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127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27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俄国农业历史上就有“合作化”和“公社化”的传统。这种传统影响到了移民伏尔加河流域的德意志人(俄罗斯犹太人同样受其影响,在移民巴勒斯坦后实行了“莫沙夫农业集体化”),他们也将一个个小型家庭农场组成了公社。
  后来,他们又将这种制度带到了波罗的共和国,而且还拥有了真正的“德意志式的科学管理”,形成了由政府扶植的多层次农业合作体系。
  最上层的是波罗的农业合作总社,往下是各省、县分社,最下面是一个个由家庭农场组成的农业公社——这是一个复杂而奇特的体系,农业公社实际上是一个经营实体,类似于农业股份公司,需要自负盈亏。而“公社”之上的各级合作社则是非赢利性的农业服务机构,负责向“公社”提供技术支持、小额低息贷款、产品销售和采购(公社所需要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等等皆由合作社提供)。
  在比较守规矩,不大会偷奸耍滑的德意志人的运营下,波罗的共和国的这套农业合作化体系,在过去的12年中运行良好。让绝大部分的波罗的共和国公民获得了相对安定和富足的生活——和邻国波兰、苏联相比是非常不错的。
  而且这种制度也让波罗的共和国成了个农产品输出大国,每年都要向德国输出至少130万吨粮食(占德国粮食进口的三分之一)和大量的肉制品、海产品、奶制品。
  在这种情况下,富足且安稳的波罗的德意志农民,当然容易被他们的保皇党政府蒙蔽,糊里糊涂跟着一块儿保皇了——在欧洲,生活比较安稳的中小农场主往往是保守势力的象征,各国保皇派的基层就是这些人。而工人阶级和城市知识分子往往比较激进,闹革命的主力就是他们。希特勒能够搞定这些激进的工人和知识分子,也就能把德国团结起来,变成一架威力十足的战争机器了。
  ……
  “总理先生,你看到了吗?400万波罗的人民都是拥护皇帝的,除非皇帝在德意志复辟,否则他们不会支持波罗的和德国合并。”
  波罗的共和国的总统戈尔茨,和希特勒总理、赫斯曼步兵上将一起坐在另一辆迈巴赫大轿车里面。
  希特勒比德国皇帝早一天抵达波罗的,他不仅是为了迎接威廉二世而来,还是为了观摩“铁拳—1935”军事演习而来,同时还想和波罗的共和国总统戈尔茨讨论德国—波罗的合并问题。
  合并本来在1933年就会实行了,但是英法苏波四国先后表示反对,让合并一推再推。其中苏联的反对不必当真,斯大林已经在私下向赫斯曼表示过“不干涉”的意见。而在余下的英法波三国中,波兰的态度最让希特勒感到忧虑——在德国完成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吞并之前,保持和波兰的关系是必须的。
  不过毕苏斯基身患肝癌,不久于世的消息让希特勒感到合并波罗的共和国的机会已经成熟。
  但是戈尔茨总统在这个时候又提出了“复辟霍亨索伦王朝”这个条件。
  “复辟王朝的事情不是我一个人说了就行的。”希特勒语调冷淡地说,“这需要全民公决!”
  希特勒同意将“恢复霍亨索伦王朝”这个议题交付全民投票,已经是很大的让步。
  不过投票并不容易通过,现在真正对复辟感兴趣的就是容克集团。而容克拥有的军事力量虽然强大,但是他们的数量太少,能够掌握的选票就更少了。
  在如今的德国国会中,第一大党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稳稳握有60%以上的多数。联合执政的“容克党”祖国人民党只有28%的席位——这是在取缔了社会民主党后举行补选后的结果。
  “总理,或许可以把同波罗的共和国合并和复辟王朝一起进行公投。”赫斯曼提议道。
  对民主选举的规则,他比戈尔茨通透多了——戈尔茨在波罗的实行的是军事独裁加开明民主。
  “两案合一当然容易通过。”希特勒说,“但是国家社会主义党的支持才是关键!”
  “如果帝国得以恢复。”赫斯曼缓缓地说,“当然需要制定新的宪法……我们需要一部可以为德意志赢得胜利的宪法!在皇帝和总理先生的领导下,德意志的上层和中下层将会真正团结在一起。我们将是无敌的!”
