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烽火引 >

第194章

烽火引-第194章

小说: 烽火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恬微微一笑,“此处狄军两万,为了踏过龙岭关,他们能够抛下多少人命?我们今日站在此地,便是将生死抛之脑后!那么,他们能拼多少?他们会怕!他们会顾虑。他们能忍受多少伤亡?百人?千人?万人!?”
  四周皆静。
  武慎这才回过头来,微微笑着,淡淡而言,“我们,能赢!”
  龙岭关前,狄军战鼓擂起,准备攻城。
  龙岭关后,那朵黄油伞,飘至墙后。
  油伞主人收了纸伞,抖落一伞白雪。
  黑衣一抖,敞开衣襟,露出其中一身花袍。
  花袍取了腰间酒壶,痛饮一口,点起旱烟,喷出细长白雾。
  他仰起头望着巍峨城墙,听着震耳战鼓,微微一笑,“来得还不算太晚。”
  一身花袍,犹如定住风雪。


第294章 夫行千里途
  半月前,小姜村。
  花袍的女儿姜妍已经几月大了,粉嫩牙龈里,正长出第一排小齿。小姑娘咿咿呀呀的还不会说话,却已对周围充满好奇。她每日都要缠着母亲,东瞧西望。
  水玉初为人母,即是艰辛,亦是幸福。
  孩子哭闹时候,最为令人心烦。可当孩子沉沉入睡,便像那传说中的山野精灵,美得令人爱不释手。
  这一日午后,水玉如同往日一般将姜妍哄入睡梦。
  与前些日子相比,水玉已然丰润不少,发髻梳起,更显女子韵味。
  她摇着姜妍摇篮,口中哼着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这歌声从祖祖辈辈口中流传下来,轻柔舒缓,便如这小姜村的悠闲生活。
  从水玉面上笑容便能看出,她对如今生活如此喜爱。
  木摇床是姜杉亲手所做。花袍不过文弱书生,这木摇床做得不算好看,但是水玉能够感到其中心意。
  而木摇床中,便躺着她们的女儿。
  水玉有时还会去想,等她身子再好些了,可得再生个小子。姜杉一家一脉单传,可不能到她这儿断了香火。
  她又想到未来儿孙满堂,绕膝而坐的情景,便觉得心中如同灌了蜜糖。
  这般生活,便是她心中所想。
  屋子不用太大,遮雨避寒,与相爱之人相守便行。
  不求绫罗绸缎,衣食不愁便好。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依相守,直至满头白发。她自觉不过是个普通女子,这般日子,她这一生也就满足了。
  真的满足了吗?
  不。
  水玉为姜妍裹紧被褥,便轻手轻脚出了内屋,走到正厅,扭头去寻找花袍背影。
  下午这般时候,若不下雨,花袍便会搬了一张躺椅,在屋外晒晒太阳,读读书册。
  小姜村读书人不多,姜杉便会托朋友从外面带来。
  即便是有人带书,姜杉看书仍是奇快。往往一本书得翻上五六遍,下一本才能带到。
  但是姜杉似乎对此并不在意。
  或许他以前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出人头地。
  如今读书,对他而言,不过是一场消遣,消磨消磨遥遥无期的时光。
  姜杉从来都没有说过,但是水玉明白,他不应该属于这个小地方。
  他的世界应该在外面。
  应该是整个天下。
  对于这一点,水玉原本并无察觉。她完全沉浸在新婚与孩子的喜悦之中。
  然而,变化终究是产生了。
  若是让水玉去回忆,她很容易便能够想到,变化是从哪一日开始的。
  她在屋中坐下,望着姜杉背影,想起一个人来。
  林火。
  没错,便是林火从冀国回来的那一天。他虽然和姜杉没有说过几句话,但是水玉心细,她能够感觉到,从那一天开始,姜杉慢慢变了。
  不是不再爱她。
  而是他的心已经分出去了一半。
  从那一天开始,姜杉便常常和那位为他带书的朋友经常见面。
  水玉知道,那位朋友唤作“千面”。
  她并不知道“千面”究竟是男是女,因为“千面”每次到来,都是另外一副面孔。
  水玉并不太喜欢这个人,因为“千面”曾经是为杀姜杉而来,也因为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或许是出于女性的直觉?
  她总觉得“千面”接近姜杉,肯定还有别的企图。
  一边是夫君才华,一边是安宁生活。
  这情绪,让水玉觉得十分矛盾。
  她几次想与姜杉讨论这事,姜杉便像是知道了她的心思,将话题重心绕到其他事情上去。
  水玉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是她也能看出姜杉心思。
  他是刻意回避,愿意抛弃外面那些是是非非,与她长相厮守。姜杉是这么做的,可他心底深处,也是这般想的吗?
  水玉望着姜杉背影,略微皱眉。
  过了一会儿,却见到姜杉站起身来。
  水玉知道,“千面”又来了。
