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活 >

第286章

重活-第286章

小说: 重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姜先生这次来找我,有什么事?”陈兆军一边招呼着秘书倒茶,一边问道。他也懒得客气,直接将话题带领入了主题。毕竟,他手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没多少时间为这事耗。
  “是这样的,陈市长!”陈兆军既然这么问,姜万勐也自然说出了来意:“昨天早上我看到报纸,说是万宁市拥有一项图像压缩解压缩的技术,还说可以将此利用到光盘生产中。对于这个,我非常感兴趣!”
  “哦!是这个啊!”陈兆军笑了笑,在秘书出去之后,他又问道:“不知道姜先生有什么想法没有?”
  “其实,在看到这项技术的时候,我也突然想到了将它利用到光盘生产中去,只不过没有您说得那么详细罢了!对于这个想法,我可是非常愿意进行的!而这次我是担心你们万宁市会只是想想,因为从未涉及而不再进行开发,从而白白地错过了好时机啊!现在正是卡拉OK盛行的时候,而且祖国的改革开放前景看好,如果现在拥有这项技术,设计出相应的产品,推广出去的话。我相信,这东西还真的能够按照你们对外公布的那样,或许影响更大!”姜万勐说着,从公文包中掏出一份文件,放到了陈兆军前桌面上并说道:“这是一份安徽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市场调查报告,上面的数据是经过一系列调查的结果。目前中国市场上组合音响的销售量是近百万台,录像机的销售量是一百余万台,LD影碟机近八十万台,CD激光唱机是一百余万台。现在的LD光盘是四五百元一张,如果利用这项技术,压缩生产出来的光盘的价格,我的预计也跟您一样,估计会是LD光盘价格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这样可以得出,如果新的碟机设备问世,那在国内每年的销售量将会达到两百万台左右。”
  陈兆军一边听着一边点头,他当然知道在VCD面世之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此时,他真的很佩服这个姜万勐,竟然那么有先见,在没有见到技术,就能够预先说出这些来。
  姜万勐见陈兆军没有回话,还以为陈兆军对此不感兴趣呢,连忙说道:“或许陈市长您对这个不感兴趣,不过如果这项技术真的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话,那肯定是革命性的。我大胆预测一下,如果真按照您所说或者我所想,那么这个产品可能是本世纪末消费类电子领域里,中国可能领先的惟一机会。”
  “呵呵!姜先生说得很好!”陈兆军笑了笑,他已经百分之一百可以确定来人为的就是自己要等的人:“不过姜先生,我很遗憾地告诉您,这只是我的一个构想,跟香港记者聊了一下子而已,并没有相关的技术。您在报纸上看到的东西,那都是香港记者乱写的,而我又太忙,没时间去解释什么。”
  “啊?”姜万勐听后无比失落,在来之前,他在脑子里已经考虑到了一切可能性,但就是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两边都空有想法,那结果只能让自己的想法流产了。他觉得,这一趟自己恐怕真的是白跑了:“陈市长!那真是太可惜了!”
  “呵呵!姜先生,您别失望!其实这是有可能实现的!而且并不困难!”陈兆军笑道。
  “对对!没错!按照您的思路,这实现起来并不困难!可是,那也要有相应的技术才行啊!”姜万勐泄气地说道。
  “既然知道了这东西可行,那些技术,有了针对性,还怕搞不出来吗?”陈兆军说道。
  “陈市长!您是说……”姜万勐问道。
  “这样!对于图像压缩和解压缩技术方面的问题,我可以很快让人整出来给你!你需要做的是,进行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不过,先决条件就是,你必须要到我们的万宁来搞,我们给你优惠政策,不过我们万宁市要在这里面占有一定的股份!”
  “当然当然,开发这个项目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合作,对我们而言,到万宁来搞,当然是最理想不过的事情!”姜万勐听后兴奋地回答道。
  “不过,有一点我要提醒您一下,在研制开发成功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申请专利!”陈兆军笑着提醒道。这才是陈兆军的最主要的目的!
  原本,姜万勐还以为陈兆军会提醒自己什么呢,结果听到的却是申请专利。他微微一笑,说道:“呵呵!那当然了,万一所研制出来的东西能够风靡世界呢?没有申请专利的话,那不是遗憾死了?”