  “无敌的?”希特勒看了赫斯曼一眼,“路德维希,你对演习的结果很有信心嘛。”
  希特勒说的是代号为“铁拳—1935”的军事演习,将会在1935年5月1日开始,5月10日结束,为期一共10天。
  将会有超过13。5万德国、波罗的共和国官兵参加这场规模宏大的演习。演习的目的,则是为了检验“机械化战争理论”的正确与否。
  根据计划,这13。5万名官兵将会分成“蓝军”和“红军”。
  其中蓝军由一个临时组建的装甲军组成,包括德军的第一装甲师、第三摩托化步兵师和波罗的的第一摩托化步兵师——现在并非战时,哪怕是装甲师、摩托化步兵师这样的“高科技”部队,在人员上也不是完全齐备的,所以3个师合计只有4。5万人。
  另外,还有一个大队的hs123对地支援飞机配属给蓝军使用。
  红军则由近9万名官兵组成,包括两个波罗的步兵师和四个德国步兵师。人数比蓝军多一倍,但是并没有配属任何空中力量。
  而在演习计划中,人少的蓝军将负责进攻,人多的红军则将在库尔兰半岛的南部部署一条长达100公里的防线。蓝军必须在10天之内,突破该防线,并且向北推进20公里以上,才算取得胜利。
  在希特勒看来,除非是作弊,否则蓝军顺利完成任务的可能性等于零。不过赫斯曼真要弄虚作假,他也有信心可以发现。
  如果换成另外一个时空1935年的希特勒,是肯定不会有现在这种想法的。因为在另一个时空,这位“下士”是德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司令官,身边有一大堆高明的军事将领充当顾问,随时可以获得最新的关于军事技术发展的报告。凭着他的那点天才,是可以敏锐捕捉到军事革命的大方向的。
  但是在这个时空,他虽然也有军事副官,也有几个军事幕僚,可是层次和水平都不高,绝大部分还不是现役军官。大体上说,他还是一个文官政府的首脑,对专业军事问题的了解非常有限。
  “总理先生。”赫斯曼当然明白希特勒的心思,他笑道,“演习会在后天开始,明天您和皇帝陛下可以共同听取双方指挥官的作战方案报告。然后在5月1日当天,前往观摩蓝方的突破。”
  赫斯曼并不打算作弊,而且他还要让希特勒心服口服,认识到自己根本无力指挥战争。所以造假没有任何意义,虽然希特勒不懂机械化战争,但也不是没有上过战场的菜鸟。


第二百零九章 未来的统帅 五
  “中将,你明白什么是机械化战争吗?”
  “总理先生,我知道,那是约翰。弗雷德里克。富勒提出的理论,他认为:坦克出现以后,陆军机械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战争将是一种纯粹机械化活动。战争胜负百分之九十九在于完全。战场上坦克数量多的一方胜利的机会亦多。他还认为:骑兵将退出战场,步兵降为辅助兵种,炮兵则需提高机动能力。此外,富勒还主张:作战时,首先以坦克出敌不意地突向敌人的纵深,摧毁其首脑机会,同时以飞机轰炸其交通枢纽和补给系统,接着使用摩托化步兵和炮兵扩大战果,追歼逃敌,一次会战即夺取战争的胜利……”
  正在里加城堡内给阿道夫。希特勒和威廉二世讲解机械化战争的并不是“蓝军”总指挥古德里安,而是担任“红军”总指挥的法肯豪森中将。
  他是来报告“红军”防御方案的。在正式报告之前,希特勒突然问起了机械化战争。
  希特勒看了自己的军事副官长威廉。凯特尔少将,凯特尔轻轻点头,认同了法肯豪森的解释。富勒、戴高乐和艾曼斯贝格尔(奥地利军事理论家)关于机械化战争的书籍在英法并不好卖,但是德国的军官们却大多拜读过他们的大作,不过拜读并不等于认同。
  穿着件老式德军军服的威廉二世这时追问道:“中将,你说的是别人的理论,你自己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陛下,我只是部分认同富勒的看法。”法肯豪森说,“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是人,其次才是武器、地形、后勤等等。如果德国向我曾经担任过军事顾问的中国军队提供几个装甲师的全部武器装备,他们也不可能用坦克去战胜潜在的敌人日本陆军。”
  “哦,中国人这么不禁打?”威廉皇帝问。
  “不,他们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去运转一支装甲部队!”法肯豪森扶了扶自己的金丝边眼镜,用仿佛是学者的口气说,“陛下,虽然我在过去5年只是负责训练一支装备水平尚达不到一战中土耳其陆军水平的东方军队。但是机械化战争却一直是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中国军队(指南方国民革命军)所面对的主要假想敌就是正在实现机械化的日本陆军。”
  是烧马粪的机械化吗?在一旁听取汇报的赫斯曼心说,不过相对于现在的中国军队,日本陆军也能算“机械化”了,至少“小豆坦克”已经快要装备部队了。
  “那么你找到对付机械化部队的办法了?”希特勒感兴趣地问。
  “是的,总理先生。”法肯豪森回答,“增加防线的纵深,配属可以快速调动的预备队,同时加强步兵的反坦克训练,有针对性的修建防御工事。”
  希特勒想了想,又问:“那么在明天将要开始的演习中,你有信心打败对手的进攻吗?”
