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金牌主持 >

第367章

金牌主持-第367章

小说: 金牌主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丽!小丽!周医生!周医生!”张萌迪怎么都叫不醒他们二人了。
  张萌迪胆颤心惊地站起身,小心翼翼地走到祠堂门口,‘吱呀’一声推开了祠堂老旧的木门,外面是一片黑雾笼罩中的山林。
  张萌迪回到了祠堂里,四处寻找了一番,找到了一根小木棍,还有一支手电筒,然后,向黑雾弥漫的山林中走了过去。
  “以上就是暴雪公司即将推出的大型3A级恐怖游戏《寂静村》的全部背景故事,想知道山村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怕的神秘事件吗?想知道萌迪妹子该如何从绝境中逃生吗?欢迎关注暴雪公司的官网,真相就在正版《寂静村》游戏之中,我们提供了前两章的试玩。”
  “另外尼索的HS4主机上有VR版《寂静村》,让你在游戏的时候有身临其境、背后发凉的感觉。”汪谦出现在了电视镜头里。
  与此同时,电视里出现了游戏画面张萌迪的第三人称视角,汪谦用手柄操纵着她在树林里四处行走着,寻找着各种道具和线索,一步一步走出山林,向山村的方向走了过去。
  第五期《真相》到此也正式结束了。
  ……
  “尼玛!耐着性子看了两个多小时,居然看了个广告!”
  “这期《真相》是个大型广告!这结局也太意外了!”
  “汪胖子不地道!给暴雪公司的新游戏打广告也不提前说,害老子浪费了一晚上时间!”
  “最后的真相呢?没交待吧?”
  “汪胖子不是说了吗?真相就在正版《寂静村》游戏之中。”
  “被涮了!还想老子花钱玩你的游戏?老子玩盗版去了!”
  “暴雪公司的加密算法很先进,盗版破解不了。”


第510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邶浒电视台第五期《真相》播出的时候,收视率因为汪谦的名声影响达到了1。26,说起来在汪谦制作的节目中并不算太高,和一般的综艺节目持平了。
  但是播出之后,网络上的广泛传播,让这期《真相》的网络点击率却是异常飙升,短短一天的时间就达到了几千万次的点击。
  “有国外恐怖片的感觉。”
  “整体看确实不错。”
  “虽然是个大广告,但制作很用心。”
  “一款游戏的背景故事就有两个多小时长,看起来游戏应该不会差。”
  “对《寂静村》游戏很期待,准备入手正版玩一玩。”
  “希望游戏别让我失望,我想要萌迪妹子那样的噩梦体验。”
  “听说这款游戏的VR版和普通版感觉完全不一样,决定入手尼索VR主机,试试VR版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
  汪谦的第五期《真相》,在网络上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很多学生家长对这期节目进行了投诉,说吓坏了他们家的小学生,导致他们出现了精神问题,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觉,第二天不愿意去上学。
  本来电视行业这个圈子里对汪谦不爽的人就很多,汪谦当上邶浒广电局局长和邶浒电视台台长之后,对他不爽的人更多了。这些人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全都各种鼓噪、渲染,无限夸大着《真相》的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事情越闹越大,最后广电总局的马文轩都打电话给汪谦,让他做节目的时候谨慎一些,不要做太过于恐怖的节目,容易被人诟病,他也不好向上面交待。
  “这节目恐怖吗?也就出现了个干尸而已,青少年没见过干尸?博物馆还公开展览古时候的干尸呢!这就害怕了,是不是心理太脆弱了?”汪谦对此不以为然。
  “可博物馆里的干尸不会到处跑的吧?”马文轩一脸的黑线。
  最终汪谦还是只能妥协了,以后不再制作这么恐怖的节目,不让马文轩为难。
  虽然马文轩极力想要帮汪谦消除《真相5》的负面影响,但对汪谦不爽的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继续在网络上各种讨伐,强烈要求汪谦滚出电视圈。
  还有一些电视台节目制作人对汪谦不爽的,也制造着各种新闻、想尽各种办法对汪谦进行着打击。
  就比如某电视台新出了一档新闻节目,声称某学校学生沉迷《皇者荣耀》,学校做出很严肃的处罚:举行手机销毁大会,用锤子猛砸!扔进水桶!学生家长们纷纷叫好,然后一起控诉自家孩子沉迷于微讯公司的游戏无法自拔,微讯公司害了整整一代人云云。
  ……
  汪谦当然不会任人攻击。
  “欢迎收看本期《正义之声》,这一期《正义之声》我们谈谈学校砸手机的事情。”
  “随着手机普及有不少学生都会拥有自己的手机,问题来了,如果学校不给带手机,不知道大家在读书时候怎么处理呢?有的学校老师发现学生带手机或许收缴到放假时候才给回,但有些学校却做出更为严肃的处罚:举行手机销毁大会,用锤子猛砸,扔进水桶!”