  陈兆军点了点头,确实,如果自己不提醒,这姜万勐还真的不会去申请什么专利。结果被其他国家发布了VCD的标准,白白丧失了本应该属于自己的荣誉。
  “好吧!姜先生,事情就这么决定了!不知道姜先生这段时间是否有空,如果还继续待在万宁,我好让秘书安排一下!”陈兆军问道。
  “嗯!确定了这个事,我会在万宁逗留一段时间!就麻烦陈市长您了!”姜万勐回答道。
  “嗯!姜先生,有什么需要,随时来找我,我会很快安排妥当的。我想,你在万宁逗留的这段时间,我就会联系上相关人对图像压缩解压缩技术进行研究了!”陈兆军说道。其实,图像压缩解压缩技术早在陈兆军将自己的想法公布出去之后,便让微软代为开发了,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了。
  ※※※
  这一段时间,微软公司除了要协助电真空搞一些计算机接口软件之外,又一直在忙碌着做图像压缩解压缩技术。其实,这个技术在计算机领域上已经成型,只不过是简单的嫁接而已。因此,他们很快就将这项技术拿了出来,交给了陈兆军。
  有了技术之后,姜万勐自然欣喜若狂。原本他就有一支技术队伍,在万宁待的这段时间,一方面配合着陈兆军进行场地择选,一方面又远程调度,从大陆调来了一帮技术骨干,预备着将这项技术研制成相应的产品,并转化为生产力。
  有了陈兆军提出的构想以及姜万勐的干劲之后,不出一个月的时间,姜万勐和他们的技术队伍便研制出了第一个产品,姜万勐将它取名为Video Compact Disc(视频压缩盘片),简称VCD。
  在生产出第一台用以读取VCD光盘的VCD机之后,姜万勐首先想到的,便是陈兆军。
  ※※※
  有了媒体的强大力量之后,万宁市不断地在众人眼前曝光,万宁市已经完全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各方面的力量不断地汇入到万宁,使得万宁的变化完全可以用日新月异这个词来形容。在此,陈兆军所提出的高门槛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想法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出现蜂拥而至的情况,但也并没挡住多少人的脚步,前来投资开发的投资商们依旧趋之若鹜。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到万宁的投资上实力是越来越强,能耐也越来越大,万宁市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一切都趋向良性循环。
  忙中偷闲,陈兆军也接到了不少次美智子的电话,向他汇报了关于在苏联的情景。美智子告诉他,经过细致的操作之后,他的资产已经增加了两倍。陈兆军知道,在苏联解体的那一段时间,还将会在这个基数上增加三倍左右。那将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就连陈兆军,想想也会吓一跳。不过,相比苏联的解体所造成的几十万亿美元的损失而言,这也只不过是个零头而已。
  十一月的万宁是火热的,而十一月的苏联却是寒冷的。前来万宁投资的那些苏联太子哥们,已经倾尽全力,将国内的资产和该转移的东西都转移了出来。他们十分欣慰自己当初受陈兆军蛊惑跑到了中国,现在想想看,还真是险过剃头啊。要是时间再拖下去,别说国内的资产转不出来,连人能不能出来都成问题了。
  西罗诺夫这会非常犹豫,哪一方的势力都来拉他,谁都想将他拉入自己的阵容。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干,目前的时局谁都看不透。不过好在他有一个非常精明强干的小朋友,他记得陈兆军跟他预测过苏联可能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交代过他,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管好自己的部队,整理好自己的武装,其他任何政治势力都不要介入。西罗诺夫对这个想了很久,也要求他的政策政治班子研究了很长时间。毕竟是军人,他们拿出了军人的一套做法,进行了沙盘推演之后,大家发现,无论靠向哪一个方面,风险系数都非常大。最理智的办法,就是掌握好自己手里面所有的东西,各不相帮,一直到事态明朗为止。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西罗诺夫甚至下令封锁了整个海军基地,所有人员不进不出。甚至,他几乎考虑过切断对外联系,一直到事态平稳下来为止。
