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12章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2章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烟尘的两层小楼里面。
  高大英俊的卡尔。斯托克豪森和三个能说一点波兰语的士兵(可以冒充波兰革命者)整日留守在这里,守护着摆放在二楼的电台。赫斯曼巧妙地利用那个铁皮大烟囱充当天线,将电台架在了自己的卧室里面,每天清晨六点准时和柏林联络。
  至于别的便衣德军都已经乘坐火车原路返回了。
  赫斯曼进门的时候,卡尔并没有在一楼里陪同那个女人,客厅里面只有她一个人。
  “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你今天可真漂亮!”赫斯曼上前和那个女人拥抱。她就是柯伦泰,列宁同志最亲密的战友。
  “你也是,穿得那么好,是出去吃饭的吗?”柯伦泰笑着提问,同时又和埃特尔、克洛伊两人拥抱吻面。
  “安娜,去弄点咖啡,不要俄罗斯口味的,要美国口味的。”赫斯曼吩咐克洛伊。这拥有爵位,在家乡拥有城堡和庄园的年轻女贵族现在要负责给六个男人做饭,还要帮在有客人到访的时候泡咖啡。很有一些贤妻良母的意思。
  而在这件收拾得很干净的客厅里面,赫斯曼、埃特尔和女权运动的先驱柯伦泰分宾主落座。克洛伊的咖啡还没有端上来。柯伦泰就开门见山了。
  “列宁同志让我来的,他又要是找你商量!”
  “什么事情?”
  “他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
  “那么快?”埃特尔惊呼一声,他知道这个“帮助”意味着什么。
  “列宁同志要发动武装起义?”赫斯曼不紧不慢地问。
  “没有那么快,不过起义的日子也不会太远。”柯伦泰道,“因为临时政府很快就要宣布和德国战斗到底的政策了!”


第十七章 坑死人的美援
  后世的许多人都以为二月革命后的临时政府是被收了金马克的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搞垮的。
  实际上这不是事实!比较接近真相的事实是:俄国临时政府是被美国人忽悠垮的!至少,美国人要付很大责任。
  虽然这个临时政府要兵没兵,要钱没钱,下面还有一帮苏维埃祖宗,但是只要没有美国人挥动着美元来添乱,临时政府还是可以维持下去的。
  但美国人,终究还是带着该死的美元来坑人了。
  就在赫斯曼和列宁的代表柯伦泰夫人见面谈话的时候。美利坚合众国大使弗朗西斯正在玛丽亚宫里面坑害临时政府的总理李沃夫公爵,外交部长米留可夫,司法部长克伦斯基还有陆海军部长古契柯夫……都是些看着挺大官,实际上没有什么权的俄国笨蛋。
  “先生们,现在的形势非常明显,美国已经加入战争,站在正义和必将取得胜利的一方。数以百万计的强大的美国士兵,很快就要抵达欧洲战场。在他们到达之前,还会有不计其数的武器、弹药、粮食、服装、车辆等等一切战争所需要的物资。作为美国的盟友,俄罗斯当然会得到美国的帮助。之前我们已经提供了许多物资和贷款,如果俄罗斯能够在晚些时候用一场英勇的大规模的攻势证明自己将会战斗到底,那么更多的援助很快就会到来,像潮水一样到来!”
  这位美国大使用极富有诱惑力的语调,滔滔不绝地给临时政府的笨蛋们打气和画大饼。
  这可是美国援助啊!像潮水一样多!
  自从美国人发达了能够往外面撒钱开始,“美援”两个字儿就不知道坑死了多少人!而玛丽亚宫里面这些一没钱二没兵的俄国临时政府老爷们,就是比较早的被美援坑死的倒霉蛋,连带着还会葬送一个好不容易才出现的民主自由的俄罗斯——后世的美国人真别埋怨普特勒独裁,其实普京能独裁的根子还是在美国自己,他们一百年前要不是拿着美援去引诱穷得叮当响的俄国临时政府的头头们,列宁同志哪有那么容易上台?俄国早民主自由一百年了!
