约》。”
  强烈反对废除《特里亚农条约》当然是经过政治精算的。负责操盘总统选战的哈利。霍普金斯在离开美国之前,就仔细研究过了法国战败后美国民意调查的变化。
  在法国战败前,孤立主义占了压倒性的优势,美国舆论一边倒的反对政府参与欧洲事务。因此罗斯福的连任前景非常危险,他将面对共和党的明星,主张不干涉的杜威。
  但是在法国战败后,美国的舆论和民意正在发生变化,尽管大部分人仍然反对美国参战,但越来越多的民众认为,政府应该增加对英国的援助。
  因此哈利。霍普金斯才会建议公开发表声明,反对废除《特里亚农条约》,并且支持南斯拉夫的领土和主权完整——这是在选民表明罗斯福反对德国扩张野心的立场。
  当然,反对《特里亚农条约》和反对《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的性质在美国选民看来是不一样的。因为《特里亚农条约》是坑匈牙利的,和德国没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在美国选民看来(罗斯福现在需要关心的就是选票),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和德国唱唱反调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至少不会引发同德国的战争。
  “那么,我们就根据民族自决原则,在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巴纳特和特兰西瓦尼亚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哪些地区归克罗地亚—匈牙利联邦,哪些地区归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赫斯曼看着赫尔,“这样美国还会反对吗?”
  “美国政府反对废除《特里亚农条约》,而且美国政府认为南斯拉夫的领土和主权完整神圣不可侵犯!”哈利。霍普金斯加强了语气。
  他知道公民投票会有什么结果。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的克族(克罗地亚族)、msl都不想留在塞尔维亚人支配南斯拉夫王国。如果罗斯福政府支持这公民投票,很有可能会被选民认为支持德国。
  听到这番表态,赫斯曼哑然一笑,他当然知道法国失败后美国民意将会发生的变化。但这是他无力干涉的,因为能够引导美国民意的是华尔街财团控制的舆论。哪怕是中央保卫总局的对外情报局,在这个问题上也无能为力——这不是谁拳头大的问题,而是谁的钱比较多的问题。在现在这个时代,谁能和华尔街比钱多?
  赫斯曼非常清楚,在华尔街金钱的引导下,美国的舆论和民意很快就会发生改变。
  美国登上世界大战的舞台,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只是美国会在什么时候加入争夺世界霸权的这场血腥战争。
  赫斯曼冷淡地说:“好吧,那你们就反对吧……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等的列强,当然有对德国说‘不’的权力。但是我希望你们不要去南斯拉夫传递过多的错误信息,让他们误以为美国会向南斯拉夫提供不切实际的支持。这种误解,对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没有任何好处。”
  南斯拉夫当然不可能抵抗德国的进攻!
  如果南斯拉夫政府愿意接受国联的裁决,那么赫斯曼不介意让他们保留大半个波斯尼亚(克族聚居地会被割让给克罗地亚—匈牙利)和得自保加利亚的部分马其顿(因为保加利亚现在还想保持中立)。如果南斯拉夫在美国和英国的挑唆下公开抗拒国联决议。那么赫斯曼也不介意使用武力——反正他也没有在1941年冬季之前打进莫斯科的计划,不怕浪费一个月或两个月的时间。
  ……
  “领袖,日本帝国期待的是一个德国、日本、意大利和苏联同时参加的同盟。当然,前提是日本在东亚大陆的生命线得到充分的保证!”
  阿道夫。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这个时候正在和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佑会面。他们要谈论的是日本加入德意同盟的问题。不过日本外务大臣却提出了一个让希特勒感到有些为难的要求——日本人希望苏联可以加入同盟,而且还想和苏联就东亚大陆的利益划分达成一致。
  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彼此对视了一眼,里宾特洛甫问:“你们为什么要和苏联成为盟友?”
  松冈洋佑看了一眼阿道夫。希特勒,然后认真地说:“因为美国!”


第三百九十二章 珍珠港必须要有
  “元帅,你和美国人谈得怎么样?”
  6月15日晚上的时候,阿道夫。希特勒在和赫斯曼共进晚餐的时候,问起了赫斯曼和赫尔、霍普金斯见面的情况。
  “美国人反对我们。”赫斯曼摆弄着酒杯说。“反对我们废除《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色佛尔条约》、《洛桑条约》和《特里亚农条约》,尤其是《特里亚农条约》!美国人将会公开发表声明,强烈反对废除该条约!很明显,美国人不打算眼睁睁看着我们德国替代英国成为世界的主宰。”
  “美国国内不是有强大的孤立主义情绪吗?”里宾特洛甫插话问。
  “在我们打败法国前是有比较强的孤立主义情绪。”赫斯曼耸耸肩说,“但是现在已经发生变化了……领袖,您应该知道民意这种事情是很容易操纵的。”
  “你的意思。”希特勒思索着问,“我们和美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也不能这么说。”赫斯曼说,“这取决于苏联。如果苏联不被英美拉拢,美国是不可能和我们打仗的。因为美国根本承受不起同我们作战所造成的伤亡。”
  但是苏联不可能加入德国的阵营!德国对苏联的政策只能是遏制而不是拉拢。也就是说,苏联被美国拉拢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希特勒沉默了一会儿,只是皱着眉头看着放在自己面前的一盘蔬菜色拉。过来好半晌才冒出这么一句话:“今天日本外交大臣也说他们在法属印度支那的行动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美国和日本之间,很有可能在未来发生战争。因此日本希望和苏联结盟……日本希望苏联可以加入我们这一边。”
  “可是苏联太贵了,我们请不起。”赫斯曼嘲讽地说,“没有人能满足这些俄国人的胃口,他们的胃口太大了。”
  “可日本人却打算和他们划分东亚大陆。”里宾特洛甫说,“日本认为那是他们的生命线。”
  “不必理睬这种无脑的要求。”赫斯曼想都不想就说,“以日本现在的国力如果陷入东亚大陆,那就没有多少余力南下了,我们还要这个盟友干什么?”
  德国拉拢日本的目的无非是牵制美国,但是日美之间实力相差巨大,日本必须全力以赴,根本没有余力同时在东亚大陆用兵。况且现在的东亚大陆已经大致稳定发展了十多年,期间虽然经历过一些动荡,但总体力量还是在不断上升。
  而且东亚大陆还通过易货贸易得到了不少先进武器和工业设备——不仅是和德国进行易货贸易(德国需要东亚大陆的钨矿和锰矿等有色金属),和日本的易货贸易规模也非常大。从30年代至今,东亚大陆一直都是日本机器和钢铁出口的最大市场,累计的交易金额超过了10亿盎司的白银!
  虽然东亚大陆的工业建设规模总的来说不是很大,技术也不先进,但是已经能支撑一场大规模、低烈度而且非常漫长的陆上战争了。如果得到苏联的援助,他们完全可能在漫长的战争中拖垮日本。
  这也是日本迟迟不敢动手,还想透过德国向苏联施加压力,以期达成日苏瓜分东亚大陆的原因。
  赫斯曼冷冷一笑,说:“如果那些日本人真有把握,去年就应该干涉了。”
  “那时他们还没有完成战争准备。”里宾特洛甫插话说。
  赫斯曼嗤地一笑:“50万拥有上一次世界大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