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138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38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联则确定站在德国一边——虽然在战争爆发之前,苏联不会公开支持德国,可是一旦德国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联盟开战,苏联将百分之一百和德国并肩作战!
  而匈牙利王国的立场也是非常倾向德国——虽然现在掌权的是法国扶植的霍尔蒂海军上将,但是匈牙利人民对上法国、捷克、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四国那是血海深仇!
  如果霍尔蒂海军上将敢支持捷克反对德国,那就等着被人掐死吧。
  所以匈牙利的立场要么是支持德国,要么是中立,不可能和德国为敌。
  唯一的不确定因素就是波兰联邦,虽然赫斯曼准备拿出切欣地区和喀尔巴阡乌克兰这两块大蛋糕。但是英法到底会采取什么措施,捷克斯洛伐克有没有可能割地求救——譬如把切欣和喀尔巴阡乌克兰割让给波兰——都不好说。
  因此,《绿色方案》做了同时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交战的准备,也做了最坏的准备——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另外,在《绿色方案》的启动时间上,也做了精心选择——赫斯曼准备挑选西班牙左翼阵线上台的机会,在斯洛伐克挑动事变。
  因为谁都知道西班牙左翼阵线的后台是第三国际!如果西班牙左翼阵线上台,并且推行一系列极左政策。那么英法,特别是法国恐怕就要坐立不安了。
  在这种情况下,英法要么在捷克问题上绥靖德国,让德国和意大利出兵西班牙,要么就自己出手去扑灭西班牙革命。无论英法采取哪种政策,都必须在捷克问题上迁就德国。否则就有可能引发苏德对抗英法意波捷的世界大战!
  “西班牙右翼政府会交出政权吗?”赫斯曼想了想,又问——他当然知道答案,现在只是明知故问。
  “会!”卡纳里斯说,“交出政权是大概率事件,因为现在掌权的不是右翼中的极端分子长枪党。掌权的只是些愚蠢的温和派,否则也就不会有1936年的大选了。”
  “那么《绿色方案》启动的时间就确定为1936年2月。”赫斯曼下了最后的决定!
  他说:“部队在此之前要完成充分动员,机械化部队的装备充足率要高于100%,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必须要保持临战戒备状态。如果决定启动第二预案,以军事手段解决,那么必须要在第一时间摧毁捷克斯洛伐克空军。如果波兰以武力支持捷克斯洛伐克,那么波兰空军也必须在第一时间予以重创。”
  也就是说,进攻首先将由空军发动!
  这几乎是二战及以后各场战争中一个通行的惯例(例外也是有的),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还是有许多国家对敌方空军的突袭准备不足。
  “捷克斯洛伐克西部所有的机场,除被德意志自由军(苏台德德意志人)控制之外,都必须在开战后第一时间摧毁,对波兰也做同样准备。”
  赫斯曼说完这话,就注视着自己的亲信,德国空军司令凯塞林航空兵上将。
  “请阁下放心,德国空军保证完成任务。”穿着蓝色空军军服的凯塞林从座位上站起身,用无比自豪地语气说,“因为我们德国空军拥有全世界最好的飞机,无论是战斗机还是轰炸机,我们都拥有明显的优势!”
  虽然在过去十年间,德国一直没有放弃在液冷式发动机领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目前德国空军的主力机型却都是使用空冷发动机的。
  其中性能最为优越的战斗机是福克公司在1934年推出的d。31系列,这是用来取代同样由福克公司设计生产的d。21系列最新产品。d。31系列的特点是拥有封闭式机舱、可收放式起落架、外挂可抛弃式副油箱和一台1600匹马力的双排14缸的bmw145型发动机——这是目前全世界所有量产的空冷式发动机中最先进的,至少比英美法三国的空冷发动机领先一代。
  正是因为在空冷式发动机领域的领先,让这款在原本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福克d。31战斗机成了德国空军夺取制空权的保证。
  不过德国的潜在对手——英国和法国也没有放弃争夺制空权的努力。英法的飞机设计师也知道不能在空冷发动机的路线上和德国竞争,因此就在自身具有优势的液冷发动机的路线上发力。
  根据可靠情报,英国的皇家飞机公司和法国的莫拉纳—索尼埃公司都在加紧设计具有良好气动外形的装备液冷发动机的新式战斗机。
  不过在这些英法的新式战斗机量产之前,欧洲的天空还是d。31的天下!