  说话像牧师,出身是律师,长得肥头大耳好似个厨师的西班牙裔美国大使弗朗西斯,用带有点同情的目光打量着眼前的几个俄国老爷……会被老谋深算的伍德罗。约翰逊总统派到俄罗斯这样的国家来当大使的人,当然精明过人,而且还有敏锐的观察力。
  现在俄国是什么状况,上街看看就知道了!马路上面天天大游行,不是这个派就是那个派,热闹的不得了,而且每场游行都有穿军装和扛枪的人参加——不是来维持秩序的,而是来参加游行的!他们要么是彼得堡卫戍部队的官兵,要么就是波罗的海舰队的水兵!这些当兵的早就不受军官约束啦,也不知道多少日子没有训练过了,整天跟着什么士兵委员会,什么苏维埃在瞎起哄。谁敢让他们去前线往德国人的枪口上撞,那就是他们最大的仇敌!
  至于彼得堡的工厂,现在一百家里面九十九家开不了工,就是有个把开工的也半死不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关门了。因为那些俄国工人也有了苏维埃,都成了祖宗!不是琢磨着要把工厂变成自己的,就是要涨工资减工时,根本没谁想好好干活的。俄罗斯的工业,这会儿多半已经全部瘫痪了。
  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地方是前线!据前线的协议国观察员发来报告,说前线俄军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绝大部分军官已经指挥不了士兵,士兵们组织了委员会,自己指挥自己……就是说,要不要去送死军官说了不算,得士兵们自己开会讨论!
  这还打个毛啊?谁发神经病才会投票同意自己去送死?至于爱国主义什么的……战线对面的德国人没有不让谁去爱国啊!德国人现在又没有入侵俄国本土,战场还在波兰和奥匈帝国的地盘上呢!要爱俄国回国爱去,在别人的地盘上爱俄国?这话怎么说都不会有人相信的。而且德国人很明确想要停战了。
  现在前线那里没有人开炮打枪,两边的士兵天天都开联欢会!前线的俄国士兵们,早就知道德国人和平意愿了。对他们来说,战争已经结束,他们就想回家分地——二月革命之前说好要分的,社会革命党说了都有几十年了!现在该实行了吧?
  所以弗朗西斯大使当然知道俄国临时肯定打不下去了——德国佬多厉害啊!那是神一样的对手,如果靠现在这些自己指挥自己的俄国兵能打赢,那英法早就把威廉二世捉到了,还用得着美国参战吗?
  但是美利坚合众国给他的使命就是用美援引诱俄国人去送死,好拖延德国在西线的行动。哪怕俄罗斯临时政府会因为自不量力的进攻而垮台,俄罗斯也陷入一片混乱,那也是完全值得的。
  因为现在法国国内也出现强烈的厌战情绪和革命的苗头——在欧洲革命是传染病嘛——如果俄国无产阶级在革命以后愉快地退出战争,从此过上了和平幸福的生活,那法国无产阶级凭什么还要去送死?他们不会闹革命吗?闹革命这事儿法国人可熟门熟路!要是法国也闹起来,那世界大战还怎么打?
  所以为了牵制德国的兵力,也为了打消法国人的革命情绪,就只能让俄罗斯人牺牲一下,去打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役了。现在就看临时政府的这些老爷是不是会中圈套了。
  留着一部很长很整齐的花白的大胡子,长得非常神气的李沃夫公爵出身高贵,是留里克王朝的后裔,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学系。他曾经在中国东北主持过红十字会,1905年参与立宪民主党的组建,之后长期担任国家杜马,一战后出任地方自治机关联合会总委员会主席。
  这样一个一生都高高在上,却没有参加过什么实际工作,也没有面对过什么困难处境,所以没有暴露出不可救药的糊涂的人物,现在成了俄罗斯临时政府的总理。终于可以让世人了解:一个拥许多优良品质的糊涂虫在一个艰难的时代,因为某种天上掉馅饼的机会掌握了非常大的权力,会给国家和人民带去多么大的危害……而这样的人物,在近代和现代的俄国(苏联)居然有一大群!
  这位李沃夫公爵本来是可以让局势安定下来的,虽然他不能给农民土地,给工人涨工资,但是和平却是唾手可得的。只要点点头,和平就有了,列宁也回不来。
  可是他却偏偏不肯退出战争,哪怕德国人急切地希望议和。不退出战争,那么就打吧,他又不敢……德国人多厉害啊,把罗曼诺夫王朝都打没了!于是他和一般临时政府的老爷就异想天开地折腾出了一个什么“革命的护国主义”。用废纸一样的卢布发军饷,维持着大批怨声载道,而且已经失去控制的军队——如果和德国人讲和,至少能让那些靠不住的军队复员,保留下忠于职守的军队。
  而现在,一听说有潮水一样的美援要来。他又觉得德国兵不是那么可怕了!
