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156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56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在法国人和波兰人的计划中,除了波兰人聚居的维尔纽斯之外的立陶宛,都是准备“暂时放弃”的。
  不过在夏尔。戴高乐现在提出的方案中,连维尔纽斯也必须放弃了。因为动员立陶宛军队去守城不现实,而把波兰军队放在那里则是白白丢掉部队。
  “至于立陶宛,我们认为没有必要部署除立陶宛防卫军以外的其他部队。”夏尔。戴高乐说,“维尔纽斯应该成为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穿着神气的波兰元帅军服的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点了下他的光脑袋,算是认可了暂时放弃立陶宛的战略。
  “立陶宛必须放弃,但是……东线能够拖延多久?”他有些担心地问,“苏联有没有可能绕过布列斯特要塞,直接向波兰腹地进军?”
  “可能性很小。”甘末林上将回答,“这不符合苏联的利益。他们的目标是乌克兰,而不是帮助德国人尽快打垮波兰。对他们而言,乌克兰的作战越快结束越好,而波兰和德国的战争拖延得越久则越有利。”
  这是法国陆军总参谋部研究了十多年得出的结果,绝对靠谱!而且,反过来也一样。德国人同样希望早点摆平波兰,然后让苏联人慢慢啃乌克兰这块硬骨头。
  “乌克兰人会替我们拖住苏联的。”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对此毫不担心,“如果法国朋友能够支援一些武器,他们一定会拖延的更久。”
  “我们不仅提供武器,还会提供军事顾问。”甘末林说,“不过这场战争的重点还是在波兰自由邦的土地上!”他一指戴高乐,“夏尔,你继续吧。”
  “是,上将。”夏尔。戴高乐用手里的木棒在地图上波兰本部的西、北、南三面各画了一个弧形。“如果不愿意放弃一些土地,以便依托河流建立防线,那么波兰就必须在三个方向上布置相当漫长的防线……”
  “不,我们不能放弃那么多土地。”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立即否定了戴高乐的建议——这也是法国陆军总参谋部的建议。“波兰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在乌克兰人能够拖住苏联的前提下,我们波兰人没有理由害怕德国。而我作为波兰军队的总检阅官,更没有理由感到害怕!”
  这实际上是一个政治问题!是波兰国内高昂的民族自信心决定的。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不能表现的畏首畏尾,否则就会失去人心,等不到开战搞不好就会被政敌赶下台。
  戴高乐和甘末林互相看了对方一眼,这样的情况早在预料之中!
  “元帅,那么我们就只能采取分兵布防,同时保留强大预备队,在战时采取后退决战的办法。”戴高乐缓缓地说,“由于我们没有办法判断敌人的主攻方向,因此只能将部分军队平均部署于第一线。同时预留下足够的预备队,预备队应该包括强大的骑兵集群和机械化集群,以确保可以迅速机动赶赴决战战场。”
  “机械化集群?”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知道机械化战争的理论,可是波兰军队的机械化程度很低。
  戴高乐说:“可以由5个坦克营和2个摩托化旅组成。目前波兰拥有100多台7tp坦克,还订购了75台r—35坦克。如果加紧生产,有希望在明年春天将7tp坦克增加到200台左右,加上75台r—35坦克就可以组成5个坦克营。可以将它们和你们的两个摩托化旅合编在一起,如果再加上落干个骑兵旅,就能形成一支强大的半骑兵半机械化的打击力量了!”
  ……
  “赫斯曼大将,12艘p级装甲舰是实行大西洋破交战的关键,绝对不能取消!”
  在威廉街73号的帝国国防部会议室内,海军元帅雷德尔这个时候正在冲兼任军备委员会主席的赫斯曼大发脾气。
  双方争执的焦点是12艘p级装甲舰的建造计划。p级装甲舰是“德意志”级装甲舰的后续舰,在赫斯曼看来是德国军用舰船制造水平退步的又一个铁证!
  近2万吨的空载排水量,却只配备了6门280毫米主炮、14门105—150毫米副炮、20门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20门厄立孔20毫米高射炮——防空火力倒是不弱,但是主炮火力实在太贫弱了!而这一级装甲舰最大的亮点,按照海军的说法就是32节—34节的高速。
  这让p级装甲舰可以甩开所有的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而它的6门280mm大炮有足够打败所有的英法重巡——不过赫斯曼对此深表怀疑。
  “到1939年6月前,海军将能拥有300艘潜水艇!”赫斯曼连连摇头,“其中可以执行远洋任务的潜水艇超过60艘,你们还需要用p级装甲舰打破交战?”