  “据介绍,该事件是发生于南河某中学,几十部从学生手中没收来的手机被当众销毁,对此,学校工作人员介绍称,带手机到学校不交给老师,偷玩《皇者荣耀》的话,一旦被发现就要销毁,‘家长都很配合,一切都是为学生好’。”
  “我们来看看网友对此事的评论。”
  “我就笑笑不说话。”
  “家长为何不带回家?愚昧的做法额!”
  “恶心,动不动就说为了学生好!”
  “活该!就应该全部砸了!这样我打王者就不会被小学生坑了。”
  “全是法盲,看到学校这些奇奇怪怪的行为,才发觉原来大家的法律意识都是被学校敲碎的。”
  “毁坏他人财物超过五千元就该入刑了吧?”
  “我特别不能理解,纯粹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法律问题,非法占有并损坏他人财物,情节严重、数额巨大、影响恶劣,事是人办的,去公安局告、去法院告,把当事学校领导、老师抓起来该怎么判就怎么判,为什么要出来评理?这种犯罪行为哪有评理的余地了?为什么所有人都想用伦理架空法律?”
  “建议老师也把自己的手机、电脑砸了,这也是为学生好,老师上课时间玩手机上网什么的怎么专心做教育?怎么给学生树立榜样?”
  “主要是你身为学生和学生家长,就算心里不爽也不能反对,这才是最骚的。”
  “家长肯定是不同意的,只是都不敢说。”
  “这和强行让人搬迁是一样的,权力滥用。”
  ……
  “校方相关人士受访时称,校方高调禁机,是想营造出浓烈学习氛围。”
  “学校不让用手机,没收了还当众销毁。昨天上午,五六名学生陆续向《正义之声》致电投诉称,当天早晨七点多,学校例行升旗仪式后,当着全校数千名师生的面,校领导把没收学生的几十部手机当众砸毁、摔进水桶。”
  “几位学生激动地说,手机是家长们出资购买,学校擅自做主销毁,他们告诉家长了吗?校方有这个权力吗?”
  “一位读高一的男生称,半个月前,学校出台严禁学生携带使用手机规定,并和学生家长们签署了协议。这份规定大意是说,近来我校学生使用手机有所抬头,根据其他学校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特规定学生入校之后严禁携带、使用手机,若发现一律没收并公开销毁。”
  “如果学生拒不交出,视情节给予处分直至勒令退学。这项规定付诸实施之后,每天早上、晚上,学校领导及班主任等老师,不定时巡查,一旦发现,手机立即没收。就连草莓、山星等价值几千元的手机,也照样没收。”
  “这位男生说,当着全校师生的面,校工会主席拎着几个档案袋,把里面装的没收来的几十部手机拿出来当着学生的面用大锤砸烂,再呼啦啦地倒进水桶。此举一出,引起大家一阵阵骚动,纷纷蹦跳起来,想一看究竟。但是离得太远,没看清手机都啥模样。”
  “这位学生还声称,几十部手机当众销毁之后,校领导怀疑两个班级的学生仍携带手机,他们被留下来,逐个进行像飞机安检一样的检查。”
  “还有一位报料同学说,最近一段时间,学校禁止学生携带使用手机,与学生偷偷使用,形成了明暗相斗的胶着状态。昨天午间,他利用课间休息的间隙,通过手机抠扣向记者介绍称,在教室内外,校园多处安装监控设备,在学校禁机令出台后,大家都不敢贸然使用手机。”
  “就连和记者沟通时,他都是悄悄溜达到楼梯间,用书本做掩盖,匆匆编发短信。这样做,既不敢大声宣扬,也不敢告知同学,担心他们告发给老师,给自己穿小鞋。他说,自己的一举一动,犹如电影里黑帮成员接头,甚为神秘。”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学生说,他们出生于本世纪零零年代,从小至今,包括手机在内的各种电子产品就一直伴随左右,它们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学校搞一刀切禁机,听起来挺关心大家,但是这样做,其实无形中剥夺了大家的权益。”
  “家长学生对此各有说法。”