  李沃夫公爵动心了,不过还不定主意,于是望着外交部长留米可夫——他是一个大学教授,历史学家,同时也是立宪民主党的主席,当然也和李沃夫公爵一样糊涂。在4月18日,他还向俄国的盟友发表口头声明,表示俄罗斯将“承担义务继续作战直至决定性胜利”,结果引发了强烈的抗议。
  “我们应该打下去!而且,只要美国愿意提供援助,我们就有力量进攻!并且取得一场足以提升临时政府威信的胜利!”
  美国大使听到这话,赞赏地点头,心里面却大感诧异:俄国外交部长居然这样糊涂,他难道不知道俄军的情况吗?
  “亚历山大。弗多洛维奇,你怎么看?”李沃夫又问克伦斯基。
  “我个人的看法是,临时政府需要一场胜利,而且也有这样的机会。因为德国和奥匈正在将军队调往西线,他们的东线正变得越来越空虚……”
  听着克伦斯基的分析,美国大使弗朗西斯也频频点头,不得不承认这是个很会说的糊涂虫。如果要比辩论,德国最优秀的军人也不是他的对手。可惜打仗不讲这套!
  李沃夫又把目光转向陆海军部长古契柯夫,这位陆海军部长在二月革命的时候还幻想要换个人当沙皇,还在彼得堡火车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前来迎接的工人和士兵,结果差点被人捉去枪毙!不过他依然没有吸取教训。
  “我看可以一战!部队老不打仗难免士气低落,只要一打起来,我相信俄罗斯的士兵会给德国佬一个永世难忘的教训!”
  李沃夫终于下了决心,对美国大使说:“大使先生,俄罗斯绝不会退出战争。为了表示我们的决心,我们将委托俄国驻各盟国大使照会盟国,宣示恪守沙皇政府对协约国的义务,把世界大战进行到最后胜利,迫使战败的敌人接受制裁!”
  弗朗西斯大使对这个答复非常满意,同时他也知道俄罗斯要被眼前这几个笨蛋摧毁了,他们的威力简直超过100个德国师!但他还提高嗓门,用伪装的喜悦声音说:“实在太好了!我希望俄国军队能尽快在东线展开进攻。我保证,美国将会非常慷慨地提供进攻所需的一切东西,还会提供足够的贷款!”


第十八章 敌人要自杀
  彼得堡,塔夫利达宫。这是一座相当漂亮和豪华的宅院,主楼有半球形的绿色屋顶和白色的立柱,还有刷成黄色的墙面。最高处是三层,就是那个半球形屋顶的下放。其他地方则是两层和一层(两翼处)。
  主楼外面是个巨大的,非常漂亮的花园——这里原是波将金公爵的宅邸,公爵死后成为皇室财产,是叶卡捷琳娜女皇在秋天最喜爱去的地方。而到了1906年—1907年间,这里又成了俄罗斯国家杜马的会议大厅。而现在这里是彼得格勒工兵苏维埃的所在。
  路德维希。冯。赫斯曼现在穿上了一身黄绿色的没有肩章的军装,带着一顶有红五星的帽子,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木框平光眼镜,脚上蹬了双皮靴,胳膊上还套了一个红袖章。这是如今最标准的“革命军人”的装扮,他们多数不是军官或者不是什么中高级军官,很多人都是二月革命后加入军队的各个党派的“政治活动家”,被士兵们推选成为了工兵苏维埃代表兼士兵委员会主席。
  赫斯曼现在扮演的就是一个教师出身,不懂军事的工兵苏维埃代表。不对,并不是扮演,实际上他就是一个工兵苏维埃代表兼士兵委员会主席!
  他今天是代表彼得格勒第一机关枪团来参加会议的……因为原本派驻该团的一名布尔什维克在一次“武斗”中被人打死了。列宁告诉赫斯曼,布尔什维克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去接替这个位子,又不愿意放弃这个团——那可是一团人枪啊——于是就让请他去顶替两天。
  前几天他派柯伦泰去找赫斯曼,第一是为了解决资金上的困难;第二就是为了此事。
  而赫斯曼果然没有让列宁同志失望,他从10岁开始就在少年军校读书了,十五六年的行伍饭可不是白吃的,自然知道怎么和那些彼得格勒的后备兵打成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