  “大将,您不了解海战!”雷德尔元帅也有点哭笑不得,一个陆军大将,好好搞坦克就是了,插手海军干什么?你又不懂。
  “上一次战争的结果已经表明,封锁英国的任务是没有办法依靠潜艇完成的。一旦英国人将他们的运输船编队,再派出驱逐舰护送,潜艇的作战效率将会大大降低。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同时使用多种手段。一是潜水艇;二是大航程巡逻轰炸机;三是派出由两艘p级装甲舰和落干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突入大西洋。”
  雷德尔元帅说:“而只要有两个或三个双p级编队突入大西洋,那英国的生命线就会被暂时切断!
  而一旦英国人的对外贸易线被切断,哪怕是暂时的,他们的工厂也会因为缺少原材料而大幅减产!用这个办法打击英国,比派飞机去轰炸有效和安全多了!如果英国人想要确保运输线,就必须把有限的战列舰派出去护航,这又会减少他们在北海和地中海的力量。”


第二百五十一章 准备开战 六
  雷德尔的话仿佛也有些道理!
  赫斯曼记忆中德国海军的战舰破交战打得难看,或许真的是因为实力太小,或者是因为没有航母保护——如果俾斯麦是“塞得利茨”级航母和36架零战保护下突入大西洋的,英国人能不能抓到它就很难说了。
  “还是举行兵棋推演吧!”主持会议的施莱彻尔元帅做了决定。“如果两个双舰编队可以迫使英国本土舰队主力用于护航,那么就值得建造。”说到这里,他又看了眼胖子戈林,“戈林先生,12艘p级装甲舰项目不会对工业生产构成太大压力吧?”
  “没有问题。”戈林拍着胸脯保证道,“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造船!”
  他用得意的语调说:“在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上台后,我们的工业实力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现在我们每年能生产2600万吨钢,是全欧洲最多的。而且在2个四年计划中,我们还投入了5。65亿马克用于提升八大造船厂的能力(汉堡的布洛姆。福斯造船厂、硕效造船厂、德意志造船厂,威廉港的国家海军造船厂,基尔的霍瓦兹造船厂、斯德丁的伏尔钪造船厂,不莱梅的德希马格船厂,里加的凯撒大帝造船厂),另外我们还新建了17座可以建造中小型舰体和船厂。
  现在除了里加的凯撒造船厂之外,其余的七大船厂都至少有一座可以建造h级战列舰的船台,其中不莱梅的德希马格厂和汉堡的布洛姆。福斯厂还有威廉港的国家海军造船厂都有两座大型船台可以建造h级战列舰。七大船厂合计拥有9座6万吨级以上的大型船台。”
  h级战列舰的空载排水量是55553吨,建造它台需要6万吨级的船台——这种级别的船台在1930年代是非常少见的。
  不过可以建造h级不等于一定要造h级。现在这9座6万吨船台中有一座用来建造“俾斯麦”级的2号舰,两座用来建造“b航舰”(3。3万吨级的舰队航空母舰),两座计划用来建造h级战列舰,两座计划用来建造3。5万吨级的o级战列舰,还有两座刚刚建成,还没有投入使用。
  至于p级装甲舰,不到2万吨的空载排水量,在德国有很多船厂可以建造它们。
  “另外2万吨到3万吨级的船台还有一些。”戈林说,“目前摆在那些船台上的军用舰船就是一艘‘塞得利茨’级,一艘‘希佩尔海军上将’级,同时开工4艘p级装甲舰是没有问题的。”
  这两艘船都是1933年制定的“z”计划第一期中的项目,包括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两艘“塞得利茨”级航空母舰、四艘“希佩尔海军上将”级巡洋舰、三艘“德意志”级装甲舰、五艘“莱比锡”级轻巡洋舰、1934型驱逐舰4艘、1936型驱逐舰6艘、12艘“猛禽”级和“猛兽”级鱼雷艇(不是鱼雷快艇)和大约300艘各种型号的潜水艇。另外,德国海军还拥有3艘“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是在20年代建造的。
  “钢铁呢?”施莱彻尔问,“能够供应吗?现在造船的计划非常庞大,而且制造坦克和大炮也需要占用钢材。”