  仿佛如同约定了一般,“千面”总会在这个时候来到他们院外,隔着篱笆,与姜杉交流些许时候。
  两人似有默契。
  姜杉从未让“千面”进来,“千面”也从未开口要求。
  水玉突然有些好奇,他们都会聊些什么?
  于是,她便缓缓站起身来,蹑手蹑脚靠近门边,探头张望。
  正见到姜杉与“千面”打了个招呼。
  “千面”今日是个郎中打扮,斜跨个药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会治病。
  水玉这般在心中想着,抬眼望去,正见到“千面”目光。
  两人目光一触,水玉便缩回头去。
  她在心中暗骂自己没用,可又不甘心,于是再次伸出头去。
  这次“千面”不再看他,转而与姜杉交流。
  也不知是不是水玉错觉,她总觉得“千面”有意将声音放大,能够让水玉听个大概。
  他们似乎是在议论战局。
  齐王被一个叫做扬獍的人,逼得走投无路,自刎身亡。扬獍水玉听姜杉提起过,是自家夫君,在九霄求学时候的师兄。
  却没想到这扬獍这么厉害,不仅逼死了齐王,更是连齐国也收入掌中。
  听完“千面”说完这些,姜杉似是沉默了许久,幽幽叹息。
  随后,“千面”又朝水玉眨了眨眼,立即转身离去,毫不拖泥带水。
  水玉还在疑惑,却听到姜杉长声说道:“娘子,过来吧,我和你说件事。”
  说罢,他便转过身来。
  水玉面上一红,心想自家夫君如此聪明,偷听之事,定然是逃不过他双眼。
  她也只能“嗯”了一声,碎步行到姜杉面前,心中惴惴不安,就担心夫君说她。
  可转念一想,成婚至今,姜杉对她温柔备至,还未曾红过一次脸。
  这一次,似乎有点不同。
  姜杉看着水玉面容,又伸出手,抚过水玉面颊,柔声说道:“娘子,我们南迁吧。”
  “嗯。”水玉先是愣神,随后反应过来,抬眉瞪眼,惊讶道:“南迁?”
  姜杉叹了口气,“狄国和扬獍,应该要打过来了。”
  “啊?”水玉一脸疑惑,“又要打仗了?”
  姜杉点了点头,“扬獍这个人,我还算了解。他原本心怀经纬之才,却温文尔雅,一心只求神仙伴侣生活。可冀王将他逼上了另一条路。以他才华,只吞一个齐国,绝对填不满他的胃口。小姜村,离开边境不算太远,如今燕国边防羸弱,若是发生战事,小姜村必定受到牵连,不如趁现在快快南迁,可以去王都昌隆,也可再往南去寻求九霄庇护,事情总会有办法。”
  水玉听得似懂非懂,只能点头。反正自家夫君说什么,便是什么。可转念一想,她又反应过来,急道:“这消息,是不是应该告诉乡亲们。”
  姜杉皱了皱眉,“你别看我平日里教他们读书识字,若我此时把话说出来,又有几人会信我?他们见不到灾祸迎门,是不会信的。”
  水玉叹息一声,难道真要放弃全村乡亲不顾?
  她突然抬起头来,望向“千面”离去方向,咬住下唇,随后沉声说道:“夫君,若是你出手,能不能阻止战祸?”
  姜杉顿了顿,露出一丝微笑,“娘子在胡说什么?我自然是和你们在一起,为何要去趟这趟浑水?你就别担心了,我……”
  “夫君!”水玉将姜杉打断,注视着姜杉双眼,正色问道:“你有几成把握?”
  姜杉皱了皱眉,敛起面上笑意,淡淡说道:“若是狄国前来,我至少可保不败。若是加上扬獍……我最多与他五五之数,而且,怕是不死不休。”
  水玉浑身一颤。
  姜杉伸手将她搂住,柔声说道:“这些事情与我们无关,明日我们便准备南迁。凭我本事,此生无忧。”
  水玉又咬下唇,似是下定决心,将姜杉轻轻推开,“我自然相信夫君本事,只是让我见到万千燕人受难,我们却脱离在古难之外,这般事情,我怎么能够心安。明明,明明夫君可以救他们啊!明明夫君能够救更多人,却因为我而放弃,那千千万万条人命,岂不是也有我一份罪责?”
  姜杉沉默片刻,低头说道:“与我而言,多少人也比不过你们两人。”
  水玉抹了抹眼眶泪珠,“夫君,你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就连我都骗不过,还能够骗过你自己?”
  她伸手搂住姜杉,在他胸膛之上轻声啜泣,“你心中有个天下,这小姜村,终究太小。”
  姜杉低头看着怀中妻子。
  他已经明白她说出这番话,是多么痛苦,又是下了多大决心。
  这份决心,不容辜负。
  姜杉反手将水玉搂紧,“我很快就会把这破事摆平回来。你和妍儿在家乖乖等我。只要一年,不,只要半年!半年之内,我就能把这事情解决。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你必须答应我,随‘千面’南下暂避。”
  “我不走!”水玉那执拗脾气又顶了上来,“若是你胜,我何必离开?若是你败,我离开又有何用?”
  她再次将姜杉推开,严肃道:“我便守着妍儿,在这等你。我们可是说定了,若是你半年不归,被别的狐媚子勾去了魂,我便去找你。”
  姜杉哈哈大笑,刮了刮水玉鼻梁。
  水玉破涕而笑。
  十五日后。
  花袍姜杉,立于龙岭关后。
  城中民众还在撤离,姜杉逆流而行。


