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160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60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上帝啊,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怎么会没有想到呢?”
  在威廉皇帝研究院的一间会议室里,恩里克。费米看到了迈特纳计算的公式,顿时连强烈抗议都忘记了。
  实际上在过去几年的多次试验中,费米已经发现了核裂变,但是他没有办法解释这种现象。而丽泽。迈特纳利用相对论,完美的解释了这一现象。
  而以费米的学识,他很快就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人绑架到德国了!
  “天哪,你们德国人要造核裂变炸弹!”恩里克。费米惊呼了起来,“你们要毁灭世界吗?”
  然后也不等别人说话,他就斩钉截铁地说:“我不会为你们制造这种炸弹的,我不会为任何人制造这种炸弹!”
  任何人……然而美国是个例外!
  “费米先生。”赫斯曼笑着回答,“我们不会强迫你做任何事情,但是我也不能让你去帮助墨索里尼造核裂变炸弹……你知道他在阿比尼西亚和西班牙是怎么干的,我可不想让你们意大利人用核炸弹把维也纳炸没了。当然,我们也不会用这种炸弹去炸罗马、巴黎或是伦敦!”
  对现在的德国而言,少一个费米不是什么问题。现在的德国是世界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的中心。泰斗级的科学巨匠车载斗量,赫斯曼把费米抓来只是不想让他在德国以外的地方“想通”核裂变的原理。赫斯曼可不打算在原子弹问题上冒险……
  赫斯曼接着又说:“费米先生,您可以参与我们的工作,也可以暂时不工作……我们会为您在风景优美的奥地利准备住处,给您和您的妻子安排优越的生活。在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帝国站在一起以后,我们就会把您送回罗马。我相信意大利领袖很快会想通的,因为只有和我们德国站在一起,意大利才有可能实现梦想。”
  在赫斯曼看来,意大利站到德国一边只是时间问题。因为意大利不能指望英国和法国让出他们在地中海的霸权,就如英法不能容忍德国称霸中东欧一样!
  “但你们还是会开发这种炸弹?”费米看了看会议室里的人,有些沮丧,轻轻叹了口气,“你们德国人能够把它造出来的,我想全世界也只有你们能做到了……”
  ……
  “100亿?天哪,大将阁下,您是说100亿马克?”
  军备委员会1939年度的第一次会议上,德国经济部长兼军备总局局长赫尔曼。戈林突然听到了一个几乎让他惊掉双下巴的数字。
  “100亿只是大致的估算。”赫斯曼点了点头,“而且这只是经费方面的投入。铀工程想要成功,还需要在人力和物资上确保投入,我想应该将铀工程纳入优先开发目录之中。”
  “把一件4年都不可能完成开发的秘密武器纳入优先级,是不是太浪费资源了?”
  施莱彻尔元帅也提出了不同意见,现在军备委员会在资源和人力的分配上卡得很紧。只有同空军、海军航空兵、海军潜艇部队和陆军装甲兵有关的项目稍微宽裕一些。
  “核裂变炸弹是终极武器。”赫斯曼注视着施莱彻尔,“有了它,德国就不可能再次战败了。而且保障铀工程的大部分资源都很充足,我们有很多铀,各种有色金属的储备也够用,还有比较充足的电。而且我们现在还有一些水电厂项目在建,可以把它们的供应提升到优先。”
  目前德国的发电量也比历史同期多了几十亿度,总量达到了七百多亿度。另外在吞并奥地利和波希米亚,实际掌握了斯洛伐克之后。赫斯曼控制的经济促进公司就开始在水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奥地利、波希米亚和斯洛伐克修建水电厂。
  “可还是要在波希米亚修建许多大型工厂和试验基地……需要很多工人,劳动力也很紧缺。”胖子戈林不知道在没有原子弹的另一个时空的德国,他最后得吞氰化钾自杀。他说:“如果提升那些水电厂的等级,再优先开工南波希米亚的铀工程基地,我们就需要增加最少5万名建筑工人。”
  赫斯曼斩钉截铁地说:“可以在别的地方减少一些人。反正到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就不会缺乏劳动力了,到时候会有很多波兰俘虏可用的!”
  “波兰战俘?”戈林挠了挠头,“真的会那么快?”