  这也是凯塞林航空兵上将的底气所在。
  除了d。31之外,亨舍尔公司的hs—123系列的攻击机和容克公司的容克公司最新出品的ju。78系列的中型快速轰炸机,都是同类型飞机中的佼佼者。
  而且德国空军目前拥有的不仅是装备技术上的领先,在装备数量上同样具有较大的优势。
  因为德国的经济最先复苏,而且从1932年开始就一路高速增长,德国政府也就有了较强大的财力去推动“10万飞行员计划”和“5000军机计划”。前者是一个飞行员训练计划,要求在和平时期就大量进行飞行员训练,争取在1939年前使德国拥有飞行员执照的人数达到10万!
  而后者则要求德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在1939年前将机队数量扩充至5000架。根据计划,到1936年春,德国空军应该拥有3000架左右的军用飞机,在数量上将仅次于苏联稳居世界第二。
  当然,德国的军事力量也不是没有短板。德国的海军实力不足,不仅水面舰艇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连潜艇部队的准备也非常不足——在施莱彻尔和赫斯曼的计划中,战争将在1939年6月以后爆发,而不是在1936年初就开始。
  而且根据计划,在战争的初始阶段,也就是1939年到1941年间,德国海军的作战任务仅仅是破坏通商。因此海军的扩军计划将以1939年为界,分成了前后两个阶段。1939年前,海军以积累水平舰体技术(设计、建造和运用)、发展岸基航空兵和舰载航空兵、发展潜艇部队为主。在1939年后,才会大规模建造大型水面舰艇。
  这份代号为“z”的海军扩军秘密计划是雷德尔海军上将提出的,代表的是德国海军的集体利益,赫斯曼自然只能顺应。
  所以总参谋部给出的修改意见,不过是在1939年6月前将潜艇的数量增加到300艘左右——这也是潜艇部队司令官卡尔。邓尼兹的要求。
  但是现在只是1935年,邓尼茨麾下可以作战的潜艇还不到50艘,其中可以用于远洋作战的潜艇只有20艘。即便到1936年2月,潜艇的数量也不过60艘上下,根本不足以在战时封锁英国。
  不过,德国也不是没有在1936年获胜的可能——关键还是联合苏联!
  因为苏联红海军目前还拥有超过80艘各型潜艇,其中可以用于远洋作战的大型潜艇也在20艘左右,只要苏联对英法开战,那么苏德两国的潜艇就足以对英国的海外航线构成极大威胁。


第二百二十五章 绿色方案 四
  “库尔特,路德维希,我们准备了那么久,拥有了那么强大的力量,可还是摆脱不了对苏联的依赖?”
  威廉大街77号,总理府内,阿道夫。希特勒细细看完了全部《绿色方案》的文本,然后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份《绿色方案》是典型的大总参风格的作战方案,面面俱到,将所有的困难都考虑到了,而且给出了看上去比较可行的解决办法——联苏!
  只要和苏联结盟,德国就能立于不败,哪怕同时和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波兰开战也无所畏惧。
  “总理先生,联苏只是最后的应对手段。”赫斯曼对始终抱着反苏心态的阿道夫。希特勒说,“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很有可能不费什么力气就完成对捷克的兼并。”
  希特勒看着赫斯曼和施莱彻尔,“但我们还是要和苏联签订秘密条约……而这是我们和苏联缔结同盟的第一步,对吗?”
  历史上,希特勒虽然勾结苏联瓜分了波兰,但是终究没有和苏联签订同盟条约,因此苏联得以在二战初期保持倾向德国的中立——历史上英法在世界大战初期相当敌视苏联,一度还想利用土耳其境内的机场去轰炸苏联的石油基地巴库。幸好土耳其人没有英法那么糊涂,不同意出借机场,从而拯救了“自由世界”。
  “对。”国防部长施莱彻尔也是一个亲苏派(历史上的苏德合作就是他推动的),他对阿道夫。希特勒说,“利用《绿色方案》的实行,和苏联缔结秘密同盟,的确是为了今后公开结盟做准备。国防部和总参谋部都认为,应该在攻击波兰之前和苏联缔结正式的同盟条约。如果德国因为攻击波兰而同英国、法国处于战争状态,那么苏联也应当根据条约向英法宣战!”