第295章 火一炉
  “放箭!”
  武慎一声令下,城弩呼啸而出。
  弩箭与人等长,手臂粗细,破空一排射入狄军阵中。
  狄军轻步攻城脚步,陡然一窒。
  可人潮汹涌,城下步卒仍旧一言难见尽头。
  城墙上,武慎也知凶险,战争一旦爆发,变容不得半点愣神,他们必须在短兵相接之前,对狄军尽量造成杀伤。于是,他立即下达命令,“上箭!”
  城头巨大弓弩,需得三名壮汉才能驱使。
  龙岭关虽然是老兵流放之地,可关上兵械一样不缺。只是老兵力弱,需得五人方才完成弓弩更替。
  武慎只能居中调控,尽量利用墙头高度,压制狄军前行。
  能够多杀一人,等狄军登上墙头,他们便能稍一丝压力。
  是的。
  狄军将会攻上城头,这点武慎与这些老兵全都心知肚明。
  但是,恐惧无法将他们击败。
  老兵便是这样,早已见惯生死一瞬,见惯血肉模糊。历来精兵,虽然不要这些半老之人,但也不取新兵。他们才不会因为恐惧而溃败,历史上才会有这么多死战至最后一人的传说。
  人在,城在!
  今天!他们,也要战至最后一人!
  “投石!上四节!”武慎放声吼叫。
  城上投石机“嘎吱”调整方向。
  绞盘扭转,绳索紧绷,只等武慎发号施令。
  武慎高举单臂,盯住城下狄军动静。
  他猛然眯起双眼,挥下手臂,“投石!”
  身边令兵挥动绿色旗帜,石弹雷霆飞驰。
  狄军仰头望向投石,人群呼喊,兵卒立即四散分开,拼尽全力躲闪巨石。
  可狄军毕竟人多,这一石丸砸落地上,便是一串血肉模糊。
  更别提石丸威慑,城下狄军攻势更慢。
  即便如此,武慎面上仍旧无悲无喜。
  这不过是刚刚开始罢了。
  他单手捏住腰侧短匕。那是他父王,上一任燕王留给他的最后一物。
  这匕首做何用处?
  或许今天不出意外,便是他用这匕首,以死殉国之日!
  武氏宗族,殉国而死,正是应该。
  他又扭头望向身遭其余老兵。他们皆已握刀在手,刀柄飘带将手与刀死死绑住。没有喧嚣,没有恐惧,甚至没有疑惑。
  他们,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何而做。
  兵法有云,不动如山。
  只等一朝,动如雷震。
  城头众人屏息以待,城门紧闭。
  龙岭关后侧,则是城门大开。
  未曾赶得及离开的百姓,还在抓紧一切时间。拖家带口,行走亦是缓慢不少。
  没有人来疏导,因为能战之人,皆上城头。
  龙岭关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