  “一位学生愤慨地说,没有哪一项法律规定,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公民不能正常使用通讯工具。受访的几位学生说,在他们看来,学校出台的禁机规定近乎变太。目前信息发达,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外界的东西。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人性化考虑。”
  “比如说每天上课之前,先把手机交由老师保管,待下午放学的时候,再交还个人,留出二十分钟私人空间,让学生们自行处置。”
  “校方的举措引起不少学生的不解和议论,但受访的几位家长几乎都赞同学校的做法。他们说,十五六岁的年纪,正是储存知识的黄金季节,天天握着手机上网,自然就分散精力,学习成绩难以提高。”
  “一位李姓家长旗帜鲜明地表示,非常欢迎给中学生们下达禁机令。他说,上学求知识是个漫长的孤独历程。作为学生,要耐得住寂寞,通过老师的引导进行系统的硬阅读、条理化学习,才能掌握多方面的知识。通过手机获取知识或阅读,属于浅阅读,这些信息通过短期充电,人人都可以储备掌握;而专业知识,只有通过系统学习,才能融入脑海,创造出人有我优的成绩。”
  “作为校园禁机事件主导者,学校工会主席受访时说:学校这样做,是迫于无奈。在资讯发达的当下,手机玩游戏、上网,不仅让不少成年人爱不释手,更是未成年孩子们的最爱。为了净化学习环境,营造出浓烈学习氛围,学校才硬起手腕消除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这项校规的出台,得到了广大家长积极响应。”
  “此举的目的,是想杀鸡儆猴,让那些继续在校园使用手机的学生有所收敛,工会主席还声称在校园禁止学生们使用手机,他们并不是第一家,他知道的就有很多家学校这么做。”
  “《正义之声》认为,没收手机并当众销毁,很难想象如此粗暴的场景竟然发生在教书育人的校园之中。学校的野蛮行为不但直接伤害着学生,也会给学生成长以某种不良的暗示。”
  “学校方面说此举的目的是想杀鸡儆猴,让那些在学校使用手机的学生有所收敛。可学生是鸡是猴吗?教育是靠儆的吗?虽然只是个比喻,但却暴露出教育理念的偏差。”
  “销毁学生手机并不是这一家学校的创举,此前在其他学校也曾出现过,而放眼校园,各种类似的荒唐规定更是屡见不鲜。”
  “有学校禁止学生与非本班学生接触,有学校规定不得从校外购买饭菜零食,还有学校要求男女生距离不得小于多少厘米,不客气地说,这都是典型的教育暴力。制度的出台经过充分论证,尤其是听取学生意见了吗?制度的执行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了吗?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怎么办?”
  “《真相》节目稍稍恐怖了一些,就有那么多人投诉说对学生造成了心理伤害,而学校当着全体师生的面砸手机,如此暴力行为、损毁他人财物的行为就不会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了吗?”
  “值得重视的是,对于荒唐规定,学校方面包括一些家长总会找到很多理由,最常见的说辞就是学校的初衷是好的。就比如销毁手机的这家学校,规定学生私带手机将被没收销毁,据说也是得到家长们同意的。”
  “可良好的初衷等同于行为的正确吗?家长同意就可以违背法律吗?强制搜查学生书包、公开销毁学生物品,不但行为野蛮,更已经涉嫌违法!于情于理都站不住脚。如果初衷良好,但因为过程中的意外导致错误,或可解释为好心办了错事,可像销毁手机这样的事情,根本就是主动做错事,何谈好心!”
  “我们并没有必要美化学生带手机的行为,想当然地认为其可以方便学生查找资料等,就一般情况而言,学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