  在这个时空,戈林并不是军人,对于德国的军事力量了解的也不多。实际上他和希特勒一样,对德国能否轻松战胜英法波并没有什么把握。
  “当然!”赫斯曼非常肯定,“最晚今年10月份就能解决波兰问题了,总参谋部已经进行了多次兵棋推演,结果都是我们轻松取胜。”
  这个时空的波兰联邦虽然比历史上强大一些,但是要保护的地盘也大了不少。他们不可能放弃右岸乌克兰那么大的地盘,所以真正能用来对抗德国的兵力并不多。
  而德国一方,实力也比历史上要强大。虽然赫斯曼没有在德国陆军装备上投入太多。但是德国陆军到1939年9月开战时还是会拥有更多的38t坦克(和二号基本上能做到1:1),而且还拥有了不少一号自行反坦克炮和一号自行步兵炮,砍翻波兰根本没有任何困难。
  赫斯曼看着有些将信将疑的戈林,又说:“所以经济部和军备总局要做好接管波兰并且尽快恢复生产的准备。”
  “我们会吞并波兰?”戈林有些不确定地问。
  “首先是波兰保护国。”赫斯曼说,“是否要合并看情况再定,不过我们应该尽可能争取合并。”
  波兰有相当辽阔和肥沃的平原,每年生产大量的农产品,正是德国所需要的地盘。另外,利沃夫(属于波兰联邦的乌克兰自由邦)地区还拥有储量丰富的煤和铁,而且那里在奥匈帝国时代已经得到开发,波兰独立后又进行了投资,现在有了相当不错的基础。只要管理得当,很快就会成为又一个波希米亚。
  “一枚炸弹毁掉一座城市?”阿道夫。希特勒在接到赫斯曼和戈林一起递交的报告后,也是猛吃了一惊。
  “什么时候可以拥有这种武器?”希特勒立即追问。
  “计划用四到五年时间进行开发。”赫斯曼说,“一切顺利的话,1944年我们就能拥有它了。”
  “1944年……”希特勒皱起眉头,“那么看来,我们太心急了。”
  “不算心急。”赫斯曼一笑,“现在刚刚好,如果再过几年,英国、法国和波兰就会把自己完全武装起来。”他的语气突然放沉,“领袖,我想我们应该在今年下半年,7月1日到9月1日之间开战,这是最佳的时间。”


第二百五十七章 苏德的死穴
  1939年的春天,弥漫在欧洲上空的战争阴云似乎散开了一些。这一回是墨索里尼站出来当和事佬了——他的战无不胜的意大利军队刚刚从漫长的西班牙内战中脱身,这场战争让意大利人有些疲惫,国库空虚,各种战略储备也降低到了危险的地步。
  在这个时刻,英明的意大利领袖非常清楚自己没有本钱打仗,因此无论希特勒开出多么诱人的条件,他都不愿意加入“社会主义轴心”,而是采取了亲英法的政策。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领袖要去和德国打。德国人不好对付是肯定的,而且打败德国能得到什么?吞并奥地利?领袖想要的是罗马帝国,又不是神圣罗马帝国……
  因此,墨索里尼就在英法和德国之间玩起了平衡。在华沙、波兰、巴黎和伦敦之间穿梭来回,当起了和平使者。而且还提出了一个看似公平的和平方案:
  首先,德国放弃对旦泽的要求;
  其次,将所有在波兰的德国人迁往德国;
  第三,波兰在未来10年内每年给德国100万吨小麦;
  第四,波兰割让立陶宛自由邦境内的港口城市克莱佩达(原属德国东普鲁士)给德国,以便让东普鲁士和波罗的邦连成一片。
  似乎是个很不错的方案!
  英法两国更是极力促成,还通过单方面的石油和战略资源禁运和高价收购荷属东印度石油向德国施加压力。
  而德国方面,则从1939年3月开始,实行了严格的汽油配给制度以应对国内燃料供应不足的局面。似乎英法的单方面制裁取得了些许效果……
  与此同时,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的态度也开始软化,表示须将全面废除《凡尔赛条约》和《圣日耳曼条约》,以及归还部分原德国海外殖民地的问题一并解决。
  “领袖想得挺美,还想把《凡尔赛条约》和《圣日耳曼条约》废了,再把殖民地拿回来……”
  赫斯曼摇摇头,笑道:“他也不想想,现在德国有多强大,如果正式废约,再拿回殖民地,我们的马克就要变成金马克了!”