  西罗诺夫当然清楚,苏联太平洋海军舰队,在这次事件中,不管是靠向哪一方,都将会为这一方面增加巨大的筹码,他本人则是这份筹码中最关键的一个砝码。为了避免受人干扰,西罗诺夫甚至厚着老脸躲了起来,除了他秘书以及参谋班子中几个重要人物之外,谁都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西罗诺夫明白,除非自己有命令,否则他手下的这几个人是不会对任何人透露他在什么位置的。另外,根据西罗诺夫的命令,整个太平洋舰队所有舰船燃料全部卸载,燃料棒及武器封存入库,没有太平洋海军舰队司令部司令员的命令,任何一人一船不得离开基地。换句话说,西罗诺夫已经把整个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彻底封闭了起来。
  西罗诺夫对此的后果是非常清楚的,除非时局确如陈兆军所判断的那样发展。否则,自己这个太平洋舰队司令恐怕就已经当到头了,甚至很有可能他的后半生将在监狱中度过。好在他已经将安娜托付给了刘骏,安排到了中国。其他家人也安排了离境,不管怎么说,万一有什么问题,他也不用太操心了。
  与西罗诺夫的做法差不多的,还很有几个人。一直到事后,大家才发现,这些人或多或少都与陈兆军有一定的关系。直到后来,大家才觉得,有了陈兆军的帮忙,他们才没有在这次政治风波中沦为其他人的垫脚石。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此时,陈兆军正在办公室中密切关注着苏联的消息,手底下一帮太子哥们都因为苏联的局势,显得有些惶恐。陈兆军得想法安慰他们,他得保证,在这个时候,这帮人不出问题,他们的家人就会更安心。不会因为站错了队伍,而导致苏联格局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西伯利亚油田的开发和输油管道的运作。陈兆军当然知道,作为一个贫油国,西伯利亚油田对中国的意义,将是多么地重要。
  就在陈兆军思考着该怎么安慰那帮骚动的太子哥时,姜万勐找到了他。
  “陈市长!我们成功了!我们研制成功了!”姜万勐此时是满面红光,欣喜异常啊。
  “哦?那么快?”陈兆军也感到意外,在他的记忆里,VCD是94年年底才进入老百姓的目光中。换句话说,姜万勐自从对MPEG感兴趣开始到VCD量产,花去了两年的时间。而现在,只不过一个多月,这第一台VCD竟然研制出来了。或许,是自己的提醒产生作用了吧。
  “对!我将它取名为Video Compact Disc,简称VCD,完全达到了我们所预计的标准。相信打入市场,迅速占有市场已经不成问题了!”姜万勐说道。
  “VCD!呵呵!那姜先生有什么打算?”陈兆军笑着问道。经历了那么多年之后,他终于再次听到了VCD一词。
  “创建一家公司!只不过先期投资巨大,毕竟这VCD是市场的空白,要想迅速占领市场,就必须出手够迅猛!我计算过了,按照市场评估,我们这家公司估计要投入将近两千万美元进去!毕竟有那么广阔的市场,按照市场每年能够吃入两百万台VCD的能力评估,我的投入就必须是这个数!也只有这么投入,才能够真正地独占市场!所以,现在我必须赶紧找一个合作人,一起投资!”姜万勐雄心勃勃地说道。
  “呵呵!姜先生的野心蛮大的嘛!不过,占据主导确实是关键!”陈兆军点点头赞同道,接着又说道:“不过!姜先生不必担心资金的问题,你不是缺少投资人吗?对这个我很有信心!不知道姜先生是否嫌弃我这个合伙人呢,呵呵?”虽然VCD相对陈兆军而言并赚不了多少钱,但多少也是个项目,多赚点也没什么坏处。
  “陈市长?您不是开玩笑吧?”姜万勐听后懵了,且不说国家干部是否能够参与公司经营中去,就说这钱的问题吧,这陈兆军也不像拥有那么多资产的人啊。
  “我知道姜先生您担心什么!不用担心什么,我可不止您这么一个项目!”陈兆军笑着说道。
  “呵呵!”姜万勐笑了笑,道:“我只是很好奇而已!我很高兴陈市长能够参与进来,相信没有谁能够比您更有资格的了!这么说……新公司将是三方控股,那么公司名称方面。陈市长,我想不如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