  “钢材不是问题。”戈林说,“根据计划,今年将会有总产量三分之一分配给军备总局支配,2600万吨的三分之一,就是867万吨。其中的12%给海军局,一共有104。04万吨。到1939年,分配给海军的钢材将会超过200万吨。”胖子感激地看了赫斯曼一眼,“其实钢材不是问题,我们德国真正紧缺的还是有色金属,幸好大将阁下高瞻远瞩,早在20年代就开始储备,否则z计划的原材料供应真的很成问题。”
  “好吧,既然原材料不成问题。”施莱彻尔元帅点了点头,“那么就安排兵棋推演,如果推演证明了海军的观点,那就将4艘p级列为优先级,尽快开工吧。”
  对于这个处理办法,赫斯曼其实不大满意——p级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大用,2万吨的舰体,要换成航空母舰多好啊。好好设计一下,60架舰载都能上去……
  可是当了十几年的“政治将军”,他也知道备战也是要将政治的。他一陆军大将,是不能太多插手海军的事情。
  “那好吧。”赫斯曼说,“那么‘z’计划中的优先级最多就再增加4艘p级。普通级供应项目确定为2艘h级战列舰、2艘b航空母舰、2艘o级战列舰、12艘m级轻巡洋舰、24艘1936级驱逐舰和20艘扫雷艇、20艘猎潜舰、50艘快艇、100艘潜艇。另外,在海军优先级研发项目中再增加12000吨级护航航母4000吨级坦克登陆舰、新型防空巡洋舰、新型舰载雷达、新型航空鱼雷、500公斤和1000公斤穿甲炸弹。”
  “可以。”雷德尔这一次并没有再提出什么异议。虽然开工建造的h级战列舰和o级战列舰的数量有点少,加上‘俾斯麦’级和‘沙恩霍斯特’级,德国海军到1942年也能拥有8艘战列舰了。另外还能拥有3艘‘德意志’级、4艘‘希佩尔海军上将’级、4艘p级、2艘‘塞得利茨’级、2艘b航舰,一23艘主力舰,也算不错了。
  “那么接下来讨论陆军坦克项目吧。”施莱彻尔元帅吐了口气,争吵多日的“海军z计划调整案”总算有了结果。“路德维希,你建议将斯柯达公司的lt—38坦克列入优先改进和生产目录?”
  lt—38就是著名的38t坦克,是波希米亚保护国的斯柯达公司在lt—35坦克的基础上开发而来的。在波希米亚成为德意志帝国一部分之后,赫斯曼就指示斯柯达公司开发一款10吨级的轻型坦克。
  在1938年初,斯柯达公司才拿出了产品,就是lt—38。经过装甲兵总监部的测试,认为这款坦克的性能要优于德国的2号坦克,是一款比较理想的轻型坦克。
  赫斯曼说;“是的,lt—38比二号要好,建议目前生产二号坦克的工厂在1938年内将二号坦克60的产能转产lt—38,到明年1月份将lt—38系列车辆的月产量提升到150台以上。”
  “戈林先生。”施莱彻尔元帅问。
  “没有问题。”戈林拍着胸脯回答。“一道命令的事情……这样的话,坦克生产和改进的优先目录中就有38t坦克、3号坦克,优先改进目录中有4号坦克,优先开发目录中有vk3001(30吨级1号)和vk4501(45吨级1号)。”
  vk3001项目和vk4501项目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黑豹坦克、虎式坦克。这两个项目立项都很早,一个是1938年立项,一个是1937年立项的。
  “优先开发目录再加上二号系列的变形车,重点是105mm自行火炮、侦察坦克、喷火坦克和坦克维修车。”
  戈林立即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下了赫斯曼的要求。他的任务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军方的要求——由于有了军备总局和军备委员会,现在德国的军备生产渐渐上了轨道。军方只能提出军备总局有能力完成的要求,而军备总局则可以用行政命令调节全德工业的生产,以便最大限度发挥德国工业的能力。
  “接下来是飞机的生产和研发。”施莱彻尔又将一个印着空军标记的文件夹打了开来。“海军航空兵提出对he111和ju88进行改型,换装大功率空冷发动机,增加外挂副油箱,使作战半径增加到10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