  “可是我们德国加上苏联,英法波就是结盟相抗也没有一点胜算!他们难道不明白吗?”
  同赫斯曼说话的是施莱彻尔元帅,现在他和赫斯曼都在总参1号作战事内玩兵棋推演——这种低成本的模拟对抗是这个时代军官培养的必修课。在制定正式的作战计划中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而一部作战计划之所以会周密,就是通过掌握足够的情报和进行多次兵棋推演逐步完善的。有时候为了验证推演中产生的疑问,还会进行近似实战的军事演习。
  就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德国国防军就进行了不下10次中小规模的军事演习。
  “未必会没有胜算,其实我们和苏联也是有死穴的!”赫斯曼说话的时候,手里拿着根很长的推杆,将一快快贴着飞机贴纸的木排推到了一幅超大地图的一角。
  “你把飞机往哪儿放啊?”施莱彻尔这时正在同赫斯曼玩一场“英法波”对“苏德”的兵棋推演。
  施莱彻尔负责模拟“苏德”,赫斯曼则模拟“英法波”。
  “伊朗、土耳其、伊拉克……你往那里部署了多少飞机?”施莱彻尔走到了赫斯曼身边,发现赫斯曼正把飞机摆放着中东。
  “非常非常多。”赫斯曼说,“英国现在有数百架斯特灵重型轰炸机、威灵顿式中型轰炸机和布伦海姆式轻型轰炸机,也有许多作为远程战斗机的布伦海姆式。法国也有不少法尔曼重型轰炸机、leo—45中型轰炸机、波泰633远程战斗机是可以够得着巴库的。如果真的有决心组织数百架轰炸机和远程战斗机去轰炸苏联的巴库、巴统和格罗兹尼都是有可能的!”
  “巴库、巴统和格罗兹尼是苏联人的命根子啊!”施莱彻尔点了点头,“如果真的能摧毁,不仅苏联的机械化部队会因为没有燃料而寸步难行,就连他们的工业也会遭受打击。”
  根据帝国中央保安局的情报,在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也就是1937年,苏联石油的产量高达4680万吨(可能有水分,苏联二五末期出现了浮夸风),煤炭的产量却不到1。2亿吨。在苏联能源的消费中,石油的占比为16。1%(德国只有5%)。石油在苏联不仅是驱动汽车的燃料,而且还被大量用于发电。
  所以一旦巴库、巴统和格罗兹尼的石油设施遭到摧毁,那么苏联的工业就会因为缺乏电力而陷入困境。
  “不仅是苏联,我们也会出问题!”赫斯曼将手里的长推杆丢给了陪他一起玩兵棋的总参战略欺骗局局长盖伦中校。
  “我们?”施莱彻尔摇头道,“我们已经有1800万吨石油储备了,到6月底前预计还能再增加200万吨。而且我们的合成燃料日产量也超了1。2万吨……这样我们每年只需要消耗400万吨到500万吨石油,就足够应付战争了。而且我们还能从罗马尼亚买到不少石油。”
  “但是石油储备和合成燃料产量都是机密。”赫斯曼说,“莱茵哈德,战略欺骗局放出去的消息是多少?”
  “200万吨石油储备,合成燃料日产5000吨,另外还有100万吨合成燃料储备。为了维持战争,我们每年需要进口800万吨原油,其中80%来源于苏联。”盖伦中校说,“而且我们从1924年就开始散布德国石油消费、进口和储备的假消息,15年来散布出去的假消息都是可以一一对照起来看的。”
  赫斯曼耸了耸肩,“一旦我们无法从苏联进口石油,那么凭着我们手中的300万吨储备和从罗马尼亚的进口,即便节约使用也只能维持6个月。元帅,你认为英法会不会考虑轰炸巴库?”
  “路德维希,你真的认为英法有可能会轰炸巴库?”施莱彻尔思索着说,“他们要真炸了巴库,英法和苏联可就真的撕破脸了!”
  虽然在条约中,苏联表示将会在英法向德国宣战后一个星期内把支持德国“最后通牒”递交给英法,24小时内收不到同意的答复就开战。
  但是苏联会不会履行条约,谁也没有把握。而且这段时间,苏联和英法的外交官也在频繁接触。
  赫斯曼轻蔑地一笑,“能接触出什么结果?斯大林能放弃对右岸乌克兰的要求?波兰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