  “有!”法肯豪森眯起眼睛,看了坐在希特勒身边的赫斯曼步兵上将一眼。
  他知道这次的大规模演习是赫斯曼力主发起的。表面上的理由是为了“检验机械化部队的战术水平”。
  但是以法肯豪森对德国国防军战略思想的了解,却很容易就猜到这场演习实际上是一场针对波兰或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战争的预演!
  法肯豪森看来,对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进攻,无疑是一场比上一次世界大战更大的冒险行为,简直是孤注一掷,不计后果。
  因为如今的德国除在法国、比利时、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这些敌人的包围之中。
  且不说大英帝国,仅仅是这四个对手就拥有近1。1亿人口,远远超过德国加上波罗的的7000万。而且他们的工业实力之合比起德国也没有什么悬殊的差距,德国能够拥有的武器他们也会拥有,哪怕质量和数量上都稍稍逊色,但仍旧可以抵挡住德国的攻势。
  和上一场大战一样,这种势均力敌的战争是不可能有速胜的。德国很有可能面临一场长达数年的漫长战争——法肯豪森知道一些备战的情况,总参谋部早在20年代初就开始准备了。仿佛是吸取了上一次战争准备不足的教训,总参谋部预计下一场世界大战会持续至少5年。
  而总参谋部主管战略物资储备局(原属于工业促进委员会),现在正在努力储备足够应付5年战时需求的石油、粮食和各种有色金属。
  但是军队当中,对未来战争存有疑问的高级军官仍然不在少数,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就是其中的一位。
  这些“反战人士”的存在,也是赫斯曼和施莱彻尔决定进行这次大规模军事演习的原因之一。随着德国的一步步崛起,来自英法等国的军事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如果德国不放弃寻求打破欧洲均势的政策——寻求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就是打破均势的行为——那么一场新的欧洲战争恐怕是很难避免的。
  因而,德国吞并波罗的共和国、奥地利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以及夺回东方失地的行动,都是一种“战争边缘政策”,极有可能引发大战。
  在这种情况下,统一德军高层思想,树立必胜理念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法肯豪森冲着希特勒和德国皇帝还有赫斯曼行了一个军礼:“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来阻挡蓝军,就好像未来战争中德国陆军将要遇到的最顽强的对手一样,敌人总是比我们想象的要顽强!”
  赫斯曼轻轻点头,微笑着对法肯豪森道:“中将,你尽力去做吧,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演习。
  这场演习将会证明这样一个事实:除非全面升级装备,使步兵摩托化,否则以目前的步兵装备水平,是不可能在比较平坦且没有筑垒工事可以依托的地形上,抵挡住德国装甲部队的强大攻势的。”
  ……
  “陛下,总理先生,对于此次演习的结果,我丝毫不存怀疑:装甲部队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而且不需要10天,明天下午演习将会以装甲突击集群的压倒性胜利而结束。”
  在法肯豪森中将离开里加城堡后不久,海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