  利用瓜分波兰将苏联拉入同英法的战争,是赫斯曼和施莱彻尔的大战略,哪怕苏联只是宣而不战,也能对英法构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退一万步讲,哪怕贯彻希特勒的“亲英路线”,在击败法国后谋求和英国谈判,也是在联苏的情况下才比较有可能实现。
  “可是苏联不可能帮助我们去对付法国。”阿道夫。希特勒眉头紧锁,“这是欧洲的地yuan政治所决定的!德国和俄国瓜分波兰是必然的……只要这两个国家足够强大,波兰就一定会成为牺牲品。但是在俄德完成对波兰的瓜分之后,而德国又足够强大,那么法俄结盟也是必然的。”
  “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在消灭波兰之前结盟。”赫斯曼耸了耸肩,微笑道,“现在的波兰是那样的强大,拥有一百五十万常备军、五千多万人口和七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苏波边境还筑有坚不可摧的毕苏斯基防线……这样的强国,难道不需要苏德结盟才能打败?至于打败波兰后的事情,其实也存在多种可能,总参谋部都已经有了相应的方案。”
  赫斯曼知道,苏法结盟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背盟和结盟都是有代价的,而且需要长时间的讨价还价。
  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根本没有这样的时间去和苏联慢慢磨叽,法国人会很快被打败。而在法国战败后,德国陆军在欧洲大陆的西部基本没有对手——在美国参战前,英国根本不可能反攻。在这种情况下,苏联要背盟和德国开战的风险极大。
  而高风险的事情通常应该有高回报,英美和苏联又会因为“回报”的问题讨论上很长时间。毕竟英美政府都是有议会管着的,不可能任凭罗斯福、丘吉尔做主,就随随便便把大量的物资送给苏联。
  于是德国和意大利就能利用这段时间,在地中海和中东奠定胜局。等到德意在地中海和中东取胜后,哪怕和苏联的同盟破裂,德国也能稳稳立于不败。
  这就是赫斯曼的二战计划——当然是诸多计划中最“如意”的一个计划。
  “总理先生,您也不必对灭亡波兰后的形势有太多忧虑。”国防部长库尔特。冯。施莱彻尔见希特勒迟迟不肯点头,于是就起了“宽慰”的话语,“如果我们和苏联正式结盟,英法未必会为了波兰同我们开战。说不定波兰战败之日,就是欧洲实现和平之时。”
  “是的,这种可能是非常大的。”赫斯曼也附和着说,“如果在1914年,俄罗斯和德意志站在一起,那么欧洲战争多半不会发生。”
  “但愿如此!”阿道夫。希特勒想了想,觉得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也不希望在因为瓜分波兰和英国、法国开战。
  “好吧,你们说服我了。”阿道夫。希特勒沉默了一会儿,仿佛在下最后的决心。“我批准《绿色方案》了,路德维希,我会安排‘无所任大使’里宾特洛甫和你一起去同图哈切夫斯基讨论《苏德秘密协定》。这份协定应当成为日后德国和苏联缔结正式同盟的基础。”
  ……
  讨论《苏德秘密协定》的地点是赫斯曼在措森的庄园,这里非常幽静,因为紧挨着总参谋部,所以处于军事上的警戒区,而且还有电话热线直通总统府、总理府、总参谋部和国防部。
  在参观了威廉港的国家海军造船厂后——在参观完了国民汽车厂工地后,图哈切夫斯基又去参观了正在开工建造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的船厂——图哈切夫斯基就带着他的代表团和电台,从柏林的凯撒霍夫饭店搬到了措森的海因斯伯格—赫斯曼庄园,占了一栋独立的三层楼房,还在这栋三层楼房的里面架起了电台,随时和莫斯科保持联络。
  在会客室里,图哈切夫斯基坐在桌子前面,正在逐字逐句看着莫斯科刚刚发来的一份电报。电报的内容是对缔结《苏德秘密协定》的指示。
  斯大林在电报中说:政z局已经就缔结秘密协定和展开正式结盟谈判达成了一致。我们都认为成立‘柏林—莫斯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